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晁安宅妻

宋代段子:烈女,指的是道德高尚、刚正有节操的女子。通常所说“贞洁烈妇”往往侧重妇女的义不受辱。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情操,又超越了所谓“受辱”的话题,它来自于一种更深厚、更务实的文化传统,一种千年家族才具有的底蕴。


【原文】


邓州晁氏,大族也。相传云:自汉以来居南阳,刘先主尝从贷钱数万缗,诸葛孔明作保立券,今券犹存其家。

建炎二年,邓民残于胡兵,或俘或死。晁氏男女数百人,皆囚以北,至汾州青灰山,为红巾邵伯邀击,胡尽失所掠而去。晁安宅之妻某氏,并其女及乳母,皆为邵之党王生所得。张丞相宣抚陕蜀,邵举军来降,王生为右军小将,与晁妇同处于阆中。

阆有灵显王庙,妇与乳妪以月二日往焚香。妪视道上一丐者病,目以敝纸自蔽,形容甚悴。谛观之,以告妇曰:“有丐者,绝类吾十一郎。”遣询其乡里姓行,果安宅也。妇色不动,令妪持金钗与之,约十六日复会,且戒无易服。及期相见,又与金二两,曰:“以其半诣宣抚司投牒,其半买舟置某所以待我。”安宅既通诉,宣抚下军吏逮王生。

会王出猎,妇携己所有直数千婚,与妪及女赴安宅舟,顺流而下。王生家赀巨万,一钱不取也。王晚归,不见其妻,而追牒又至,视室中之藏皆在,喟然曰:“素闻渠为晁家妇,今往从其夫,理之常也。”了不以介意。晁氏夫妇离而复合如初。

妇人不忘故夫于丐中,求之古烈女可也,惜逸其姓氏。王虽武夫,盖亦知义理可喜者。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山明远||满少卿-上||涂氏井龙||申师孟银||都昌吴孝妇||芜湖孝女||张十万女

【白话语音文字版】


邓州(河南地名,现名同)晁氏是个大族。相传,晁家从汉代以来就住在南阳(河南),刘备曾经从晁家借了数万缗的钱,诸葛孔明还立券作保,当年借钱的字据现在还存在晁家。

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邓州百姓遭到金兵蹂躏,有的被俘有的被杀。晁家男女几百口人,都被金兵囚禁后押往北边,来到汾州(现山西隰县、汾阳、孝义等地)青灰山时,被邵伯带领的红巾军袭击,金兵丢掉了所有抢来的人财物逃窜而去。晁安宅的妻子,还有她女儿以及乳母,都被邵伯的党羽王生得到了。张浚丞相宣抚川陕地区,邵伯带着义军来归降,王生后来做了右军小将,他跟晁安宅的妻子一起生活在阆中(四川地名)。

阆中有个灵显王庙,有一天,晁妻跟孩子的乳母因每月二日来庙里上香。走在路上,乳母看到路上有个乞丐生着病,眼睛用破纸遮盖着,他的形容非常憔悴。仔细看过后,乳母跟晁妻说:“那边那乞丐,我看特别像咱家的十一郎。”晁妻于是派乳母询问那乞丐的家乡和名字,没想到他真是晁安宅!晁妻不动声色,让乳母拿着金钗给了晁安宅,跟他约好十六号这天再相会,并且告诉晁安宅不要换衣服;等到十六号见面,妻子又给了晁安宅二两黄金,跟他说:“用一半的金子去宣抚司投牒告状,再用另外一半雇船到某个地方等着我。”晁安宅于是上诉告状,宣抚司就派军吏去逮捕王生。那天正赶上王生出门打猎,晁妻带着自己所有的财物,价值好几千缗,又带着乳母和女儿一起去了晁安宅事先雇好的船那里,顺流而下,一走了之。王生家资巨万,晁妻一文钱也没拿。

王生天晚归家,没看见晁妻,而此时宣抚司捉拿他的官牒又来了,看到家里的财物都在,他感叹道:“我一直听说她是晁家的媳妇,现在她去跟从了自己的丈夫,这是人之常理啊!”这个王生也不介意。

晁氏夫妇因战乱分离最后又复合如初。妻子没有因为丈夫已经沦为乞丐而忘记抛弃他,这已经达到了古来所说的道德高尚女子(烈女)的标准,只可惜没记下来她的姓氏;这个王生虽是一介武夫,也是个懂得义理的人,值得称道。

【祥宏点评】:邓州现在也属于南阳地区;按故事所说,晁家给刘备借过钱,那就意味晁家至少是个千年家族了,历史上的世家大族很多,晁家可说是名列其中;青灰山,不太确定是现在山西的什么地方;红巾军,当时金人入侵后,在山西、山东一带自发组建的民间抗金队伍。这个红巾军不是元末的那支同名起义军;张浚,南宋丞相,当时代表朝廷宣抚川陕,把宣抚司衙门设立在阆中,另有《夷坚志》故事谈到此事;小将,军队将官职称,是针对“大将”而说,一般指“副将、裨将”;阆中的灵显王庙,庙神就是通常所说的二郎神,其他《夷坚志》故事也讲到了,说这个灵显王庙很灵验,魏国公张浚专门到这儿问神;王生本是大宋百姓,他劫掠了良家妇女,尽管是从金人手里抢回来的,这行为本身也是违法的;烈女,道德高尚的、刚正有节操的女子;从这个故事可以反思,家族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大家族之所以存在千年,树大根深,自有道理。他们非常有教养,晁安宅的妻子就显示了一种高尚的文化行为,值得赞叹。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15-从《夷坚志》看宋代的模范百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泗水县志(光绪版)·艺文志61:传(八)烈女传
《国语·周语·邵公以其子代宣王死》
卷三十六
王坚(南宋邓州籍安抚使)
3.险而不怼,怨而不怒的问题
《国语》周语05 邵公以其子代宣王死 | 周语| 儒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