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剥夺孩子为自己努力的机会
别剥夺孩子为自己努力的机会
来源: 网络 最近更新:2018-06-16 04:22:00
雯雯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子,她的业余爱好是跳舞,在不少比赛中都获过奖。面临中考的她特别想考普通高中,但妈妈却希望她报考幼儿师范。
妈妈的理由听起来很有道理:“雯雯学习基础不好,考试又容易紧张,将来考大学肯定很难。如果报幼师,考的是她擅长的项目,肯定不会有太大压力,以后也能开心而轻松地学习和生活。”
但是雯雯却一点也不领妈妈的情,她对妈妈生气地说:“别人都鼓励孩子考普高,你为什么拉我后腿呀!”看妈妈一直坚持,雯雯索性找了一堆理由不去上学,要求在家自己复习。
这时雯雯妈着了急,对女儿说:“你不去上学,听到不老师讲的考试重点,遇到问题也没办法及时解决。”可是怎么说雯雯也不听,她还对妈妈说:“就算你把我送到学校,我也会找理由回来的!”
应该说,雯雯妈是位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且非常有责任心的好妈妈。那么为什么在妈妈看来最适合女儿的路,却被雯雯如此排斥呢?
1、不是自己的选择
有些人觉得孩子总是故意和自己对着干,“父母说东他偏往西,父母说打狗他偏撵鸡”。其实,这里有个很大的问题:为什么总是“父母说”呢?
在很多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中,每当遇到有关孩子的事情,父母总会与他商量,或者让他参与选择。比如周末去什么地方玩,公园、游泳还是爬山?比如周末时间的安排,先去看长辈,还是先去书店?比如一起外出的时候,开车、坐公交、骑自行车、还是叫出租车?比如打扫家里卫生,安排在什么时间?
因为父母给了孩子说话和选择的权利,他就会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认可,而且能真切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有人说自己的孩子是“人来疯”,或者“给点儿阳光就灿烂”,孩子的这些表现体现出的就是想要被关注、被认可的心理需求。一旦自己的价值被发现,他就会把所有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但是如果总是被视而不见,他就会消极对抗,或者拒不配合父母的要求。
这种心理状态,并不是孩子所独有。是不是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原来我们自己也常有这样的小心思呢!顺应这样的自然规律,如果希望孩子有更积极的心态和行动,父母就要时刻记住:让孩子从小做自己的主人,让他从小决定自己的一切。比如雯雯妈可以把自己的分析和建议告诉雯雯,但最终还是应该让她自己决定上普高还是幼师。相信,不管雯雯做出怎样的选择,她都会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2、不适合自己
雯雯妈想让女儿上幼师的主要原因是:以女儿的文化课成绩,即使现在考上普高,将来也考不上好大学。同时,女儿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担心过大的压力会损害她的心理健康。所以雯雯妈认为这样的选择最适合女儿。
但是,从雯雯的角度,她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考普高、考大学。如果过早退出,她与同学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以后绝对会后悔。而且,自己对舞蹈并没有特别的热爱,所以,妈妈极力推荐的路,对她来说并不是最佳选择。
应该说,母女二人的道理都很充分。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听谁的呢?有一次我和女儿逛商场时,她看中了一款棉靴。我说那种款式不保暖,没让她买。可是,从此以后,每次看到类似的款式,她总会后悔那次没有坚持买下来,因为再也找不到性价比那么高的棉靴了。
对于人来说,最痛苦的不是求之不得,而是机会就在眼前,却没有努力争取。如果这是自己的原因,孩子只会自责,并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抓住每一个机会;但如果是父母的原因,孩子就会责怪父母一辈子,并形成每遇不顺就将责任推给别人的习惯。而且俗话说:“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父母再理性的分析、再缜密的逻辑,都抵不上孩子自己的感觉。
更何况,不管是谁选的路,最终还是需要孩子自己走。那些在父母看来最适合他的选择,如果孩子从中体会不到任何乐趣,甚至因此错过了更好的机会,父母根本没有办法帮他分担由此产生的痛苦,更没有办法帮他回到从前,重新选择。而这也就是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最重要的原因。
其实,有些父母清楚地知道应该让孩子参与意见,应该尊重他的选择,但却仍然坚持要求孩子顺从自己。这是因为他们不能容忍自己眼睁睁地看着他跌跟头而不去阻止。这时候,如果我说孩子不摔跤就学不会走路,你会觉得我太冷酷;如果我说摔跤是他成长的一部分,你会觉得我太不负责任;如果我说他现在太顺利,以后就会摔大跟头,你会觉得我危言耸听;如果我说摔跤能帮他总结经验,你会说这完全没有必要。但这些却都是被无数家庭验证过的事实。
应该说,父母选择了一种教育理念,就是帮孩子选择了发展方向,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自己未来的心态是否平和、情绪是否稳定、工作是否顺利、身心是否健康。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五年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十年后感谢你对他的支持,二十年后获得令自己兴奋、令旁人羡慕的成就,就请不要剥夺孩子为自己努力的机会,让他向着自己选定的目标奋力展翅高飞。
(转载 智悲德育 >>现代德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人父母的4个层次:底层花钱养孩子,顶层在改变自己
​这3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能打,家长再生气也别动手,孩子长大感谢你
不想孩子长大变成“啃老族”,出现这些坏习惯时,家长要警惕
6岁之前,千万别逼孩子做这4件事
这种朋友,会害了你的孩子
父女心灵的一次碰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