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遥远的麦香
userphoto

2022.05.25 江苏

关注

遥远的麦香

秦海波

上一次亲自用镰刀割麦子还是遥远的三十多年前,那时的麦子是家里的口粮,也是经济支柱产业,所以不管是学校还是其他行业都同频共振,停课歇业,合力收割,甚是隆重。我攥把闪闪发光的镰刀,冒着酷暑站在田头,面对伸向远方的一片金色的麦浪,看不到任何诗意和喜悦,想到的只是炎热和麦芒,忙得汗流浃背不说,一不小心还有被扎破皮肤的危险,所以除了和大人比赛谁收割的快有点乐趣,剩下的就是埋头认命——干活和忙碌。而当我们割累了,饿得饥肠辘辘时,一阵阵麦香接连涌来扑向味蕾,让人愈加嘴馋。如果这时从饼篮里抓起一块发面饼大快朵颐,会让人瞬间忘记五月的疲惫,对这个浑身带刺的麦子充满感激之情,因为是它让我们活了下来,精神了起来,再硬的饼嚼几口以后都会满嘴生津,甜兮兮糯丝丝的。

每年这时候目不识丁的父母就会声色俱厉地给我上劳动现场课,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年年就这样忙,这样累,这样苦,忙到最后能不能娶上媳妇还难说,我充耳不闻,茫然地望着远方。这些麦子收下来运到打谷场晒干后,再用手扶拖拉机拖个石滚子,一圈圈像驴拉磨一样,将麦子碾下来,继续晾晒,最后才能拉到粮站卖掉。随着自己慢慢长大,学会了加减乘除,算得出来这些麦子交完公粮,扣除口粮,卖到手的钱一般还没捂热,光还账、购买农资和生活用品就花干了,大半年的希望在这时就要暂告一段落,等待玉米和水稻的收获。

后来的教科书上不断地提及工人、农民、解放军,农民这个职业也在其中,感觉还蛮高大上,但看到书上的《收稻谷》《锄禾》这些文章,又觉得天下种地一样苦,还是做工人好,但是工人这个高大上的职业离农民太遥远了,像我们村附近的天明化工厂那些工人,谁不是每天抹个油嘴子,走路带风,昂首挺胸,对我们坐在地上卖瓜果梨枣的农民高谈阔论。

       经过不断的努力,使出浑身解数飞出了村子,走向遥远的未来,但没想到现在再想亲自挥镰割麦只能成为一种遥远的奢望,因为机械化代替了手工,忙碌的工作挡住了回家的路,买来的面粉也渐渐失去了记忆中的味道,但有一种根已经扎进心里,有一种魂已经融入血液,那就是苦难的经历,生命的汁液。今天是周末,因为疫情难得休假,上午我没有去热闹繁华的市中心凑热闹,而是跑到淮安市区西郊想重温这个季节的岁月。放眼看到这里的麦子还是小时候的模样,让我很欣慰,轻轻一嗅,浓浓的麦香沁入心田,仿佛回到了遥远的童年,也好像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一株株麦穗矗立郊野,挺直腰杆锋芒毕露,它们已经快熟了,青黄交接,一天一个颜色,急等主人将它们送进城,登上大雅之堂,殊不知,这一别就是永远,可能来世才能再回田园。

秦海波,男,笔名子根,1982年生于江苏盱眙丘陵山区,生活工作经历颇为丰富,先后在盱眙、盐城、陕北榆林、华西村、宿迁、涟水和淮安生活工作学习38年。自幼和文学无缘,从高中到研究生均学理科或工科,但成年后开始酷爱文学,近十年真正喜欢上了阅读并尝试学习创作,牵头创办菁灿读书会,得到了众多作家或读书爱好者如钱淑英、时炜、于永芳、李天宇、秦晚红、张启晨等的大力支持。争取生命不息,勤读不止,笔耕不辍,让如水的岁月在笔尖上自由徜徉、活色生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马若利||又到麦收季节时
无法想象的收获
回不去的从前一一碾麦场
村里来了穿裙子的女人(外三首)
刘太年 | 夏收轶事
麦收【文学创刊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