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蔺山乡水库,牵挂着一位老专家的心

老专家,情系山乡水库

李定林

2020年5月31日,观文镇人民政府关于观文水库试蓄水的封库公告称:“根据古蔺县人民政府安排,观文水库于2020年6月1日起开始进行试蓄水……”这一喜讯,无疑是古蔺87万人民的福音。观文水库1976年规划建设以来,历经54年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人们当然也不会忘记那些为此付出辛劳和智慧的建设者。在他们当中,罗坪老大哥便是其先行者和典型代表之一。2018年5月,有缘与他同往观文水库,留下了一段古蔺水利建设史的珍贵资料。我写了一篇小文,留下了一段美好时光。

2018年端午节,本该涨端阳水,却是艳阳高照,正是出门游玩的好天气。朋友相约,到观文镇永安百鸟沙泡古树(观文水库上游)去观看大沙泡树上老鹳百巢和千鸟朝拜的美妙风景。

我只身单车从泸州前往,半路上朋友们催得紧:“我们早上6点就出发,都到了。还不快来,风景美得很哟!”到了民乐,沿云庄山谷缓缓而下,至观文水库的上游,很远就看到那颗高大醒目的沙泡树,独木成林,树冠硕大,周围有许多鸟围绕树冠翩翩起舞,白鹭、池鹭、乌鸦、喜鹊,有白的、灰的、黑的、黄的各种大鸟,飞来飞去,盘旋上空,姿态变幻莫测,蔚为壮观。走进一看,大树约1.6米的直径,高约35米,树上的古树保护牌上标明:树龄250年。树上白鹭池鹭鸟巢无数,数不清的绒毛小鸟,让人惊喜。

更让我惊喜的是遇见了二十五年没有见到的古蔺曾经的“父母官”——罗坪副县长。八十岁的罗坪老大哥,专程从宜宾赶来,精神矍铄,见我一到,便热情的急忙带我到拍摄树和鸟的最佳点位,拍那飞翔大鸟的各种姿态。拍完鸟和大树,我们一行的杨茂林老、喻永刚老及我的兄弟俩合影留念后,又赶往下一个目的地——观文水库大坝。
到了水库大坝上,罗大哥急忙往大坝内侧左边十多米的地方走去,指着离库内坝底二十余米高的石灰岩壁说:“那里就是当年我们开挖坝基时,发现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地方。”言谈间,那种发现时的惊喜神态还溢于言表,眉飞色舞。他说后来还请贵州某地质大队专家来发掘检测,带走了化石,现在也不知去向。这不禁让我想到距此20公里以外鱼化水洞坪李政林陈列的古生物化石。水洞坪发现出土的剑齿象、貘、大熊猫、鬣狗、华南虎、犀牛、云豹等在内的近20余种古生物化石,数量达300余件,后经专家考证,年代可追溯到100万年前。也许,罗大哥他们当年在观文水库的发现与水洞坪的发现,都是一脉相承的同时期的古生物化石。

观文水库,位于古蔺县南观文镇德安村的土灰坝,海拔1055米,集雨面积25.5平方公里,库区占地480亩。1976年开始规划设计,当初设计库容106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792万立方米,设计刚型坝,高32.7米,底宽65米,顶长120米。这是当年罗大哥作为古蔺水电局派到工程技术总负责的县内大工程之一。罗大哥围着大坝走了一圈,详细察看坝体、泄洪道、放水设备等水工建筑物。望着空荡荡的水库,深情地回忆起当年修建工程的情景:“这个水库1976年开工建设,至1980年已筑坝高25.6米,可蓄水45万立方米左右。后四川省水电厅决定,暂停缓建。因为当时双河水库与观文水库都是县内在建的两个大水库,省上只能保证一个水库的建设,必须缓建一个,县上就保留双河水库的建设,观文水库就停了下来。2013年10月,国家全扶贫投资建设。”现在完工的大坝及水渠,是国家投入扶贫资金4.87亿元续建扩建工程的杰作,是工程建设者辛勤劳动的成果。水库坝下的标牌显示:“水库坝高46米,总库容1338万立方米,控制集雨面积26.1平方公里。”总干渠长7425米,白泥分干渠11049米、椒园分干渠13655米。可以解决观文、白泥、椒园、金星4个乡镇5.43万亩农田灌溉和灌区4.37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听着罗大哥的介绍,我不解的问:“这坝都筑好了,怎么还不蓄水呢?”他说:“库区的方方面面还没有协调好,比如,坝底的清理、淹没区居民的搬迁等等。那颗几百年的古树,是库区淹没的范围,要怎样保护古树,都还要制定出相应的措施,要竣工验收合格后才能蓄水。”我听得瞠目结舌,很是期盼。而他清晰的记忆,对观文水库长久的关注,真是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他对这里的山山水水的厚爱与深情。这是他曾经参与勘测设计的工程,也是他的心结,一个在大山里孕育40多年的浩大工程,今天终于露出美丽的尊容,他释怀了。他看见观文水库大坝、溢洪道、放水设备和环湖公路,连声赞叹:“很壮观,很壮观,大开眼界,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这是目前古蔺县境内最大的水库。
2016年观文水库大坝完工后,国家总投资5251万元对观文水库淹没区公路复建工程,将建成全长11.9公里,宽6.5米,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这样,迴龙云庄红军四渡赤水战斗遗址、永安沙泡树、五桂牌坊、观文水库等景点连点成线,打造出一条高山山水精品旅游线路,结合观文的天然生态优势,使高山山水精品游成为观文新的经济增长点。
罗坪,一个1966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61年就是重点大学,后并入武汉大学)的高材生,1972年从贵阳调回家乡从事水利建设工作,从技术人员干起,凭着他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苦干实干,继而成为古蔺水利工程的专家,对水库情有独钟。上世纪80年代初,担任分管水电、林业工作的副县长,1984年底调宜宾地区水电局工作。退休后一直关心着古蔺的水库建设,他说:“古蔺缺水,山高沟壑深,靠天吃饭,十年九旱。水多的时候就成了洪灾,天干的时候人畜饮水都十分困难。水库,可以畜洪补枯,水多的时候畜起来,水枯的时候放出去,抗洪保水,这对古蔺大山里生存的人们太重要了。”我说:“罗大哥,你应当把你这段宝贵的经历写出来,你在修水库中,见到的感人故事,遇到的最艰难的亊情和那些记忆深刻难忘的东西整理出来,以飨后人啊!”“想写,但年岁大了,脑子不好使,写不好。”
在我的再三恳求下,罗大哥终于应承了下来。十多天后,一篇精彩的《古蔺县“百库”建设运动的回忆》文章终于传到了我的QQ里。但他又一再特别嘱咐:“年岁大,脑不好使了!该文如可供你润色选用,请署你的名。我的名不上!!”看了罗大哥的文章,引起我强烈的共鸣,让我们又回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古蔺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完整地在文章中表现了出来。大哥的回忆记录了一个时代,记录了那一代水利人与山区人民在党政领导下艰苦奋斗的功绩。干部不畏艰难,深入一线,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群众战天斗地的艰苦奋斗的意志和精神,值得后人借鉴、传承和宣扬。看到这些,我十分感动,我可以很自豪的说:“水库,是古蔺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一座座丰碑。”
我们在观文告别之后,罗坪大哥下一段旅程将是:玉龙水库、双河水库、红龙水库、龙井倒流水水库等等,去看看当年那些为之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水库,去看看那里当年并肩战斗的父老乡亲们。

而今,水库工程建设已经完全改变了过去的模式:国家投资,大型机械操作,只见机械不见人。过去那种“人海战术,肩挑背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现在,古蔺扩建新建的刘家水库、朝门水库、石梁子水库和规划中的关口水库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中。但是,红龙水库、玉龙水库、双河水库、龙井倒流水水库等等这些肩挑背磨扛出来的浩大水利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自流灌溉、人畜饮水的巨大效用,成了一个时代的经典,犹如镶嵌在古蔺乌蒙大山里的一颗颗明珠,装点着青山绿水,闪闪发光。
 2020.6.2.修改
 四位老人回乡  喜看古蔺变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家费水库,以青山绿水,自然野景取胜
黄石水库
海南细游记之东方·昌化江与大广坝
丰产水库看夕晖
车坝一级水库大坝截流合龙
水电七局承建的洛宁电站启动上水库大坝填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