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安石这首传世名篇,连死对头苏轼读了都服气,成为宋诗压卷之作

王安石早年间与苏轼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个人可谓是惺惺相惜,经常在一起吟诗作对,但是后来王安石由于搞了一个“熙宁变法”,从此两人由于在理念上的不同,最终他们反目成仇,成为了死对头。当然他们都是君子,不会在背后搞小动作,属于是君子之争。当时的宋神宗也是极为欣赏王安石,见他与苏轼意见不合,于是找了一个借口,把苏轼贬到偏远的地方,以此来支持王安石的变法。

苏轼由于被贬到外地,自然对于王安石产生了诸多的不满,还写过很多的诗讽刺王安石,可是他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晚年王安石回到江宁隐居,苏轼还去拜访过他,两个人有过一段很长的谈话,从中可以看得出来,苏轼对于王安石还是很敬重,只是由于彼此的理念不一致,才导致了他们的决裂。

北宋的文人其实是很担当,像范仲淹、欧阳修、黄庭坚、秦观等人,那都是当时的人中豪杰,而王安石与苏轼的决裂,其实并没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说到底还是君子之间的较量。从他晚年去江宁见王安石就可以看得出来,他敬重王安石的才华,后来还写文章赞美他,尤其是当他读那首《梅花》时,更是称赞不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梅花》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这首《梅花》,正是写于后期,当时他被罢相,回到江宁隐居,有很多人抨击他,所以他写下这首诗,无非就是要告诉世人,他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民族,只是别人不了解;他没有半分的私心,可是那些负面的评价很多,为了自证清白,他把自己比喻成梅花。

梅花所代表的就是一种君子人格,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初春时节天气还异常的寒冷,可是梅花会悄然绽放,不与其它的花争艳,只做最好的自己,这就是梅花最独特的一个地方,而王安石本人也是认为自己就像梅花一样,他在坚守自己的理念,并不其它 的事情所左右。

《梅花》这首诗水平很高,可以说是宋诗里的压卷之作,只要提起咏梅诗,这首诗绝对是绕不过去。王安石只是那么淡淡着笔,并不像北宋传统的文人那样,只是一味地追求哲理。这首诗只是突出梅花的个性,先从梅花外形落笔,以此徐徐展开,在第一二句中,写了梅花身上独特的品格,当世间万物还在沉睡之时,梅花开始在墙角边绽放,在寒风中开出了艳丽的花朵,无论多么寒冷,梅花从来不会畏惧。

最后两句也是与前面的两句形成对应,使得梅花更具有个性,也更加能够突出梅花高尚的品格;人们一眼就能够认出梅花来,知道那并不是雪,那是由于梅花有香味,而雪是没有香味。梅花与雪为伴,这种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是最让人感动。从梅花的身上,我们也应该要懂得,一个人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那都要坚持到底,要做最好的自己。

唐诗与宋诗是有区别,前者主要是以抒情为主,后者更多的是偏向于哲理,可是王安石这首诗,并没有刻意追求哲理,写得很自然,看上去就像是信手拈来,其实也正应了他另一首诗中所写的两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看上去写得很普通,但是每一句都是千锤百炼,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正是由于写得好,连死对头苏轼读了都赞叹不已,给予了这首诗很高的评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安石与苏轼,课本中每人一首哲理诗,谁才是“宋朝第一才子”?
绝美宋诗:10大春天诗排行榜,王安石独占三首,苏轼陆游各一首
徐有富:宋诗的理趣
八首宋诗,适合中年读
20首经典宋诗,20个千古名句,每一首都值得背下来
宋诗鉴赏40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