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薛迪||猎豹:喵星人中的特种家族

猎豹:喵星人中的特种家族

薛迪

曾几何时,随着DNA生物检测技术的突飞猛进,“猎豹亚科”在“猫科动物”的类别体系中被“猫亚科”吞并,这也就意味着与美洲狮、细腰猫血统最近的猎豹家族,最终脱离了类别层面的孤立,跻身为放大版的小型猫科动物的行列。不过与猫亚科的其他成员以及豹亚科、剑齿虎亚科等猫科猛兽相比,从史前到现代,猎豹类动物仍旧有着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堪称是喵星人中的特种家族。

奔跑健将,“特”在何处?

当今猎豹大多分布在非洲和亚洲的少许地盘,虽然数量濒危,但凭借其食物链顶端的地位,在其生存空间之内,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能够在广袤的草原荒漠中称雄一方,让中小型羚羊和大型有蹄类动物的幼崽们望而生畏。

猎豹之“特”,首要考量的便是它那无与伦比的奔跑速度。处于生存的需要,习惯了以速度取胜的猎豹,在几千万年的演化历程中,逐渐走向了与其他大猫完全相反的发展道路:剑齿虎们借助犬齿的力量在史前生态中风光无限;豹亚科成员虽然不具备前辈们如此发达的犬齿,却在咬合力、爪子锋利度等方面发展得更为齐全,而猎豹则一如既往地朝向单边化的“速度”能力发展着,这也就使得猎豹的身体结构、捕猎方式以及性情等方方面面,在猫科家族中逐渐特化,生存竞争中也必然面临着更多的困境与风险。

大多数猫科动物,尤其是豹亚科猛兽,都拥有着强健的体魄、硕大的头颅和犬齿以及能伸能缩的利爪,而这三样资本也注定了论及单打独斗,即便是在同体重情况下,犬科动物在猫科动物面前只有甘拜下风的份儿,可是猎豹却身体细长,骨骼柔韧,或多或少显得有些脆弱,小而圆的头束缚了齿根的扩大,使得猎豹的犬齿并不是特别锋利,而更为奇特的是,猎豹的爪子会随着年头的流逝,伸缩自如的功能也将逐步退化或削减,充其量也只能将爪子1/3部分收回爪鞘。这些特化因素的行成,让猎豹的肌腱力量、攀越能力均受影响,反而只成就了速度上的绝对优势:宛若流线的体态和较小的头部让它在狂奔中阻力减小,不能完全缩回的爪子加强了抓地力,以至于牵引力得以大大提升。即便是最为迅捷的羚羊或野山羊,想要在猎豹眼皮底下轻易逃脱,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可是任何进化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对于猎豹这种重速度而轻蛮力的偏门杀手来说,优越和困境向来都是如影随形:力量的弱化,使得猎豹在猎杀大动物方面的能力远不及体重比它大不多少的豹子和美洲狮,只有在雄性猎豹组成联盟的时候,它们才敢于挑战斑马、牛羚这样的“高风险”猎物;速度提高的同时却意味着耐力的短板,让它的单位移动距离不能超过500米,否则就会因体温过高而损伤脑部,甚至还会有性命之忧;即便是捕猎成功,猎豹的能耗也往往会达到极限,此时毫无战斗力的它,猎物便很容易被附近的狮子、花豹、斑鬣狗等取而代之,自己除了拱手相让之外,却毫无办法......也就是说,为了速度,猎豹牺牲了太多,甚至很有些得不偿失。可是万物的进化,都往往处于生存的需要,猎豹家族之所以会对这样的猎捕策略情有独钟了数千万年,这便可以在史前的冰河时代寻求答案。

巨猎豹:小猫也有“巨人”的过往

与猞猁、薮猫、云猫等相比,猎豹虽然体型较大,却和它们一样都是小型猫科动物。不过即便是小猫,在史前时代也有着“巨人”的过往。

在距今约400万年前,亚洲大陆上曾经遍布史前猎豹的身影,它们正是目前被科学界认证的最早的猎豹类动物——西瓦猎豹。西瓦猎豹的种类不多,其中包括临夏西瓦猎豹,然而最著名的是巨型西瓦猎豹,简称“巨猎豹”。西瓦猎豹的体型普遍大于现代猎豹,临夏西瓦猎豹体重超过70公斤,而巨猎豹的体重极限甚至能够达到120公斤,身体规模也近似东北虎、非洲狮等豹亚科猛兽。DNA的检测结果显示:在距今500万年前,猎豹类最早的化石在美洲,美洲狮和细腰猫的祖先从西半球转战亚洲的各处草原,以大约100万年的时间成本进化成了西瓦猎豹和亚洲猎豹,随后又历经150万年的跋山涉水,一部分猎豹家族的成员终于到达了猫科动物的朝圣生态基地——非洲,并在350万年前出现了非洲猎豹。从血统上看,西瓦猎豹与现代猎豹沾亲带故,且在冰河时代的舞台上比它现今的表亲更为活跃。

史前气候的偏于寒冷,导致身体排斥脂肪的猎豹类动物需要更大的体格和厚重的毛皮来保暖,巨猎豹的出现,正是这种“时势造英雄”的结果。由于比现代猎豹更为肩高体长,科学家们赞成巨猎豹的奔跑速度更快这一事实,因为它们的路线跨度会更为绵长。此外由于身体庞大,巨猎豹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也会更高,因此它们不会像现代猎豹那样满足于捕捉野兔、珍珠鸡和各种中小型羚羊,除了黄羊之外,巨猎豹还会将野驴、野马、野猪甚至青年原牛视为重点捕猎对象。而临夏西瓦猎豹或许和现代猎豹一样,以中小型羚羊和大型有蹄类动物的幼崽为主要食物,但没有确凿的证据显示,包括巨猎豹在内的任何史前猎豹,雄性猛兽之间偶尔会放下孤胆英雄的架子,和今天的雄猎豹一样,会组成三五不等的小团队,依靠合作捕猎去制服体型更大的猎物。究其原因,很可能是活动空间的气候所致:巨猎豹多生活在亚热带、温带甚至亚寒带区域内,猎物不似热带地区那样繁多,因此“资源共享”的路线对于西瓦猎豹们来说,无疑是行不通的。

由于更依赖于大型食草动物,巨猎豹与其他食肉动物的竞争自然也更加激烈。虽然在猎豹家族中,巨猎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个子,可是与剑齿虎、杨氏虎、洞熊、硕鬣狗相比,就算120公斤的体重,还是微乎其微的,而灰狼、洞斑鬣狗等中型猛兽又以群居为主,巨猎豹在与它们的抗争中,依稀是胜算渺茫。加上食谱的高重叠率,巨猎豹的生活甚至更加艰辛,而这也就诠释了其化石稀少的主要原因了。

北美猎豹:“昂萨”的幽灵传奇

北美洲和中美洲的民间,总有一种不同于美洲狮、美洲豹的另一种猫科猛兽如同幽灵一样游荡林间,当地印第安人称其为“昂萨”(西班牙语),有人提出假设,这“昂萨”就是史前另一种猎豹——北美猎豹的残存种。虽然经过DNA鉴定,“昂萨”不过是相貌古怪的美洲狮而已,可由此可见北美猎豹在西半球生态圈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

北美猎豹的学名叫“惊豹”,意为“令人惊异的猎豹”。早在猎豹的祖先东迁之前,在北美洲的中央大平原上就留下了土著后裔:美洲狮、细腰猫以及北美猎豹。虽然和美洲狮最为接近,但其身上依旧有着很多“类似猎豹的特征”,如小而圆的头颅、细长的躯干和四肢、较小的犬齿等等,但不论是较早发现的意外惊豹,还是年代较晚的杜氏惊豹,体重都要大于现代猎豹,与美洲狮相差无几。此外还有不同之处,北美猎豹的爪子能够完全伸缩,这也就暗示着,北美猎豹的捕猎方式,与现代猎豹和巨猎豹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即便如此,在北美猎豹的技能体系中,速度仍旧是第一要义,因而才能让美洲大陆上的“万年奇葩”叉角羚得以在今天稳坐赛跑亚军的宝座,并对灰狼的围剿并不会感到十分紧张。

北美猎豹的化石和巨猎豹一样稀少,但争议更多。因为它们的化石除了挖掘于平原地带之外,在一些高原山地里也偶尔出现。因此有学者认为,北美猎豹的生活习惯更接近于雪豹和美洲狮,是集奔跑、攀爬和跳跃于一身的全能战士,而不是猎豹那样专善飞驰的特种战士。但反对者的意见也不容忽略,平原只是猎豹家族最理想的场所,却并非唯一的乐园,今天的亚洲猎豹也能够在伊朗境内的高原山地中生存,依靠野山羊、岩羊等常规猎物糊口度日。虽然灭绝的年代晚出巨猎豹很多,可是北美猎豹的生存习惯,却更显得扑朔迷离。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史前北美洲那个食肉动物的天堂里,北美猎豹的生态位会比巨猎豹更为边缘。在一万年前的北美大陆,猛兽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远非当代可比,在熊类(如最可怕的史前巨兽短面熊)、犬类(如恐狼)、鬣狗类(如豹鬣狗)、剑齿虎类(如刃齿虎、锯齿虎)以及豹亚科(如美洲豹)、猫亚科(如美洲狮)的“同宗大佬”之间,北美猎豹只能扮演一个“屌丝”的角色。从树上到地面,从森林到草原,不同的生态位有着类别各异、却均强过北美猎豹的高手,北美猎豹不论走到哪里,都处于遭受全面压制的局面。甚至都可以这样认为,北美猎豹的生存技能越是多元化,遭遇的对手和面临的窘境反而越多。更何况美洲属于犬科动物的发迹地,北美猎豹在那里的日子,其辛苦程度简直不堪设想!

回望史前,反思今朝

如今的科学论坛上,越来越多的猫族粉丝总爱对猎豹的艰难生活打抱不平,以至于责备它们为什么只是依靠速度这一种法宝来捕猎,并且在大型猎物和竞争对手面前常常以回避为主。以至于其物种发展大受束缚。可是当我们回望史前,洞悉冰河时代有关猎豹家族的一切以后,反思今朝的格局,似乎对猎豹的孱弱也能够有所理解。正与《老子》中弱者制胜的理论如出一辙,巨猎豹和北美猎豹的消亡,均在于和强者缠斗过多的下场。巨猎豹一旦习惯于捕捉野马、野驴等,就势必会与其他猛兽发生更多冲突,不逃避而斗争只会自取其果;北美猎豹如果完全采取美洲狮那种全能化的捕猎法则,反而越对自身不利,参照今天的美洲狮便可得知:美洲狮能奔跑,会游泳,擅爬树,甚至在悬崖峭壁之间腾挪也不在话下,而猎豹唯一的优势只有速度。但是看似更厉害更凶猛的美洲狮,捕猎成功率却远不及它在非洲的堂兄弟,因此在棕熊、美洲豹和灰狼面前,它们只能被迫让出猎物,更多时候的艰难,则体现在由于获食率不高的缘故而不得不忍饥挨饿。而猎豹凭借无与伦比的爆发力,捕猎成功率却高于狮子、斑鬣狗,甚至能够和最有效率的非洲野犬相媲美。再推断史前美洲,北美猎豹如果对美洲狮的方式如法炮制的话,捕猎成功的概率反而越是不容乐观。两种史前猎豹的消失,很巧妙地回答了猎豹能够实现生态宿命的逆袭,而一直挺到今天的缘故:至高的捕猎成功率,主动回避其他猛兽,以及放低姿态去捕捉小型猎物,业已成为现代猎豹在非洲大草原上的“活命三要素”。只有这样,才能避开同狮子和斑鬣狗的竞争,从而保障物种生命的繁衍和延续,更何况恐猫、锯齿虎和硕鬣狗在非洲大陆的退出,早已让非洲猛兽之间的竞争减弱了很多,对于猎豹自身而言,今天的状况或许不一定意味着偌大的压力。

总而言之,猎豹家族吸取了历史的教训,以“一门精”的方式取代“门门通”的幻想,要想取得生存,就不能走寻常路线,也不能被猫科家族所“体制化”,而是只有不断地特化、特化、再特化!

 










【作者简介】


薛迪,长春某学校文字工作者,自由撰稿人,曾在中公教育、晶睿大语文等教育机构从事公考讲师、国学讲师及中高考、小升初语文教师等,也从事过软文编辑、策划编辑、新闻写手等兼职。渴望在新岗位上获新知,在新平台上求进步,在新事业里谋发展。






重点提示




1.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因为腾讯有严格的原创保护,后台会自动过滤,费时编辑后将导致无法推送,勿侥幸、请自尊。

2.严禁把发到朋友圈和交流群的稿子私发编辑或邮箱,阅读量低于100者,将控制后续来稿。

3.了解更多平台内幕,敬请点击下方“温馨提示标题查看详情—

温馨提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大猫科动物实力排行榜
陆地最强食肉猛兽 战斗力等级划分
陆地最强十大食肉猛兽,第一名当之无愧
“陆地猛兽”排行榜
五大猫科动物排行
北美五大猛兽家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