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禹锡把白居易的诗改成七绝,成为了一首新的经典,还超越了原作

白居易早年与刘禹锡的关系显然不如元稹,尽管同在一个圈子,但是很少交往,反而是刘禹锡与柳宗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直到晚年刘禹锡从四川回到洛阳,当时白居易也从外地归来,此时像元稹、柳宗元、韩愈等人早已作古。两个老人在洛阳相遇,开始经常在一起吟诗作对,成为了至今好友。

民国以前人们谈论白居易和刘禹锡时,冠以“刘白”的称谓,很显然刘禹锡的名气更大,只是到了民国之后,学者更推崇白居易,以至于人们误以为在古代白居易一直比刘禹锡更出名,其实在当时不是那样,刘禹锡的名气要更大。只是近来白居易的诗收录课本更多,慢慢地白居易名气超越了刘禹锡。

两位文人也是惺惺相惜,能够做到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么一个成语“文人相轻”。文人是很难承认别人优秀,毕竟大家都是写文章,要是承认别人优秀,那不是在打自己的脸;所以文人之间的交往,骨子里就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傲慢态度。可是白居易与刘禹锡不一样,他们是真心把对方当成朋友,还时常写诗赠送给对方。

刘禹锡对于白居易也是极为推崇,晚年还改写了白居易的《板桥路》,这首诗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反而是刘禹锡改写后的《杨柳枝》名气更大。应当说两首诗都是经典,只不过白居易的名气稍小一些,主要还是由于刘禹锡改写得很成功,使得读者忽略了原作。

《板桥路》

唐朝:白居易

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

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

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

白居易这首诗所描写是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年轻时爱上了一位少女,两个人在桥上相遇,但是两人最终没有走到一起。为此白居易一直念念不忘,即使是已经垂垂老矣,可依旧还是思念着那位美丽的少女,写下了这首感人的爱情诗。

整首诗写得通俗易懂,开篇两句很详细地交代了相遇时的地点和时间,在下面的几句中,又是很详细地描写了当时的感受。如果还有机会相遇,一定会好好珍惜,只是如今十五年过去了,旧时的板桥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早已没有了美人的消息,自从桥上一别之后,彼此再也没有见过,也没有再相遇过,成为了人生中的遗憾。

刘禹锡对于这首诗赞不绝口,把这首诗改成了七绝,使得作品更加简练,也更具有感染力,成为了一首新的经典。这也足以看出刘禹锡功底深厚,只是那么信手拈来,随意那么一改,却同样是让人感动。

《杨柳枝》

唐朝:刘禹锡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刘禹锡改写得很相当成功,当年正是在一湾清澈见底的江水,两岸郁郁葱葱的杨柳板桥上,遇到了那位美丽的少女。可是如今二十年过去了,板桥还是原来的样子,没有任何的改变。在这里刘禹锡稍稍改了一下,把十五年改成了二十年,这样让那份情感更具有震撼力。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最后这两句很深情,也足以说明刘禹锡在改写时,同样倾注于了很多的情感;想当年与美人在桥上一别,到现在彼此再也没有见过,也没有了她的消息。短短的两句,把那种失落,还有对于爱情的怀念,全部融入进了作品中,也就使得这两句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白居易的《板桥路》可以说不温不火,很多人甚至都没有读过,但是刘禹锡的《杨柳枝》,则是脍炙人口,成为了爱情诗里的名篇。两首诗其实是两种不同的写法,但是情感是一样,那就是写出了最深沉的相思,还有对于爱情的渴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居易写下一诗平平无奇,刘禹锡删掉2句后,却成了一首千古绝唱
白居易的一首肉麻情诗《板桥路》,刘禹锡读完给他随便改了改成《柳枝词》/《杨柳枝》,红了1000多年
绝句之妙
刘禹锡和白居易的《杨柳枝》,到底是七言绝句,还是一种词牌?
刘禹锡把“老对头”白居易6句诗改成4句,送给佳人,竟成千年经典
刘禹锡读到好友的诗爱不释手,提笔改写一首,不成想却是超越原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