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首出神入化的唐诗,300多年后一晚辈改写,竟成流传千古的经典

年年入选小学课本的唐诗就那么几首,诗王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诗人宰相李绅的“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初唐四杰骆宾王的“鹅 ,鹅,鹅,曲项向天歌”,当然还少不了这首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有人和清新脱俗形容这首诗,也有人用标新立异来形容它,但我却觉得出神入化更适合它。作为“饮中八仙”之一,贺知章是唐代诗坛不可忽视的存在。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晚年更是自号“四明狂客”。他的“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一经问世,就成为经典;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也是小学生会背的诗之一,他的“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更是狂得不得了。

但在写这首咏柳时,这位“四明狂客”,却表现了不一样的风趣。诗的第一句,将柳树比作佳人,只用一个“妆”字,就将这枝柳写活了;而那垂下的“绿丝绦”,就如佳人身上的绿丝带。写杨柳的诗那么多,却从没有人能写出这样的风韵,令人拍案叫绝。

后两句,也是此诗最出神入化的名句,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寻找春的踪影。原来那细嫩的柳叶并不是自己长的,却是那巧手春姑娘的杰作。因为这句诗,春天变得这么俏皮可爱,春姑娘的那把剪刀从此也成了中国人心中最神奇的存在。

这首诗出神入化的诗,现在人喜欢,古代也自然也是爱到不行,从那以后咏柳诗就如雨后春笋,成了文人墨客必咏之物。但咏柳诗这么多,却再没人能超越贺知章,直到300多年后的一位北宋后生曾巩出现,才又有了一篇流传千古之作。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从小就聪慧,12岁时就能写《六论》,却生得一幅愤世嫉俗的脾气,他见世人写咏都是各种夸赞,一时兴起,提笔写下了这首完全不一样的《咏柳》。

《咏柳》

北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大概是可爱的柳树被批得最狠的一次了,诗的大意是:杂乱的柳枝还没变黄,就仗着东风之势,狂吹乱舞。别看你今天柳絮飞扬,遮天蔽日,待到清霜降临时,你也会有柳叶飘零的时候。

在这首诗中,柳树一改女神姿态,化身得志小人。诗的第一句,描写柳树仗着东风飞舞的情形,用“乱条“形容柳枝,用词不可谓不犀利;而”倚得东风势便狂“,更是将柳枝的可恶写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别看你今天得志,秋霜自会来收拾你,不可谓不辛辣。此诗一出,就在在众多咏柳诗中脱颖而出,成为经典。

两首咏柳的经典诗,一首春风化雨,一首辛辣犀利,都是经典,大家更喜欢哪一首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必背古诗 -- 贺知章《咏柳》??
小学学过的这首诗,贺知章用最简单的文字,写出了人人难忘的春景
外国人能理解唐诗的美吗?
贺知章笔下的柳树,化身佳人,婀娜飘逸,千古传诵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咏柳诗里的千古名篇,通篇都是在咏柳,可是却不着一个柳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