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妈妈唠叨八百遍,孩子为什么总是“听不见”,可能是你方法错了
橘子妈妈最近常常处在崩溃的边缘,因为橘子正处于活蹦乱跳的三岁,一出门就到处乱跑或者在路上到处乱摸。
妈妈一边担心他的安全,一边又要担心他摸到脏东西,牵他的手他也不愿意,所以妈妈就只能跟在他屁股后面叨叨“好好走路”、“别乱跑”、“别乱摸”等。
同样的话,妈妈每天唠叨八百遍,自己的耳朵都快要起茧子了,孩子反而把妈妈的话当耳旁风,总是“听不见”。带孩子出门闹心,不带孩子出门也不行,这可把橘子妈妈愁坏了。


事实上,不管是多大的孩子,也不管是他正处于何种阶段,其实孩子都是在做他本该做的事情。
也就是说小朋友做的事情都是与他年龄相符的,只不过有些事情在大人眼里是不合理的,所以家长觉察到孩子“不听话”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他每次的“错误”都是在帮助他学习新的技能。


如果家长觉得自己像橘子妈妈一样,同样的话说了很多遍但孩子就是不听,那么就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沟通方式出现了问题?
其实很多家长自以为的孩子“说了不听”,可能是因为一开始的沟通方式就是无效的,好比一拳打在棉花上,当然没有任何作用。
接下来举例说明有哪几种方式是“无效沟通”:
非语言交流,也就是俗称的“冷暴力”。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有的家长的做法是不理孩子,让孩子自发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为了突出自己的“生气”还会唉声叹气。


事实上孩子的感知能力是非常强的,他能知道父母正在“生气”,但是因为他的解读能力比较差,所以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要生气。这种非直接的语言交流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孩子并不知道什么自己错在了哪里。
双重信息,就是家长特别喜欢说反话。
这类家长的经典口头禅就是:“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特别厉害?你没听见我说的话是吗?”
这样每个反问句后面都跟着一个“钉子”,会让孩子感到困惑,把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而且习惯听反问句的孩子长大以后不会“好好说话”,也会影响到他的人际交往。

否定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因为丢了玩具痛苦时,家长说:“别哭了!这有什么可哭的,还不是你自己给丢了。”
可能这个玩具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家长却并不能理解,反而轻描淡写地在“挖苦”他。
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变得坚强,反而会觉得家长体会不到她的痛苦和难过,长此以往,亲子间的关系也会变得越来疏远,就更不利于沟通了。


有效的沟通向来都是有来有往的,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被允许表达过自己的感受,那么他就很难对别人产生同理心,也不愿意去和不理解自己的人进行沟通,更不愿意听他的话。
那些在学校里欺凌他人的孩子、虐待小动物的孩子,他们的冷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丧失的。因此,家长想要孩子能听进自己的话,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再和孩子沟通这样才会事半功倍,不要只“说”不“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真小气,一个橘子都舍不得分享" 教孩子三句话,拒绝道德绑架
鼓励孩子最好的5句话
“为什么非要我发火,孩子才听话?”根源竟是在这里······
家长(父母)鼓励孩子的话语-最有效的5句话 - 子女教育-棒孩子www.bhz8.com
孩子“十喊九不应”,发火之前先试试这几个方法!
孩子总是“装作没听见”,怎么回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