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康路113号

武康路113号

                        文/岁寒善友

暑期到上海参加一个培训,查一下地图,培训地点离巴金故居不算太远,便有前去一看的强烈愿望。培训日程安排得满满的,纪律又严,不准请假。一个“文人”到上海若不去巴金故居,可能成为终生的遗憾。于是,约了一个同伴,偷偷的溜出来,打车前往。

车子走了一段时间,渐渐摆脱了大上海繁华地段的喧闹,最后驶入了巴金故居所在的武康路。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树,路上少有车辆,很是幽静。车子停在113号门前,我们进入巴金故居。

这是一栋独立的小楼,圆拱形的门,墙上和窗边爬满了青绿的藤蔓。参观的人不多,没有破坏这里的幽静。故居是免费开放的,管理员递给我们参观纪念券,一句话也没说,似怕打破这里的宁静。

进入门厅,正面是画家黄永玉为巴金故居开馆而作的巴金头像,神情沉思、从容。环绕肖像,黄永玉设计了具有装饰性而又带有律动感的梅花作为背景,以五线谱线条作为树枝,枝上点缀点点红梅,优美而安详。

一楼餐厅是巴金的妻子萧珊在世时亲手布置的,为夫妇二人宴请宾客的场所。进门左边靠墙立着一架钢琴,是萧珊用她第一部翻译作品《阿西亚》的稿费买给女儿小林的,钢琴上放有巴老一家的全家福。客人拜访时,小林经常会弹琴助兴。如今完好还原的餐厅,再现了巴老一家温馨的生活图景。

故居的客厅装饰古朴雅致,这是巴老与朋友聚会、畅谈及接待中外宾客的场所。壁炉上是林风眠赠送给巴老的“鸳鸯图”。靠阳台边的小桌子,是巴老晚年写作的地方,他笔耕不辍,在患病时,仍坚持写出《随想录》的最后两集。翻开《随想录》,巴金的话是那样的平缓,看不到一丝愤怒,因为愤怒已被作家的良知抑制,留给我们的是哀而不伤的言辞。

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楼上,二楼是卧室和书房。卧室里除了巴老睡的大床,旁边还有外孙女端端的小睡床。巴老曾在《再说端端》中这样描述:“每天清早她六点起床后就过来给我穿好袜子,轻轻地说声‘再见’,然后一个人走下楼去。……她不会想到每天早晨那一声‘再见’让我的心感到多么暖和。”

巴金爱书,在文化圈内是出了名的。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了,但他省吃俭用,仍是要买书。一向依着他的萧珊实在忍不住对他说:“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巴金说道:“钱,就是用来买书的,都不买书,写书人怎么活法?”第二天,他又带着孩子们去逛书店了。书房的书柜里摆满了巴金及朋友的各类著作,还有许多珍贵的中外工具书。据说这里的书只是沧海一粟,三楼的储藏间里有几万册藏书。可惜不能看到,一块“游客止步”的牌子挡住了我。

穿过一楼门厅可到后花园,据工作人员介绍:花园的大部分树木花草都是巴老及家人亲自栽种的。碧绿的草坪旁,两棵高大的广玉兰树就是巴老亲手种下的。挺拔、繁茂、碧绿的广玉兰静静地守候着院落,树下是一簇簇粉红色、淡黄色的小花,宁静而和谐。

将要离开巴金故居的时候,看到一只猫,外形看起来与一般的家猫没什么区别,但它慵懒而高贵,眼神带着些许孤独和忧伤。我在想,这只猫是不是巴金、萧珊夫妇喂养过呢,它在思念自己的主人吧!

THE  END

       作者近照(点击查看韩先小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读巴金.
漫步上海 || 武康路113号: 一间会客厅, 半部中国现代文学史
【听作者说】巴金 大深情者(有声版)
上海武康路|追寻老上海的故事,一定要走的路
巴金故居和他的《随想录》
寻访巴金在上海的“家”(作者:陆正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