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都挺好》姚晨刷屏,你也被刺痛,可你并不了解原生家庭

其实很开心,心理学中原生家庭的内容能够广为流传,但不幸的是,随着流传变广,也变了味道,甚至出现了一些错误的东西。这些错误虽然不会真的致命,但会逐渐把我们的生活推向深渊。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一般是指个体未成婚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家庭。而很多时候我们所指的原生家庭,就是指父母的家庭,甚至于直接将原生家庭等同于父母。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和平时的咨询工作中,确实已经发现:

父母对我们有影响;

父母的相处方式对我们有影响;

父母的婚姻对我们有影响;

父母之间发生的冲突、冲突的处理方式对我们有影响等。

这些影响因为心理学的推广而被很多人熟知,但渐渐的基于推广出现了“原生家庭对我们伤害会很大”、甚至“原生家庭决定论”,直指原生家庭、我们的父母、父母的相处、父母的婚姻等会决定我们是什么样的、我们会遭遇些什么、我们成就的高低。

这看起来确实是能够说得通,毕竟原生家庭会影响我们那么多东西,也就相当于决定了我们的很多方面。

可在这时候本来只是一个概念的原生家庭,突然变得穷凶极恶:

姚晨痛哭:原生家庭到底对孩子有多大影响?

明星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比樊胜美苏明玉还可怕

被原生家庭“坑惨”是什么体验?姚晨新剧看哭很多中国女性

……

内容均是基于新剧《都挺好》。他们均想传达的意思是:原生家庭不好,就会对我们有很大的伤害,甚至于会决定我们的性格、婚姻,乃至人生。

剧我看了一些,表面上来说,确实和他们表达的意思一样,但不好意思啊,我们的理解还是应该再深刻一些。

原生家庭并不指父母

原生家庭与亲生父母不是等同的,它更多的是指我们成长的家庭、陪伴我们成长的父母。

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我们自非常小的时候就离开了父母,去了新环境,与“养父母”生活在一起,那这时候我们基本上不会受到来源于亲生父母的影响,而是直接受到养父母的影响。

养父母,可以是很多人,例如寺院收留的孤儿,寺院的僧人都可能被他当做父母、可以是单亲、可以是同性家庭、可以是假想父母,比如无人收养的孤儿、留守儿童等。

我们将原生家庭直接与亲生父母等同,只是因为大多数人与亲生父母生活在一起。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

〇我们受过去所有的一切影响

原生家庭对我们有影响,我是承认的。但是我更要说明的是,原生家庭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对我们有影响的仅仅只有原生家庭么?

当然不是的,过去所有的一切,一些我们注意到的、不怎么注意的,甚至没注意到的,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

〇伤害是总会有的

我们在强调原生家庭对我们伤害的时候,传播的意思也包括了,如果原生家庭好,我们就不会受什么伤害,就会很自然的变得优秀、遇到好的东西、不留遗憾。

可现实是,原生家庭不可能不对我们造成伤害(这个请着重看第三点),即便我们接受的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影响大体上都是积极的,我们还是会遭遇来自周围、社会的伤害。

无论伤害来源于哪儿,只要它具备足够的强度,都会对我们有非常大的影响。

〇伤害还是助力,由我们自己决定

将某一样东西摆在我们面前,询问一些人这件物品如何、是否喜欢,自然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你会说,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

是的,但也说明了一件事、一个行为,对我们产生何种影响,往往并不是由事件、行为本身决定,而是由我们自己对它的解读决定;过去的经历,对我们产生何种影响,也是由我们自己的解读决定

经历一些时日,我们的心态变了,对过去的解读变了,一些本来不释怀的东西就释怀了,一些本来觉得是伤害的,突然觉得是助力。

这时候,我们就不能单说是“原生家庭伤害我们”,因为导致这种伤害产生的,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的解读。

一些实际的伤害

当然,虽然这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同的解读导致同样的东西对我们产生不同的影响(可能那个东西本身并不包含恶意),可还是要明确的是,原生家庭、生活中确实有一些很实质性的伤害。

这些伤害往往是指极端性很强的行为,比如家庭暴力、虐待、抛弃等。这种经历往往很难通过“转变解读”来弱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所幸,这样的例子还很少。

原生家庭和我们自己

我承认原生家庭影响我们,但我并不觉得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是不可改变的。

之所以强调原生家庭的影响,是因为在我们小的时候,和我们有最多交流的是父母、我们依赖的是父母、我们模仿的也是父母,这为我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学习如何生存,打下了一些基础。就像没有感受到爱的孩子,大多不知道爱为何物,不知道如何爱别人,不知道如何爱自己。

随后,我们慢慢接触世界,慢慢认识世界,在这些基础上又诞生属于自己的认知和习惯。它们可能仍旧受原生家庭束缚,但已经属于我们自己。

在自己观念的指导下,我们又继续新的生活,并且在和社会的不断互动中调整自己的认知。既然能调整,那过往对我们的影响、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当然也在列。因此,这些对我们的影响,也绝非是固定的,自然也谈不上决定我们的一生

当我们开始独立生活、独自养活自己的时候,我们也并不是出淤泥而不染,而是浑身都带着过往对我们的影响,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

可这时候,我们就应该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〇过往对自己有哪些影响;

〇有哪些是负面的;

〇有哪些是眼前需要改变的。

但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这样一个反思的过程,并且在本该充分锻炼独立性的青春期,迎接的是来自周围的压迫,而不是合适的引导。

如果你自己知道有这些影响,但没有反思,那是你自己的责任,不能怪过往、原生家庭;如果是父母知道这些,但没有提供这样的机会,那你可以怪父母;如果父母、你都不知道,那只能怪做这个行业的人,没有科普好。

我们有能力做出一些改变,但我们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完成这种改变,那也只能说,原生家庭对我们的重大影响,或者再夸张一点决定我们的某个方面,但并不是一辈子,而是某段时间。

不过最终,即便我们早早就意识到需要改变,并且做出了改变,我们也不可能绝对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只是这时候内在很独立的我们,受到的原生家庭的影响非常小

毕竟再怎么说,那也是陪伴我们成长的父母,要说没有任何影响,并不现实。

但这里既然看到影响是小的,那也就同样不具备决定的能量。

原生家庭一般怎么运用

原生家庭在心理辅导、心理分析、心理学上的运用,是透过这个视角去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成长,再基于这种理解来一定程度的诠释我们的现在,但并不是只透过这个视角

在看到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之后,也不是主张去改变父母、改变原生家庭。伤害,是存在于过去,过去不可改变;而改变父母、改变现在的家庭,也是很难实现的事情。所以,目光自始至终是放在当下和自己身上的(因为这两样相比其他,最容易实现)

比如确有伤害,更多的是选择改变自己对过去的解读,去试着达到转变过去对我们的影响,从而释怀过去的目的。

误解的产生和影响

〇越来越多的人,跟风夸大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在遣词造句的时候也不严谨,就营造出了一种原生家庭一出问题,就会极大的影响我们,甚至决定我们生活的错觉。这是不合适的。

〇在观看文章的受众里,确实有一部分人有较强的“被暗示性”,不严谨的、夸大的文字,会自然的被他们过度解读,就会产生:原来现在我这个样子是父母的锅。这时候,他们找到了合适的理由,就不用对自己有什么攻击,因为不是自己错,错在父母;要改变的也不是他们了,要改变的是父母。这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了这样想法的个体,更难客观看待自己眼前的状况,给自己找了一条看起来快捷、方便,实则不具备多少操作性的救赎之路。

在平时咨询过程中,已经遇到很多看了关于原生家庭影响的文章、被心理咨询师过度强调原生家庭,想要改变父母,觉得是父母错,自己不用做改变的来访者了。那些写文章不严谨的作者、目光不是放在当下的心理咨询师,大概没考虑过会有这层影响。

我们都需要走出来

无论我们在多好的父母陪伴下成长,原生家庭依旧会对我们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无论我们在多好的原生家庭中,生活也会给我们一些负面影响。

盲目夸大这些影响和伤害,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就是我们每个人成长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不加辨别的经历好的、坏的——勉强生存——识别影响——逐渐剥离影响——一定程度独立——更好生存——再识别——再剥离——再独立——提高生存,如此循环。

我们每个人也都有机会和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这种剥离。心理干预在剥离中会有作用,但只是加速。

回归自己和当下

在上面的模式中你也看到了,独立是整个循环的核心,而这里的独立是指思想独立、情感独立。

如果我们想要开始摆脱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那这两点就是我们需要在当下做的。

过去对我们有伤害,伤害,存在于过去,而伤害的影响一直持续,持续的原因大都不是因为伤害一直在,而是我们自己没有放下。

当然,你可以选择不放下,可如果你想轻松一些的话,那放下就是必须的,而途径就是思想和情感独立。独立的我们不需要再去争过去的一口气、不需要去反驳、不需要去反抗、不需要再把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抓在手心,而这其实就是与过去和解。但这肯定不能在过去做,不能在未来做,只能在当下做。

如果眼前伤害还是在继续的话,我们的选择也是丰富的,可以有反抗、可以有远离、可以有适应、可以有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或者和解。怎么选,在于你自己的考虑。

其实锻炼自己的独立性,在很早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但中国式父母的安全感,大都建立在孩子和其他人一样,该上学的时候就只上学、该不出去玩的时候听话上,以至于忽略了去引导子女锻炼独立性。

这个过程提早一些的话,从整个人生的角度来说,是有益无害的。它不会让孩子分心,反而会因为思考带来的认知能力的提高,更快的接受新知识、更好的运用知识;而在未来也会因为自己不是量产的,从而更容易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如果你感兴趣怎么做的话,那可以看一下参考(成年人)

1、与父母交叉对比,看看自己身上和父母身上有哪些类似的;

2、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分析类似方面是好是坏,一定要诚恳;

3、回忆过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放不下、觉得是伤害的事情;

4、挑选出想要做出改变的方面;

5、在想要改变的方面里,选择自己有把握改变的方面;

6、制定相应的计划,行为改变或者认知改变;

7、执行计划的同时,对自己的过去做出总结(长篇)。

如果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话,请考虑:

1、尽量不要满足孩子任性的脾气、想法、要求;

2、避免压迫式教育、吼叫式教育、说教式教育;

3、尊重孩子的每一个想法,如有错,耐心引导;

4、引入一些开放性的游戏,以此引导独立看法;

5、兼顾学习的同时,鼓励做家务,培养爱好。

如果家长觉得力不从心的话,那也许也该在独立性上有所成长了。

对了,如果你觉得需要的话,也可以考虑系统学习一下心理学,会对你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有挺大帮助,但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自己往书里面硬套,要形成自己的认识;如果着急的话,借助心理辅导,会有促进作用。

可能会有一些朋友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对于我的原生家庭来说,其实是非常普通的,曾经因为听父母的话,而导致高考落榜。这在一些朋友眼里,应该就属于伤害了吧?

但说实话,高考完的暑假我是有些情绪,但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亦从来没有因为这些与家里人有过争吵。我明白分数线突然调整,不是他们能控制的,我也知道,所有我必须经历的,我都逃不了。

原生家庭是对我们有种种影响,但不至于决定我们的人生,而当我们不再是由父母完全掌控的小孩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就开始由我们自己来决定了。

只是这时候的你,会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做对自己好的事儿么?

感谢你耐心听我唠叨。

作者: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无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姚晨崩溃痛哭:撕开原生家庭伤口,聊聊《都挺好》没说破的事儿
姚晨哭了:多少孩子面上“都挺好”,心里全是伤!
被原生家庭毁掉的“苏明玉”,也可以变得很幸福
《都挺好》:什么都扯上原生家庭?最深的伤害还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正午阳光新剧《都挺好》,姚晨反着演樊胜美?
《地久天长》《小偷家族》:血缘真的重要吗?非正常家庭是否过得“都挺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