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小说⊙杨续平:陈三平诗歌散文赏析及探讨

陈三平诗歌散文赏析及探讨

文/杨续平 

 陈三平的诗作,大多都有一个基本点,也可以称之为个性∶这就是简洁和凝重。简洁,是说他写的诗朴实无华,而且篇幅很短;而凝重一说,则是指他的诗作很有一些气势,犹如重叠的群山钢铸的桥梁。但又环环相接丝丝入扣。毫不缺乏诗的内涵、空灵、缜密和韵味。

《江边的白杨树》一诗为例,我数了一下,从头至尾一共只有13行。103个字。这么少的文字,要想讲好一个故事,抑或喻指一个物体,表达一种思想和抒发一种情怀,假如没有丰厚的生活底蕴和扎实的写作基础,是不可能把它写得如此的厚重、搏笃、让人喜欢的。人说∶诗言志。其实这个“志”,以我个人的观点,就是一种思想,和一种倾向。

陈三平写的诗,无论涉及的是哪种题材,也无论他借用的是哪种手法,都有他的内心感悟和体会。流露出来的,也是发自于他心底的对事物的认知、渲染和咏叹。在《江边的白杨树》这首诗作中,他物有所指,情有所向。不空洞、不矫饰,不画蛇添足,也不故弄玄虚。虽是以景拟人,却意境高远,而且在描写白杨树时始终以抽象为主,具象为辅。信手捭阖,娓娓道来。这种写法,在当今诗坛所见不多。实为独到。但也堪称是一种突破。是一种近似于白描式的归结和提炼。但它的文字是笃实的、秀美的,也是感人的。既有形似,更有神似。是飘浮的云、流动的水、炸响的雷!给人以深思,给人以遐想,给人以震撼!这里,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此诗的全文∶

“江堤的内侧/临水而居/结队成群/排列/江堤的护花使者/干渴时撑一伞绿荫/不让江堤干裂/洪水来袭/你筑起第一道防御墙/用茂密的枝叶/抵挡一波波汹涌的巨浪/”

大家道诗歌的克星是拖沓、疲软、毫无张力和费话连篇。而陈三平写的这首诗,干净、利落、点到即止。绝无半点的婆婆妈妈或拖泥带水之嫌。

陈三平的散文,写得也很简短和隽永,字里行间,或奔放如脱缰野马,或迟缓似涓涓细流,一会儿写得如泣如诉,一会儿又写得风声水起。点墨之处无不饱含和跳跃着他的真情实感和满腔热情,陈三平在追忆他的父母时写的那篇千字散文《又遇雨天》中的第一小节“乡村的小路”里有这样的记载:

“乡村的小路,比牛绳宽,比羊肠曲,比梦长……春雷滚过,夏阳晒过,秋风扫过,一代代的父老乡亲走过……”

这样的句子,对于曾在农村生活了20多年的我来说,真是见人见物,宛如身临其境。丝毫看不出有任何的虚假痕迹。再看下面这一段:

“当黎明的瘦枝上还挂着霜露的时候,就有父亲臃肿的身影,踏响乡路的梦呓……弯下那被生活压弓了的腰身,重新犁耕来年的打算……”“当倦鸟在乡村的小路边鸣叫着归林的时候,母亲荷锄伴月而归的身影,飘进乡村饥饿的饮烟……”

如此感人且富有乡土气息并浓缩了作者对父母无限敬仰和体贴的语句,读之不由让我泪花闪现久久不能自制。不是我这人多情,性格过于脆弱。实在是文字中所描写的一切太过熟悉。陈三平在这篇文章里写的那一幕就像是在写我的父母,写他们当年在贫困中苦苦跋涉、挣扎的影子。所以我哭。哭的是“父亲弓着背脊,犁耕来年的打算……”;我哀,哀的是“母亲荷锄伴月走向饥饿的饮烟……”这一早、一晚,日出、日落,烘托出的是那个时代农村生活的真实版图。和让人叹息的凄凉景象。是的,生活的浪花给了陈三平创作的源泉和灵动的思维,反过来他又用他犀利的笔触把它们描绘和点缀得异常的出彩、无比的生动。让读者在感受到了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大千世界尤其是昔日中国农村的那种艰辛、无奈与苦涩。也就是说,陈三平写的这篇散文,人物形象刻画得超常的鲜活,细节的运用炉火纯靑几乎达到了极致。而且极富生活气息,慈爱、忙碌的父母仿佛就在读者的眼前晃动,如同春风一般的乡音乡韵扑面而来。该作品无论是从思想上或是从艺术上看,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读者而言,也是一种极大的精神享受。

细节,是文艺作品的主轴。任何一篇文章,倘若离开了细节,必然会显得空泛,如同人体离开了骨架,无论如何也是“立”不起来的。当然,写诗作文要不要运用细节这个问题,也一直是当今诗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经常争论的焦点。在我的圈子中,写诗不要细节描写的人也有不少。他们的理由是∶诗歌的创作不必像写小说和散文那般繁琐,完全可以凭想象的语言一笔带过。当然在着笔时只须作者注意隐喻和押韵就行了。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诗歌的感人说白了其实也是细节的感人。细节展示越是到位,就越具生命力,就越能打动读者。而那些虚妄且没有实际内容的诗,是绝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继而受到他们的欢迎的!我在研究和探讨陈三平写的诗作和散文时,发现他写的每一行字似乎都有一个人物和故事(或事物)在出现、在闪烁,在折射出他们内在的思想和行为。读来让人感到十分的真实。这说明陈三平平时对生活的观察非常细致,而且在创作时真正做到了灵活应用,立竿见影和合理搭配。

武汉江夏是盛产诗人和作家的摇篮。在成百上千乃至上万个文学爱好者当中,陈三平的诗歌和散文不同俗流,可谓别树一帜。而他最大的亮点就是擅于捕捉生活中的可圈可点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细节。陈三平有了这把“金钥匙”,再加上他有丰厚的阅历和开阔的眼界以及灵动的思维,在行文中他又不断地努力去做到淸新、简洁和用事实说话,故而他的作品才会吸引读者的眼球,才能读得进、记得住。

 

作品链接

⊙散文⊙杨续平||一句话 一辈子

⊙小小说⊙杨续平||火葬场的哭声

⊙随笔⊙杨续平||宽以待人朋友多


杨续平,1959年出生。1982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先后发表小说散文诗歌随笔评论等作品共计260余篇。字数达160余万。曾有多篇作品在省市地区及全国获奖。现在湖北电视台担任栏目编导一职。系中国化工作家协会会员。


展示新时代文学新风采  打造新时代文学新高地 

关于坚决反对求读求赞求赏求转的倡议书

新时代文学社公告

新时代文学与您同行

主编微信:91714169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常生活中的神秘(爱德华托马斯的诗)
[湖北诗坛]庞良君的诗《江堤问水》(外二首)
诗集《白杨絮语》印象和赏析
【诗艺国际】李建明 | 乡村的早晨
【诗歌】村口的白杨树 | 熊熊(甘肃)
【青春中国·2022华语诗歌散文大赛】参赛:乡村狂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