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拉英雄传||第一回:越军突袭,那拉口炮火连天; 敌众我寡,二一一哨位丢失。

谨以此章回体《那拉英雄传》敬献给在“5·31”作战和出击211高地战斗中浴血奋战的勇士们!

让那死者有不朽的名
让那生者有永恒的爱
  ——作者题记


第一回

越军突袭,那拉口炮火连天
敌众我寡,二一一哨位丢失。


雄关矗立镇南天,
沧桑无声诉当年。
恩恩怨怨何时了,
为了和平说从前。

书中暗表。在上一个世纪最后的30年里,中越两国从交恶、交兵、交战,一直到恢复正常关系,前前后后经历了10多年之久。从1979年到1991年期间,在中越1300多公里漫长的边界线上,演绎了许多恩恩怨怨、分分合合的故事,承载了两国人民沉重的历史变迁。

为了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

列位看官须知。水有源头树有根,为了了解对越战争的全局,很有必要将中越关系的演变以及中越开战的起因作一简要介绍。因为,任何事情都是有着前因后果,何况历史是不能随意改变和任意打扮的。

话说1947年春,法国军队以十万之众的兵力,对越南实施登陆作战,刚刚诞生的越南共和国面临着生死存亡。1951年冬,越南胡志明主席秘密访华,伸出求援之手。毛泽东主席说:“唇亡必齿寒,同志加兄弟,援助越南义不容辞”。为此,中央军委先后派遣中国将领罗贵波、韦国清、陈赓等三批军事顾问团抗法援越,并与越南将领武元甲并肩作战,先后组织指挥实施边界战役、奠边府战役等,取得了援越抗法的重大军事胜利。

谁料想,赶跑了法国侵略军,美帝国主义又染指越南。19655月,胡志明主席再次来中国,拜会了正在长沙的毛泽东,请求中国抗美援越。胡志明在中山装的口袋里摸出一张图,递到了毛泽东的手上。毛泽东眯了一下眼睛,看清了,这是一张河内以北急需抢修的12条公路的示意图。毛泽东爽快地答应了胡志明的要求。紧接着,几个野战军的中国部队陆续开赴越南北部丛林,对越南进行了无私的援助。

书中暗表。从1965年到1973年的抗美援越战争中我军先后派出部队32万人,担负越南的防空、修路和后勤保障等任务,并无私支援200亿美元的军事装备和经济援助。中国军队有4200多人身负重伤,有1100多人阵亡,并安葬在越南的国土上。越南胡志明主席曾称赞我军是“来时人人敬爱,走时人人想念”的革命军队。

村夫有诗曰:

当年中越肩并肩,
唇齿相依心相连。
无私援助二百亿,
友谊长存情绵绵。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
当世界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由于越南黎笋集团背信弃义,猖狂反华,中越两国的关系不断恶化,在边界上磨擦不断,战事频仍,中越战争一触即发。曾经那个与我军大将陈赓并肩抗美作战的越军将领武元甲,此时又调转枪口对准了中国军队。
众说周知。中国军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1979年2月17日从广西和云南两个方向对越出击境外作战。至3月16日,中国政府已达到预期目的,历时28天,中国军队回撤本土。中国方面称之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话说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军队对越军侵占的边界地区陆续进行了拔点作战。1980年10月15日,收复罗家坪大山。1981年5月,收复扣林山、法卡山。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主峰;30日收复者阴山;5月15日收复八里河东山。此后,从1984年到1989年结束,我军又进行了6年多的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通常称之为对越轮战。
各位看官。说到这里,请允许我拨动时针把历史定格在公元一九八五年的五月,本部书的主人公595团闪亮登场!
村夫有诗曰:
八千里路云和月,
铁流滚滚到春城。
奉命御敌镇边关,
那拉山口扎大营。

上回书说到,驻扎在山东腹地尧王山下的595团的全体官兵,在67军199师的编成内,于1985年3月,奉命以铁路、摩托化输送和空运三种形式,开赴云南麻栗坡老山前线对越防御作战。

列位须知。济南军区陆军第67军所辖两个步兵师、一个炮兵师,在云南省境内的老山、八里河东山两个方向摆兵布阵。步兵138师在八里河东山守卫,步兵199师在老山地区防御,代号为35285部队。199师的防御正面为10.3公里,纵深为15.5公里,共有172个阵地,有95个阵地摆兵,三个步兵团在一线展开16个连队。

花开三朵,只表一枝。

且不说坚守松毛岭的步兵597团,也不谈防御老山主峰的步兵596团,但只说英雄的步兵595团大战那拉山口,以不朽的铁血精神和坚强的战斗意志,书写了一副慷慨激昂、威武雄壮的现代战争画卷,为大功团的历史又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刻骨铭心第一战,
舍生忘死守边关。
为国捐躯笑饮血,
何惧马革裹尸还。

话说1985年5月31日凌晨5点10分,老山地区我军前沿阵地突然炮火轰鸣,枪声大作,那拉山口顿时一片火海。一道道冲天的火光划破了黎明前的夜空,山崩地裂般的巨大爆炸声在那拉山谷回响。在和平时期走进战场的595团全体官兵,第一次受到炮火的震撼和战争的洗礼。

书中交代,那拉地区位于船头西南侧,662.6高地东南侧,紧靠盘龙江河。由146、150、166、227等十几个高地组成,是敌通往662.6高地的主要通道。在密集的炮击持续了45分钟之后,越军第982团4营跟随着炮火的延伸,兵分两路对我595团正面防御的左侧211、156和166三个高地实施攻击,同时敌982团5营在我右侧211、111、142高地实施佯攻。还有两个营为主攻预备队随时增援。

我正面防御阵地只有二营防守,而且部队接防进入阵地不到10天。敌人4个营,我军4个连。在双方兵力4:1的不利形势下,二营全体官兵发扬“敢打必胜、我在阵地在”的决心,在军师炮兵群和全团指战员的强力配合下,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战斗。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熟悉我军战法的越军将领,企图趁我军立足未稳,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不惜动用一个加强团4个营的兵力,对我595团的防御阵地发动了全面攻击,妄图一举摧垮二营防御体系,以那拉口为战略支撑点,借以改变整个老山战区的作战态势,为继续犯我老山地区、侵占我领土建立桥头堡。

且说我防守部队199师第595团全体官兵,刚刚进入防御阵地,在敌情地形不熟悉、天候气象不适应、通信联络不畅通、指挥体系不完善等不利条件下,立即投入战斗,英雄顽强,奋勇杀敌,阻击敌人疯狂的进攻。由此拉开了595团在老山地区血战那拉口的战斗序幕,从和平时期走进血与火战场的年轻的官兵们,正在经受着并将继续经受着一场生与死的严峻考验。

村夫有诗曰:

我军立足未稳,不日刚刚接防。
地形敌情不熟,指挥联络不畅。
捍卫国家领土,战死无上荣光。
注定一场恶战,写就历史篇章。
 


书中暗表,在激烈的枪炮声中,但只见有一支108名全副武装的队伍,借着黎明前的夜色,以急行军的速度绕过船头大桥,顺着小清河全速前进。然后,翻越山谷,跨越堑壕,穿越丛林,飞一般的行走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直插一营防守的128高地。列为看官须知,这支飞行部队就是威震那拉口的英雄595团9连的全体官兵。

话说9连作为团预备队,奉命于5月31日黎明前到达128高地,增援一营的防御力量,并随时准备支援二营防守的前沿阵地。连长杨勇健,是一个血性喷张的硬汉,他始终不顾个人安危走在队伍的前头。他深知,这些年轻的士兵同自己一样,没有经过战争,难免有怯战害怕心理,他要在生死面前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部队越往前行走,枪炮声就越发的紧密。从零星的炮弹爆炸声,到整个那拉地区响成了一片。火箭炮吐出了一串串长长的、带有红色尾巴的弹头,载着呼啸的怒吼声,“嗖嗖”的飞向越军阵地;高射炮发出“嗵嗵”的炮弹出膛声,冲天的火光划破了那拉山谷黎明前的黑暗……冲锋的战士们知道,哪里枪炮声最激烈,那里就是自己的战场!
众所周知,预备队必须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战斗能力。掌握并适时使用预备队对于夺取作战主动权,取得作战胜利具有重要意义。九连在侦察班长宗金云的引导下,按三、二、一排的顺序朝着枪炮声响的方向飞速行进。班长鹿秀斌,同全连战友一样,每人身负四、五十斤的装备,汗水湿透了全身,大脑严重缺氧。一不留神,就摔倒在地上。战友们互相搀扶,互相鼓励,以坚强的战斗意志去迎接最残酷的战斗。

天色渐渐亮了,我军的炮声也逐渐稀疏了下来,天空中飘来了绵绵细雨。9连按时到达1营指挥所128高地后,敌我双方的攻防战正在激烈的进行着。9连三排增援四连防守156、149、172高地;一、二排接防128高地和救护伤员的任务。越军在其炮火的掩护下,以优势兵力向我前沿阵地发起猛烈进攻。156高地的表面阵地一度被越军占领,形势万分紧急,9连三排协同四连战友一个反冲锋打退了敌人,又重新巩固了高地。

书中交代,就在前几天,1营副营长邓正孝和战士王庆卫、胡玉祥和王慎昌,就在156阵地上被敌人的炮弹击中而光荣牺牲,成为595团第一批烈士,邓正孝也成为199师在战场上牺牲的烈士中职务最高的指挥员。

595团二连张圣志等战友回忆说:

1985年的5月21下午16时许,在老山前线那拉口后156高地,一发越军炮弹惊人巧合地撞击该高地上的一棵橡胶树,形成炮弹空中爆炸,正在该高地视察阵地的595团1营副营长邓正孝不幸腹部及胸部被弹片击中,当场牺牲,在排指挥所一道研究敌情的二连副连长何彦头部中弹受伤、二连一排长张遵启左小臂被弹片削去十五公分臂肌、卫生员王青伟、通讯员胡玉祥、一班战士王慎昌当场牺牲,副营长邓正晓通讯员孙大圣、副连长通讯员朱庄忠受伤,这是595团接受防御任务的第4天,也是全军接防后的首次战地伤亡,给当时初上战场全体指战员精神上应该说有不小压力。

就在这时,越军对我128高地乃至整个那拉地区前沿阵地实施了覆盖性炮击,一片片火光过后,就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硝烟在空中升腾,弹片在阵地上乱飞。战士们虽然进行过三个月的战前训练,但面对这生死攸关的大阵势,说不害怕那是假的。过去在电影和电视里看到过的战争场面,今天可是身临其境了。全团官兵在各个阵地上,分兵把守,各负其责,英勇抗敌。

这正是:

那拉山口枪声急,
前沿阵地弹如雨;
全团官兵一股劲,
守土有责志不移。

且说越军在全线炮击、全面进攻的烟幕下,有实有虚,有真有假。一阵猛烈的炮火打击过后,敌982团4营5连进攻的矛头所向直指我军防守的211高地,敌人此战的战略目的逐渐暴露无遗。这是因为,211高地是兄弟部队一军一师,在1985年2月11日的拔点作战中从敌人手里夺过来的,越军企图趁我军换防之机,再重新把211高地夺回去。
真可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书中暗表。211高地是与越军227高地连接在一起的山头,上半山腰向越南方向延伸由越军占领,下半山腰依次是我方211高地一、二、三号哨位。一号哨位与227高地的越军哨位只有50米左右的距离。从211高地通向我后方255高地是一条不足半米的羊肠小道,长约300米都是开阔地,旁边都是雷区。
我方占据211高地,可对另一侧227高地的敌军阵地构成严重威胁,以此作为攻击出发地,一旦拿下227高地,便可凭借211和227互为据守的要点,对小清河一带敌方的动向尽情掌控。由此可见,那拉口最前沿的211高地,战略位置十分显要。
村夫有诗曰:
那拉211高地, 五连一班守防。
敌人攻击目标,我军防御仓忙。
炮火准备过后,越军进攻猖狂。
刚上阵地两天,灾难降临头上。

书中交代。211表面防御阵地,有大小3个山洞构成掎角之势,军事术语称之为3个哨位,事实上就是三个天然石洞。在595团5月20日陆续接防一线阵地后,二营指挥员又在29日凌晨,重新调整了211高地的防御体系,由5连1班接替6连6班防守211高地。

话说5连1班共有11名战士 坚守211高地。一号哨位由副班长陆欣带领战士高昌彦、唐玉河防守;二号哨位由班长鲍虎民带领战士黄玉进、王念顺、董安明和二机连两名重机枪手李崇光、张永根防守;三号哨位由战士查明才、辛胜康防守,负责后勤保障,并随时支援一、二号哨位。

伴随着越军的强大火力攻势,刚刚接防阵地仅仅两天的5连1班11名战士,将面临着一场暴风雨般的生死决战。

村夫有诗曰:

临时调整部署,对敌判断不详。
兵力严重不足,火力配系不强。
越军一个连队两翼包抄难防。
双拳不敌四手,一人难胜群狼。


5月31日凌晨,越军突然对211高地实施攻击,大约有两个排的优势兵力,分成小群多路首先向一号哨位发起冲锋。副班长陆欣一边命令两个战士做好战斗准备,一边用报话机呼唤炮火支援。在我方炮火的支援下,他们打退了敌人两次冲锋,打死打伤越军10余人。敌人连续两次反扑未成,恼羞成怒地对1号哨位进行了更加猛烈的炮火覆盖。1号哨位洞口被炸塌,战友高昌彦、唐玉河壮烈牺牲,陆欣身受重伤。
且说陆欣看到牺牲的战友,更加激起他复仇的怒火,他急忙将手榴弹的后盖全部打开,将枪的弹匣装满子弹,从炸塌的洞内扒出报话机,背在身上,全力做好迎接敌人的战斗准备。这时,敌人又组织一个排的兵力,在炮火的掩护下分三路向1号哨位包抄过来。陆欣快速投去两个手榴弹,当即炸死两名敌人,紧接着用冲锋枪一阵猛射,把从正面上来的敌人打了下去。当两边冲上来的敌人离洞口只有七、八米远时,他的子弹打光了,换弹匣已经来不及了。陆欣一边用报话机大声呼喊:“敌人离我五米了,向我开炮!”一边跃出战壕,毅然拉响手中的两颗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村夫有诗曰:

同归于尽显神威,
英雄名字叫陆欣。
人生自古谁无死,
浩然正气满乾坤。

书战交代。就在敌人攻击一号哨位的同时,二号哨位和三号哨位也连续遭到了敌人的炮火打击和步兵的围攻,密集的炮弹多次在洞口爆炸。班长鲍虎民带领5名战士和三号哨位的两名战士,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敌我双方交织在一起,在211阵地上展开了一场争夺战,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在激烈的战斗中,211高地鲜血流淌,三号哨位的洞口躺满了越军的尸体。英勇的战士辛胜康、董安明、李崇光、张永根等4人也壮烈牺牲;战士查明才在增援二号哨位途中,被敌人的火力压制。越军占领211高地后,他躲在一个面向166无名高地的石缝里侥幸生存;在越军的火力攻击下,战士王念顺身负重伤,被越军俘虏。班长鲍虎民在激烈战斗中滚下了悬崖。

至此,211高地失守。防御三个哨位的5连1班11名战士,其中7人壮烈战死,3人侥幸生存,1人不幸被俘。

列位看官须知。211高地的失守非同小可,中越双方势在必得,这才拉开了199师595团在老山战场上血战那拉口的序幕,为争夺211高地,中越军队展开了一场历时18天的血肉大战。

村夫有诗曰:

高地瞬间失守,
一名战士被俘。
全团热血沸腾,
可谓奇耻大辱。

常言道,唱戏的两条腿,说书的一张嘴。就是刚才发生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战斗场面,时间也不过是仅仅持续了45分钟。此时的211阵地上,已经是弹痕累累、血迹斑斑,双方战死和负伤的士兵躺满了一地,其惨烈场面,令人心有余悸,不寒而栗。

村夫有诗曰:

君不见,那拉口,
满地尸体谁来收?
古来征战几人回,
天阴雨湿声啾啾。

话说自古以来,战争就是残杀人类的怪物,它意味着流血和死亡。我们不希望战争,但也不惧怕战争。一旦战争来临,我们的战士将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与阵地共存亡,这是我军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信念。595团5连1班副班长陆欣,面对一窝蜂涌上来的敌人,面无惧色,大气凛然,在手榴弹的炮炸声中笑洒热血,奏响了一曲威震南疆的英雄赞歌。

话说211高地丢失的消息,在5月31日下午4时许,才被595团设在八里河东山的偏马前沿炮兵观察哨兵发现。211高地上有越军在活动,并及时向团首长报告。595团作战指挥部经多方核实,确认211高地在当日清晨已被越军占领。

这正是:

一石激起千层浪,
阵地失守非寻常。
立即组织突击队,
重任在肩刘海洋。

预知后事如何,请看【那拉英雄传】第二回:
临危受命,刘海洋一身是胆;
勇夺哨位,五三一首战告捷

 

作者简介

【百字铭】

我叫李润泉,山东高唐县。

走出庄稼地,当兵二十年。

青春献军营,参战到老山。

二次找工作,转业检察官。

二零零九年,退休享清闲。

原创公众号,潇洒夕阳间。

出了四本书,文章三百篇。

歌颂真善美,心中天地宽。

不图名和利,只为正三观。

坚守正能量,本色老党员。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聊聊十年边界战争中的英雄好汉之4
211高地争夺战,是整个老山战役期间最惨...
1985年老山前线,50米伤亡四百人,副连长被越军吊在石头上挑衅
老山恶战,一个营打不下来的高地,被17人突击队16分钟收复
永远的老山(上)
滇南往事05:老山战役中我国坚守的李海欣高地,1999年为何划归越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