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播放量1.7亿!豆瓣9.4分!“舌尖”导演新作《风味人间》,每一帧都馋哭了!


时隔四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总导演陈晓卿携新一部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归来。上万观众齐刷刷守在屏幕前,手边是提前准备好的一堆零食,满心欢喜地享受新一轮的美食轰炸。

看文章前记得打开纪录片原版音乐,风味更佳↑

上线3小时打破1亿播放量,只播出一集豆瓣评分就达到9.4分,并且评分还在一路看涨,足可以称之为“年度最值得期待纪录片”

《风味人间》共8集,每集50分钟。10月28日起每周日21:15在浙江卫视、腾讯视频播出。

《风味人间》预告片

陈晓卿还为《风味人间》写了一首打油诗,正好藏着8集故事的名字

这是一次奇妙的,风味之旅;山海之间,偶然落地生根;成就万千肴变,化作滚滚红尘;穿越香料歧路,几度江湖夜雨,灯火万家处;敬请期待风味人间。

山海之间,还是熟悉的味道

第一集的主题就是“山海之间”,一如既往用了远景加特写的拍摄方式——对于山川湖海等地理景色,镜头极尽宏大与壮阔。

 

恢弘大气的背景乐加上李立宏老师的旁白,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跟随牧民从夏季到冬季的拍摄,只为了食物的完美呈现。

刚煮好的阿勒泰大尾羊,肥瘦相间的羊肉上冒着油花,炖煮的清水也变成了乳白色的汤汁。

奶桶肉经过在密封桶里的特殊烹饪之后,油脂变得张力十足,刀刃走过,油脂就会灵活地弹开。

除了羊肉之外,还有我们并不熟悉的马肉。为了让食物能够在恶劣的气候下也能妥善保存,牧民将新鲜的马肉制成了熏马肉马肠。

最诱人的莫过于一道“秃黄油”。蟹油浸润膏黄,只添加盐与少量鱼露辅佐,略硬的雌黄,绵润的雄膏,双剑合璧,直指人心。

烹调后倒在热腾腾的米饭上,通过搅拌让油脂浸润到每一粒米中。

与《舌尖》相似没有新意?其实不然,相比《舌尖》,《风味人间》格局更大。从法国到西班牙,从越南到摩洛哥,从秘鲁到埃塞俄比亚,陈晓卿带领团队历时超过两年走访了20多个国家,将食材作为文化信息纽带,连接时间与空间,站在全球的视角来观察中华美食的流变。

对于食物,中国从来不是孤岛

尽管地理位置、人文历史都天差地别,但人们对于食物存储的需求却大致相似,只不过因地制宜的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

 安徽火腿VS意大利火腿

安徽南坪村,四面环山,气候湿润。每年冬至开始准备杀猪、做火腿,经过反复晾晒,成品要来年冬天才能吃得上。熟能生巧的妇人,早就琢磨透了腌制过程中盐分的拿捏。

用一年的时间才能妥善制好的火腿,既能成为餐桌主角,也能分部位做锦上添花的金牌配角。

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是这里最出名的美食。和徽州火腿不同的是的晾晒制法,伊比利亚的火腿具有一定规模批量生产,大都用酒窖陈放火腿。

虽然是批量生产,但是对于火腿的精细管理和照料却丝毫不容懈怠。定期涂油,严格规定肉面的朝向,甚至需要规定窗户开合的角度,从而控制酒窖内部的温度和湿度。

这样精细制作出的火腿,随意切下一片都像是精致的艺术品。吃起来也需要一套完整的仪式,刀工极好的顶级火腿料理师,均匀地切下一片薄如蝉翼的火腿肉片,现切现吃。西班牙人对待火腿仿若稀世珍宝,这份对待食物的态度令人敬重。

除了火腿,还有一种全世界种植范围最广、产量最大的物种——土豆,土豆不是什么特殊的食材,却在不同地方的人手里发生着有趣而新奇的变化。

甘肃土豆VS法国土豆

洋芋搅团,是甘肃漫屲(wā)的一种食物,用土豆舂制而成,利用土豆中大量的淀粉将其舂地软糯粘牙。

在洋芋搅团上浇上油泼辣子和浆水,曾经困难时期的产物如今成了地道美食。

在法国阿力高,土豆的最佳伴侣是奶酪,用牛奶混合土豆,再加入奶酪反复搅拌使其变得粘稠,甚至可以拉丝,就成了合格的瀑布土豆泥。

细致入微,展现食物的每一面

而且,此次拍摄除了特写镜头,还启用了超微观拍摄方法。在这种技术下,你可以看到肉类在低温环境下的冻结过程。

徽州人腌制火腿的过程中,盐粒颗颗分明,附着在鲜红的生腿上。伴随时间和气温,逐渐渗透到肉里,流出水珠。

短短50分钟,手抓肉、熏马肉马肠、金华火腿、冷笋、碾转、巴楚蘑菇、龙须笋炖鸡……中国和世界各地约20多种美食依次亮相。


美食,就像一次又一次的探险,通过对美食的研究,我越来越认清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也越来越了解自己生存的这个星球。

《风味人间》背后的男人

《风味人间》仅播出一集,就引爆整个社交网络。片子成功的背后与导演陈晓卿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创造了《舌尖》1、2的这个男人,只听名字便令人条件反射开始分泌唾液。《舌尖》3也正是因为这个男人的离开口碑极差。

他爱吃、懂吃、会吃,也只有对美食爱得深沉的人,镜头下的美食才能拍出如此热腾腾的灵魂。蔡澜曾经评论:陈晓卿是我相信得过的美食家。工作时专业、冷静的男人,面对食物却一脸慈祥。

在拍《舌尖》之前,他一直是循规蹈矩的纪录片导演,专业大奖拿过不少,就是不火。直到07年的时候,他拍了一部《森林之歌》,美轮美奂的场景却意外带火了山货的销量。也让他发现了自己拍美食的天赋,于是才有了后来的《舌尖》。

有了《舌尖》的成功,这次《风味人间》的拍摄底气就更足了。别人一年半的时间,他们用了两年,单是前期调研就占用了大部分时间。更多的用心,只是为了更好的展现每一样食物,每一个故事。

对于纪录片内容陈晓卿更关注的是人情味。你会发现在《风味人间》中,有很多方言对话都得到了保留。

“我一直认为语言和饮食是我们生活中最有活力的文化外观。”

看完第一集,网络上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台湾渔民鳔捕旗鱼的片段。面对6、7级风浪,年轻的渔民站在摇摇晃晃的船头,一双眼睛时刻注意鱼群的走向。倏忽将鱼鳔用力掷入水中,活脱脱现实版的《老人与海》。

事实上这一年的旗鱼捕捞情况并不乐观,陈晓卿团队为了等这条旗鱼出现足足等了五天时间,机器拍摄不敢有丝毫松懈,因为不知道旗鱼什么时候会现身。五天时间剪辑到荧幕上也不过短短几十秒,带给我们的却是电影级的感受。

这样艰辛工作在的拍摄中可谓是常态,《风味人间》整个四百分钟的视听盛宴背后,多是我们不曾了解过的良苦用心。

人人都爱美食,因为“吃”是获取幸福最简单的动作。而陈晓卿,则为观众和美食提供了一条纽带,共同去探知神秘的味觉大陆。


美食即正义,山川依旧,风味不改!今晚九点十五分《风味人间》第二集,大家记得提前做好观影准备,切勿空腹观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忘了卖铁锅的舌尖3吧,陈晓卿团队携风味人间回归,这次吃遍全球
《风味人间》: 9.4分神纪录片:最好吃的永远是人
馋哭 10 亿人的《风味人间》满分归来,也太下饭了!
观察|这类题材,为什么风评容易高?
味》的符号学解读【您有新信息】纪录片《人间风
《舌尖上的中国》原团新作,看《风味人间》需要点外卖才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