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歌长篇小说】王军凝||王猛:26

诗歌长篇小说

王  猛(26)

王军凝

桓温北伐

十一

闻听桓温来袭,前燕慕容评派下邳王慕容厉

为征讨大都督,于黄墟率步骑两万迎战

入侵之敌。

本次桓温统帅的北伐军队虽然只有五万兵力,

但其主力却是向以骁勇善战闻名。

结果不出所料,燕军大败,慕容厉

单马逃归。

紧接着桓温又取得几次胜利,

前燕的高平太守徐翻、兖州刺史孙元

相继降敌。

前燕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前燕皇帝慕容暐忙与慕容评商议,

决定两个办法。

一方面派散骑侍郎

乐嵩向前秦求救,答应割让虎牢

以西的土地。

一方面做好弃城而逃的准备,收拾细软行李。

十二

369 年 7 月,桓温的军队踏上黄河北岸,

于枋头汇集。

枋头即今河南淇县东南,

向来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

距离邺城不过二百余里。

听说桓温大军已抵达枋头,

慕容暐和慕容评惊慌失措,

吓得无计可施,

已经动了马上弃城而逃、回奔龙城的心思。

十三

阴云密布,

一只大雁飞过长空,

向着燕国大地

有些悲壮地鸣叫,

似乎要唤醒大地上青草,

似乎要呼唤流淌的河流停下脚步,

似乎要唤醒沉默的山峦重新抖擞。

有谁知道,这样的飞翔并不轻松,

它展翅翱翔的样子似乎招惹了谁,

时时有冷风无情地肆虐着它

那寒气侵入了心田,

十分霸道,不讲道理,

让它的心田一片狼藉。

但是,它依然在阴云密布之间,

顽强地飞翔和呼号。

它要唤醒大地,驱散乌云。

十四

“陛下,末将不才愿意率军迎击,打退桓温。

若此战不利,再走不迟”

这是谁?在此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聪明的的读者您一定猜到了是谁,

不错,正是吴王慕容垂。

此时的慕容垂已经被排挤出朝廷权力中枢,

看到燕国危急,主动请缨。

慕容评知道如果此时再不重用慕容垂,

燕国难保,

自己太傅的地位也难保持,

虽然心里老大的不乐意,

为了解决燃眉之急,

于是便任他为南讨大都督,

与慕容德等率军五万拒敌。

于是,被冷落四年的慕容垂,

重掌军事权力。

十五

“诸位将军”慕容垂升帐议事。

“桓温此次北伐运粮走的都是水路,

河道里必须有水,才可以。”

众将听了面带苦笑,

意思是慕容垂的话毫无意义。

“不要泄气,别看桓温来势汹汹,

并非不可战胜,大家来看,”

慕容垂手指地图,

“我们关键是控制住相关的水路,

以绝晋军粮道,就可以战胜桓温。

晋军粮道的要害就是这里,

将这里牢牢控制,桓温必败无疑。”

众将寻指看去,这个地方叫做石门。

众将精神为之一振。

亲爱的读者,慕容垂料定

桓温长途奔袭,

军粮补给是其弱点。

如果水运不畅,必定攻占石门,

打通另一条运输线。

于是传令石门燕军事先部署军事,

自己则率领大军驻守枋头,

并不急于寻求与桓温决战,

只是相持对峙,

他在等待机会。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慕容垂,这个燕国的柱石,

一己之力托起了这个摇摇欲坠的政权。

一番谋略,燕国众将心中的天空便雨过天晴。

十六

大殿里的香烟缭绕上升,

细长柔软,缓缓摆动,

今天和昨天已经发生了差异,

变化,变化,

忽闪的双翅,飞来,

带着祥瑞。

变身为这袅袅的烟气,

来到人们的身边。

人们,你可曾识得?

秦国苻坚召集群臣,商议此事。

绝大多数人认为,当年桓温伐我之时,

燕国坐壁上观,现在轮到他们被敌攻击,

咱们干吗去管家人家闲事?

何况燕国一不称臣,二不纳贡,

仅仅是许诺割地就要求秦国出兵,

这有些不合情理。苻坚颔首赞许:

“十五年前,桓温率军 打到灞上,燕不救秦,

我为何救燕。”

廷议之时王猛未发一词,

廷议结束后他没有走,悄悄对苻坚建议:

“燕国虽强,但慕容评却不是桓温敌手。

若被桓温灭掉前燕,则其必收关东钱粮兵士,

而后图我崤函。如此则陛下大事去矣!

当今之势应与燕国合兵以拒桓温,

待桓温退后燕已疲弊,

我们再乘其虚弱而取之。”

王猛这番话改变了苻坚的看法,

确定了他出兵的决心。

369 年 8 月,前秦派邓羌、苟池

率步骑两万从洛阳出师。

不过秦军并没有直接开赴枋头前线,

而是向南绕到了颍川(许昌)一带,

准备抄桓温的后路。

十七

终于等到了出兵的时刻,

得到秦军出兵相助的消息,

前燕慕容垂率军出师,

与桓温军在黄河北岸

打了两场小规模的战斗,

皆获胜利。

稳定了前燕的人心,

打击了晋军的气焰。

至于晋国的桓温现在是什么状况,

他遇到了令人头疼的问题。

随着深秋的来临,

晋国郗超的话不幸言中,

由于运粮河道越来越浅,

桓温的补给也越来越困难。

而被派去打通睢水补给线的袁真,

虽然攻下了谯郡、梁国,而最为关键

的石门塞却迟迟难以攻占,河道未能打通。

桓温还得到探报,

燕秦已经联盟,秦国答应出兵救燕。

这,犹如雪上加霜。

到了九月,慕容垂派遣

燕国慕容德带着一万五千骑兵向石门增援,

对慕容德说:

“天助我大燕,今夏一直没有下雨,

桓温的运粮河道不畅。

寄希望于攻克我石门,

断绝桓温由此路补给的希望。

石门一战关系全局胜败,

务必阻止晋军打通水道。”

慕容德派将军慕容宙率领骑兵

一千人作为前锋,与东晋的军队作战。

慕容宙说:“晋人轻浮急躁,

害怕攻入敌阵,勇于乘退追击,

应该设诱饵以使他们深入。”

于是就让二百骑兵前去挑战,

其他骑兵则分别埋伏在三地。

去挑战的骑兵未交战就退逃,

晋兵追击,慕容宙率领埋伏的

骑兵展开攻击,很多晋兵阵亡。

面对着燕军骑兵频频攻击,

倏忽而来,攻击锐利;

集中晋军发起反击,一场战斗,

燕军骑兵又倏忽而去,晋军追击,

又易中埋伏。

晋军无法集中人力挖通水道,

而这,才是最重要的。

十八

粮草的不济,秦国的出兵,屡屡的失利,

种种不利的消息扑面而来,

肆无忌惮。

真是到了退兵之时?

是谁阻挠着自己北伐立下大功,

老天为何迟迟不降下大雨,

秦国为何如此豁然大度,

出兵救援燕国,

原谅燕国当年的坐视不救。

修造战船、厉兵秣马,

十三年的精心准备呀。

击败燕国已是胜利在望,

之后便可整合燕国旧部,

形成一支更为强大的晋军,

兵峰西向攻灭秦国,无可阻挡。

立下不世之功,然后登上晋国帝位,

君临天下。

却因为粮道不畅而功败垂成。

后悔不听郗超之言,方有

今日之败。

让我再看一眼,别了,家乡。

让我再看一眼,别了,梦想。

桓温最终决定南返。九月十九日,

晋军放火烧毁了船只和辎重,

自陆路退兵。

由于担心敌人在河流上游投毒,

桓温军一路凿井来解决水源,

自东燕而至陈留,

七百里安然无恙。

晋军将士都以为,

燕军已经放弃了追击,

人人都松了一口气。

十九

前燕的众将领得知桓温撤军群情振奋,

都争着要出兵追敌,

慕容垂说:“不行,桓温刚刚溃退,

惊恐未定,一定会严防我军追击,

选择精锐士兵来殿后,攻击他

未必能遂愿,不如暂缓一时。

他庆幸我们没有追击,一定会

昼夜急行,等他的士兵们筋疲力尽,

士气衰落,然后再去攻击他,

必获胜利。” 于是慕容垂就率领八千骑兵

跟在桓温的后边尾随而今,

等待着时机。

桓温果然督率大军兼程行进。

过了几天,慕容垂告诉众将领说:

“发起攻击。”

二十

这个深秋有些冰冷,

秋风萧瑟,风声飒飒,

片片的凄凉从树上飘落,

落在心坎上,

心也感到了寒意,

心也像落叶一样枯萎。

这是一个伤感的深秋。

多少次厉兵秣马,

多少次雄心壮志,

多少次战场厮杀。

今天又一次功亏一篑,

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自己的夙愿。

桓温骑在马上不由得怅然,

看着自己饥肠辘辘、疲惫不堪的将士,

感到沮丧无奈、怅然若失。

这是一支自己精心打造的军队,

是晋国的精锐之师,

现在由于疲劳和饥饿已经成为乌合之众。

好在已在回撤路途,安然回至襄邑①、撤出了战场。

①襄邑:今河南睢县。

二十一

突然伏兵四起,燕军发起攻击。

这时的晋军疲弱无序,哪有战心。

战斗很快就结束,桓温军惨败,

在山涧中留下了三万具狼藉的尸体。

原来,前燕范阳王慕容德先率领精锐将士

四千人埋伏在襄邑东面的山涧中,

与慕容垂夹击桓温,桓温大败。

前秦人苟池、洛阳刺史邓羌在谯郡迎击桓温,

又攻破了他,战死的晋军又数以万计。

桓温叹息,没想到秦国会援救燕国。

叹哉!桓温三次北伐都没有取得真正的成功,

那是由于他的私心作祟。

他并不是真想要恢复北方故地,

而是通过北伐提高自己的功劳和声望,

以便当上皇帝。

其实,当时北方百姓盼望着晋军收复国土,

结束战争和纷乱、重新统一。

桓温所以会错失一次次良机,

与王猛也是擦肩而过。

历史会奖赏真心为结束战争和纷乱的人士。

太多的私心就会失去宝贵的良机。

缺少了真诚,我们的事业就难以取得

真正的成绩。

无论是对于一个历史人物,还是一个平民百姓,

都是一个道理。

二十二

369年十月二十二日,晋国大司马桓温

第三次北伐失败,

收拢溃散的士兵,驻扎在山阳。

桓温对遭受失败深感耻辱,

于是就把罪过归咎于袁真,

奏请黜免袁真为庶人。

袁真认为桓温诬陷自己,不服,

于是就进上表章陈述桓温的罪行。

朝廷没有回音。

袁真气愤不已,于是便占据寿春反叛,

投降了前燕,而且请求前燕救援,

也派遣使者去到了前秦。王猛得到消息,

建议苻坚热情接待袁真使者,

积极支援寿春的袁真,

尽管投降的是燕国。

这是阻挡晋军南下的天然屏障,

有利于秦国今后的灭燕行动。

亲爱的读者,

桓温败退了,前秦和前燕之间的大戏 刚刚开始。

 


作者简介  

王军凝(笔名),原名王承军, 1969年出生,山东省作协会员。多年来陆续在省部级文学核心刊物发表诗歌、散文、随笔,多次获得省级以上文学奖。出版诗集《莞尔一笑》和散文随笔集《思考惰性》《理解个性》《心灵的束缚》《君子与小人》《探究恐惧》《顺其自然》等作品,总计180万字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激荡四百年:桓温对决慕容垂大败而归,苻坚图谋前燕使者告密
前燕
六朝兴废事16——东征前燕
淝水之战一
两晋十六国时期战争
单于射天狼| 英杰辈出的慕容家族(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