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犹豫下船的1900,像极了不知道是否该坚持自我的你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记得几年前有位朋友在微信上找到我,说"光男博士,我有很多疑问,你能不能给我解答一下"。看着他发过来的信息我是满肚子疑问,后来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把我的昵称Dr.Lightman给直接翻译了,所以变成"光男博士"。

接触过心理的应该对Dr.Lightman并不陌生。Dr.Cal Lightman是美剧《lie to me》的男主,剧中的他饰演一位协助警方破案的微表情专家,其原型是美国的Paul Ekma教授,被称为"人肉测谎仪"。

当年我对这部剧真的非常痴迷,经常翻来覆去的看,觉得心理学的世界真的太有趣了,能看到那么多不同的东西。

正是在这部剧以及《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的影响下,我才逐渐开始往心理学的领域迈进。而Dr.Lightman这个名字也已经用了有六七年了。

说实话,那时候并不是因为对心理学感兴趣才看的这部剧,而是因为看了《海上钢琴师》之后,基于对男主Tim Roth的喜欢才转而看了这部电影。而没想到居然还有机会在大荧幕上重新看它的4K版本。

虽然暂时没赶上看,但还是抽空又再电脑上重温了一遍。1900还是那个1900,但可惜,主演Roth,那个凭借1900这个角色早早留名影世的他,也如昙花一现般刚绽放,就又迅速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任谁都知道,机会来了就要抓住,可他却总是固执的坚持着自己,刚崭露头角时,因为不肯接拍商业片,一度挣扎在贫困线上;再度引发关注、前途一片大好的时候,却因为指责撒切尔夫人,而不得不遁走他乡;接着在1992年和导演昆汀合作,拍摄了当时震惊影坛的《落水狗》,在1998年拍摄了留名影史的《海上钢琴师》,而那年他37岁,正是拥有大把好时光的时候。

只是,似乎每次机会到来的时候,都因为了他的固执,而失去了成为巨星的机会,让自己的人生变成起起伏伏伏伏伏……

你会如何评价这样的人呢?

可能会认为这个人是真的太傻了,"明明那么好的机会居然每次都这样浪费掉,换做是我肯定要抓住的"。

是的,我并不怀疑你对自己的信任、对未来的规划。只是我可以很确定的说,你对自己的信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

说到这儿让我想起来曾经遇到的一位朋友,当初联系我的原因是觉得自己有焦虑症,想要对自己的状况做出一些梳理和调整。

接触之后,发现他并没有焦虑症,或者说只是有一些焦虑情绪。虽然每天确实是有一些担心、有一些焦虑,但大体上都是围绕"老天爷为什么还不给我一个好机会"、"我好像快点翻身",而现实生活中自己又没有多少进步展开。

这样,期待遇到一个好机会与现实中始终没有遇到好机会就形成了一种矛盾

但在交流中也发现了,他的家庭背景还是可以的,有直系亲属自己经营企业,曾经也邀请他去里面工作。只是他觉得那不是他想要的,然后就给回绝了。另外也有一些家里人给介绍的机会,可最终也都被回绝了。

所以你看,在刚刚提到的矛盾之后还存在着"我只想要我想要的东西"这种模式。

可问题发展到这里就变得尴尬了,因为想要是一个我们可以随意定义的东西,如果定义的特别难,那不就等于让自己的人生就停在这里不再向前了么?

这可不是个好事儿。

毕竟你看,当自己的人生不再向前之后,他就开始表现出焦虑了。

踏实感、始终收获、始终向前是我们面对焦虑的良药。而当我们陷入与他一样的矛盾中时,就会被内心膨胀的期待与现实的裹足不前折磨的看不到生活的本来面目。

所以,才会想着我得等一个合适的机会,有了合适的机会眼前的一切就都能够解决了。

可是你看,在这种想法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念,"机会比我重要,我现在变成这样,不是因为我自己不行,而是因为我没遇到合适的机会"

这种夸大机会,轻视自己的念头,与"无论有没有机会,我都能收获很多东西"相比,哪个里面包含了更多的自信呢?

是的,这位朋友确实不怎么自信,只是他不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不愿意接受自己有这样的缺点、不肯面对眼前的现实,所以把锅甩给了"没有合适的机会"。

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到这种手段来进行自我保护,还有一个特别耳熟的名称——推卸责任。

"所有的错都在你身上,那我自然就是干净的",于是,我就不用费心费力的去面对自己、不用承认自己不行,继续活在"我最厉害"、"我有什么做不到的"、"别人都不行"的假象里,当被人问及"你这么厉害,为什么现在还活成这样"时,继续大方的甩出"我没遇到合适机会"这个借口。

说到底,还是不信任自己能不借助机会走出属于自己的路、说到底是在等着"合适"的机会来拯救自己

可这样不脚踏实地的人,又如何能够成为金鳞,遇风云而化龙呢?

说着说着可能有一些跑题了。但是你有没有发现,Roth与1900在某些时候真的很像?

把人生活成起起伏伏伏伏伏的Roth,与只要踏入社会就能轻易功成名就的1900一样,都在机会面前选择了——坚持自己。最终一位渐渐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一位从他人的生活中消失。

如果说当初吸引我的是《海上钢琴师》里的剧情、场景、音乐,和主角身上那浓烈却又不似人间的烟火味,那现在让我感触颇多的便是这部电影展现出来的人生思考。

我知道有人看了《海上钢琴师》之后,觉得1900活的完全就像孤岛一样,一定是存在一些自闭、缺乏社会适应性,所以才不敢踏足社会。

可电影终究是电影,它在某些程度上做了艺术处理,也许从主角Roth身上我们才能看到更多这部电影要告诉我们的东西,毕竟他们两个人宛如镜像一般。

Roth始终没有变成巨星的原因之一,是他并不接拍商业电影。虽然曾经在《绿巨人》里演过配角,但那只是源于想要满足女儿的愿望。

商业电影往往是以市场为主导,什么火拍什么,尽可能的满足观众的诉求,借以收获最大的利润。但是附带的代价就是,创作者受制于当下观众的诉求、受制于电影公司的要求,没有足够的发挥空间。

这时候一部分不需要依赖电影公司投资,能自己找来资金的电影人跳出这样的制度,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自己写剧本、自己当导演,将自己想呈现给观众的东西完完整整的呈现给观众。这里的重点是"我想呈现给你什么"而不是"你想要什么我给你什么"。

服务于商业电影与独立电影的演员,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同样的影响。

而在故事内容上,商业电影往往是什么刺激、什么诱惑、什么更能撩动观众就拍什么,毕竟目的是想要赚最多的钱;独立电影则往往会围绕人生、人性探讨展开。

前者是适宜大众的爽片,后者是略微小众的饭后甜点。

只接商业片的Roth和始终都与钢琴相伴的1900,是不是也很像呢?

曾经在看《海上钢琴师》的时候,就总是觉得在这部电影里有一股淡淡的与众不同的气息。近些年才慢慢明白了,这可能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所代表的精神极度自由、精神极度独立的状态吧。

在今年的李安与威尔史密斯合作的好莱坞电影《双子杀手》的相关采访中,李安就坦言现在的结局是因为"价位关系"才产生的。换句话说,资方给的钱足够丰厚,我实在拒绝不了,所以我就听他们的了。

没有投资方拍不了电影,这是受制于金钱;因为对方给的钱多,而妥协,这也是受制于金钱。但是两者真的完全不同。

"大家都是要恰饭的嘛",可能你会这样想。

是的,大多数人都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在做着一些事情,目的中大都包括了想要赚很多钱、利益最大化这样的成分。所以他们的人生哲学就变成了,"我要去讨好观众"、"观众想要什么我就得满足他们",并用这种方式来赚取观众口袋里的钱。

看起来他们也是受制于观众的。只是真相是,观众口袋里的钱替他们的高额消费、奢靡生活买了单,而除了一时的畅快,观众再没有获得什么

于是,看完爽片之后的观众,继续返回自己的生活中与现实斗智斗勇、劳心劳力,因为始终没有收获足够的成长,而只能停留在低质量的生活状态里。偶尔实在忍受不下去了,再去寻一部爽片,借着刺激、撩人发泄内心的郁结,而后继续循环。

如果Roth也是奔着这样的目的,可能早就成为巨星了吧。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他有他的坚持,并且愿意承担这份坚持背后需要付出的代价。而这一点在1900身上,也灿烂的绽放着。

或者,就是这种纯粹的做自己、这种做自己的纯粹,才让Roth成为1900、才让1900撼动了那么多人的内心。

在我们的心中,都极度的渴望自由,都希望能够成为最真的自己,都希望能够在各种束缚之下依旧能够坚持自己,但这条路有人做到了,而很多人没有

是的,这让1900和Roth看起来确实像遗世而独立的孤岛,但这座孤岛并不是悲哀的,因为他们能够选择生活、敢于选择生活;这座孤岛也不是孤独的,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早已有能常伴自己一生的东西存在;这座孤岛充满了自由,因为他们不需要活在世俗的眼光里、不需要为了赚钱而赚钱

是的,观众自然会为了好电影而买单。一味地满足观众诉求,只是基于对利益的追逐。而这就会很容易让一部电影丧失它本该拥有的灵魂、让观众丧失有所领悟的机会。

是的,电影与观众本来应该是平等存在的,不应刻意讨好、不应谁屈服于谁

最终1900没有下船,在我看来这是不准备向各种束缚、诱惑妥协的表现;是在选择只成为自己;是在宣告我不需要依赖你们而活,我已经拥有了所有

可反观现实,别说脱离金钱的诱惑与束缚。很多时候我们还会因为别人的几句话而纠结很久、因为自己犯了一个小错误或者没达到目标,而惴惴不安、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否定自己。

这哪里来的精神自由呢?

始终被这些束缚着、影响着,甚至决定着,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任由这些侵蚀么。

所以啊,那个1900才那么的触动人心,因为我们都想成为那个有选择权的人、能选择不被束缚的人、能对这些说不的人。

我们天生会被这些影响、束缚,在拥有了一定的能力与价值之后,才能够选择是否不被束缚。而能够做选择,不就代表我们从别人只要一否定我们,我们就必然难受很久的状况,转变为,我可以选择是否被影响,以及获得什么样的影响

这不就是一定的自由么?

如果你也渴望成为有选择权的人,那可能就需要你减少接触投其所好的电影、电视、文章和人,逐渐去探索自己认知、习惯、行为各方面的欠缺,进而有针对性的打磨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就像1900被大师邀约斗琴之前,始终就只是与钢琴相伴、只是在做着自我打磨。

当然,他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的是什么,他只是喜欢弹琴,所以花大把的时间用在弹琴上。但本质,是在进行着自我打磨,而作为观众的我们,要清楚这一点,还要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清楚自己不能像中间提到的那位朋友一样自欺欺人

同时,也希望这部电影能在你遇到“我是该坚持自己,还是以他人诉求为主”的选择时,给你参考答案

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难死不要撒谎,穷死不要骗人!
声影 | 《海上钢琴师》:琴键是有限的,音乐是无限的
电影:《海上钢琴师》( 高清)
电影: 海上钢琴师 高清
电影 海上钢琴师
电影 《海上钢琴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