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粉身碎骨想要留住的人,最终,都留不住”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人这一生,如果没有一次真正的粉身碎骨追求另外一个人,可能就不会知道,这种粉身碎骨并不能真的让我们收获想要的东西。

而即便这句话我们真的知道了,也不代表我们就能真正理性的去面对选择,去避免自己往一个明显的火坑里跳。你不觉得这很奇怪么?

其实奇怪的不是只有这里,还有明明我们也知道和理解很多道理,却也还是忍不住犯傻、却也还是做不到。

之前我也总是觉得,这只是因为我们只是从文字层面理解了这些,而不是真正懂得,没有变成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所以才只是局限于知道。但现在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多的看法。

“昨天又喝多了?

“是的,心里不舒服就去喝酒了。

“嗯,已经考虑好要分开了么?

“已经考虑好了,不想再那么累了。

“能跟我说说你这么选择的原因么,毕竟盲目结束一段婚姻并不好,而无论和谁在一起,都肯定是会遭遇一些挫折的。

“这些上次你也已经和我说过了,我明白你也是想让我们长久一些,但是现在呢,我确实考虑清楚了,4年了,每次闹矛盾我都选择为了婚姻 低头,每次我低头都没有换来他的安慰,只是愈加的指责我。两个人结婚闹矛盾怎么可能都是我的错呢?现在不仅他指责我,他爸妈也跟着指责我,说我这个儿媳妇真是给他们丢人。他们好像忘记了当初我不同意,是他儿子死皮赖脸的缠着我,甚至跪在我爸妈面前说会照顾我。可谁知道真的结婚了,却变成这样。我真的很后悔,那时候我爸妈一直劝我不能心软,这种人根本就不真诚,可我不仅没信,还以死相逼。现在想想,还是我爸妈有经验,知道这样的人表里不一。可事情走到这一步我又能说点什么呢,当初想做一回自己、想奋不顾身抓住他的是我,现在这个苦果也只能我来自己尝了。

“你提到了一些对自己婚姻的看法,那对于他来说,现在你怎么看呢?

“他是典型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达到目的原形毕露的人,自以为是还特别冷血,我真是恨透他了。

其实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不仅有我接触到的来访者,还有我身边的一些朋友,尤其大多数是女孩。

奋不顾身的投入到一段感情、在婚姻里不惜粉身碎骨想要抓住点什么,而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可能唯一的区别就是有些朋友不信邪坚持的很久,有些连1年都没撑过去,就开始着急止损了。

他们肯定也没想到,最终自己满怀期待开始的第一次婚姻,会演变成自己人生中的一次试错。

他们当然也不想事情发展成这样。就像我生活中的两位朋友,当初选择和另一半结婚也非常坚决,虽然作为咨询师来说不能去干预别人的决定,但作为朋友,我还是在婚前就和他们说了他们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以及可以怎么做。

虽然我不是很确定未来一定会如此,也希望他们能够顺顺利利的,但是碍于两个人本身的一些特点,我的担忧还是有客观依据的。只是可能他们都太期待进入婚姻了、太喜欢当时的对方,或太喜欢陷入感情的自己了,所以没有听进去。而若干年后,我提到的一些东西变成了现实。

我不能说这些变成现实的东西到底对他们的婚姻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但在后来的接触中,从他们的语气里都隐隐听到一种早知现在,当初应该听一听的感觉。

但人生有时候就是如此,我们不得不干看着别人往火坑里跳,又不顾别人的阻拦自己往火坑里跳。所以我们究竟欠缺了些什么呢?

在上面提到的其中一位朋友离婚后,我们聊了一段时间,不过一开始原因并不是想要做一些改变,而是在看到孩子在公婆的照顾下有一些感冒之后,于心不忍,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自私、觉得自己离婚是不是错的。但你说,即便她在孩子身边,孩子该感冒的时候也还是会感冒。

是的,那时候的她是很动摇的,刚离婚没多久,周围的人基本都在劝,她知道周围人的好意,但是这种好意就好像在告诉她,“离婚都是你的错,离婚都是你的错,离婚都是你的错。”而她自然也会开始怀疑自己。

其实对于那些想要做一回自己的朋友来说,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很容易受外界、他人的看法影响。

这个特点换一种说法就是——没有一个独立的自我、坚定的内在。

我们的成长是很有趣的,身体按照客观规律自然发展,我们只要别饿死自己就能够成长,哪怕营养不良也能自然成长。

但是精神与身体不同。精神和内在在一开始是空白,里面并没有诸如世界是什么样的、我是什么样的、我会经历些什么、我需要怎么做等问题的答案;而在这时候支配我具体行为、具体判断、具体选择的是我们的本能和欲望,就好像婴儿饿了会哭,小朋友没得到关注会哭。

慢慢的长大了,影响我们的内在诉求虽然没有那么原始了,但也还是非常基础的东西,比如:安全感、尊重、认可、温暖、鼓励、理解等。而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获得这些,会使用非常多的努力,甚至有时候不惜低三下四的委屈自己、不惜一而再再而三的委屈自己。

曾经我遇到过一位姑娘,可以说是极度缺乏安全感、极度敏感,所以她对周围接近她的异性都有明显的敌意和抵触,害怕被伤害,可又因为别人一些坚持而感动选择和对方在一起,这让她觉得有安全感。但是处于匮乏状态的她不自觉的扩大了他人对她的好。

这样产生的感情自然是不能长久的,所以每当需要分开的时候她都害怕分开,甚至下跪去求对方不要离开。有时候需要等另外一个人进入她的生命里,给她安全感,她才能走出来。总是徘徊在男人之间,是不是很可悲?

当然你也知道,这些安全感呀什么的,应该是自己给自己的,就是因为暂时没能力给自己这些,所以才拼命的想要从外界获得。而这也是自我不够独立的表现——没有一定的自给自足的能力。

是的,这也是我们一开始问题的答案,只有我们的内在真正成长起来了,有相应的经验和认知存在了,我们才能够将那些道理变成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才会真正知道将要承担什么,才会知道哪些是我们能拥有的、哪些是我们应该去抓住的,才不至于总是想要去做一些无畏的尝试。

可能有一些朋友觉得,突然用这个答案回答一开始的问题,转折有一些过于牵强,那么我们就先从为什么这么认为来聊一聊。

内在成长大概是这样一个过程:

刚出生一片空白——被欲望和本能支配——模仿父母——被父母束缚——原生家庭时期——青春期开始探寻自我——探寻过程中反思——探寻过程中追求自我——叛逆,贯彻自我——开始人生中的一些试错——积累经验,形成自我——不断的优化

在上面你看到了叛逆期、试错是两个独立出来的时期,也就是我们都需要经历这些。

叛逆期——我们不再听父母的话,而是听自己的,开始贯彻自我,通过贯彻自我来形成和强化自我;

试错——即便现在我的看法确实有一些是错的,但我还是要去贯彻和尝试,这是我们内在生存本能和自我实现本能在驱使我们这么选择。

而在叛逆和试错,以及过往所有经历、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开始梳理自己,开始从过去的一些负面影响中走出来(原生家庭、创伤);开始对自己和世界有很多的思考,不再只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社会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形成契合客观实际的、不过分理想、不过分夸大的认知;开始建立更适合现在,更适合自己,更利于发展的的认知、行为和习惯;开始打磨自己的能力,开始逐渐实现内在诉求的自我满足,而不是过分借助外界。

理想情况下,这个形成自我、逐渐自给自足的过程会在20—25岁左右完成,此后的一生都是在不断的优化。可但是从现实层面来说,很多人在30岁、40岁,甚至50岁的时候,也依旧没能形成独立的自我。

当然,并不是说没能形成独立的自我就不能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了,而是说缺乏自我会演变成:明明是火坑,却还是想往里面跳,没有足够的理性分辨和阻止自己;需要离开的时候,没有能力、底气离开,只能寄人篱下;活在虚假的安逸、自以为是、自我为中心、自我感觉良好中,其实是在逃避现实;过分的想要控制他人、让他人听自己的,其实是内在太自卑;活在对父母的仇恨中久久不能自拔,以至于人生始终都被负面情绪困扰。所以你看,没能形成自我、没能一定程度摆脱过往对我们的影响,逐渐实现自给自足,我们就会一直的想要去试错、知道是错还勉强自己坚持、坚持不下去又没能力离开。

就像文章里提到的几个主人公一样,不是么?

不过事情没有阐述的这么单纯。因为在生存和自我实现本能驱使下的试错,也会受到欲望和内在缺失的影响。

就比如有一些朋友,和另一半相处的时候会遇到这样的纠结,我并不喜欢对方,但是很依赖对方给的感觉(多数为满足了我们的安全感)。这时候本能、欲望和内在缺失同时存在,我们想要从中摆脱出来会很困难。但也正因为这种困难,才能够更好的帮我们认清楚我们需要、我们在寻求什么、我们该怎么做,以及培养自己的理性。

是啊,你粉身碎骨想要留下的人,其实你只是想要他带给你的温暖与感觉,而这应该是你自己给自己的。所以,无论你多努力,不属于你的东西,又如何能够真的长久呢?

我知道有些朋友会说,如果他什么都给不了我,那我干嘛跟他在一起呢。

但解决自己的问题不仅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也是让自己真的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人。在这个基础上你们才能够创造属于共同的东西,而在此之前,你们只是互相借着对方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不能叫感情。

当然,如果你们选择在一起了,也并不是说就不能长久,而是也请不要因为对方,而忘记了自己需要完成的事情——独立和成长。

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脱对伴侶的依靠,打破父母传承给我们的婚姻魔咒
一份完美的婚姻,感情、利益和性,缺一不可
有一种爱,心动的那一刻,就已成永恒
结婚了还想追求真感情,是得到了A,又想得到BCD或更多
蒙特梭利和她的敏感期,你有必要读一读
自我认可度和需求感的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