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8年银行称老太被诈骗,身份曝光,网友:谁敢骗她,国人不放过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2000多年前,西汉音乐家李延年用这样10个字,来形容自家妹妹。2000多年后的21世纪,很多人在问:属于咱们这个时代的佳人,到底该是什么样?

2018年,因为一场“美丽的误会”,一位80多岁的军中佳人出现在各大媒体报道中。因为此事,很多母亲都告诉自家闺女:看到没?谁说女子不如男!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2018年9月13日,武汉一家银行的柜台工作人员,发现了几个“可疑人物”。

当时,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走进银行,身旁还有两名男子陪着。一到柜台,老太太就提出要往哈尔滨市下的一个小县城汇款,金额高达300万。

这样的汇款金额,让柜台工作人员反复打量着老人,并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老太太可能遇到了“诈骗犯”。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柜台工作人员,当然不是瞎怀疑:

一来,从老太太的衣着打扮来看,确实不像是个生意场上的女富豪,那这笔钱当然就不可能是商务往来。

二来,从她跟陪同男子的说话来看,这二人也并非老太太的亲戚之类的,极有可能是怂恿老人转账汇款的“骗子”。

在这种情形下,银行工作人员一面稳住他们,一面偷偷地给片区警察打电话,称:我们这儿有老太太被诈骗,涉及金额巨大!你们快来查一查!

这还得了!片区警察迅速赶到现场。谁知,那两名陪同男子却一点都不慌,还自报了“家门”:其中一位叫季德三,身份为哈尔滨市木兰县的教育局局长;另一位叫金长福,早前曾是我军的一名教导员,后在木兰县教育部门工作。

几位负责任的片警,当然不会轻易相信他们的一面之词,马上打电话跟木兰县教育局核实情况。最终,对方非常肯定地告诉警方:是的,都是我们的人,季德三是局长。

那么,堂堂的县教育局局长,怎么会千里迢迢从东北跑到武汉,陪一位老太太来银行转账呢?面对警方,季德三和金长福把事情原委说了出来:

原来,这名老太太要向木兰县教育部门捐款,因为金额巨大,所以他们才赶过来具体落实。老太太表示,自己一共要捐1000万,这300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后续还有700万也将陆续捐到位。

原来,是一场误会!

但事情到这里,却远远没有结束,因为到此时老太太的身份仍然是个“谜”。一个打扮得如此朴素的老太太,她哪来的这1000多万现金?

警方没让大家失望,很快查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老太太的真实身份。而后,老太太迅速在网络上“走红”,各大报纸争相报道。一位军中“女神”波澜壮阔的人生,终于以这种意外的方式,呈现于世人面前。

看过她的经历,很多网友都表示:这种国宝级的女英雄,谁要是敢骗她!国人定不放过!

她叫马旭,身高一米五三。从其经历来看,1000万远远不足以证明其价值。

1933年,马旭出生于黑龙江木兰县,爷爷、父亲都是晚清的大夫,爷爷还曾在宫里当过御医。因此,虽然生于乱世,但马旭从小就对医学知识耳濡目染。

年少时,马旭的家境还是不错的,她被送进学校接受教育。但生活在“伪满洲”,她和很多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敢随便用汉语说话。一旦被发现了,她和同学都会被老师赶出教室,在地上跪一整天。这样的日子,成了马旭一辈子不敢忘的经历。

一个中国人,不能说汉语,这让马旭痛苦不已。与此同时,父亲的过早离世,也让这个医学之家失去了依靠。

在那段时间里,是母亲的坚强让小马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母亲是个说大鼓的演员,一个性格刚毅、落落大方的女子。从小,母亲在台上说,小马旭就在台下听,杨家将、花木兰成了她的偶像。

1947年,听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征兵,14岁的马旭想都没想就报名参军了。因为学过医,她被送到了哈尔滨,在那时的军政大学又学习了半年护理知识。随后,她被送到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成了一名光荣的卫生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卫生兵有多牛?想必大家都知道。

小时候看战争片,笔者总是不理解:“让好几个年轻的卫生兵,冒死去扛一个重伤的战士下火线,到底值不值?”这个问题的答案,晚年的马旭曾非常严肃地告诉记者:那是你的战友啊,谈什么值不值!

此后,马旭出现在淮海战役阵地。刚过1米5的个头,扛着担架就往前冲,在无数次的枪林弹雨中,马旭活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马旭参加了抗美援朝,跟黄继光是同一支部队。上甘岭之战,马旭作为一名卫生员,见识了美国人的火力,也见识了什么是中国军人。

43天的战斗,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了两米,阵地反复争夺达29次。炮兵火力密度,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

当全世界的媒体都在感叹“中国军人怎么那么不怕死”时,并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阵地后方边落泪、边为战友按住伤口的女卫生兵马旭。这一年,她才19岁。

一场场仗打下来,马旭身上挂上了不少军功章:解放勋章、朝鲜政府颁发的三等功勋章,等等。

1954年,因为表现优异,马旭被送进了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受系统的医学教育。经历过上甘岭的很多老兵,都有一个特点:从此看淡生死,活一天,就得精彩一天。

逮到机会学习的马旭,如饥食渴地学习和工作。7年后,马旭迎来了军医生涯的转折点:进入了我国第一支空降兵部队,担任女军医。

这支部队由军委下令组建,成员基本都是各部队的精英。为了保护这些尖兵的安全,马旭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但很快她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她找到领导,当面“抱怨”:

部队同志都跳伞下去了,如果不能和他们一起跳下去,我这个小军医就是个废物!

是的!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国一个女跳伞兵都没有。每一次执行任务,男兵们如果因跳伞受伤,马旭都没办法马上对他们进行救治。她必须等飞机停稳后,才能冲上去。这对她来说,是完全接受不了的事。

领导们当然知道她的意思:她想当新中国第一个跳伞女兵。只是,这件事要做到,谈何容易?

跳伞兵,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为了打开生命通道,第一时间了解震区中心的情况,我解放军曾派出15名军人以跳伞的方式进入震区。因震区信号中断,这15名军人是在无地面指挥、无地面标志的情况下,顺利完成的跳伞。后来,人们都说这是一次“自杀式跳伞”。

2008年尚且如此,1961年当一名跳伞兵有多危险,可想而知。男兵们,都是在经过高强度训练后,才能去执行任务。而马旭当时的身高及仅70多斤的体重,也完全不符合标准。

领导不同意,马旭开始自己琢磨、自己训练。

从那时起,部队里总会出现这样一幕:夜色中,当伞兵们都陆续结束训练,回到宿舍休息时。一位小个子姑娘,就会趁着月色偷偷跑回到训练场。

到了白天,马旭又总是缠着战友们问东问西,并偷偷记下来。在训练场“秘密训练”的同时,马旭还在宿舍附近挖了个小沙坑,扛来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把椅子往桌子上一叠。这,就是马旭的自制“跳台”。每天,她都要练习上百次。

练得差不多了,马旭开始找领导们各种“说情”,领导们见到她都怕。到最后实在没办法,马旭索性咬破手指,拿来一张白纸,用血写了几行端端正正的小字。领导拿来一看,上面写着:

身在空降师,如果不跳伞,怎么能叫伞兵?我恳求组织批准,并保证成为合格的伞兵!

师首长从没见过这么倔强的女兵,开出了“苛刻”的要求:如果跳得比其他战士好,就让你上!

一切,都如马旭所料。

接下来的事,让师首长惊叹不已。当着上千名战友的面,只见马旭站上平台,啥话不说,直接“唰唰唰”来了3连跳。那标准的姿势,稳健的落地,惊得师首长无话可说。

从此,我中国人民解放军里,有了第一个跳伞女兵。同一架飞机,别人跳,马旭跟着跳。不同的是,她还要负责给落地受伤的战友治疗。

这样的女兵,在当时的世界军界都是极少见的。

马旭之后,中国跳伞女兵越来越多,但有两个记录却由她保持多年:其一,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其二,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

这么优秀的女军医,按理来说自然是香饽饽。但直到30岁,她才遇到挚爱颜学庸。两人都是部队军医,在讨论医学案例、设计图纸时,日久生情,走到了一起。

这,是一对绿叶甘于衬托红花的“神仙眷侣”,更是一对“跳伞研究狂人”。

有一阵子,马旭一直在琢磨:到底该怎样减少跳伞兵落地时的冲击力。

要培养一个跳伞兵不容易,往往一个好苗子需要数年的训练,才能去出任务。但在跳伞过程中,每一次着陆对他们都是一次考验。因为地面巨大的反作用冲击力,跳伞兵扭伤及骨折的现象,太多太多了。

作为军医,马旭不止一次看到战友们一着陆就落泪。他们并非因受不了疼痛而哭,而是明白:自己的跳伞兵生涯,很可能因为这次受伤而结束。

作为一名军医,这是马旭心里永远的痛,她想做点什么。当时,美国和苏联军医们也都意识到这一问题,只是除了常规性护踝外,大家都没什么办法。

丈夫颜学庸当然知道妻子在想啥,于是两口子细细琢磨起来。他们一遍遍地查资料、一遍遍地测算,在经历无数次试验后,1983年一款充气护踝问世了。

这是我国空降兵获得的第一个专利。

消息一出,《解放军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上,公布了这一喜讯。大批量生产后,战友们很快就见识了这款充气护踝的妙处:上万人使用,扭伤、骨折率为零。

这件事过后,马旭和丈夫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发明了多款专门给空降兵使用的装备。比如一款“高原供氧背心”,能在恶劣环境下,让伞兵们随时都能补充氧气。

虽然此前空降兵有专业的供氧设备,但都重量较大,而每增加1KG重量,都可能让空降难度增加数倍。这款“高原供氧背心”的发明,填补了一项空白。

1999年这项发明被公开后,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商人。那些开着豪车的生意人,拿着贵重的礼物,慕名而来。

当他们看到发明者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时,都敬佩不已。一位香港商人,直接提出要用天价直接买断马旭的发明。对此,马旭只是微微一笑,淡淡地说了一句:

我的发明专利不属于我个人,属于国家和部队!

商人一听才明白,眼前的老太太是个离休老兵,只能默默离去。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马旭拒绝过的商业合作不计其数。部队里,当然也不会亏待这样的“发明家”。除了较高的工资收入外,他们夫妻二人发表的论文以及科研成果,都是有很高报酬的。

后来,马旭把全部身家拿出来一算:竟超过1000万人民币。

因为年轻时只顾着工作,她和丈夫并未生育一儿半女,这些钱将来该怎么办,成了马旭不得不考虑的事。

2017年9月,战友黄继光牺牲65周年的纪念活动,在武汉举行。当时,84岁的马旭作为老兵代表参加,在现场她见到了很多老战友。曾经年轻的他们,如今都已是白发苍苍。

人群中,马旭看到了一位熟人:前文提到的金长福。金长福跟马旭早年在部队相识,如今在马旭老家的教育部门工作。两人交谈了一阵后,马旭突然决定:不如把毕生积蓄都捐给老家木兰县,让他们拿去搞教育。

金长福一听,简直不敢相信她能有那么多积蓄。还是马旭把情况跟他说明后,金长福才表示:我帮你联系。

就这样,金长福便把这一情况汇报给了木兰县教育部门。当地教育部很重视,在2018年9月份,由教育局长季德三亲自登门拜访,并接受捐款。

就这样,便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季德三和金长福在陪同马旭去转账时,被当成“诈骗犯”了。

可能有网友读到这,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不过是1000万而已,就算无儿无女,那也完全可以自己享受掉?人活着,还怕有花不掉的钱吗?

其实,早在马旭2017年提出要捐1000万的第一时间,金长福就去她家里看过。当时,眼前的一幕幕,让金长福久久不能平静。

两位老人的家在武汉黄陂区的一处平房里,从外面看怎么都像“低保之家”。屋内的沙发是几十年前的样子,硬板床是七八十年农村的款式,衣柜里最多的就是单位发给老兵的衣服。也就是直到这时,金长福才明白:为何马旭能存下那么多钱?因为,她这一辈子都没乱花过一分钱。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马旭又是极为富有的。她有半屋子的书,她的抽屉里有专利局给的那么多专利证明,她有以她为傲的战友。

平时,只要过年过节,部队里总有一些小战士会慕名而来,给他们两口子送上吃的。为了保护她们,有关单位还专门给他们配了一个对讲机。

平时生活上,一旦遇上任何问题,只要他们两口子一句“传呼”,附近的官兵就会出现在她们面前。这样的待遇,不是“国宝级”的女英雄,是享受不到的。也难怪她的身份曝光后,有网友会说没人敢骗她。

如今的马旭,仍然生活在武汉。她很少接受采访,深居简出,每每拒绝来访时,她总是说一句:“总感觉时间不够用!” 是的,她还有很多论文要写,还有很多创意要去实现。对她来说:替死去的战友们活好这一辈子,就意味着忙碌一辈子。

这样的千万富翁,该被更多人知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代女伞兵马旭的传奇人生:一分一角,攒下千万捐资助学
年赚18亿?别再心疼李佳琦了,这位隐藏身份多年的女人更值得我们关注!
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
她不红,凉了中国人的心
4年前穷苦老人要捐款1000万,行长报警说有人诈骗!警察见到老人证件后,立正敬礼
85岁老人去银行汇款1000万,银行报警后才知,老人身份不简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