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胃病中医疗法系列方剂(第9卷)—消化道病的中药治疗系列金方

  胃病中医疗法系列方剂

消化道病的中药治疗系列金方)

第九卷、  

20节《乙型肝炎》—1 1、乙肝汤 2、黄芪姜黄汤3、肝复方 

21节《肝硬化》—3   1、十枣汤 2、小消化水丸  3、芫花丸 4、小胃丹5、三花神v 6、大戟散  7、舟车丸 8、海金沙散  9、已椒苈黄丸 10、溶川丸 11、化瘀汤  22节《原发性肝癌》—4  1、肝癌饮  2、清热活血散结汤  3、麝香解毒活血丸 4、抗癌汤 5、消癌散 6、醒消丸  23《胆石症》—5   一、排石汤 二、广I号胆石汤  三、广号胆石汤 4、芍草元胡汤  5、清热利湿排石汤 6、龙胆消炎汤  7、行气解郁排石汤 8、柴芍郁金汤 9、广号胆石汤 

胃病中医治疗方剂

消化道病的中药治疗系列金方)

第二十节《乙型肝炎》  一、乙肝汤(方源)《湖北中医杂志》  

1(组成)虎杖30克,鱼腥草30克,茵陈15

首乌15克,白芍15克,板蓝根20

败酱草10克,大黄10克,月季花10克,柴胡10克。  

2(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3(功效)清热解毒,利湿。  4(主治)胁痛(乙型肝炎)。证见胁痛,神疲乏力,或黄疸,纳减,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5(按语)本方证以胁痛,尿黄,苔黄为辨证要点。

 二、黄芪姜黄汤(方源)《江苏中医杂志》 

1(组成)黄芪20克,姜黄9克,田基黄20克,板蓝根30克祛寒湿中药,山药12克,茯苓15克。  

2(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3(功效)》I、气健脾,清热除湿。  4(主治)胁痛(慢性乙型肝炎)。证见胁痛,神疲乏力,四肢酸软,纳减,便溏,尿黄,肝脾肿大,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  5(按语)本方证以胁痛祛寒湿中药,神疲、便溏,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为辨证要点。

三、肝复方(方源)《江苏中医杂志》(组成)党参15

银花30克,薏苡仁9克、丹参30克茵陈40

炙黄芪20克,茯苓30克,炒白术15克甘草9

黄芩15克车前子30克,焦三仙30克,鸡内金12克。

黄精30克祛寒湿中药,杞子15克、玄参30克当归15克  

2(用法)水煎2次,每次各分两次服。一日服1剂。3(功效)补气祛湿,养阴祛瘀,清热消滞。  4(主治)胁痛(慢性乙型肝炎)。证见胁痛,神疲,纳差,目黄,齿衄,肝脾肿大,下肢浮肿,舌质红,脉弦细。  5(按语)本方证以胁痛,神疲乏力,纳差,舌质红,脉弦细为辨证要点。本方认为这些药物具有调整、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免疫功能和免疫稳定性,促进肝细胞新生的作用。

21 《肝硬化》一、十枣汤(方源)《伤寒论》  

     1(组成)芫花10克,甘遂10克,大戟10克。  

2(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清晨空腹取15克,以大枣10枚煎汤待温送下,得快利止后服而以粥调养,如利而病不除,可再服增至3克。不可久服。3(功效)攻逐水饮。4(主治)悬饮或水肿。证见饮停胸胁,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祛寒湿中药,苔滑,脉沉弦:及水肿腹胀,属于实证者。

5(按语)本主证以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脉沉弦为辨证要点。本方各药峻烈,不可过剂。本方可治肝硬化腹水。

 二、小消化水丸(方源)《外台秘要》

1(组成)大黄30克,甘遂30克,葶苈子30克,巴豆5克。  

2(用法)上药共研末,炼蜜为小丸。1次服3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24小时内不超过2次。肿消大半则停药。  3(功效)逐水消肿。  4(主治)水病。证见通身微肿,腹大,食饮不消,二便不利,脉实。  5(按语)本方证以通身微肿,腹大而实,二便不利,脉实为辨证要点。本方各药均为峻烈之品,而且巴豆毒性大,应控制剂量;宜丸、散剂。本方可用治肝硬化腹水。

三、芫花丸(方源)《太平圣惠方》

1(组成)芫花30克,大戟30

甘遂30克,川大黄30克,青皮45克。  

2(用法)为细末,制为小丸,每次服5克,食前以酒送下。每日2次。3(功效)逐水理气。4(主治)妇人血分,四肢浮肿,心腹滞,不思饮食。 5(按语)本方证以四肢浮肿,脘腹胀满,脉实为辨证要点。本主各药多性峻烈,应控制剂量。本方可用治肝硬化腹水,不拘男女。

 四、小胃丹(方源)《丹溪心法》1(组成)芫花15

甘遂15克,大戟15克,黄柏9克。

2(用法)为未,粥丸麻子大祛寒湿中药,一次服3克,一日服2次,临卧津液吞下,或白汤一口送下。不可久服。3(功效)逐水清热。  4(主治)水饮痰热互结。证见浮肿,大便不通,干呕短气,或咳唾胸胁疼痛,苔黄腻,脉沉弦。  5(按语)本方证以浮肿,大便秘结,干呕短气,苔黄腻祛寒湿中药,脉实为辨证要点。本方为十枣汤以粥易大枣以养胃气,再加黄柏以清热而成。本方可用治肝硬化腹水、渗出性胸膜炎。

五、三花神祐丸(方源)《宣明论方》1(组成)甘遂15

大戟15克祛寒湿中药,芫花15

牵牛60克大黄30克,轻粉3克。  

2(用法)上药共研为末,制为小丸,1次服3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胆不可久服。  3(功效)逐水开结,通便消肿。4(主治)一切水湿肿满。证见淋秘喘咳,中满腹胀,黄瘦困倦,或肢体麻痹,走注疼痛,头目眩晕,脉实者。5(按语)本方证以脘腹中满,气促,二便不利,脉实者为辨证要点。本方毒性类舟车丸,宜控制剂量,不可久服。水邪壅盛,形气俱实者宜。本方可用治肝硬化腹水。

 六、大戟散(方源)《太平圣惠方》1(组成)大戟15

甘遂15克,续随子15克,牵牛子15克,葶苈子15克。  

2(用法)上药研细共为散,1次服2克,灯心汤调服,每日2次。不可久服。3(功效)逐水消肿,利尿通便。4(主治)水气。证见心腹臌胀,喘息,二便涩,脉实。 5(按语)本方证以臌胀、二便涩,脉实为辨证要点。本方各药,多为峻烈这品,剂量家控制;且宜丸散剂。本方可用治肝硬化水肿。

 七、舟车丸(方源)《景岳全书》1(组成)黑丑(研末)120

甘遂、芫花、大戟各30克,大黄60

青皮、陈皮、木香、槟榔各15克,轻粉3克。  

2(用法)共为末,水糊制小丸,一次服3克,一日服3次,空心温下。不可久服。  3(功效)行气逐水。  4(主治)水肿,水胀,形气俱实。证见腹大胀满坚硬,气粗,口渴,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苔腻,脉沉数有力。  5(按语)本方证以腹大胀满坚硬,气粗二便不利,脉实为辨证要点。本方中轻粉、甘遂、大戟、芫花等均有毒祛寒湿中药,宜控制剂量,不宜久服。药力迅猛,水邪壅盛而形气俱实者方宜。本方可用治肝硬化腹水。

八、海金沙散(方源)《医学发明》1(组成)海金沙15

甘遂15克,牵牛子45克。  

2(用法)为细末或用小丸,一次服3克,一日服2次。不可久服。  3(功效)逐水消肿。 4(主治)脾湿太过水肿。证见通身肿满,喘不得卧,腹胀如臌,大便秘,小便不利,苔腻,脉沉实。5(按语)本方证以全身性浮肿祛寒湿中药,腹胀如臌,喘不得卧,二便不利,脉实为辨证要点。本方之甘遂、牵牛均属峻烈逐水药,不可久服。本方可用治肝硬化腹水。

九、已椒苈黄丸(方源)《金匮要略》1(组成)防已30

椒目30克,葶苈30克,大黄30克。  

2(用法)上药共研为末,蜜制小丸,1次服6克,每日服3次,饭前米汤送服;或以上药各取15量,水煎服,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3(功效)利水通便。  4(主治)水饮内结肠间。证见腹满,或下肢微肿,二便不利,口舌干燥,脉沉弦者。5(按语)本方证以腹满,口舌干燥,二便不利,脉沉弦为辨证要点。本方证有认为原文"此肠间有水气""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即与狭义的痰饮相似。本方可用治肝硬化腹水。

 十、溶川丸(方源)《政治准绳》1(组成)大戟15

芜花15克,沉香15克,檀香15克、南木香15

槟榔15克,莪术15克、大腹皮15克、巴豆15

桑白皮15克,黑牵牛子30克、白牵牛子30克。  

2(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制成小丸,1次服3克,每日服2次祛寒湿中药,浓煎葱汤候温空腹送下;不可久服。  3(功效)行气逐水,通结消肿。  4(主治)水肿、单腹胀。证见气促食减,遍身浮肿,大便不通,小便短少,或腹胀大而四肢不肿,苔腻,脉沉实有力。 5(按语)本方证以遍身浮肿,气促食减,二便不利,脉沉实为辨证要点。本方巴豆、大戟等有毒,不可久服,剂量应严格控制。单腹胀即膨胀,又名蜘蛛臌,以腹部胀大而四肢不肿为特征。本方可治肝硬化腹水。

 十一、化瘀汤(方源)《罗氐会约医镜》1(组成)当归15

熟地9克,白芍6克,川芎3

肉桂6(冲服)、桃仁3克,红花2克。  

2(用法)水煎2次加酒作2次服,一日可服1-2剂。3(功效)温阳化瘀,养血。 4(主治)气滞血瘀型肝硬化。证见食欲减退,脘腹或两胁闷胀,胁下积块,蜘蛛痣,肝掌,或腹壁青筋暴露,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脉弦细。

22节《原发性肝癌》一、肝癌饮(方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1(组成)黄芪30克,党参30克祛寒湿中药

白术12克,茯苓20克,柴胡10

穿山甲12克,桃仁10克,丹参30

苏木10克,蚤休10克,牡蛎20克,鼠妇10克。  

2(用法)水煎2次作4次服,每日1剂。 3(功效)活血祛瘀,补脾益气。  4(主治)原发性肝癌。证见上腹部有肿块,刺痛,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差,腹胀,肝肋下触及质硬有明显结节,舌质红绛,苔少或花剥,脉弦细数。

 二、清热活血散结汤(方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1(组成)茵陈30克,车前子30克、郁金15

白花蛇舌草30克,铁树叶30克,海藻30克、丹参15克,

海带30克,牡蛎30克,玄胡索30克、黄芪15克,

漏芦15克祛寒湿中药、党参15克、北沙参15

石斛15克,当归15克,赤药12克,白芍药12

甘草12克,川楝子9克,夏枯草12克。  

2(用法)水煎服,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3(功效)清热利湿,理气活血,软坚散结,健脾滋阴。4(主治)原发性肝癌。证见上腹部肿块刺痛,面色萎黄,黄疸,神疲乏力,肝肋下触及,质硬有明显结节,舌质红绛或暗紫,苔黄腻,脉弦滑细数。

 三、麝香解毒活血丸(方源)《良方大全》

1(组成)麝香3克,牛黄3克,乳香30

没药30克,熊胆3克,三七粉30克,人参30克。  

2(用法)共研细末,黄米浆为丸,绿豆大,每次服1克,每日2次。  3(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4(主治)原发性肝癌

四、抗癌汤  (方源)《良方大全》  

1(组成)生鳖甲30克,丹参30克,干蟾皮30

生山楂30克,半枝莲30克,炙全蝎5

三棱15克,莪术15克,水蛭10克,狼毒9克。 

 2(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3(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4(主治)原发性肝癌。

 五、消癌散(方源)《良方大全》1(组成)白术20

当归30克,山慈菇30克,昆布12克、三棱10克,

海藻12克,半连莲30克,白花蛇舌草25克、太子参30克。  

2(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3(功效)清热解毒,祛痰消积,活血祛瘀。  4(主治)原发性肝癌。

六、醒消丸(方源)《外科证治金生集》

1(组成)乳香、没药各60克,麝香9克,雄黄30克。

2(用法)各研极细,黄米饭60克,捣烂制小丸,一次服9克,一日服3次,陈酒送下。3(功效)活血解毒,消肿止痛。4(主治)痈肿,鱼肚痈,翻花,起肛,久烂不堪。5(按语)本方证以痈疡险疮,脉实有力为辨证要点。本方证之鱼肚痈,是指小腿痈肿;翻花即翻花疮,皮肤癌属此;起肛是指溃疡面久不愈合,边缘变厚如唇;形如肛,如臁疮久不愈者。本方可用治皮肤癌,直肠疡、结肠癌祛寒湿中药,子宫颈癌,食管癌,胃癌,肝癌等。

 23节《胆石症》 一、排石汤(方源)《吉林中医药》  

     1(组成)金钱草20克,柴胡12克,茵陈30

郁金10克,枳实10克,玄胡10克,鸡内金10

白茅根20克,茯苓15克,大黄10克,赤芍10

车前子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

2(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3(功效)清热利湿,理气止痛。  4(主治)胁痛(胆石症)。证见胁痛,或右上腹疼痛,口干口苦、发热、黄疸,纳呆,腹胀,厌食油腻,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5(按语)本方证以胁痛,口干苦,腹胀,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二、广I号胆石汤(方源)《广州中医学院黄耀燊验方》  

1(组成)柴胡18克,郁金15克,姜黄5克、川楝子15

延胡索12克,木香24(后下),芒硝12(熔服)

土茵陈30克,金钱草60克祛寒湿中药,大黄12(后下)。  

2(用法)水煎服,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3(功效)疏肝利胆,排石,清热利水止痛。4(主治)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温热型偏热者。5(按语)本方证以右上腹疼痛胀闷,呕吐,口苦咽干,大便干硬,苔黄腻,脉弦数为辨证要点。本方曾载于《外科学讲义》。

三、广号胆石汤(方源)《广州中医学院黄耀燊验方》  

1(组成)金钱草30克,土菌陈30

威灵仙30克,郁金15克,柴胡12

姜黄5克,枳壳15克,小青皮9克,木香24(后下)。  

2(用法)水煎服,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3(功效)舒肝理气,利胆排石。 4(主治)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气郁型。证见右上腹部隐痛祛寒湿中药,口苦咽干,不欲饮食,气胀嗳气。5(按语)本方证以右上腹隐痛,口苦咽干,气胀,嗳气,脉弦为辨证要点。本方曾载于《外科学讲义》

四、芍草元胡汤(方源)《辽宁中医杂志》

1(组成)炒白芍10克,炙甘草20克,玄胡索15

川楝子20克,柴胡15克祛寒湿中药,木香10克。  

2(用法)水煎服,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3(功效)疏肝解郁,缓急止痛。4(主治)腹痛,证见上腹疼痛,时至腰背部及肩部,恶心呕吐,脉弦。5(按语)本方治证以上腹疼痛,恶心呕吐,脉弦为辨证要点。本方可用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五、清热利湿排石汤(方源)《中年保健知识》收载。  

(组成)金钱草30克,郁金9克,茵陈30

黄芩9克,枳壳9克,木香6(后下)

大黄9克,芒硝9克,银花15克,鸡内金9克。  

2(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可服1-2剂。3(功效)疏肝利胆,清热利湿。4(主治)肝胆湿热胆囊炎与胆石症。证见起病急剧,右上腹剧痛,恶心呕吐,厌食,口苦咽干,口渴,寒战高热,发病后2-3天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六、龙胆消炎汤  (方源)《良方大全》  

1(组成)龙胆草6克,柴胡6克,淡吴茱萸3

茵陈30克,赤芍15克,茯苓15克,郁金9

藿香9克,蒲公英30克,金钱草30克,陈皮6克。  

2(用法)水煎服,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1-2剂。3(功效)清热利湿,退黄止痛。 4(主治)肝胆湿热胆囊炎与胆石症。证见起病急剧,右腹剧痛,恶心呕吐,厌食,口苦咽干,口渴,寒战高热,发病2-3天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祛寒湿中药,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七、行气解郁排石汤  (方源)《中年保健知识》收载  

1(组成)金钱草30克,茵陈30克祛寒湿中药、郁金12

白术10克,枳壳10克,青皮6克,木香6(后下)。  

2(用法)水煎服,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1-2剂。3(主治)肝胆气结证胆囊炎与胆石症,证见右上腹间歇性闷痛或隐痛,时或绞痛,间歇时如常人,口苦,恶心,食欲不佳,或食后脘痞,黄疸,尿黄,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

八、柴芍郁金汤  (方源)《新医学杂志》  

1(组成)柴胡10克,白芍20

郁金10克,丹皮10克,黄芩10

大黄10克,枳实10克,法夏10克,干姜6克。  

2(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3(功效)疏肝理脾,行气止痛,排石。 4(主治)腹痛(胆囊炎、胆石症)。证见右上腹部疼痛拒按,寒热往来,口苦口干,尿黄,便秘或黄疸,口渴,躁扰谵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5(按语)本方证以右上腹疼痛拒按,寒热往来,口苦口干,舌红,苔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九、广号胆石汤 (方源)《广州中医药药大学·黄耀粢验方》  

1(组成)金钱草30克,鸡内金15克,

木香15(后下),土茵陈30克,延胡素9

栀子9克,龙胆草9克,溪黄草30克,小菖蒲9克。  

2(用法)清热利湿,行气止痛,利胆排石。  3(主治)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属湿热偏湿型者。  4(按语)本方证以右上腹疼痛胀闷,恶心,口苦咽干,苔黄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木方曾载于《外科学讲义》

以上方剂,经过经临床验证,效果特别好。各位有缘之朋友,要用此方,请勿必在主任医师的指导下,对症下药慎用。

第十卷《24 急性胆囊炎  25、慢性胆囊炎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用方剂
十二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消化道病的中药治疗方剂
方1346
【王耀廷:妇科方】
治癔症单方验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