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表里不一”,其实都是诞生于“频繁找借口”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接触的人越多,越发现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比较矛盾?

当然,也可能现在的你正操心赚钱、谈恋爱、经营自己的婚姻,虽然有过这样的感受,可很快就把它抛之脑后了。

那我不得不说,你会因此承担不少损失,因为既然很多人都活在“矛盾”的状态里,我们自然也不会例外,而持续的如此可是会带来损失的。

“不是说好的不贩卖焦虑嘛?”

可能有些朋友看到了“会带来损失”这几个字的时候,确实会心里咯噔一下,然后开始担心自己会错过些什么。不过不用担心,有舍才有得,损失存在的时候,也就代表着收获是存在的。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我们努力赚钱、经营感情的时候,自然没有多少空闲来关注这些。而缺乏关注虽然会带来损失,可在损失的同时,我们却也收获了金钱与感情。

所以,不要一看到“能引发你焦虑”的字眼,就太过着急,因为得与失总是同时存在的,而接下来我们将要提及的状况,也只是为了给你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当提及矛盾的时候,可能你首先想到的是类似讲话前后冲突、骑摩托车的时候心里骂开车的,开车的时候心里骂骑摩托车的,这样的双标,以及既想这样,也想那样,可最终却一直在两个选择间来回摇摆的纠结。

这是一些你能想到的,而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出现很多从表面上看“缺乏统一性”、“缺乏系统性”的表现。

在之前有段时间,一个朋友的故事始终在脑海里萦绕,虽然他的故事并不特别,但却能让人想到很多东西。故事的内容呢,是虽然父母总是不断的强调“是爱他的”、“是支持他的”、“是不看重他的学习的”,可每当电话接通,父母一张嘴问的不是“你最近怎么样”,而是“你最近学习怎么样”的时候,他的感受却是“我其实没有学习重要”、“父母看重的是学习而不是我”,以及“为什么一定要骗我”。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故事吧?

我不知道在这个故事里你看到了一些什么,但是我想至少你明白了“我们怎么说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做,因为与他人接触的时候,我们展现出的是完整的自我,而不是单纯‘的语言’,同时,他人也并不是通过‘我说了什么’去进行判断,而是通过我们的言谈举止去进行完整的判断,并且‘我们怎么做’要比‘我们怎么说’来的更有影响力”。

当然,我想同时你也发现了“矛盾”的另外一点,那就是言行不一致。

在这个故事里,其实还有一些值得深挖的东西。

他的父母,以及很多和他情况类似孩子的父母,虽然表现出了言行层面的不一致,但是也并没有真的说谎,他们也确实爱孩子、更看重孩子。

“那为什么他们会有那样的表现呢?”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开拓一下思维。假定孩子现在生病了,必须到校外去治疗,那以你的考虑,以及你看到的情况来说,有多少家长会让孩子外出看病呢?

虽然也不能说的那么绝对,但至少95%是有的。那在“健康”与“学习”之间,家长选择了健康,这可以称之为是“更看重孩子”的表现吧?

他们确实看重孩子,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说“他们并没有说谎”。但是他们也确实表现出了言行层面的不一致。

这种不一致的产生自然不是没有缘由的,而原因与很多孩子所反映的“我跟父母说了自己很难受,希望他们带我看医生,可他们要么让我‘别多想’,要么质疑我‘是不是不想上学’,然后我就再也没跟他们说了”状况一样,父母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在自己的认知中预设了“我的孩子不会出问题”的信念,所以在孩子没问题与家里始终有在很好的供养孩子这两个基础上,家长的注意力就去关注次级重要的“学习”了。

但你也看到了,孩子并没有真的很好。所以,“我的孩子不会出问题”的认知,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借口,这个借口使父母直接否定了“孩子会出问题”的可能性,并让他们不去做自己该做、需要做的事情,然后造就了言行上的不一致,以及孩子的负面感受。

当然,可能会有朋友说“你怎么能咒人家孩子呢”。没错,说“孩子可能得病了”,这在一些家长的眼中确实是非常不中听的话,可谁能确定“自己的孩子一辈子不会得病”呢?

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连这最基本的事实都不肯承认、连建立在最基本事实之上的责任都不愿意去承担,我觉得这确实说不过去。

这时候可能你会想到诸如“现在竞争压力很大”、“家长也不容易”、“自己都顾不上自己呢,怎么操心孩子”等从家长角度出发的想法。对于这些我也是认可的,我也并没有想要否定家长,或者说家长完全就是敷衍了事。可如果这种状态一直存在、孩子一直被忽略,那这些想法与借口有什么区别呢?

在打完刚刚那句话的同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很多画面,比如当有人特意叮嘱我们“你要做好某件事”的时候,我们回应以“知道了知道了”,可最终不是忘记了,就是没做好,而接着当对方质问我们的时候,我们却会找一堆理由,只是你也知道当初的“知道了知道了”本就是一种敷衍;又如我们可以因为性、欲望、利益等对另外一个人动了心,可高傲如我们并不会告诉对方我们的真实想法,甚至于高傲之下,我们自己活在“认为自己是真的喜欢对方”这样的认知里,并以此为(满足自己欲望的)借口和动力,展开对对方的追求……

当然了,借口这个东西,基本上每个人、每天都可能会用到和听到,它已经算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而我觉得正是“频繁给自己找借口”的这个习惯,才促使我们成为了表里不一、言行不一、自相矛盾的人。

可能突然来一个这样的转折,确实让你有些茫然。但试想一下,每天一睁眼就有不少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可每当要做的时候,自己就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让自己不去做,那这些事情就会持续积累,然后由事情转变为问题。

这时候可能你会想到的是类似“没有及时处理的垃圾,会带来恶臭或者滋生虫子”这样的状况,但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层面。

当遇到问题,却不知道如何解决的时候,我们就会去尝试用各种途径去寻找解决办法。而在我们获得答案、解决办法之后,之前因为“不知如何解决”而产生的迷茫、无助与焦虑就随风而逝了。

这时候其实我们面对的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现实层面的,是需要我们去实实在在的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认知层面的,也就是“我们知道问题是什么,可还没找到问题的答案”。

那么也就是说,这两个问题我们都需要去解决。

可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获得“解决方法”,并因此缓解了内心焦虑之后,有些朋友就失去了解决问题的动力,认为“我已经知道怎么做了,那么什么时候做就可以”,以及还有一些朋友可能会陷入“我都已经知道怎么做了,可用了方法为什么没达到很好的效果”,这种“脑海中问题得到解决,但碍于现实能力不足,而暂时解决不了现实问题”的状态。

而这两个方向其实是有非常强联系的。

当我们寻获了解决办法,但又欠缺能力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可我们又以各种借口不断拖延、让自己不去锻炼与尝试,那能力始终会处于不足的状态。那这时候认知层面层面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可现实层面的问题却还在,那这不就是一种“表里不一”吗?

当然了,可能你对“表里不一”的理解仍旧是“这个人说话不算话”、“这个人不靠谱”,那请问,“说话算话”与“靠谱”是天生的,还是后天通过自己不断的实践与自我贯彻锻炼出来的呢?

精神世界是非常自由的,所以它可以存在无数借口;现实世界是客观、遵照规律发展的,所以该做、需要去做的事情,不会因为我们为自己找了合适的借口而消失,它们只会慢慢演化成问题。同时我们自己呢,也需要一步步的磨练才能真正从欲望、本能、诉求等手里夺回对自己的控制权。

当然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也都由自己来决定,在这里我也只是讲讲我的看法,但我还想多嘴问一句,如果我们只是“肆意妄为”、沉醉于逃避和为自己找借口,那举手投足间透露出来的欲念,又把我们定义成了什么呢?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可怜的家长
别把孩子“难管”当成没教养的借口,这些问题家长需要反思!
如果发现错怪了孩子,您会主动道歉吗?| 家长头条65期
家长要给宝宝定这些规矩,长大后会变优秀,特别是男孩
父母在这3方面“使劲”管孩子,长大比同龄人更独立,情商也更高
父母在这几方面要“使劲”管孩子,孩子会更独立,情商也更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