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挣脱父母才能长大,可面对生养之恩,你敢不孝么

那会儿在路上走着,路边一个小朋友拉着父亲的裤脚在那哭,一边哭还一边指着路边摊的烤肠,父亲蹲下来抹了抹小朋友的眼泪,说你刚刚都吃了面包了,这会儿先别吃这个,快要吃饭了,多吃点饭。小朋友一听哭的更厉害了,那眼泪跟瀑布一样,父亲也很无奈,只好从了孩子的要求,然后还说着小时候对你这么好,也不知道长大了你会不会孝顺父母。

虽然心里明白这只是父亲的玩笑话,但稍微深入点想,其实也确实有不少家庭,把小时候对子女的好当做一种投资,希望在未来得到回报

我记得很清楚,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来访者,虽说没有什么学历,很早就在进入社会打工,但言谈举止都很得体,一点没有土气和匪气。

那时候的他呢,其实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有了自己的位置,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按说这种情况应该没什么大的烦恼才对。但可惜,从小出身的家庭,即便在他独立之后也没有放过他,还想着把他牢牢的控制在手里。

父母要求他把工资每月抽出一大部分交给家里,这些钱不是存在父母那,而是交给父母。在父母需要的时候,还不断问他要钱,比如老家装修房子啦,弟弟娶媳妇买房子需要补贴啦,娶媳妇的彩礼啦,都要求他出一部分钱。理由也很简单,你是我的孩子,小时候我跟你妈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从没亏过你,你得听话;你是老大,现在你有能力了,不能忘记你的弟弟妹妹,需要帮衬的时候你得出力

给家里钱可以说是从16岁他出来就开始,现在30多了,给了家里很多钱,但却不知道家里把钱用在哪儿了,只要问到这个,父母就翻脸。而且只要自己稍微表露出不愿意,父母就搬出这两个借口戳他脊梁骨,他反驳不了,又不想落一个不孝的名声,只要继续听着。妻子因为这个经常和他吵架。

孝压在他身上,他想反抗,却无从下手。

生之恩、养之恩,还有原生家庭的影响都压在他的肩膀上,他当然不是想成为什么不孝顺父母的人,也想去踏踏实实的回馈父母的这些恩情。但现在他也得考虑自己家庭的情况,也得为自己的家庭能够存续做谋划。

孝顺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为自己的家庭做打算,也是理所应当和责任所在,两个都是对的,但却把他夹在了中间。

你说,是他的父母太不明事理了,孩子已经做的够好了,再这样要求下去不合适。但当我们被架在道德的天平上,被父母、亲人审判的时候,有多少人有那个底气去坚持呢?

在身边还有另外一件事,父亲快70了,开了一辈子的车,但始终没有自己的,就眼红别人买的老年车,一定要让儿子给他买。

他们家里面经济条件其实还不错的,房大、车好、有存款,但儿子因为他年龄太大了,不给他买。

最开始呢,两个人在一起还是商量,儿子也尽量的劝。你说你开车几十年了,有驾照,没事儿,我从小到大都坐你开的车,我肯定知道,但现在你毕竟上了年纪,反应速度跟不上,而且你心脏也不好,开车对心脏也有负担。父亲也听进去一点。中间有一段时间父亲都没再提了,儿子以为好了呢,街道办事处的人来了。

“你父亲不就是想要辆老年车么,你就给他买了吧,不然天天在我办公室唠叨这个,正常办公都进行不了。”

原来父亲不提这个是去烦街道办去了,儿子也是硬气,你说让买,那出了事儿谁负责,如果你现在给我保证,书面保证,如果我父亲出什么事儿了,你负责,我立马就给他买。

后来最终,老爷子买车的愿望也没有实现。

如果你是上面故事里的晚辈,面对父母的要求,你会怎么做呢?我想你也会挺赞同他的做法吧。毕竟,如果老父亲自己开车出了车祸,那一定和自己同意买车的决定有关。

我们将孝引入文化,希望它能够拓展开来,并不是因为我们想要控制晚辈、并不是我们想要确保父母的威信、并不是我们想要缔造维持某种阶级关系,而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反馈父母的对我们的恩情、为了这个家庭更好的传承、为了能够更好的尊重生命。最重要的是,我们也并不是想成为不孝之人,我们也想要对父母好,也想要更好的回馈父母。那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把对父母好和回馈父母,作为我们的初衷和目标,而不是将是否“顺”父母的意,作为判断是否“孝”的标准。

因着父母是父母,而盲目的听从他们不合理的要求,最终让父母付出沉重的代价,这种孝,要不得,因为本质是在害父母。

当千人、万人在我们面前阻挡的时候,我们只有确定自己是对的,才能够继续坚持。而既然我们的初衷和目的都是如何对父母好、如何回馈父母,那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由这两个展开的。在这里我还是想讲一个故事,是曾经的一位同事,不过年龄要比我大上一些。

他说自己在家的时候,会经常给父母提一些要求,挑一些刺儿,让父母去做。当然,提的都不是什么做不到的,无非就是想吃什么、想让父母帮忙做点什么之类的;挑刺也不是一直数落父母,而是诸如饭菜有点咸了、米饭有点硬了这样的家常。

用他的话来说呢,父母到这个年龄了,心里面也没有太大的寄托,但是还是很操心自己的孩子,稍微提点要求让他们去做,他们其实能意识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自己还不是那么老,自己还有价值

我觉得这个思路其实很好,因为在很多家庭里,当父母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家里人就不再让他们忙碌,看起来是享福,其实会让他们很没有价值感,很没有存在感,感觉很难融入家里。而这时候就只能选择号令家里人来让自己感觉有点用处。

我们是不能太闲的,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保持身体的活性,还能通过做一些事情,保持思维的活性。如果什么都不做,身体就会自动认为我们大限到了,各项功能就开始急速衰退。

所以一个核心原则,不要让父母什么都不做,而同时,自己也不要什么都不做。做的事情做好需要用到全身和大脑。

当然,父母有自己的爱好和寄托,这当然是好事。除却基本的买一些礼物、生病时的照顾、为父母做饭之类的,慢慢的因为年龄的影响,父母的认知和接受能力都会逐渐受到限制。而这时候我们需要两样东西,第一耐心,去重复教父母接受一些能接受的东西;第二充当父母的参谋

就比如在买老年车那个例子里,儿子就必须要有能力和父亲达成共识,但这不容易做到。因为如果我们大部分时候都是选择顺从的话,这就会养成习惯,父母习惯处于发令方,也就不会那么容易听进去我们说的话了,所以需要我们能够早些成长,早些能够让父母对我们有比较多的认可和放心。请一定要搞清楚,这里不是“篡权”,不是让父母把决定权,甚至家底交给你,而是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再加上用心锻炼能力、提高思想境界。

在这个阶段,我们不需要为父母做太多的事情,而是把目标放在自己的独立和成长之上,为远期做准备。

小时候,父母不需要我们多做一些什么。慢慢懂事了,父母期望我们能够成长、优秀。而再往下,父母希望自己能多存在一些时日、多健康一些时日,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依靠。你不要被“孝”吓到,也不要担心被人说“不孝”,只要你确定自己做的是对父母好的、有利的,坚持就行了。

感谢你的阅读,加油。

作者: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无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系统理论与家庭关系
长大后孝顺父母的孩子,大多来自这4种家庭
父母同心,孩子才能快乐的成长
难道父母就不需要给他们养老吗?
什么样的家庭最出人才?
赚钱高招:十五年后稳当千万富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