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津湖打不过,麦克阿瑟“投原子弹炸中国东北”,英国人:没用的

1950年12月24日,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本应是充满期待的。因为第二天,他们就将迎来期待已久的圣诞狂欢,这个节日之于他们的意义,就像春节之于中国人。

然而,对于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来说,这却是充满讽刺和失意的一天。因为就在这一天,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志愿军以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结束了长津湖战役,将“联合国军”逐出了朝鲜西北部。这也意味着麦克阿瑟鼓吹的“圣诞攻势”彻底化为泡影。

就在一个月以前的11月24日,麦克阿瑟由美国本土亲自飞往朝鲜前线,信誓旦旦地同在朝鲜战场上的美国士兵“承诺”:小伙子们将在圣诞节前回国。

其实当时麦克阿瑟做出这样的“判断”和“承诺”,也确实是有一定底气的。

一方面,作为参加过一战、二战的老兵,麦克阿瑟带领着美国军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战役的胜利,在美军军史上堪称是一个“半神话式”的人物;另一方面,在朝鲜战场上,美军拥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和装备,与之相对比,不管是朝鲜人民军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装备相对都要落后很多。

所以面对这样“差距明显”的战争,麦克阿瑟自然是“信心满满”。

但这样“口出狂言”的结果就是,我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1月27日至12月24日的长津湖战役中,不仅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更是打退了装备精良的美军王牌部队,甚至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

至此,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钢铁般的意志和战斗力面前,被无情打破。

那么,长津湖打不过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后,美国方面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

就在长津湖战役结束后的第6天,也就是11月30日,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在一场记者招待会上,无意间“透露”了这样的信息:

记者:总统先生,您对朝鲜的事态打算如何应付?

杜鲁门:同以往一样,我们将采取任何必要的步骤,以应付军事局势。

记者:那是否包括使用原子弹?

杜鲁门:包括我们拥有的任何武器。

记者:总统先生,您说的"包括我们拥有的任何武器"是否意味着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

杜鲁门:我们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

原子弹在战争中能够起到的作用,美国人早在1945年就已经知道。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分别投掷了1枚原子弹,而它们也确实加速了太平洋战争的进程。

但与此同时,原子弹所造成的可怕后果,也让全世界人民胆寒。所以,当杜鲁门公开表示美国有可能在朝鲜战争中使用原子弹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美国内部对于是否使用原子弹也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即便是杜鲁门自己,其实对于是否使用原子弹也有了极大的顾虑。

但有一个人,对使用原子弹的渴望却越来越强烈,这个人就是麦克阿瑟。毕竟,杜鲁门作为总统,他既要权衡国际影响,又要考虑国内的政治问题,但麦克阿瑟是个军人,比起其他的他更在乎朝鲜战争的输赢。

据战后解密的美国陆军档案显示,麦克阿瑟当时已经准备好了一份清单,这份清单中麦克阿瑟提出建议:用20至30枚原子弹轰炸中国,在中国与朝鲜之间沿鸭绿江设置一条放射性地带,这样就可以大大削弱中国军队的战斗力,确保美国在朝鲜战争中胜利。

麦克阿瑟的建议,简单来说就是“投原子弹炸中国东北”,切断中国和朝鲜之间的联系。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起到震慑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切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续支援和供给。

而且,不管是杜鲁门还是麦克阿瑟,他们关于考虑使用原子弹并不只是停留在想法阶段,而是已经付诸于行动。战后美国公开出版的资料中表明:1950年,已有未装配好的原子弹被秘密运到一艘停泊在朝鲜半岛附近的美国航母上,而且美国的飞机还对平壤进行了模拟核攻击。

可以说,那个时候的朝鲜战场,甚至是全世界,都深深地笼罩在核阴影中。

要知道当时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去才仅仅几年时间,世界各国对于大规模战争还是比较抗拒的。如果美国真的投放原子弹,那么很有可能会让朝鲜战争变得不可控,甚至有些人认为这或许还将掀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所以,对于美国使用原子弹这件事,不仅是未参战国家反应激烈,就连参战的盟国也极为恐慌。他们纷纷致电美国方面,求证具体情况。

为此,英国首相艾德礼甚至直接奔赴华盛顿,和美国总统杜鲁门进行了会晤。而英国参谋长会议,也是直接致电麦克阿瑟,表示:在我们看来,如果在朝鲜使用原子弹,不仅不能有效地阻止中国军队的前进,而且将会使局势变得更加糟糕,苏联空军将不可避免地参加战斗

从英国人在这件事的态度和他们给麦克阿瑟的致电内容中,我们其实已经能够看出,他们想要表达的就是:使用原子弹是没用的,它不仅不会让“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处境变好,甚至会让局势变得更不可控。

除了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美国国内大多数人对于使用原子弹也并不支持。无奈之下,杜鲁门只能临时发表了一份澄清问题的声明,称“不使用原子弹”,这才让这件事暂时得以平息。

然而,让杜鲁门失望的是,担任“联合国军”司令的麦克阿瑟并没有就此罢休,依旧在喋喋不休地鼓吹使用原子弹。

为此,杜鲁门一再劝说麦克阿瑟的冒险行为,但在朝鲜战场上接连失利的麦克阿瑟显然已经恼羞成怒,这样的劝说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无奈之下,杜鲁门只能撤掉麦克阿瑟的所有职务,让另一位美军将领马修·邦克·李奇微取而代之。

那么,对于美国是否会使用原子弹,我国又是怎么考虑的呢?是否做好了相应的应对之策?

在1945年美国投下第一枚原子弹的时候,这种武器的威慑力就让全世界震惊。但就是在那种情况下,毛主席却从未畏惧过原子弹,他曾直言:

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毛主席之所以会这样说,既是自信,也是事实。因为在抗日战争中,日军的装备始终领先于我们,但就是在那种情况下,我们硬是通过人民的力量,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后期的解放战争,也佐证了毛主席的判断:“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而且做出抗美援朝决定之前,毛主席其实就已经考虑到了美国可能使用原子弹的问题。

在收到朝鲜方面请求我国出兵援助时,我们内部也有过争论。

一些人认为不应该出兵朝鲜。一方面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工农业都需要发展;另一方面美国拥有当时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武器,还有原子弹这种震慑性武器。在这种情况下出兵朝鲜,无疑是有极大的风险。

但毛主席在这件事上却看得很深远,他知道如果朝鲜被美国打垮了,那么唇亡齿寒,我国东北地区也将陷入威胁当中,到时候想要进行和平建设都难。而且一旦我国对朝鲜问题避让,那么势必会让美国得寸进尺,到时候局面会更糟糕。所以抗美援朝,既是保家卫国,也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必要之举。

同时,对于原子弹问题,毛主席也很坦然。在1950年9月5日的一次会议上,毛主席专门就此事讲道:

我们中国人是打惯了仗的,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不是普通的打而是打原子弹,我们要有充分准备。

毛主席的这番话,其实就是其军事战略思想“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体现。我们不想打仗,但如果对方一定要打,那我们就陪你打,即便你有原子弹,我们也有信心打败你们。为此,我们会做好充分准备。

而毛主席显然不是随便说说,我军在入朝作战前后,确实就原子弹做了很多相应的对策。

首先,就是入朝作战前的准备工作。

虽然美国在1945年在日本投放过原子弹,我军战士也知道这种武器威力巨大。但具体威力到底有多大,我军战士还是没有直观的认识。

所以入朝前,部队反复向战士们强调了原子弹的威力:原子弹的威力、爆破力、冲击波比汽油弹大几百倍。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让我军战士对原子弹威力有直观认识,另一方面也是让我军战士能够提前有所心理准备。

当然,了解原子弹的威力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让战士们了解原子弹的“局限性”。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武器都有它适用的场地,虽然原子弹威力惊人,但同样如此。当初美国在日本投下的原子弹,之所以造成那么大的破坏,一方面是因为长崎、广岛都是人口聚居区,另一方面则是美国投放原子弹事出突然,当地的日本人完全没有准备。

但是在朝鲜战场上,我军地处山区、丘陵,而且会修筑相应的工事,这无疑会大大减弱原子弹的威力。

而且原子弹想要取得好的效果,最好的攻击目标是:军队集结地,重要港口,军事、机场重地等。但是在朝鲜战场上,美国并没有掌握这样的攻击目标,同时中朝部队的位置既隐蔽又分散,美国也很难掌握踪迹。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美国打原子弹,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相反,这种情况下的美国更会对是否使用原子弹顾虑重重,因为一旦真的打了原子弹,效果又不如预期,那么他们所谓的“核震慑”,将大大降低。

如果说让战士们了解原子弹的威力,是让大家重视,那么让战士们了解原子弹的“局限性”,就是让大家知道:原子弹也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其次,就是入朝作战后的种种应对之策。

在假定美国会打原子弹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先是利用地形修筑了各种掩体和坑道,并在坑道中储备了充足的粮食、弹药和意料补给。为了确保修筑的掩体、坑道能够切实起到防护作用,我军师领导亲自到各个连队指导、查看。

除此之外,在战术制定上,我军也考虑到了美国投放原子弹的问题。如果敌我双方距离比较远,那么美国在考虑是否投放原子弹的问题上就会少很多顾虑。所以,我们采取的战术是近战,这种情况下,敌我阵地距离很近,犬牙交错,敌人使用原子弹的可能就会大大降低,毕竟一旦投放原子弹,他们自己的部队也会遭受伤害。

而且我军除了自身做了万全准备,也动员了北朝鲜群众,教他们防空知识、挖防空洞、防原子弹学习。

随着朝鲜战争的进程,美国也于1952年迎来了总统大选。由于在朝鲜战争中的糟糕表现,杜鲁门引起了很多美国人民的不满。最终,艾森豪威尔成为了美国新一任总统。

原本艾森豪威尔在选举时,曾向美国人民承诺“光荣地结束朝鲜战争,需求体面的世界和平”。但是真的上任以后,他的态度却发生了很大转变,甚至一度提出可以在朝鲜战场上:试验一下原子弹的威力。

就这样,朝鲜战场再一次被核阴影笼罩。

不过对于美国的核压力,此时的毛主席已经不相信美国会真正使用原子弹。毛主席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判断,也是有依据的:

其一、美国如果使用原子弹,那么他们将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会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谴责;

其二、志愿军处于宽正面作战,当时美国拥有的原子弹不多,很难对战争全局起到决定性作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不敢使用;

其三、美国并不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和中国交好的苏联也拥有原子弹,真要打起来,那么美国自己其实也处于核阴影当中。

当时,也有一些人认为朝鲜战争继续下去有可能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不过对此毛主席却认为:“五年、十年、十五年不可能爆发世界大战。”因为长期打下去,对于美国自己也是很不利的。

基于这样的判断,毛主席在朝鲜战场上的策略就是:谈是要谈的,打是要打的,和还是要和的。

为什么要谈?因为战争对于敌我双方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中国人民爱好和平,能够谈判解决朝鲜问题也是大家愿意看到的。

为什么要打?因为美国不可能主动退让,只有把他们打疼了,他们才会愿意坐下来谈。而且,我们也要打出自己的国威,这样才能在朝鲜战争结束以后迎来和平稳定的发展阶段。

为什么要和?因为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目的,只是为了保家卫国,并没有其他意图。如果能够和平解决,那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而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判断并没有错。自中国人民志愿军自1950年10月入朝参战,期间美国多次叫嚣要投原子弹,但最终他们权衡之后还是一次次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并于1953年7月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朝鲜战争,我志愿军战士以英勇无畏的姿态,打出了一场让全世界都开始正视我国的立国之战。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虽然我们取得了胜利。但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也知道,朝鲜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所有战争的结束,中国人历来都有“居安思危”的传统,所以面对未来可能存在的核威胁,我们想要摆脱被动,就必须发展自己的核工业。

于是在1955年的一次会议上,毛主席郑重做出了发展核工业的战略决策。

在此后的几年间,相关领域专家汇聚,国家鼎力支持,经过无数次的艰难探索,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我国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引爆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第一枚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这也预示着,从那以后,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受强权压迫的命运,再也不必承受来自核武器的威胁。一个巨人,已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搞原子弹?
我国曾8次面临核威胁,伟人却未曾妥协半分,我国是如何应对的?
美军大败,为何不敢使用原子弹?斯大林坦言:毛主席的估计是对的
朝鲜战争时期,麦克阿瑟曾提出用原子弹,为何杜鲁门没批准?
悬在朝战上空的34枚原子弹,为何最终没有投下?
历史上有哪些弄巧成拙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