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赶时髦”这件事有多硬核,不看这部纪录片你根本想不到

 
想在这个时代保持“不过气”真的非常困难,分分钟有新概念刷新你的词库、钱包、乃至三观。
 
新技术新浪潮把所有人推入后喻时代,一切向年轻看齐,所有品牌和平台都在担心不懂年轻人,何况你我普通人。年轻一代话语权与消费能力渐长,曾被视为小众、非主流的青年亚文化相继进入主流视野,从“地下”走向“地上”:二次元、古风、嘻哈、街舞、电音、潮牌、追星、电竞、滑板……
 
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内容化与商业化,而结果也大多不负众望,展现出巨大的吸金能力。但另一方面,争议和迷惑也随之产生:飞来飞去追星的女孩,到底在追什么?高价买潮牌的男孩,又是在买什么?为什么明知会摔倒还要旋转、跳跃、挑战高难度的滑板动作?为什么妆容辣眼的“韩美娟”能一跃成为坐拥千万粉丝的网红?

 
对于光怪陆离而又势不可挡的这些“新浪潮”,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如何对待?谁来给我一份速成指南!
 
圈层内容2.0,不止围观更要深潜
 
青年文化走向大众,除了互联网的放大效果、明星网红的带动影响,更离不开爆款内容带来的巨大曝光度。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热门概念,那便是“圈层”。
 
大量用户观察显示,年轻一代习惯依据共有的兴趣抱团,在一方小天地里“圈地”自萌。兴趣爱好的多样化,用户的圈层化产生了多元化的内容需求。同时,互联网的点播模式与付费制,也鼓励大家去探索有别于传统大众化内容的分众内容。
 
这一倾向,表现在影视剧方面是类型化的网剧和网大;表现在综艺上,当然就是“圈层综艺”。在观众看腻了明星真人秀的时候,视频网站开始从小众流行文化切入,布局与打造圈层综艺。
 
这些节目大多采用选拔、竞技的形式,致力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出每种文化的独特魅力、每个圈子内的众生百态,在小众与大众之间撕开一个突破口。嘻哈、街舞、脱口秀、古风、电音、摇滚甚至极限运动等等,大多借此走到大众面前,成为流行现象。
 
然而,综艺节目基于其本身的内容特性,很多时候要优先考虑竞技、话题或者娱乐性,很难再从更高的层面对小众文化进行深入探讨,喧嚣过后,不免留下一些遗憾。
 
好在,内容多种多样,对于文化观察来说,或许纪录片是一种更加理想的载体最近,硬糖君就发现了这样一部宝藏纪录片。
 
 
《我们的浪潮》由腾讯视频出品,企鹅影视与异视异色(名字不太熟?但你或许听说过给陈冠希拍过纪录片的VICE中国,也就是这支年轻团队之前运营的媒体品牌)联合制作的首部全球潮流文化体验式纪录片,目前在豆瓣已经斩获8.8的高分
 
本片包括《来自街头》、《从头开始》、《美妆美幻》、《愈夜愈潮》四大主题,摄制组穿越全球11个国家,围绕41组不同潮流领域的代表人物进行记录,试图带领观众感受全球各地潮流文化的根源。
 
值得一提的是其创新性的呈现方式,不是常规纪录片的旁白解说,也没有作为“上帝视角”的主持人,而是针对每个主题邀请了该领域内的潮流达人,跟随他们走上异国街头,以体验者介入的方式与不同的青年团体进行交流,成为一场派对、一次聚会的实际参与者,从而展现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视野,观众用马伯骞、胡天祐、吴佳烨等年轻体验者的眼睛去看世界,从而达到圈层文化的同情共感。
 
对于青年潮流,不想止步于围观,想深潜?这就是了。
 
追溯“离经叛道”的诞生
 
青年亚文化是指主要由年轻人群体创造的、与父辈文化和主导文化既抵抗又合作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不管是六七十年代的摇滚乐、嬉皮士运动,还是现如今为喜欢的东西氪金、追逐IP与品牌,在外人看来离经叛道的行为背后,往往有着青年群体自觉或不自觉的强烈诉求,如反抗权威、自我表达、寻求认同等等。
 
而《我们的浪潮》想做的,就是跨越时间与空间,探寻流行文化的历史成因、内在诉求和未来的多种可能性。
 
提及“街头文化”,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嘻哈歌手的脏辫、oversize穿搭,可能是街舞、滑板、篮球,可能是supreme那个红白相间的logo,也可能是限量款鞋被炒出的天价。然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跟风、炫富、装X吗?《我们的浪潮》选择回到街头文化的发源地洛杉矶,在美国多种族的语境中去理解街头文化的诞生。
 
许多现代潮流服饰最初是从移民中流行起来的,但最初大多和时尚、艺术无关oversize可能只是因为预算不够,一件衣服要大人穿完孩子穿;不同颜色的方巾,是为区别不同帮派的标志;而对某些着装风格的坚持,可能是对本民族身份的认同和传承。
 
 
而街头文化中的滑板运动,象征着一种生活方式。即从机械的生活和规则中逃离出来,与志趣相投的人抱团。这一点恐怕全世界年轻人都有所共鸣。在移民国家美国,在古老的英国,在离现代化尚且遥远的非洲,包括在中国,街头文化都演绎出了不同的内涵,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在街头找到了归属感。
 
 
“在非洲我们拍摄的一个人物,他说的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好。”《来自街头》的导演孙宇说,“就是他理解的街头,‘街头其实就是一个家,但是是一个没有房顶的家,欢迎所有人进来’。所以我理解的街头文化就是包容,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一直在变。
 
与男性气质鲜明的街头文化相对的,是美妆文化,这也正是第三、四集《美妆美幻》的主题。中国美妆产业发展迅猛,一方面催生出相应的内容与红人,一方面又面临着消费主义的争议,与之相伴的还有对于审美标准、女性自由甚至男性自由的探讨。那么,化妆除了是自我修饰的手段、除了是生意,还可能是什么呢?
 
《美妆美幻》试图用多组人物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从美妆网红到变装皇后,从被大品牌奉为座上宾的先锋艺术家,到在小酒吧唱歌的哥特乐队,从钟爱韩流的男性美妆博主Edward Avila,到希望传承本土文化的印度设计师,人人有故事。化妆,可以是突破与释放自我的手段。

 
也可以是以身体为素材进行的艺术创作。
 
 
还可以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达的方式。相信看完之后,观众心中也会有自己的答案。
 
 
为年轻人的行为“背书
 
两个故事,最终不约而同地落到了创造力与本土化上。潮流的根源说到底是创造力,如果真的想让潮流在中国落地生根,或者让中国成为潮流文化的发源地,势必需要本土的年轻人发挥创造力。这是《我们的浪潮》每集主人公的思考,也是腾讯视频发力潮流文化纪录片,所面对的命题。
 
“(比方说)洛杉矶是街头文化诞生的地方,但不同地方的年轻人会有创新,会把它变成当地的文化去表达他们的价值观。我们做这个片子也是这样,对全球的潮流文化追根溯源之后,再来推导如何让潮流文化与中国年轻人的价值观交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本土文化的发展和创造。”企鹅影视纪录片工作室总经理朱乐贤在《我们的浪潮》媒体观影会上曾表示。
 
“腾讯视频的用户主要集中在18——29岁之间,你要做内容给年轻人看,就要展示他们当下的一些生活,或者说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朱乐贤说,据此,他们确定了潮流文化的主题,通过对潮流的探秘与解析,鼓励本国青年群体进行创造与表达。
 
 
在自制内容方面,腾讯视频一直十分注重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致力于推动青年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沟通破壁,从剧集到综艺,再到纪录片,无不如此。
 
今年10月的腾讯视频V视界大会上,腾讯视频纪录片频道公布了2020年的战略布局和重磅内容,将从美食,教育,潮流文化,历史,自然等多个维度切入,向大众提供十多部优质的纪录片内容,用更年轻化的视角、更国际化的眼光记录并传播生活之美。
 
这其中包括加入剧情元素、电影式观看体验的历史纪录片《风云战国之列国》、《敦煌》,聚焦不同群体的《小孩的秘密生活》、《我的留美日记》,而经典的美食题材,也力图找到更多不同的角度进行创新呈现。
 
作为先发者的《我们的浪潮》,目前片子播出过半,突破性的题材与形式已经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年长观众从中吸收了不少新知识,年轻观众觉得“他们懂我们”、“终于有人为街头文化平反”。
 
 
接下来的四集中,《从头开始》将聚焦发型,聊聊脏辫、假发以及种种非凡造型及相关的雷鬼音乐、赛博朋克,展现新时代浪潮下,年轻人如何通过发型表达个性、塑造自我。
 
《愈夜愈潮》关注的则是派对文化,为观众展示“GRIME音乐”、“东欧美学”与“24小时派对”等各式新鲜玩法的同时,探讨背后的心理动因。是如精英们所设想的,蹦迪只为排遣寂寞空虚?还是在不为外人知晓的地方,也有创造力和新文化在蓬勃生长?反正养生老年人硬糖君是很期待这集了。
 
当我们回望80年代的潮流,会发现潮流是对时代最生动和深刻的注解。那我们当然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今天的潮流,绝不是消费主义或赶时髦而已,而是包含着丰富而复杂的青年诉求。在这个尚且鲜活的历史里,跳出来看,更能找到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潮流文化正值风口,腾讯视频跳进“Z世代”的文化激流
年轻、流行、文化扎根,爱奇艺IP逻辑在“乐夏”复刻
哈弗赤兔的潮流密码:做Z世代圈层的激擎座驾
《魔熙先生》获视频创新大奖 和罗云熙一起跨屏互动探索大美中国
6亿月活的QQ做局,把年轻人聚到上海去
以年轻力量演绎潮流格调,《青潮魂动》以新视角诠释潮流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