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央点名起义将领董其武率部入朝,他婉拒,周总理:这样做不好吧

抗美援朝,是毛主席一生最为艰难的一次决策。

方方面面的意见和想法,他必须综合来考虑。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主张出兵的将领及中央领导里,有一位非常特别:他就是时任水利部部长的傅作义。

1949年起义后,傅作义便在毛主席的直接安排下,出任新中国首任水利部部长。能担此重任,无疑体现了毛主席对其的信任。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时,傅作义人并不在北京。彼时的他,正在黄河沿岸视察。一听说此事,凭着灵敏的“军事嗅觉”,傅作义马上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于是,他即刻致电毛主席和周总理,并明确表示:

“对美帝国主义的侵朝不能置之不理,我们要积极对朝鲜进行支援!”

随后,傅将军又以最快的速度,匆匆赶回北京,面见毛主席。针对很多同志的“不自信”,傅作义认为:

“美国人并不可怕,我们不但应当抵抗,而且一定能战胜!”

听到傅将军这句话,内心其实已经下了出兵决定的毛主席,感慨万千。他对那些还不太自信的同志们说:

“你们看,傅宜生先生都坚决主张出兵,你们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

此后,与其他在北京的名将一样,傅作义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朝鲜战局。与此同时,他还有一个想法:希望当年在绥远的下属们,能有机会去朝鲜前线。

当然,55岁的傅作义也明白,自己这个新中国部长是无论如何也离不开现在的岗位的。黄河水患问题、三门峡水库的修建计划,都在牵绊着他。

怎么办?此时,一个老兄弟的出现,让傅作义心里有了底。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时任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其武将军!

一:中央点将,董其武却有顾虑

董其武,跟了傅作义20多年。

跟着他一起抗日,跟着他一起被卷入内战,又跟着他一起率部起义,回到了人民中间。应该说,董其武是最了解傅作义的人之一。

事实上,自志愿军入朝第一天开始,董其武在绥远就已经坐不住了。他手下那些老下属们,个个都对美帝的无耻行径义愤填膺。大伙儿纷纷写请战书、决心书,甚至还有人写了血书,送到他手。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董将军能带他们上战场。

于是,不等傅作义找他,董其武自己就从绥远赶到了北京。见到老大哥,他是句句都不离朝鲜时局。这一情况,很快就被反馈到周总理和毛主席耳朵里。

不久,傅作义和董其武,以及绥远代表高克林等人,就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只是大概谈了一下目前前线的情况后,周总理就当场宣布了中央的决定:

“绥远部队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先开出绥远整训,并随时准备赴朝参战!”

同时,中央还任命董其武为23兵团司令员,高克林为政委。

听到这样的任命,董其武却并没答应,他当场表示:

“抗美援朝是每一个中国人最光荣的使命,何况我是起义军人,正是在人民面前立功赎罪的机会,我也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但让我带领这支部队入朝,我总觉得信心不足,把握不大,最好选一位参加革命时间长的老同志来担当这个重任!”

这番话不长,但显然是很有深意的。其中包含的多层意思非常明显:

第一层意思:董其武愿意上沙场、愿意死在沙场。对此,他不会皱一下眉头。这是他一开始,就表达的决心。

第二层意思:他不愿意当司令员,他认为司令员这个职位不应该由他这个起义将领来做,而应交给那些参加解放军多年的名将。而他自己,可以只作为一个普通指挥人员入朝。

第三层意思,目前这支绥远部队内部,还有一些没有解决的现实问题。

同时,董其武还提出了另一种方案:

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来当司令员,可以把部队“切割”成很多块。通过让兄弟们编入其它主力部队的方式,跟着一起入朝。

一个将军,在阵前,愿意把自己的人全部交出去。哪怕让部队被分散,也在所不惜!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董其武做出这样的选择?

原因很现实:这支起义部队内部,仍然有一些不稳定“因子”存在。

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率部起义,绥远和平解放,当地百姓无不欢喜鼓舞。但事实上,这并不意味着一切将风平浪静。

正如解放初期的山城重庆一样,当时的绥远,潜伏着不少敌特。这些人就像一个个“毒瘤”,在建国后,策划了部队中的多次小范围哗变。甚至,还出现过有人赴港通敌的情况。

从起义到现在要入朝鲜,前后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董其武一直在努力挖出这些“毒瘤”。为此,他殚精竭虑。当然,这段时间他的成绩也是极好的,毛主席和周总理曾多次肯定队伍取得的进步。

所有人都相信,有董其武在,清理干净敌特,只是时间问题。

但在这个过程中,让这支起义部队赴国外出战,在董其武看来,无疑是有“风险”的。董其武深知,抗美援朝是咱们向世界展示新中国的重要战事。万一部队在外面出现任何问题,丢的不仅仅是董其武和傅作义的脸,其后果都将是不堪设想的。

因此,无论是希望别的久经考验的解放军将领来带兵,还是希望绥远部队被切分参战,说到底,都是为了安全起见。

然而,对于董其武提出的这些方案,周总理硬是一个都没答应。听完他的话,总理特意提高了音调,大声音地说:

“这样做不好吧!不能向困难低头嘛!要正视困难,鼓起勇气,整训好部队,赴朝参战。我等候你们胜利的好消息!”

站在一旁的傅作义,见周总理如此坚决,赶紧替好兄弟表态:“请总理放心,我替他安排!我替他安排!”

二:董其武其人、其勇、其谋

可能有网友读到这里,会对董其武此人,多少有些不理解:你那么想去朝鲜,而且那么义愤填膺,从绥远跑到北京来请战;但中央点将时,你却又建议别人来当司令员。

这位昔日的国军名将,到底是否值得毛主席、周总理、傅作义如此信任?

答案:是肯定的!

董其武是山西河津县人,1899年出生,比傅作义小4岁。因自幼家贫,他在老家挖过煤、驮过煤、卖过煤。

1918年,19岁的董其武听说阎锡山在太原办学,便背着行李,从老家步行了整整400多公里,赶到太原求学。此后,他以三科第一,总分第一,考入军校。走上军事道路后,董其武曾在多个部队效力。

1928年,董其武遇上了改变其命运的“贵人”:傅作义。

从第一次见面,傅作义就对这个年轻军官印象很深,并将其留在身边,一步步扶他“上位”。

当然,董其武也确实没有辜负傅作义的厚望。在抗日战场上,红格尔图战役、忻口战役、台儿庄会战,他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很多人都羡慕傅作义:“宜生兄啊,阎锡山这是替你培养了一员猛将啊!”

对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事,董其武从一开始就是反对的。日本投降当天,他就对傅作义说:“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该过几年安居乐业的日子了,中国不能再打仗了。”

然而,后来的事显然不是他能控制的。内战期间,董其武跟着傅作义,与解放军数次交手。这段时间,也是其军事生涯里最无奈的时刻。

1949年1月,听说傅作义大哥要搞和平起义,董其武激动得很。他很快就找到傅作义,跟他商量绥远要怎么办的问题。

绥远毕竟是“最后的家底”,对于这个问题,傅作义是极为重视的。当时,董其武跟傅作义说的是:“大哥,您怎么走,我就怎么走……”

最后,毛主席一锤定音,确定了绥远起义的方式。董其武得知毛主席不但让他继续主政绥远,而且还任命他为军区副司令员时,感动不已。他当场写诗:

“为迎春风排万难,义旗终插青山巅!”

大致了解了董其武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一点:其在抗日战场上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在内战中犯过错,但能在关键时刻起义,回到人民的怀抱,仍然是值得敬重的名将。

中央会点他的将,情理之中。

见周总理和傅作义都如此坚持,董其武也不好再作推辞,他当即表态:23兵团,必然干出一番成绩!不然,就没脸回来了!

三:该被世人记住的23兵团!

1950年12月31日下午5时,董其武和高克林将军,率部开拔,离开归绥。

当天的火车站,数千人出来相送。人群中有党、政、军领导,更有提着各种吃食的普通百姓。

部队里很多老兵,含着泪讨论:

“以前给国民党打仗的时候,总羡慕八路军有老百姓夹道欢送。没想到咱们打了半辈子仗,到今天也能有老百姓来送一送!这场仗,就是丢了命,也值了!”

那天晚上,董其武和高克林等兵团领导,就坐在车厢里。他们都没睡,部下们说的话,他们听得真真切切。是啊!多少年了,他们又找到了当年抗日的初心。

因为是“轮番排队”入朝,此后数月里,23兵团一直在衡水等地整训。期间,毛主席一直在关注着,并在1月28日给傅作义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宜生兄:

二十三兵团最近情况报告一份,送上请阅。阅后请予掷还。二十三兵团进步如此之大且快,可为庆贺!

能得到毛主席的肯定,傅作义激动不已。

1951年9月1日,一切准备妥当,毛主席亲自签发军令。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入朝!

值得一提的是,到这时候,所有23兵团的将士们心里,都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曾泽生的志愿军50军。

这支英雄的部队,由原国民党第60军改编而来。

当年在国军内部,曾泽生的这支部队一直被笑话是:一支“熊军”、一支“杂牌军”。发枪他们排在后面,发饷他们最少,老蒋根本注意不到这支部队。

1948年10月,军长曾泽生率3万多部下,于阵前起义。此后,部队被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

抗美援朝开打后,曾泽生受命率部紧急入朝。谁能想到!这支早前没有任何名气的部队,硬生生地在朝鲜战场上“封神”。

军史学者们都说:

50军,打的就是精锐!他们以步兵对坦克,整营歼灭英国皇家坦克营,报了当年“八国联军”之仇;

50军,妥妥的“地表最强防御部队”!在汉江南岸阻击战中,他们钉在阵地50多天。

任务完成后,50军下很多连仅剩几个人。彭老总握着曾泽生的手,当场落泪。而曾将军却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们尽力了,我们能在兄弟部队面前抬头了……”

50军用事实告诉我们:兵还是那些兵,要看是在谁手下打!要看是为谁而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入朝后的第23兵团,接到了特殊的任务:泰川、院里、南市3个机场的修建任务,以及后方警戒任务。

可能有些网友会小看这个任务,会认为:这不是在一线与美国人正面打。对此,笔者要说一点:朝鲜战争是一场全面的立体战争,哪怕是后勤保障、铁道修建部队,都随时会遭到美军飞机轰炸。

这里有一组数据,供大家参考:仅是10月18日、22日、28日,这3天时间里,美国空军就往这3个机场工地,投了6850枚炸弹。加上陆地部队的投弹数量,这一数字达到了8379枚。光是没爆炸的定时弹,就达到了900多枚。没有现代化排弹工具,只能组织“敢死队”去挖。

后来,很多23兵团的战士们回忆:“就那么巴掌大的工地,鲜血都染红了……”。炸了就再修,白天修不成,就晚上来。到最后,连部队担任文职工作的女兵,都上了。

看着这一切,戎马半生的董其武明白:他的兵,跟从前在国军队伍里,完全不一样了。

3个月后,3座机场建成。为了保证飞机的安全,光是飞机掩体,23兵团就给建了193个。每一个掩体背后,都是无数战士的生命。

有了这样的机场,志愿军如虎添翼。苏联友军的飞机、我们自己的飞行大队,从这里起航。美国五星上将布莱德雷感叹:“几乎一夜之间,中国空军便突然出现并强大起来了!”此后,毛主席特意为23兵团起草贺电!

完成任务后,23兵团回国。当时,战士们纷纷请求,让他们往前靠,继续作战。不过,从一开始毛主席定下的就是各部队轮番入朝作战的计划。那么多兄弟部队,都在“眼巴巴”地盼着入朝呢!

四:毛主席说“董其武一定要当上将!”

事实证明,毛主席和周总理当初让23兵团入朝,是明智的。

事实证明,让董其武出任司令员,是明智的。

下了战场后,整个23兵团,共有6000多人立功受奖。捧着奖章,这些昔日的国军将士们,个个激动不已。等待他们的,将是绥远百姓的热情欢迎!

1955年,新中国授衔。一开始,给董其武定的就是开国上将军衔。他听说后,觉得非常不合适,他找到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杨成武将军说:

“我起义前只是中将军衔,起义后能保持原职原衔,我就已经很感激党和毛主席了,没有任何理由再为我晋升军衔。”

杨成武只能“苦口婆心”地劝,说:“你参加抗战12年,我只参加了8年。你的绥远起义贡献,我无法相比!你还参加了抗美援朝,功不可没!”

然而,杨成武的话,显然并没有说服董其武。56岁的董将军从皮包里,默默掏出了一封信,叮嘱杨成武:“务必交给毛主席!”

信里面写的,仍然是不愿接受上将军衔的事。最后,毛主席拍板:“董其武是不可不授上将军衔的!”这件事,至此也就一锤定音了!

这一年的9月27日,董其武授开国上将军衔。(另:前文提到的曾泽生将军,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

晚年的董其武过得很充实。1982年,已是83年的董其武被批准入党。7年后,董将军病逝于北京,享年90岁。

尾声: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立国之战。

其意义,既在于毛主席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也在于它强大的凝聚力。当志愿军在异国作战时:

功德林的国军高级将领们,愿意拿起铲子给志愿军炒面;

相声界、戏曲界,一批批演员赴朝演出;

老百姓,以家里出了一个志愿军士兵为荣。

70多年了,那些可爱的人,我们仍在怀念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央点名起义将军董其武赴朝鲜,他却不愿当司令,理由:不太自信
1950年11月,北平解放的功臣傅作义主...
1950年,起义将领刘万春与蒋帮特务联系,毛主席:可留下他们性命
国军名将战场起义立大功,55年却婉拒军衔,毛主席:他不能不要
一悍将写信给毛主席:我在“那边”只是中将,有什么资格评上将?
1955年2位兵团司令降职军长,本该授少将衔,毛主席:必须是上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