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中的对称性方剂(二)

熟/读/经/典

中医学是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并根据自然中的现象发展而来的,对称性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包括天地、男女、水火等各种相互依赖且互相对立的客观存在,故在中医的理论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对称的思想。方剂学中的对称性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同方对称和异方对称两种,而二者的对应关系均主要表现为配伍对称、功效对称、主治病证对称。伤寒中的方剂对称也有同样的规律,有热化证和寒化证的对称,有方剂药物加减的对称,有治则治法的对称。

(4)苓桂剂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真武汤)

苓桂剂包括着苓桂术甘汤、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以茯苓桂枝甘草为核心药基的一系列方剂。苓桂术甘汤为治疗水气病的典型方剂,主治“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短气有微饮”。现在一般治疗心悸、汗出短气、小便不利、头痛眼花、脐上悸动、胸满、体位性头晕、气逆、尿频。日本汉方家发现苓桂术甘汤适宜夜枭型体质(白天精神萎靡,傍晚精神振作,夜深精力充沛)、目疾。茯苓甘草汤在伤寒论中主治“伤寒厥而心下悸、汗出不渴”。茯苓甘草汤的使用指征为悸动在胃脘并伴有呕吐、四肢厥冷、小便不利、发热乃为水厥(水厥很少论述,可查大塚敬节医案)。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疗“发汗后,脐下急,欲作奔豚”为水上冲之象,于桂枝加桂的气上冲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病证。苓桂剂符合金匮中“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温阳化饮的治疗原则。苓芍剂则是和阴利水,包括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真武汤。两方在伤寒论的原文中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伤寒论第29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第86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两方的治愈之法都是小便利。另外,在伤寒论中真武汤还有少阴病的一条,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虽然真武汤中有附子、生姜辛温之药,但是同样存在茯苓、白术、白芍也为苓芍剂的衍生(强调生姜的解表作用,而不用桂枝解表)。

(5)桂枝加附子汤与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与桂枝去芍加附子汤,两方一差在于一味芍药,芍药的适宜证与禁忌症不宜赘述。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桂枝证陷于阴者,从六经上可以归属为太阳少阴合病。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发汗宜微微汗出,不可令如水淋漓病必不解,此为桂枝证反用麻黄汤或发汗之法不宜,导致汗出不止、小便难(小便不畅、小便少)、四肢难以屈伸,内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故增加附子一味,补阳气,使得阳气固密。《伤寒派腹诊》记载,此方主治身体或手足有邪而痛,时而痛甚,或动摇则疼痛难忍者;或称疝气,上冲塞于心下,疼痛甚剧;心腹痞满痛而不能饮食,日吐水数次,骨瘦如柴而倦怠。由此可以看出桂枝加附子汤可治心下结聚之毒,腹底有冷气。桂枝加附子汤的“漏不止”可以将其扩展,如鼻炎长期的清稀样分泌物、湿疹等。

       以桂枝汤方为对称轴的方剂基本就分享到这里,例如小建中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这些也可以进行比较,可以自己挖掘。伤寒论中方剂还有以小柴胡汤为对称轴出现了寒化和热化的不同转向,未完待续……

    日前,由于执医考试的临近,关于中医内科学辨病辨证的特殊性,本公众号后台输入“伤寒论”关键词,获取执医中医内科学病证关键字眼判断的百度云网盘链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可的30个方剂(下)
三叉神经痛
倪海厦 259 个方剂
晕~~快找苓桂术甘汤!(伤寒治水要方临床验案合集)
苓桂辈方证演化与疑难杂病的论治
胡希恕讲伤寒论71条~80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