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晋磨花玻璃碗印证古代鄂州与天下古文化交换及海外交通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从西晋古墓中出土了一件世界古代玻璃制品———萨珊波斯磨花玻璃碗。我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讨所研讨员安家瑶在论文《我国的早期玻璃器皿》中认为:此玻璃碗应是古代波斯萨珊王朝时代所生产的。可见在西晋时代,鄂州与世界古文化交流十分频繁。

磨花玻璃碗

公元前16世纪,玻璃制作技术已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大约公元1世纪或稍早时代,玻璃磨花技术便在古罗马出现,那时以生产碗、高脚杯、长明油灯等为主。

随着时间推移,今后逐渐向北和向东两个方向传播,在黑海北岸港口、莱茵河地区、萨珊波斯等地,前后出现磨花玻璃器制作中心,制品各具特点。磨花玻璃器是玻璃器中技法、艺术价值较高的一类,从磨花玻璃器出土地点及制作遗址挖掘状况来看,公元1世纪后,大概存在4个主要的磨花玻璃器制作中心:黑海北岸港口、莱茵河地区、罗马———君士坦丁堡、波斯。磨花玻璃碗著称于地中海、黑海、里海3大水域,这种器皿的外型为口微敛或微侈,斜弧腹或球腹,圜底、小平底或微凹底,通体多呈透明的黄绿色、淡黄色或无色,装饰磨花圆形或椭圆形,部分有刻线、槽线等。

1978年9月的一天,鄂城钢铁厂建设工地上机声轰鸣,施工中发明一座古墓,考古学家将此墓编号为M121。

该墓出土了几件西晋时代的青瓷器和一些玻璃残片,按照墓葬形制和瓷器时代特点判断为西晋墓(公元265年—公元316年)。这些玻璃残片经复原,是一个磨花玻璃碗,侈口、折沿、颈部微收和球形腹、圜底;器身色泽较淡,略泛黄绿色,透明度好,胎中有部分吝啬泡,唇部经过磨平;腹部和圜底均有圆形磨花装饰,自上而下共有4圈由圆形磨花组成的联珠纹装饰,腹部的3圈磨花还由3组凹弦纹间隔,纹饰经过抛光,仍留下清楚可见的磨痕,透明度低,碗壁未有纹饰。这种玻璃碗是无模制作而成,其纹饰是成形冷却后再经砂轮打磨出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员雅丽、冯 钢 | 北齐韩祖念墓出土玻璃杯考——兼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波斯玻璃器之东传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五)
兼收并蓄 | 古代中国与波斯的物质文化交流
来通杯分享
俄罗斯和土耳其大战200多年,其原因竟与两国建立的相似性有关
上手明永乐青花卧足碗,总数量不过七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