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妈妈”变成“妈”:称呼少一个字,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开始

亲子关系作为世上最复杂、最微妙的关系,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也随之发生着阶段性的变化。

第一个阶段毋庸置疑是孩子的诞生,孩子从妈妈的子宫中脱离,开始了在人世间的冒险。

在这场冒险的初期,妈妈处于引导者的地位。

但是,这个引导者会突然在某一天通过一件小事发现自己的引导地位不在了。

就像公司的两个女同事一样。

两个女同事都是做妈妈的人了,在一起免不了聊育儿经。

其中一个有点失落地说她突然发现到了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最开始的表现就是她的女儿称呼她不再使用叠词“妈妈”,而是换成了单字“妈”这个称呼。

而且伴随着称呼的改变,孩子和她的关系也不像以前那么亲密无间了,女儿开始有自己的小秘密了。

为此,她有点苦恼。

相信这应该是亲子关系之间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原来在不知不觉间,孩子已经成长到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称呼就划出你和他的界限。

从“妈妈”到“妈”,只是少了一个字,但是却在亲子关系之间增加了很多的未知数。

这个未知数的走向如何,取决于家长处理方法。

  • 变化的称呼,值得家长深入思考。

从“妈妈”到“妈”,称呼产生了变化,这其实是一个信号,一个代表孩子生理和心理开始独立的信号。

什么叫做“具备了能够发出单音节字的生理条件”?

  • 在牙牙学语阶段,家长和孩子沟通大多数都是采用叠字进行,不仅仅是因为约定俗成的语言环境,还因为孩子本身的生理条件。

  • 婴幼儿阶段的孩子,发音器官并没有成熟,认知水平也还处在启蒙阶段。


所以,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为了更快地让孩子掌握语言,父母习惯采用叠字向婴幼儿进行语言输入。

比如使用吃饭饭、喝水水这些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的词语,加上夸张的语调和动作,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从而达到高效输出和输入的目的。

因为父母在语言输出形态上进行了简化,孩子学习语言的难度有所降低,因此孩子更容易掌握习得新语言。

所以,儿童发音的一大特点就是叠字发音。

但是随着孩子发音器官的成熟,到了三四岁以后,这种婴幼儿时期的儿向语言会逐渐消失,开始向成人语言过渡。

但在这期间,一直保留着的一个叠字是“妈妈”。

这时候,孩子具备了语言独立的生理条件,但是在心理层面还未曾独立。

什么叫做“具备了独立思考的心理条件”?

当孩子不再叫“妈妈”的时候,一般是孩子开始进入小学阶段了。

因为孩子身边的同学都开始改变对妈妈的称呼,在这种氛围里,急于证明自己也长大的孩子也会改口不再叫“妈妈”,而只用一个单字“妈”。

由“妈妈”改成“妈”确实是孩子心理开始走向独立的标志。

“妈妈”代表着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可以任意依赖肆意撒娇。而到了“妈”这个阶段,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烦恼,开始走向独立了。

这个心理阶段的变化,值得父母去重视。

这时候,父母不要再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附属品,不要用孩子还小的惯性思维去对待孩子,因为这些想法会导致父母不是低估孩子的能力就是不尊重他们意愿进行强行支配。

其实,不论孩子年纪大小,父母都应当视其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

成人学会以尊重的态度,允许他们拥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动。

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更早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奠定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

变化的称呼,需要家长做出改变。

当孩子的称呼发生变化时,也就意味着妈妈对待孩子的方式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长大了,亲子关系会变得比较糟糕,就如开头的同事一样,好像是孩子突然长大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疏远了。

打住,打住!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对的。

孩子长大了和亲子关系恶化,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决定亲子关系是否能融洽的关键是家长如何去应对这种变化。

只有及时、积极地根据孩子的变化情况,改变家长的应对模式,才能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


第一是正视变化,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作为家长能觉察到孩子的变化,这其实是好事。

见微知著,从孩子的小变化开始观察,调整好做父母的心态,将失落与沮丧的心情化为欣慰和欣喜的感觉,家长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孩子长大了,必然会离开父母,就如妈妈当年离开她的父母一样。

那么顺其自然去发现孩子成长的亮点,去发掘自己在孩子成长发光发亮的过程中的正面作用。

多肯定孩子,也肯定自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二是根据变化,改变相处的模式。

孩子小的时候,处于保护目的,父母大包大揽了孩子的所有问题。

现在孩子能思考了,想要独自尝试去解决问题,那么做父母的就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这种放手代表的不仅是对孩子的鼓励,更代表着对孩子的信任。

不替他做决定,在他犯错的时候给予提醒,提前告知后果,强调自己决定自己负责,这些点点滴滴都是父母在信任前提下的所做出的改变。

有了这种信任,才能构建出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尊重对待的,是独立的个体。

其实仔细想想,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一场离别就已经悄然拉开大幕。

以一般情况来说:

  • 0-3岁还可以勉强告诉自己是孩子的全世界;
  • 3岁以后孩子开始上幼儿园;
  • 6-7岁开始升小学;
  • 12、13岁以后属于中学;
  • 18、19岁开启大学时光;
  • 24、25岁收获工作爱情;
  • 30岁左右结婚生子成为父母。

其实一个孩子长大成人,真正属于父母的时间也就是人生的前三年。

所以,面对孩子的变化与成长,广大家长应该做的是用好方法延长相处的保质期。

  • 【文章寄语】:

好好去爱自己的孩子,珍惜陪伴孩子的美好时光。

  • 【题外话】:

你家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叫“妈妈”,反而叫“妈”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妈妈”到“妈”,大多是由3个原因促使,暗藏孩子的心理变化
“妈妈”和“妈”两个称呼差在哪,可能不知道这是孩子的转折点
孩子喊“妈”和“妈妈”,有什么区别?称呼变了后家长就该上心了
辣妈故事会:如何引导孩子成为自觉、独立、热情的阅读者?
摔门、仇视、大打出手……青春期男孩,为啥那么可怕?
活着只为报答母亲的恩情,母亲安好,便是晴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