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前的年(“金谷”杯春节征文21号作品)

从前的年


曾艳

       从前,慢的不只是车马,时间也好慢,好慢。都说腊八过了就是年,可我总感觉年关遥遥难及。好不容易盼到放寒假,还要一盼再盼。让我望眼欲穿的年,在小年的鞭炮声中吃着糖饼才感受到它姗姗来迟的气息。

       腊月下旬,母亲每天仍然有着忙不完的活计,家里家外收拾,拆洗棉被棉袄。那会的棉袄棉被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拆洗晾晒缝要几天功夫。母亲一边忙碌一边吩咐我们姐弟除尘扫旧。我们会用纸折个帽子戴在头上,将一把鸡毛掸子绑到一根长竹竿上,眯着眼睛去拂拭屋梁墙角一年积下来的蜘蛛网与灰尘,用旧报纸擦拭门窗玻璃,用抹布擦拭桌椅板凳。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要打扫。





       二十七八母亲将选好的黄豆浸泡一夜后,机成豆浆,大火煮开点卤成豆腐花,然后撇出豆花盛入准备好的纱布上,过滤,重物压成型。大人忙前忙后,孩子也跟着窜来窜去,就为等着那一碗热乎乎的豆腐花。粗纱布里的点了老卤的豆腐花,经过挤水、重物一夜的压制成了板板正正的豆腐。





       一向节俭的父亲,平时豆腐千张都不舍得买,这会也大方起来,拎回一大块猪肉,牛羊肉、牛杂羊杂,还有些家里菜园子里没有的山药、芹菜、菠菜、豆芽等。猪肉用绳子挂到梁上,其它肉则放到一个大竹篮里,用绳子吊到梁上防猫儿偷吃。当年如果有结婚的新人,新年需带新人吃饭,就会准备更多份量的菜。父亲还会买过年放的鞭炮,一般三十和初一中午是一挂大而长的鞭炮,其他时候放的就是些小鞭炮了。



      二十九,母亲要忙着揉面炸胡扎鱼(一种油饼),炸果子;剁肉,拍山药,刨萝卜丝,炸圆子。有萝卜圆子,还有少量肉圆。肉沫、山药、萝卜丝……母亲叮叮当当要剁上半天,然后放作料不停地搅拌。待准备工作差不多了,母亲吩咐我大火烧锅。近水楼台先得月,烧锅的我常常可以先尝上刚出锅的胡扎鱼,炸圆子、小果子等,每年我都积极主动地给母亲打下手。萝卜圆子、肉圆,在锅里泛起一串串的气泡,熟了的圆子渐浮于油面上。母亲还会将前两天做好的豆腐切成片状,山药切成条,放入油锅一起炸。豆腐山药从白色渐渐变成金黄色,母亲用漏勺捞起放入盆中沥油。





       三十,还有半个集,十点多就结束。母亲会给我两块钱和小伙伴一起去集市上转转,买几张年画。年画有年年有鱼,有明星头像,也有山水风景,还有带有新年日历的年画,望着刚打扫过贴着新画的屋子心情很是愉悦。贴好年画,再到大爷家拿大哥写好的对联贴到门上。红红火火的对联、吉祥的祝福、一声声响亮的鞭炮声、喜气洋洋的孩子,其乐融融的氛围笼罩全村。





       年三十丰盛的饭菜摆满了桌子。每年都会有一盘鱼,一碗青菜烧豆腐,菠菜肉圆。鱼,寓意连年有鱼,豆腐应该是“都富”吧,圆子,想必是团团圆圆。其他菜不定,但大多有一道干豆角烧肉或是海带烧肉。不管是干豆角还是海带浸染了肉的味道,肉是黑猪肉,还常有几根骨头,闻着香,吃起来更香,满手满嘴都是油,至今难忘那味道。





       三十下午母亲忙着蒸馒头,炒花生,炒瓜子。过年馒头和平时是不大一样的,平时都是实心馒头,过年馒头包的是萝卜粉丝、豆腐黄芽菜,好点的是红豆馅、芝麻拌糖。那会儿物质匮乏,母亲炒的瓜子虽没有街上卖的五香瓜子口味好,依然是我们难得的小欢喜。炒花生之前,母亲将沙子放入锅中翻炒,待沙子温度炒高了再倒入花生一起翻炒,利用沙子的温度将花生炒熟,这样花生不会糊,外表和生的一般,内里香脆,剥几个花生放嘴里,顿时唇齿留香。





       直到九十年代后期,家里才通上电。在没有电的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在煤油灯下烧着火盆烤着火,围着桌子包起了黄芽菜粉丝或是酸菜粉丝馅的饺子。母亲有时还会将鸡蛋炒好剁碎放入黄芽菜馅里,剁碎豆腐放入酸菜馅里。常年见母亲揉面,我也有样学样,母亲和着馅料,我揉面,妹妹拿着擀面杖准备擀面皮。爷爷奶奶笑眯眯地坐一旁看着我们。奶奶古铜色的笑脸,爷爷那一翘一翘的山羊胡子都是最温馨的画面。母亲将洗净的几个硬币包入饺子和汤圆里,第二天早上吃饺子,吃到硬币寓意新的一年运势佳,事事顺利。





       晚上吵着要守岁的我们,常常没到十二点已经困得东倒西歪了。父亲总是踩着十二点的钟声点燃新年的鞭炮。后半夜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新年就这样在鞭炮声中走来。

      早上我和弟弟妹妹吃过妈妈递过来的开口糕就开启我们新年第一天的时光。到处是鞭炮炸过的痕迹,我和弟弟妹妹匆匆忙忙去寻找未炸完的鞭炮,可以剥开把火药聚到一处,用火柴点燃,在一旁兴奋地笑看火药嗞嗞燃烧。偶尔也会捡到散落下来没有爆炸的小鞭,便像捡到了宝,手舞足蹈地开心大叫。捡完鞭炮到大娘、二娘家拜年,揣回满兜的瓜子、花生、糖果。随时还会有邻居递过来的瓜子花生、糕,不停地吃,兜,总是满的。





       年前所有的忙碌只是年的序章,年后亲友的欢聚才是正文。新年要带新人吃饭,平辈或是晚辈会作陪。每年大娘家、二娘家或是我们家,三家请人常是错开时间,两位能干的嫂子加上我的母亲,可以忙出来十桌八桌人的菜,过年三两桌人便是稀松平常事了。年纪小的我们,找年纪相仿的小亲戚玩耍。大些的,麻将或是扑克牌坐下三两桌,边玩边说笑,谈论着各自的状况或是所见所闻,抑或低声窃窃私语说着悄悄话。姑姑们也会在新年回来看望爷爷奶奶,我们也会在许久不见的姑姑们旁边蹭蹭抱抱撒撒娇,春节的团聚让亲情变得更浓更甜。





      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只有过年才能大快朵颐痛畅大吃着平时吃不着的美味。味蕾在年味中苏醒,感受着美食的魅力,而更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家人亲友的团聚,心中蔓延的亲情。

      如今,爷爷奶奶一辈全都不在了,大爷和最小的姑姑也不在了,亲人的团聚只能在在记忆里搜索。回不去的童年,留不住的亲人,从前阖家团圆的年更成了心底弥足珍贵的记忆。


作者简介:曾艳,从事图书销售,爱好文字,喜以文字温暖自己,温暖他人。愿花长开,愿心向阳。漫漫人生路,有文字相伴,不再迷茫,不再孤单。电话13033553228,微信同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散原创】聂浩作品 | 小时候的年味
年的声音
小学三年级叙事作文:新年的鞭炮声
鲁向辉丨除夕记忆(散文)
大铁沟逸事之《窗台上那七碗吃不完的饺子》
散文||过 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