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为什么天生惧怕分离?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答案

心理学上有一种依恋理论:对孩子来说,出生就是一次分离——母子身体分离、生理脐带分离,会让孩子出生就带着恐惧和焦虑(各种不确定、不安全和无助等),而会对最亲近的父母有一种天然的依恋。孩子天生是惧怕分离的,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地独立,学会自我依靠,却始终需要父母的陪伴。

最好的家庭教育来自父母的陪伴,“背靠大树好乘凉”,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坚实的依靠就是父母给出的及时、适度和符合场合的关注,也就是最有效的陪伴。同样,并不是所有陪伴都能给予孩子力量和依靠,陪伴要有效果,才能让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有方向不致迷茫或走歧路。

1、陪伴是有正面回应的关注

陪伴是一种关注,与孩子的心应该是相连的、有感情的,并对与孩子有关的事情有所回应,并不只是与孩子呆在一起就是陪伴。比如与孩子在一起玩手机、看电视等没有感情的交流,则是无效果的陪伴内容。回应过度带给孩子的就是负面情感,是对孩子有伤害的陪伴。

2、陪伴是尊重与接纳

想要对孩子进行有效果的陪伴,父母首先不要对孩子随便评价和下结论,“真笨”、“好聪明”、“一点儿都不可爱”不要时常挂在嘴边;其次,父母也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不是为父母实现未尽理想的工具,而是有独立思考和能力的单独个体。陪伴孩子需要的是尊重与接纳,养育孩子需要的是扬长避短。

3、陪伴是相互的

在实际生活过程中,不仅仅是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在忙碌的社会中也需要孩子的陪伴,陪伴是相互的。有多少父母在工作和社会中受挫甚至濒临绝望回到家,看到可爱乖巧的孩子时会萌生出新希望和力量的?大人也不是万能的,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你需要他(她)的陪伴,双方共同汲取力量。为此,父母要努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也许,父母会从细微处看到孩子不同寻常的能力。

4、陪伴要有内容、有感情和有思考

有效果的陪伴需要父母创造共同感兴趣的事情与机会,比如一起做手工、看电影、打球、跑步、讲故事等,然后针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感情地互相讨论喜欢、反感、享受和害怕的部分,最后对内容要有思考:要有反思、自我检视和进行修正的方法等的讨论,才是对孩子最有效果的陪伴。

5、即使不在身边,陪伴的心依然在

在很多情况下,如出差、出外打工、分居离异等,父母可能没办法一直待在孩子身边,但信息技术时代,陪伴孩子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给孩子写信、给孩子留言、分享转发好文章、电话或视频等共同探讨话题等;也可以向孩子交流各自的近况,学习或工作方面的成绩和挑战等。与孩子远距离的陪伴方式一定要避免“仪式化”、“走过场”,敷衍式的简单问候会让陪伴变成对孩子的一种折磨,不仅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更加得不到陪伴的力量,不利于亲子关系

对父母来说,养育孩子就是一生的陪伴,而陪伴得有效果,才能被父母与孩子双方需要并得到力量。各位家长对孩子的陪伴,是有效果的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批评孩子,微笑比打骂更有力量,赏识比贬低更有效果 父母要在关爱、
【书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心理学:厉害的人不惧“被讨厌”,因为他们懂得这个道理
《被讨厌的勇气》内容篇
《被讨厌的勇气》:摆脱他人的期待,活出自由的自己
心理学:与原生家庭分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