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军旅琐忆】邵红兵||逆袭,反侦察


逆袭,反侦察

邵红兵


南疆轮战,驻守八里河东山前线防御阵地11个月时间里,给我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就是在1379高地生活和战斗的那段时光。


邵红兵在1379高地站岗

1379高地,是真高、真险、真艰苦啊!有人说,艰苦环境能够锻炼人的意志,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有人说,历经战火渲染的青春宛如淬火成钢,能够焕发出奕奕风采。有人说,枪林弹雨可以催生大无畏英雄气概,让自己的脊梁挺得笔直坚定。

我没有那么多的浪漫情怀,也没有那么多的生动词汇。当兵上战场,舍身为家国的生命历程,只是让我感觉到活得自信从容而已。

每当我想起在1379高地生活、战斗的点滴往事,就觉得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让我灰心丧气。所有的不如意,都会成为我愈挫愈勇的原始动力。

那段美好的青春岁月,磨砺了我的性格,提高了我的能力,给予了我一双发现真善美的眼睛和感受真善美的心灵。学会感恩的我,更加忠诚祖国,更加热爱祖国。

1379高地,被称为“八十年代上甘岭”。我在山上坚守了十个月,亲身感受到勇于献身、不怕牺牲、以苦为乐、战天斗地的军人情怀。

若是做为旅游景点,1379高地绝对称得上是一处世外桃源。俯瞰朝气蓬勃、青翠欲滴、娟秀灵动、摇曳多姿的亚热带丛林都不用站起身子,往地上随便一趴就可以尽收眼底。

如果你还想继续看风景,都不用爬坡下岩。你就站在原地或者趴在原地转圈圈,四周深壑、幽谷、山梁、林海的万千景色尽收眼底。山峰连绵起伏,日月星辰起落,云雾翻卷变幻,藤蔓旖旎缠绕,芭蕉挂满枝头,野果五颜六色……

南国风情,是那么地美丽迷人。但是,这是战时!此地孤立突出,战火硝烟笼罩,敌军觊觎日久,偷袭时有发生。别人是怎么想的,我不知道。我最想干的事情就是填平沟壑、砍光绿植,不给偷袭的敌人留下藏身之地。当然了,我也就是想想而已。就算是盘古重生,也不可能做到这一切。

1379高地长不过50米,驻扎着我们30名官兵。每一个人都日夜提高警惕,站岗放哨防御敌军偷袭。最重要的是生活极不方便,吃喝拉撒都是问题。山高没有水源,生活物资都靠下山背取。谁知道敌人会在哪一刻发动炮击?谁知道敌人会在哪一处设伏抓捕?

初上阵地,阵地长刘振臣副连长严肃战场纪律,要求非背水人员不得擅自脱离哨位。违令者,警告处分!这样一来,每天只有背水小分队能够离开高地,另外再由2名持枪战士担任警戒任务。

背水小分队由各班派出一名战士组成,一名战士背回来的水全班节省着用。怎么个节省法儿呢?用军用茶缸衡量。每人分一茶缸水用来刷牙、洗脸,渴极了喝两口也行。

洗澡?想什么哪!我进入1379高地一连半个月没有洗澡,身上脏得发痒,一搓一条泥道道。我苦不堪言,几乎闭上眼睛就能够梦见流过武汉的滚滚长江。为了能够洗个澡,战士们都争着、抢着要求下山背水、背菜。

我原本是9班的战士,刚刚从9班抽调上来,自我感觉和改嫁差不多。所以,根本没有打算积极参与到抢着背水、背菜的行列中去。

我少言寡语溜着边儿走,却没有逃出2排长王建民的视线。他十年百不遇地得到一次去营部汇报工作的机会,“钦点”我当他的警卫员。我跟着他下了山,痛痛快快洗了一个澡。这件事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那一天是7月15日,那一刻是上午9:00整。我全副武装,头上戴着钢盔,身上挂着两颗“光荣弹”,斜挎着折叠式冲锋枪,跟随王建民排长下山。

朝雾濛濛,山野林间到处都弥漫着淡淡岚雾。由于地形复杂,方便敌军偷袭、设伏,我们俩枪不离手走得小心翼翼。

从1379高地往下走,经过3连5班防区,再经过弯弯曲曲的高山小径,一直下到白石岩大瀑布一侧的公路,才算是到达安全区域。战场之上没有绝对的安全区域,我说的“安全”是相对安全。

白石岩大瀑布旁边的公路右侧,是炮团阵地。守卫白石岩大桥的,是我团105炮连两个排。我早就听说先期守卫白石岩大桥的,是被我们接防的友军两个步兵连。轮到我们了,派上来炮连的两个排。

我们团够“穷”是一回事儿,我们团长、政委胆子够大是如假包换的。跟着这样的首长打仗,提心吊胆远远比不了提神提气。413团的兵往人前一站,都有股子“试看天下谁能敌”的豪气!


2营营长饶前进(左一)在阵地上

王建民排长带着我来到829营部所在地,向2营长饶前进汇报工作完毕,受令返回。经过白石岩大桥,王建民排长碰见了105炮连的一位军校战友。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105炮连的1排长李林旺。他们俩战地相见分外亲,热情地交谈起来。
趁着这个功夫儿,我仔细地打量赫赫有名的白石岩大瀑布,不禁被这道壮观的、气势磅礴的瀑布所吸引:一道白花花的水链从山巅直泻而下,溅落山脚,激起万千水珠。水流顺着桥孔奔腾而下,破石穿岩汇入山脚下的盘龙江。
好水呀!南方人是伴着水长大的,对水有一种发自骨血之中的热爱。我渴望着好好洗一个澡,跟王建民排长打了一声招呼,毫不犹豫地绕到桥下水边,脱光衣服踩着石块撩着水,痛痛快快洗了一个凉水澡。
我正洗得开心,守卫大桥的一名战士心急火燎地跑过来,喊道:“喂,你可要小心啊!桥下有地雷,你别踩着了!”
我已经看到有一枚较大的地雷横卧在乱石丛中,但是我毫不畏惧。能够洗澡,是我此时此刻最迫切的愿望。这时候,有一辆载着记者的军用卡车从白石岩大桥上驶过,看着我赤身裸体疯狂洗澡的光辉形象,车上的人指着我“哈哈”大笑。
有人端着照相机对我狂拍一气,我想:你们爱怎么拍就怎么拍吧!就你们那个破相机,在颠簸的卡车上,隔着这么远的距离,能拍清楚老子,老子就算是赚了!
艰难困苦的生活,对于一名军人而言,不过是增加了阅历、促进了成熟而已,并不算是多么地痛心疾首、难以承受。再大的困难,都消减不了好男儿保卫祖国的坚定信念。
在前线再苦再累,我们都能够忍受。大家以苦为乐,团结互助,加深了感情,夯实了友谊。
1379高地缺水,却不缺老鼠。不但不缺老鼠,还呈现出来欣欣向荣之势。老鼠们豪橫得匪夷所思,大白天就敢上窜下跳跟人们抢夺食物。
咱们先来说说饮水这个事儿。云南边陲只有两季——旱季和雨季,旱季一般为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雨季一般为每年的5月至当年的9月。我们下阵地背水,一般都是到山下老百姓家里的蓄水池里面取水。
老百姓把山竹剖开两半,一节一节连接起来将山泉水引入自家蓄水池里。旱季水少,手指头粗细的涓涓细流。背水的人得等到蓄水池蓄满了水,再用水瓢将水装进水囊。那速度,能够活活急死脾气急的人!
一个排三个班,一个班一名背水的战士,一名战士背一个可以装30斤水的水囊。旱季的降水量虽然少,但是还能够下山背水。进入雨季了不得啦,大雨滂沱下上几天几夜,彻底把人困在了山上。
1985年9月那场大雨,连续下了两天。感觉天和地都连在了一起,下山背水就是痴人说梦。这个时候的阵地长已经换成郭文勇副指导员,他当机立断指挥大家用油毡纸接水。
雨水顺着黑色的油毡纸流入下方的水桶中,水质浑浊得像薄米浆。加入明矾沉淀一个晚上,第二天早晨就可以喝了。
饮水的问题解决了,睡觉的问题又来了。我被安排在3号哨位,3号哨位是一条非常狭窄的石缝。顶上用油毡纸加石块一压,倒是也能够防雨。
我的搭挡是步兵6连的安徽阜阳士兵“大炮”,身高1.88米,膀大腰圆,近身搏斗是一把好手。我们俩蜷缩在石缝里面,他的身子就没有舒展过一次。
山上潮湿,雨季更是能够把人给捂得发霉。一连几天阴雨绵绵,地上垫的褥子、身上盖的被子都能够拧出水来。长时间的潮湿天气使我的身上长出湿疹,钻心痒疼。
我一个南方人尚且如此,来自北方人会怎么样可想而知。很多北方战友忍受不了这种潮湿的天气,落下风湿性关节炎。最典型的是1982年来自江苏新沂的八班长秦学瑞,下了阵地双腿严重风湿不能行走。
接下来,咱再说说老鼠这个事儿。云南的老鼠又大又猖獗,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它们的身影。人吃啥,它们吃啥。基本上是偷着吃,饿急了也抢着吃。
1379高地上的老鼠,能耐大得令人哭笑不得。有一天,炊事班长郑学章正准备做早餐。勺子伸到油壶里就觉得沉重异常,抖腕一提,舀出来一只肥硕的死老鼠。那身型,保守估计已经死亡3天以上。
油里面泡满了老鼠毛,战友们见了无不感到恶心反胃。郑学章准备将油壶连同死老鼠一起扔掉,站在一旁的郭文勇副指导员幽默地说:“又是油又是肉,扔了多浪费。你们不吃,我自己留着炸油条吃。”
此言一出,大家笑得前仰后合。正是这种苦中有乐的精神,支撑着战士们信心百倍地守卫着祖国边疆。即使生活再苦,也不觉得苦。
为了把1379高地建设成为一个固若金汤的钢铁阵地,我方在面对敌方一侧布设大量的地雷。那里是一片原始森林,荆棘密布,落叶丛生,古木阴森可怕。
一天,团特务连工兵排奉命上阵地布设地雷,我们武汉老乡向宽国随队前来。在前沿阵地见到老乡,分外亲热。我跟着向宽国下去布雷,踩着厚厚的残枝败叶走得挺艰难。
我们小心地拔开荆棘枝条,下行30米,向宽国将手雷大小的地雷往各处扔。我问:“胖子,这地雷管不管用啊?”
他说:“你放心,敌人只要踩响了它,保管炸掉一条腿!”
行走其间,我看见南京军区在我们之前布设的雷区,以及他们将手榴弹连线绑在两树之间制做的炸弹装置。
工兵们由远及近设置了三层保护雷区,这才安全撒离。我们阵地由此更加安全了!
1379高地,是我138师在八里河东山最高的一个阵地。它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对敌军阵地一览无遗,是建立炮兵侦察所的绝佳位置。于是,我团107火箭炮连、2营82无后座力炮连,都纷纷派出侦察兵前来驻点。
他们主要的侦察方位,是阵地北面敌军821特工团。这支敌军是我们的劲敌,也是宿敌。1984年,该团特工就是从1379高地侧下的1134高地渗透进来,袭击了我方雷达站,给我方造成重大损失。这个仇我军想报而未报,成为系在我方侦察兵心中的一个结。
我方秘密侦察敌军的同时,敌军女子特工“三八”班也在对我方阵地进行隐蔽侦察。一旦发现目标,她们就会呼叫炮火对我方进行打击。
一天,2营营部所在的829高地落下几发炮弹。万幸的是这些炮弹全部打到山谷里面,没有炸到。

2炮连连长王玉根(左一)战后和武汉籍战士肖啟发重返八里河东山战场


2营长饶前进被彻底激怒了,发誓要对敌军予以报复。来而不往非礼也,礼尚往来“好亲戚”。他对2炮连连长王玉根说:“你们连也得加强侦察兵的反侦察能力,逆战奇袭,争取将敌人的那个“三八班”干掉,为2营争得荣誉。”
王玉根不敢怠慢,立刻下令2炮连侦察班发挥超常规能力,加强炮观侦察。这件事情,交给侦察班长章立伟具体负责。

2炮连指挥班班长章立伟(左一)和二炮连指挥班的战士在阵地上

章立伟是武汉兵,有主见,有胆识,炮兵侦察业务一流,是一个闹事不嫌事大的主儿。他领着1985年入伍的临沂新兵纪光才展开侦察行动,整天谋划着发现目标、消灭目标、出口恶气,立功受奖。
为了寻找敌军“三八班”女子炮兵侦察人员,他不辞辛苦,披星戴月,日夜潜伏在1379高地一带,抱着炮观镜对着阵地前方那片诺大的原始森林仔细观察。
连续侦察了一个月,也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他感到无限失望,无限气馁。正在他垂头丧气,感觉到没有办法完成王连长交付的作战任务时,忽然遇见刚从敌军阵地潜伏归来的138师侦察小分队。这支精英小分队中有武汉籍战友秦汉青,秦小英雄是打“9.23”战斗的一等功臣。两人见面,分外亲热。
章立伟向秦汉青诉说了自己的烦恼,秦汉青听后透露出重要信息——1379高地防区有一条小路穿过原始森林,可以直抵敌军防区。敌军的“三八班”女子炮兵侦察班,可能就隐藏在原始森林里面某个地势较高的山坡上,与我们对等观察。不如咱们组织一支突击队,一举歼灭她们。
章立伟闻听,立刻茅塞顿开,喜极而乐——对!组织一支侦察小分队,独闯敌军老巢,剿灭敌军的女子“三八班”,胜利完成任务。
打虎亲兄弟,上阵纯老乡。为了保守秘密,章立伟联系了3位武汉籍战友:107炮观的李钢、3连8班的陈文斌、6连4班的王兵,跟大家讲述了作战企图,要求大家随他一起深入原始森林寻敌军“三八班”女子侦察班。这仨人一听章立伟的主意挺好!行动!

章立伟和2炮连1班长李启刚在829阵地

四个人鸟悄儿地回到班里,各自准备装备。章立伟还真是一个指挥人才,颇懂得未雨绸缪。要求“小分队”全副武装,带足一天的干粮,持冲锋枪,每人3颗手雷,做好不成功则成仁的思想准备。四个人约好第二天早晨7:00,准时在1379高地山脚下溶洞口见面,从6连7班防区出发,进入原始森林。
为了保证此次行动安全进行,章立伟做了周密布署。特意嘱咐1379高地上107炮观负责人(一位1983年入伍的阜阳籍老兵,名字我想不起来了)、2机连的王刚和我注意加强戒备。如果看见他发射3颗信号弹,就表明3号目标请求炮火支援。请及时通知随时在829高地待命的纪光才,命令纪光才组织3排的3门迫击炮朝3号目标发射炮弹。
章立伟在嘱咐我们加强戒备的同时,特意嘱咐我们替他们此次行动高度保密。这是一次擅自行动,开不得半点儿玩笑。

作者和2炮连侦察兵章立伟在1379高地

章立伟的计划堪称“完美”,却最终流于无形。该消息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传到了2排长王建民耳朵里面。当时恰逢2营长饶前进来6连检查工作,阵地长郭文勇副指导员下山向饶营长汇报工作,只有王建民坐阵指挥。
王建民一听,这还了得!这帮“小英雄们”一行动,2营弄不好就得全国“出名”啊!王建民排长不愧是军事院校优秀科班毕业生,处乱不惊有勇有谋。他担心势单力孤阻挡不住箭已离弦的“小英雄分队”,立即把章立伟的行动计划报告给2机连连长高普明。高连长一听事态严重,赶紧向饶营长汇报此事。
饶营长一听,肺都气炸了,赶紧带领众人爬上1379高地,截住章立伟当众大骂:“老子让你搞侦察,没让你擅自行动去搞暗杀。你要是不要命,老子就把你送到那拉口去,让你和敌人面对面的干仗!”

战后30余年,章立伟重返昔日战场曼棍洞

章立伟的应变能力,超级出众。立刻堆出一脸真诚的笑,打死不承认有这回事儿。一口咬定是在开玩笑,千万别当真。饶营长听罢,这才松了一口气,骂道:“你把老子吓死了!你要是敢违犯战场纪律,老子军法从事,枪毙了你!”
饶营长说完,2机连连长高普明接着敲边鼓,说:“战场上各负其责,干好各自的事儿。别好奇心太强了,好奇心会害死人的。咱营5连有一个武汉兵,在背菜途中看见连队测试60炮,他跑去围观。最后怎么着?被60炮弹弹片将头部炸伤了吧?100炮连武汉籍战士黄鹤也是在拆解炮弹引信时,不小心把手指炸断了两根吧?战场上你们是战士,要执行好战场纪律,这样才能够保证打胜仗!”
我一听,得,武汉兵里面是真有人才啊!
事后,章立伟感慨道:“狐狸没打到,反惹一身骚。这事就到这里吧!”
直到向友军交接防御阵地,他们也没有发现敌军“三八班”的踪迹。此事也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作者简介

邵红兵,湖北武汉人。1985年138师413团2机连战士,参加老山轮战,荣立三等功一次。1987年退伍回武钢工作,自学新闻专业,本科学历,新闻作品多次荣获“好新闻”奖项。

 


【重要提示

1.来稿字数需要300以上,含个人简介方可加注原创标识,不加注原创无法添加到个人专辑

2.本公众号已经与360个人图书馆同步,不加注原创无法同步360文库。

3.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后台大数据会自动过滤,花费时间编辑后将无法推送,请自尊。

4. 了解《军旅原创文学》同题作品征文详情,请点:【军旅原创文学】同题作品征文启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敦坊阻击战,战斗英雄、连长王树森问战士后反被问,脸瞬间通红
铁血铸丰碑——战斗在上甘岭的志愿军106团(三)
纪念英雄┃“四行仓库”八百壮士里的兰溪人
八十年代的上甘岭:祖国山河壮丽多姿,边防战士寸土不让!
【美文选粹】孙卫东丨铭刻在生命中的记忆
一次违反命令的出击,揭开了志愿军冷枪运动的序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