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古疑云3从有巢氏和燧人氏传说中探寻中国传统史学观

疑云3

从有巢氏和燧人氏传说中探寻中国传统史学观

作者:刘超顺

在中国古史传说中,有巢氏被视为巢居的发明者,因为有了他,人类开始走出洞穴,向更广阔的空间定居;燧人氏被视为人工取火的开创者,因为有了他,人类活动不在局限于白昼,在夜间也可以听到人间的熙熙攘攘。

对于这两则传说,敬天法祖的中国古人一直将之视为信仰,但也不断进行追问与质疑。然自民国以降,一些学者开始给它们贴上了道德标签,将之视为鬼话连篇”“封建糟粕”“伪造历史,进而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起源、历史传统,甚至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本身进行否定和道德绑架。

与之相反,另有一批中国人将这两则传说视为不容置疑的正史,甚至制造出所谓的有巢氏王朝”“燧明国”“燧人氏的儿子是伏羲等伪史传说,又因为《史记》不载三皇之事,便将《史记》驳斥为演义小说。

#01


古老先民的历史追问





从甲骨祭祀到礼乐诸子

动物只会在已知区间内徘徊,而人类则不断探索着新的区间,并加以创造。正是探索与创造缔造了人类本身,使人类成为唯一脱离动物界的动物。人类不断发展与演进的过程,亦是不断探索与创造的过程。

而当人类进化到一定阶段,追问成了另一种探索与创造的形式。我从哪里来?”“第一座房子如何建造?”“谁最早发明了用火?

在文明之初,有一群人回答了这个问题,天神创造了你们”“天神授予了我们一切,回答问题的这群人称为。他们自称能与天神沟通,并让当时的人们深信不疑,直到前1046年神权在中国彻底崩溃为止。

神权崩溃后,人们开始了新一轮的追问,至春秋战国之时,诞生了诸子百家。

#02


避世与出世:道法两学派对有巢氏、燧人氏形象的争论





道家庄子与法家韩非子

庄子是较早回答巢居起源的人,他在著作《庄子·盗跖篇》中写道: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与后世形象不同,庄子笔下的有巢氏不是神、不是氏族称号、也不是什么帝王圣人,而只是对最早进行巢居的智慧先民们的尊称。

但值得注意的是,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在春秋战国普遍崇尚贤者、英雄与圣人的年代,道家独树一帜,声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在他们笔下,巢居的发明者不可能是什么贤者、英雄、圣人,也不会是神灵(道家不等于道教,道家不尊神),而是一群默默无闻的普通人。

在同时期讲究出世之道的法家与儒家看来,巢居的发明则是另一种样子。

《韩非子·五蠹》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在这里有巢氏的形象就大有不同,他不再是一群古老先民的尊称,而是一位曾发明了巢居的圣人,并因为这一伟大功绩,被人们拥护为帝王。

儒家的记载与《韩非子》大题相似,《周易·系辞》中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这里虽然没有提及有巢氏之名,但儒家却和法家一样,把巢居的发明权归结为某位上古圣人。

燧人氏的情况也差不太多,不过目前所知有关燧人氏最早史料的出处来自于《尸子》,书中载曰: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考虑到《尸子》的作者尸佼曾为商君门客,是一个讲求出世之道的法家学者,因而他笔下的燧人氏自然也是圣人化、英雄化的存在。

同属法家的韩非也有着相似的看法,《韩非子·五蠹》在讲述完有巢氏之后,接着又云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这里燧人氏和他笔下的有巢氏一样都是远古的圣人,因造福万民而被尊为帝王。

讲求避世之道庄子也记载了燧人氏,但是他并没有讲燧人氏发明取火的事迹,《庄子·缮性》云: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淡漠焉。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这里燧人氏被视为人间最早的统治者,在他之前,人们生活在一个上古无君,人民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对这样的时代,庄子认为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时代。等到燧人氏建立最早的政权机器,庄子便说是逮德下衰,等神农、黄帝进一步发展政权机器,庄子就更要批判,称其是德又下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大体知道,有巢氏和燧人氏绝非什么王朝政权,而是春秋战国时期人文主义熏陶下,人们根据一些口耳相传(也可能记载于当时所能看到的古文献中)的古老传说,对自身起源的新一轮追问,进而得出一种合理化解释。只是,由于诸子百家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其对于有巢氏、燧人氏形象看法的不同。

具体那一种看法更接近历史真相?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庄子(但不同意其把燧人氏列为最早的统治者)。根据考古学研究,早18000年前的湖南马村遗址就出土了高台式土木建筑,到了距今9000年左右的贾湖文化时期,当地先民已经建造起比构木为巢更复杂的建筑,至距今7000年左右,干栏式建筑已在长江下游地区普及(以河姆渡遗址为例)。至于人工取火的发明,时间就更古老了,早在距今2-3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时期,我国先民就已经熟练掌握了人工取火。

然而,我们结合考古学成果来看,我国最早的城市也只有7000年左右(即城头山古城,同时期的河姆渡遗址并不属于城市遗址),最早的宫室建筑也只有5300年左右。可见,无论是河姆渡文化、贾湖文化,还是马村遗址、山顶洞人遗址,均属于上古无君的时代,不可能有什么王天下

因此,所谓有巢氏不过是对最早发明巢居的那些远古先民的统称,所谓燧人氏也不过是对最早进行人工取火的先民们的统称。他们不是一个人、一个政权、一个氏族,而是一批智慧的先民、一场比发明蒸汽机更伟大的历史变革。

#03


有巢氏和燧人氏如何成了上古王朝





秦皇汉武与秦汉大一统

秦汉以后,出于正统唯一合法性的需要,一些人开始整理自盘古至秦汉魏晋的帝王世系,将他们说成代代相承的正统帝王或王朝,其中有巢氏和燧人氏也被编排其中。

例如《春秋命历序》云有人五色长肘,号曰有巢,治五百九十岁。宇温次之,号遂皇,冬则穴居,夏则巢处,燔物为食,使民无腹疾,治五百三十岁。忽彰次之,号曰包羲,该书提出有巢氏统治590年,取代他的燧人氏统治了530年,之后被伏羲氏取代,如此代代相承,直至作者所处的朝代。

而《丹壶书》则明确将有巢氏和燧人氏视为两个王朝,其云:皇次四世,蜀山六世,浑敦七世,东户十七世,皇覃七世,启统三世,吉夷四世,九渠一世,豨韦四世,大巢二世,遂(燧)皇四世,庸成八世,凡六十八世,是为因提之纪,书中认为有巢氏王朝(大巢)传了两代,被燧人氏王朝取代,燧人氏王朝(遂皇)又传了四代,被庸成氏王朝取代。

         《三坟书》与《路史》


到了《三坟书》就更厉害了,在这里,作者不仅让他们成为血缘上的父子祖孙,代代相承;还把在其他任何典籍中都不属于燧人氏的功绩给了他,如结绳记事、开辟市场、推演八卦等。(燧人氏,有巢子也,生而神灵,教人炮(庖)食,钻木取火,天下生灵尊事之。始有日中之市,交易其物,有传教之台,有结绳之政,寿一太易,本通姓氏之后也。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风姓。)

至宋人罗泌写《路史》,将他所听到的上古氏族全部排序,勾勒出了一个自天皇氏至夏末的上古帝王年表,有巢氏、燧人氏自然位列其中。

#04


正统性与严谨性并存的中国人文主义传统历史观





孔子、司马迁与钱穆

另从上述史料分析中,我们也可以大体看出中国传统史学的两大特点。

一是强调正统,这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不曾中断(孔子云'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大一统时代之前中华文明即一脉相承)所带来的独特产物,即是真实历史的再现,也是维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文化根基

二是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与治史严谨性,如钱穆先生所言中国古代历史传说,极富理性,切近事实,与并世其它民族追述古史之充满神话气味者大不相同。司马迁作《史记》,即要强调华夏历史之源远流长,王朝正统之前后传承,但对于难以考证三皇之事,司马迁拒绝收录,即使是黄帝之事,司马迁亦是择其言尤雅者收录。比司马迁更早的《竹书纪年》(魏国官修编年史)也是自黄帝起,不载三皇之事。至于前文所云《春秋命历序》《三坟书》《路史》之类,因其严谨性不佳,多被古代学者为谶纬、杂史之类(即使如《路史》之类,也不乏思量考究),不为正史采用。

      《史记》与《国史大纲》


可见中国古代治史之严谨,绝非近代某些人所谓鬼话连篇”“伪造历史;其人文主义之光辉,绝非近代某些人所谓封建糟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宿命通追溯上古神话之谜(八)
漢民族起源史
〔五氏〕史前文明的五个伟大人物
上古史一
有巢氏(远古时代部落首领之一,教会人类建造房屋)
“巢皇、燧皇、羲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