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柞水县赵氏源流

赵姓目前在柞水的人口2855人,是境内第14位姓氏。柞水赵氏多从湖北、湖南、安徽三省迁来落户。赵姓在柞水聚居地以瓦房口乡和小岭镇居多,散居于营盘蛟沟口、马家台麻子沟、土砭张家沟、皂河中坪村等地。


瓦房口乡老庄赵氏宗源
  
  〔迁柞源流〕老庄赵氏始祖赵永寿,于乾隆五十年(1785)由湖北省安陆府京山县昇仙里三十七都鐘港村多宝湾赵家庄迁入镇安县东二分区金井河穆家庄(今柞水县瓦房口乡老庄村)。赵永寿共有八子,长子早亡;次子必恭回原籍湖北,后裔多留营盘镇蛟沟口、乾佑镇芦才沟;三子必敏无后;四子必勤有两子,后裔多分布礼泉、乾县;五子必铿后裔分居穆家庄鲁家沟,营盘镇蛟沟口;六子必举后裔迁居黄土砭张家沟、安子和户县蒋村乡东市村;七子必朋后裔繁衍于穆家庄鲁家沟、皂河中坪村、马台麻子沟、乾佑镇城关村、礼泉东牌村、淳化罗家河;八子必学后裔发达,人丁兴旺,分布于县内穆家庄老庄、皂河中和村,迁出一部分于江苏许关镇、甘肃平凉市、富平峪子河、淳化石桥李家塬、西安市阎良区留古乡西河村、镇安结子乡三合村、乾县杨家庄、甘肃嘉峪关。仅老庄村户立五个房头,现繁衍达600多人。
  〔谱记派序〕老庄赵氏老谱文革中作为四旧被毁,仅存袖藏孤本,2002年由族裔赵万凯组织重修,户丁清源谱记共6卷,制有户丁世系登记册,所有男、女、婿一应上册。
老庄赵氏派序为:
                 
之成永必国    克承万世昌
     祖德光明显    宗功耀家邦
     重礼书辉志    雅范自裕芳
     仁厚相祯瑞    赐第定延长
     尊前环历代    彦秀积天强
  〔祭祀礼仪〕赵氏祭祀是家族最重要的仪典,推举大宗嫡长来主持,也可由本族有社会影响力的人主持。遇当地官员或乡邻来祭拜,举族恭迎于大门外行礼,承拜谱事宜的主人派人跪香案之旁答拜。礼拜结束,由家族中有身份的长辈出面,将来人送至大门口供揖致谢。
  祭祖时,主祭人位于堂屋正中,分祭人位于主祭人两侧,陪祭人按辈份依次位于前轩,以世次、年龄为顺序。赞礼人位于东檐下,面朝西;读礼人位于西檐下,面朝东,相对站立。在一片赞和声中主祭、分祭、执事,洗手后就位,各依辈次到神位前上香,左执事捧香盘跪于地,先上香,右执事接香炉后三拜,并滴三盅酒于地,接着主祭以下跪拜,由主祭祝捧祭文于案前,先跪叩,再读祭文,读完再叩、敬祭文于案正中。主祭、分祭至各神位前跪拜,然后将贡物送燎所焚烧,再行叩拜,祭礼才算结束。
  〔风俗习惯〕老庄赵氏家族在漫长的岁月中,重视革利除弊,移风易俗,早在上世纪就将敬奉的龙种传家改为耕读传家。从过去的沉腼历史,转变为注重实际,由旧的封建礼教发展为新的民情风貌。但仍保存着一些氏族特点。
  语言上,父亲不叫父亲,叫。爷不叫爷,称。嫂嫂不叫嫂,叫。弟媳直呼其名。外公不叫外公,叫(ga),外婆也随之称家(ga)婆。把吃饭叫嘁饭。把酿酒叫吊酒。把年长的去世了,叫老人了。诅咒家畜家禽最重的话是短命的,要死的,挨刀的。
  服饰上,先祖善穿长袍马褂、布衣草鞋、布鞋,无论男女以浅淡色为主,今人多不赶时尚、新潮,以便服马夹为常,不善官服,西服上身打领带的少见,服饰很民间化。
  饮食上,偏爱甜食,多食杂粮,以玉米、小麦、红薯、豆类、瓜果为主。一日三餐,变化多端。腌菜、酸菜、腊肉属居家必备之物,无论家境贫富,禽、蛋、自酿的酒一应兼备。
  待客上,尊循着前门迎客,后门佐借的家训。只要有人到了家门,无论生熟客人,都要递烟敬茶,挽留吃饭,举家之所有,来上几干果、几鲜菜,先拼上几杯自酿的粮果酒,不足部分再户下借补,一个字之后再上正餐。
  居住上,以种植玉米、薯类为主,便于晾晒冬藏,多建石板房,即便是四合大院,也是石木结构。日常用品、被服常清常洗,再穷的门户,家里也时常保持着清洁的卫生,不让客家谈嫌。
  治家上,强调德为先,宁可不作官,但要作人。农耕再忙,也要为书本留得一席之地,三代不读书,不如一个猪。也就是遵崇着德为上,艺为次,官为身外之物。多以德、才立身处世。    
                                    
(赵昌德供稿)
小岭镇赵氏宗源
  
  〔迁徙源流〕赵氏本族是旺户盛族。据《赵氏宗谱》记载,祖籍江西省洪都﹙今南昌市﹚,堂号敦本堂。在洪都繁衍29代,第30代孙由桧公长子彦一,大明洪武初年(13681378),因流贼峰起自洪都迁湖北饶洲蕲阳居住,生有3子:友文、友寿、友宇,在此繁衍14代,即友文一元理一贵邦一存清一玉莹一大祥一中伉一明禄一得枯一志旭一英贤一贤超一硕元一士财一应明。1832年清代朝廷号召移民,从人口多的地方向人口稀少的北方移民。赵应明1832年从湖北蕲阳迁到陕西省镇安县黄金店﹙今柞水县小岭黄金﹚,在此建房,开垦土地数千亩,下至凤凰镇常湾,上至小岭镇岭丰都是赵家土地,立家置业,发展生产。赵应民在此生有3子:时桂、时文、时章。后因社川河经常发生水灾,无法居住,时桂、时文兄弟2人,相继搬到金米将台子居住,开始租屋而住,租地为生,生活非常艰苦,后来开垦千亩土地,盖起了茅草房,生活逐渐富裕起来。时桂生一子:雄英。时文生3子:雄财、雄万、雄俊。时章仍留小岭罗庄扯蓬沟口一带居住,生有3子:雄师、雄国、雄番。由于将台子山高坡徒,有部分裔孙们相继离开此地,搬到交通较好、土地肥沃的李砭村赵家湾、车房沟口、小岭沟、马房湾、西川老庵寺等地居住,后来人们把将台子称为赵家老庄子。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赵氏家族已有21户又相继从农村搬到柞水县城、镇安县城居住。赵氏本族自宗祖赵应明一人于176年前,从湖北蕲阳县迁入陕西省镇安县(今柞水县),已发展到81户、近1000余人。
  〔修谱续谱〕赵氏家族历来重视修谱。赵氏宗谱始创于1752年,由逢夏、定人、晓窗诸公追溯寻源创修谱牒。第2次修谱是1814年,由得俭、孔遗、广进、得学诸公续修编辑。时隔50年后,由于年代久远,时移世易,粤匪连年扰害,老谱残缺不全,族众要求重新修谱,故于1862年由赵应龙、赵新枝2公任主编进行了第3次修谱。从1862年到2008年间隔146年未修谱,族众移居繁衍变化很大,特别是雄、衣、冠三代已经恍惚无法衔接,再加上10文革,宗谱保管不善,残缺破烂,无法使用。为了保持宗谱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缅怀先祖,启昭后辈,保持纲伦,20081月由赵礼宜牵头成立修谱编委会,当年进行了第4次续修家谱。
  〔赵氏宗派〕北宋太祖赵匡胤御派12字:
           
德惟从世令子      伯师希与孟由
 第34代赵存清新拟56字派:
玉大中明得志隆    英贤硕士应时雄
衣冠礼乐从国胜    学述经纶达圣洪
节义诚为辅世本    友於信是治家崇
朝廷甲第魁科选    万载簪缨受帝封
                  
(赵礼宜供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孟頫《小楷禊帖源流卷》
商洛市环境保护局 关于环境网格化监管试点进展情况的通报
赵孟頫《禊帖源流卷》,笔法精练,飞扬洒脱!
珍贵祖传的“赵氏上古源流世系”!赵姓人必读!
绍兴华舍赵氏祭祀宋六陵规程以及守陵情形
赵老庄村采风即景[七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