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些“高龄网红”火了!玩梗李白,挑战“不可能”任务,1000w网友催更:是老顽童没错了


被这群“高龄网红”,狠狠圈粉了!

人均77岁的年纪,明明可以安享晚年

却偏要以「博主」的身份

在年轻人扎堆的互联网,“重出江湖”

传授“魔鬼知识”,分享逆耳真言……

直播到短视频,彻底打破学习的壁垒

1000w+网友,疯狂点赞

他们是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曾任职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顶尖大学

敬业程度,直到颁奖开始前,也还在直播

魅力之大,哪怕是厌学的孩子看了

也能发自内心地感叹:学习,有点意思

“春蚕不老,夕阳正红”

今天,象君就来和大家分享

三位「银发知播」的故事

从他们身上,你或许可以感受到

知识的温度,人生的厚度

爱玩“小儿科”的宝藏奶奶

不刷题,也能学好物理!

有多少小伙伴,学生时代曾被物理课,暴虐过。

从枯燥的公式,到复杂的推演,感觉自己面对的,完全是一个异次元星球。

直到一位,顶着满头银发,身穿马甲的宝藏奶奶@不刷题的吴姥姥

用看似无厘头,实则干货满满的教学视频,重现科学的魅力,

才让人猛拍大腿:物理,竟也可以这么有趣!

随手拿来吹风机,插上电,释放热风,任轻巧的气球,在气流中欢快舞动,

整个腾“气”驾雾的感觉,好像人也跟着飘了起来。

将气流换成水流,是否也有同样惊艳的效果?

“不整活,不罢休”的吴姥姥,找来大小不一的球体,果断玩了票大的!

地面上,高压水枪,向上喷发出势能极强的水柱,

双手托住的球体,逐渐接近水流,蓄势待发。

当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按照其转动的惯性,轻轻拨动,

这偌大的球体,便能在水柱的推动下,一跃而起,上下窜动。

从篮球到“月球”,这场奇幻的“水柱戏珠”,看得人热血沸腾,

其背后,是著名的伯努利效应,在施展“魔力”——

在水流或气流中,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会越小。

当稳定、竖直的高压水枪,向上迸发出巨大能量,

水流的压力,抵消了地球的重力,球,就能肆无忌惮地跳舞啦。

如此声势浩大的挑战,虽震撼,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模仿。

为了满足大小朋友,在家动手,就能解锁奇妙科学的愿望,

吴姥姥还亲自演示、传授了好多,既简单,又有趣的小实验

在矿泉水瓶上戳两个平行的洞,打开瓶盖,只需要用手拧一下,就能让两股水流汇聚到一起。

如何用二三十元,打造出blingbling的钻石效果?

一个转动的圆盘,一块透明的“合色棱镜”,就搞定。

在灯光的照射下,宝石的不同侧面,伴随旋转,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

绚丽、炫目的模样,像极了随风摆动的大风车。

传说中的非牛顿流体,到底有多厉害?

吴姥姥随手调制了一杯,越搅越稠的玉米淀粉溶液——

凹陷的旋涡,散发出强烈的张力,用棍棒猛戳时,

却突然变身坚硬无比的“石块”,不为所动,

此番表里不如一的“骚操作”,忍不住让人惊呼:也太神奇了吧。

有网友说,口香糖可以戳破坚硬的椰子壳,吴姥姥给大家进行了分析演示,结果却卖了个关子

吴姥姥教物理,既诙谐幽默,又通俗易懂。

从早年在南昌大学,用自画的挂图辅助教学开始,

一切来源于生活的“小玩具”,都能成为她,讲解知识的帮手——

用羽毛球拍演绎正负电子对撞机,用橡皮筋绑住马达演示驻波实验,

举起扫把比作宇宙射线,端出铁锅模仿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刚开始,这种接地气的教学方式,被一些保守的专家,视作“小儿科”,

但当这些唾手可得的教具,逐渐打破了专业和业余之间的壁垒,

大伙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从被动接受,到开始主动思考、探索,

对物理的兴趣,也悄然增长。

在弱相互作用下,镜中的你会和你做出不一样的动作

“学生要学会思考问题,我们教的不仅仅是知识,关键是研究的方法。”

吴姥姥的梦想,是要培养年轻一代,对物理学科的好奇心、研究欲,让全民都学习物理。

为了把这份,对物理和世界的好奇,传染给更多人,

今年74岁的她,从在同济大学教学开始,已经在物理科普的这条路上,走了18年——

和同事们成立,面向上海青少年开放的物理探索实验室,

用趣味十足的物理活动,打消同学们对它的恐惧。

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

通过课程的开发,为难懂的物理知识,注入有趣的因子。

退休后,与十多位教授,联合成立“不刷题俱乐部”,

每年用近百场公益演讲,让“不刷题”的理念,深入人心。

两年前,紧跟自媒体风潮的吴姥姥,在团队小伙伴的帮助和支持下,

将科普的形式,从写书、做讲座等,拓展到线上。

她从自身灵感出发,搭建起选题数破千的选题库,

撰写脚本,自制器材,拍摄剪辑短视频......

哪怕手忙脚乱,遇上教学瓶颈,都一一克服。

仅用半年不到的时间,账号粉丝就突破了500万

被人民日报、中国网信杂志、网易新闻等20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吴姥姥的爱人为她写了一首打油诗:曾用视频教物理,探索实验不刷题,科学姥姥老顽童,宝物藏在马甲里。

如果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我相信,在那个深邃的“物理大观园”中,

在那个,不拘泥于年龄、区域和阶层的线上校园里,

专注于和更多人一起“玩科学”的吴姥姥,正用充满魔力的演示,

和屏幕前的所有人,发生着超越时空的链接。


爱讲段子的“不正经”教授
诗词,好玩得要命!
 
晦涩难懂的科学,可以用深入浅出的实验,“降维”呈现,

曲高和寡的古诗词,若是碰上现代“大白话”,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操着一口浓重的麻城口音,

在课堂讲段子,成天将“我的个天”、“狗东西”、“听懂了没有”挂嘴边,

愣是把索然无味的文学课,上得“浪漫得要死,狂得要死,好玩得要死”


解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他毫不掩饰自己对这种与世无争的“鄙夷”——

“他第一句写得特别隆重,种豆南山下,你以为他种得蛮好,他突然来一句,草盛豆苗稀,种得个鬼田,要是我种得这个水平,我绝对不写诗。”


品读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那句感动了无数人的爱情圣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到他这里成了——

除了这位姑娘,他不会看上其他人。可事实是,半个月后,这个男人就和别的姑娘相爱了。


他分析李白的“名言金句”,却吐槽他,完全是自我感觉良好——

“他在四十岁那年,接到了唐玄宗的诏书,诏他进京,可看他写的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个德行就当不了官。”


讲嗨了,还不忘连带他老婆,一起“拉踩”——

“(原句: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时归)李白还没离开,老婆就要问他什么时候回家,这就是患了妻管严的男人典型症状。而一个男人,想要真的干出大事业来,就要有点流氓气质,身上要有一点匪气。”


这样的品鉴,乍一看,土味值拉满。

听得多了,倒也好像真的能把自己代入,忍不住会心一笑。

而要说起来,戴建业之所以会与诗词结缘,竟还是因为年轻时的一个“谎言”。


高中时,他应老师的要求,为班里的大字报,写一首诗。

自己不会写,就从几天前的报纸上抄了三首,略加修改。

没想到,竟获得了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

戴建业开始飘飘然,觉得写诗是件美妙的事情。

直到作品投稿到当地小报顺利发表,领导表扬他,方才深知:事情闹大了。


戴建业不敢承认诗是自己抄来的,就更加认真地读诗。

1977年,高考重启。

作为首批高考生,发了疯要当诗人的戴建业,报考了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

面对师范生“三个一”要求(即:一手好文,一手好字,一口普通话),

戴建业没有被前两项难住,唯独对普通话,犯了难。


研究生毕业后,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给中南各省县长上课。

唾沫横飞地连讲两节,却遭到了大伙的投诉,“听不懂他的麻城话,把他换下”。

为了不被调岗到行政处,戴建业买了一台便携式收音机,跟着广播,边听边练,却也收效甚微。

反倒是他那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渐渐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一到他的课,教室里常常满座,就连走廊过道上,也都挤满了学生。

大家席地而坐,每到精彩之处,教室里响起掌声。

氛围热烈,干货满满,引得其他院系的同学,纷纷前来打听。

2010年,华师研究生评选“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全校七千多名学生,2/3都投给了戴建业。

用他的话来说,学生们终于不再因为普通话,而否定他了。


学生们被他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深深吸引,

校内外不少有名望的人,却常常被他犀利的观点,吓得直打哆嗦——

他在博客上撰文,痛斥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都是在“走过场”,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
他毫不客气地指责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在庄严的毕业典礼上,不停使用网络用语,迎合当下年轻人:“校长,别在毕业典礼上发嗲,肉麻。”
他还调侃周立波的高价门票:花一头猪的钱到他那里去买“思想”,还不如到洗手间去闻“香”......


敢说、敢写、敢做、敢当。

嫉恶如仇的戴建业,有一种蓬勃的表达欲。

他形容自己,虽说不上高尚,但大体上还算正派。

却怎么也没想到,“网红教授”的身份,虽给他提供了传授知识的平台,

但也一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非议


前两年,他在全国各地的讲座上,猛刷存在感。

他录视频、开直播,粉丝数360w+,点击量破千万

他还写新书做签售,一卖就是好几十万册......

有人骂他“为老不尊”,走红之后,就“疯狂圈钱”。

直到电影《我不是药神》热映,戴建业的朋友,

把他陪妻子抗癌的故事写进文章,大家才知道,

那个拼命想挽留妻子生命的戴建业,心里有多苦。

▲ 戴建业和妻子何小平 

有一次,戴建业在视频中,与大家分享苏轼的《江城子》,

刚念到“十年生死两茫茫”,眼里就泛起了泪花。

接着读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念完“当时只道是寻常”后,他对着镜头淡淡地说:

“以前,我拍完授课视频,都是妻子去给我关机器,然后收拾设备。现在我拍完都是自己去关,那时候才知道,以前妻子给我做的这些小事、我只觉得是寻常的事情,现在都得自己来喽。”


有学识,有态度,有情义。

这样的戴建业,犹如一座灯塔,照亮着每一位,寻找人生答案的年轻人:

只要精神丰盈,心有所向,人生,就一切值得。


工业设计“顶流”大佬
中国设计,有自己的方案!

如果说,前两位“网红教授”,用无尽的创意,为学科知识增添了新的趣味,

那么,另一位设计圈的大佬,更是以振聋发聩的观点,名震整个工业设计圈。

他是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


1984年创建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
被“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评为“世界设计名人”,
他早于共享单车20年提出“最后一公里”—城市短途交通系统,
早于“设计创客”20年提出“商港”的概念,
早于“廉租房”15年提出建设“城市弱势群体的移动住宅”……

以下,是柳老关于「工业设计」的一些最新思考。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发展趋势下,我非常想强调的一点是,

我们真的需要重新认识设计了。

当下,很多人把那些看起来炫酷、时尚,还有所谓的爆品当作设计,

在我看来,这完全是停留在了最浅显的层面上。


设计,是一门综合、交叉的学科。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扩展眼界,横向展开,多处打洞

才能与其他产业形成合力,为社会发展创造出新的机遇。


中国有句古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但我想说,能用眼睛看到的,只是现象。

而我们之所以从一众动物中脱颖而出,是因为我们有大脑,有良心

这个问题,是设计者首先需要想明白的。


我坚定地认为,设计者必须要有结构支持

简单来说,就是有一个正确的目标,然后,建立起系统思维

可我们现在的目标是什么呢?

放眼四周,有多少人把金钱当成了毕生的奋斗目标,觉得有钱了就成功了。

或者把房子、车子作为追求,拥有了之后,还要追求更大、更好的

这其实已经不能算目标,而是一种无法满足的欲望。


大家也可以想象一下,当外国人看到中国人在奢侈品店门前排长队,买奢侈品像买白菜一样,他们会怎么想?

嫉妒在所难免,再上升一下,他们会觉得害怕。

因为如果14亿人都出来买买买,他们会觉得中国人动了自己的奶酪,自己的生活会受到影响。


这就告诉我们,设计师要研究的,应该是need,而不是want

在美国电影里,want带有强迫性质。

而我们现在的商业,就有种强迫性,用各种手段,勾引你消费。

举个例子,一个打工妹攒了一年钱,最后买了一个LV包,一个爱马仕头巾。

可她的身份,却没有因此改变。

而我们正把这当成了设计,当成了繁荣,这是件很可怕的事。


中国有句古话,“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这不是文字游戏,它反映的,是中国人的认识论

当面对一座山时,我们要想的不仅是眼睛看到的山,还要想:

这座山是如何形成的?它的结构是什么?是火山岩还是沉积岩……

弄清了这些,我们在天下任何一座山面前,也都能理解它背后的原理。


同样的道理,我们14亿人未来要走的路,

绝不是眼前的发财路,更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方向。

我们必须发掘中国人自己的智慧,提倡使用,而非占有。

如果人人都能保持节制和适可而止,就不会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

就不会让西方觉得,我们侵占了他们的生存资源。

这是需要我们认识的一点,也是我们该有的「设计逻辑」。


「工业设计」,其根本目的,是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解决今天的问题,提出未来的愿景。

我们要创造,未曾有过的“生存方式”,走中国自己的发展之路

为社会创造出合理的、健康的、公平的、分享的生存方式

而不是讲排场、占有和奢华,这,便是我们工业设计的理想


图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了这个视频,你一定会爱上学习古诗词,更懂得学习诗词的意义。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戴建业#
华中师范大学 戴建业《走近大诗人》(75集全)
【华中师范大学】走近大诗人(全75讲)戴建业
戴建业
戴建业被指“愧对教授身份”,我却要为他点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