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于江南的虞集晚年思念故乡,写下一首孤独的诗,每一句都很伤感

现在我们一提起诗歌,自然而然会想到唐诗,毕竟它代表了诗歌的最高水准,成为了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峰,只能是高山仰止。从宋明之后,一直到清朝,虽然还有很多优秀的诗人,但是总体上来说无法也唐朝的诗要一较高低,所以我们习惯性地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此很笼统地来概括。说到底还是由于唐诗成就最高,使得后来很多的诗人都黯然失色。只有极少部分的作品为后人熟知,大多数的诗歌都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以元朝来说我们能够记住的诗歌,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只有极少部分的作品进入读者的视野。笔者今天要向大家推荐虞集的《院中独坐》,这首诗可能很多人没有读过,其实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无论是情感,还是那份思乡之苦,同样也是很感人。作为元朝著名的诗人,虞集的诗很显然受到了唐诗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还是值得一读。

《院中独坐》

元代:虞集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公元1272年虞集生于江西临川,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元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他在中年以后一直在京城做官,直到晚年才回到江西,所以到了晚年之后,他一直思念故乡,思念江南的山山水水,因此,在这首《院中独坐》一诗中,他用一种极为悲情的口吻道尽了思乡之苦,写得自然而然充满忧愁。对于一个老人来说,还是希望可以早一点回到故乡,毕竟古人常说落叶归根。

虞集的诗很有特色,在整个元朝可谓是自成一派,不仅写出了新意,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虽然无法与唐诗相媲美,但是在当时也是无人能够超越。写这首诗时虞集已是白发苍苍,一个人独自坐在院子里,呼啸的风声,让他生出了许多的感慨,同时也想到了远在江南的故乡,整首诗句句感人,读来也是让人肝肠寸断。

第一句就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何处它年寄此生”,在这里一个“寄”字,可谓是意境全出,现在我已经老了,以后的岁月,我将在那里度过余生呢?在这里诗人在自问自答,于是在第二句他回答了自己,别的地方都无法寄托余生,只有故乡青山绿水才能够寄托我的余生,只要回到了故乡,我才不会像现在这么忧愁。

第三四句则是回到现实的世界里,用一种更为悲情的口吻来描写,也就使得这首诗更具有感染力,“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院子里有许多高大的松树,长得郁郁葱葱,不时还有阵阵狂风,使得我错过风声当作雨声,以为那是故乡的风雨,一时之间让我感慨万千,想到了那远方的故乡的山水。这两句与前面的两句可谓是交相辉映,把那种思念之苦描写得感人至深。

虞集这首诗把那份情感描写得恰到好处,也突出了一位老人对于故乡的思念,其实对于任何一位游子来说,只要离开了故乡,一定是会经常思念,毕竟那里有每个人最纯真的童年,还有最亲的亲人,以及同年的玩伴。离开了故乡之后,一切都将变得虚无缥缈,而写这首诗时,虞集已是步入暮年,变得更加伤感,内心也更加敏感,会在某个特定的时刻突然想念故乡,想到远方的亲人。也正是在这样的情景之下,诗人把这首诗描写得很是伤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代一诗人在院中独坐,写下一首诗,将孤独写得淋漓尽致
诗歌赏析唐诗三百首——《院中独坐》
元代诗人虞集的一首思乡诗,短短的28个字,将乡愁写得淋漓尽致
每日背诗 | 院中独坐
元朝大诗人虞集晚年思念故乡,写下一首感伤之作《院中独坐》,无一字不忧愁
《邓州路中作》白居易唐诗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