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军史琐忆】张敦金||淄西通道


淄西通道
张敦金

淄西,即山东淄博淄川西部。

共和国陆地版图如同一只雄鸡迎向东方鸣唱,山东省地理位置如同雄鸡挺起的胸膛。而淄西,恰似位于雄鸡胸膛的鸡嗉。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战场,淄西犹如鸡嗉般维系雄鸡命脉的重要器官,成为决定山东军民坚持抗战的生死部位。
在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淄西的地位、作用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后期,淄西划为中共淄川县委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行政辖区。同时,也是中共淄西工委、淄西办事处管辖区域。
当时的淄西,是对淄川西部地区的统称。包括张博铁路以西,北至胶济铁路,西到章丘官庄、邹平大临池,南至莱芜茶业口等广阔地域。由原淄川县、博山县、莱芜县、长山县部分地区组成,处于泰山与长白山之间咽喉要道,成为鲁中根据地通往渤海根据地、胶东根据地必经之路。
1940年初夏,淄川县委、县政府将领导机关西迁至此。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泰山地委指示,领导淄川抗日军民浴血奋战,开辟了鲁中根据地与渤海根据地、胶东根据地的秘密交通线,史称“淄西通道”。
 
淄西通道历史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驻守宛平的国民革命军第29军奋起抵抗,全民抗战由此爆发。
“卢沟桥事变”发生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演讲:“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一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殊死大搏斗,拉开帷幕。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企图灭亡中国、将中国沦为其殖民地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日军7月底占领北平和天津,沿着平绥、平汉、津浦三条铁路向华北地区扩大进攻。叫嚣以三个月为期限,灭亡中国。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洛川会议)。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毛泽东起草的宣传鼓动提纲《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抗战到底的鲜明立场。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骇人听闻的血腥大屠杀。中国平民和解除武装的军人被枪杀、焚烧、活埋以及用其他方法残忍杀害者,达到30万以上。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同仇敌忾,誓与日寇死战到底。
1937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在济南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山东各地抗日武装起义。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长林浩奉命来到淄川矿区洪山镇北工厂,传达山东省委指示,部署抗日武装起义工作。同月,矿区工委按照省委要求,组织民众建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到12月前后,淄川“民先”队员发展到百余人。磁窑坞(今昆仑镇磁村),是淄川县最早建立民先小队的10个村庄之一。

“马棚会师”时山东省委代理书记、第4支队政委林浩

1937年12月26日,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率领长山中学师生、训练班学员和部分“民先”队员、青年农民100余人,汇集在长山、桓台、临淄三县交界的黑铁山下的太平庄,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宣布成立山东人民抗日义勇军第5军。廖容标任司令员,姚仲明任政治委员,赵明新任政治部主任。几天后,马耀南来到黑铁山,遂决定成立临时行动委员会,由马耀南任主任,姚仲明任副主任,一切行动由该委员会商定。
1938年1月8日,第5军一部在廖容标指挥下夜袭长山县城,消灭维持会武装30多人。19日,在小清河伏击日军汽艇1艘,击毙日军官兵12人。2月4日,在白云山区三官庙击退日伪军进攻,毙伤敌近百人。三战三捷震慑了敌人,锻炼了部队,鼓舞了士气,激励了群众。各地小股武装纷纷加入第5军,壮大了抗日力量。
1938年2月底,为了广泛开展游击战争,迅速扩大抗日武装,第5军决定兵分两路开展活动。廖容标、姚仲明率领一部跨过胶济铁路,南下淄川、博山一带。马耀南、赵明新率一部留在胶济铁路以北长山、邹平一带。在一系列战斗中,第5军不断发展壮大。到1938年6月,抗日队伍发展到5000多人。

“马棚会师”时第5军司令员廖容标

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宣传部长林浩、红军干部洪涛、赵杰,在徂徕山大寺举行起义。以中共泰安县委掌握的武装民众自卫团、山东省委带领的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以及新争取过来的5名携枪国民党散兵为骨干,成立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编成第1、第2两个中队。随后,孙汉卿、董琰、单昭洪等人率领的新泰县起义部队来到徂徕山,编入第1中队。1月4日,刘居英、程绪润、秦云川等人率领莱芜县莲花山起义部队来到徂徕山,编为第3中队。
起义部队整训两周以后,开始对日伪军作战。部队分为两路:一路向东南新泰、蒙阴、费县、泗水地区发展;一路向东北莱芜、淄川、博山地区发展。1月26日,在寺岭伏击日军,毙伤4人。2月17日,在四槐树村埋设地雷炸毁日军汽车2辆,毙伤其40余人。4月中旬,到达博山一带的部队,与从清河区南下的第5军一部会合,协同淄博地方起义部队袭入淄川、博山。随后,淄博、十字路(今莒南县城)、沂水等地的起义武装编入第4支队。至4月,第4支队发展到4000余人。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

在山东抗战史上,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被称为著名的“三山起义”。抗日烽火,自此在山东大地上熊熊燃烧。

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

淄西,位于泰山与长白山之间。东面是鲁中重镇淄川、博山,北面是胶济铁路线要点张店、周村,西面是古郡章丘、省城济南。淄西境内,山川丘陵连绵起伏。不仅适合开展游击战争,也紧紧扼住了济南通往淄川、青州、潍坊、烟台、青岛等地的陆路交通咽喉。

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

1938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在给山东省委的信中指示:工作应以发动游击战争和建立游击区根据地为中心,工作重心放在鲁中区。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山东省委于2月下旬在新泰刘杜镇召开会议,决定把徂徕山起义以后成立的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分为第1、第2两个大队,分两路向南北推进。北路(第1大队)由4支队政委林浩、司令员洪涛和程绪润率领,向莱芜、博山、淄川一带发展。南路(第2大队)由赵杰、景晓村等率领,向费县、蒙阴地区发展。省委书记黎玉前往延安汇报山东抗战情况,省委书记由林浩代理。

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主要领导人廖容标雕像

1938年3月13日凌晨,廖容标率领部分黑铁山抗日武装一举攻克淄川县城,捣毁敌维持会以后进驻磁村附近的三台山休整。3月下旬,4支队第1大队从新泰进驻马棚村。那时候,马棚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住着4支队的干部战士。司令部设在张开先家的北屋,警卫人员则住在司令部西边的王德孝家里。不久,林浩和洪涛听到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廖容标、姚仲明带领黑铁山武装起义南路部队打到淄川附近的张李庄,司令部设在王家大院太和堂。王家一次性捐献枪支47支,30多人参加抗日队伍。

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主要领导人姚仲明雕像

廖容标、姚仲明率部南下淄河流域的目的,旨在寻找山东省委并开展该地区抗日工作。随着黑铁山武装起义部队的到来,张天民、孙学之等人组织的淄川矿区工人武装编入第5军。矿工们熟悉炸药的使用方法,成为这支部队的特色和专长。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出巨大作用。



“马棚会师”时第5军在张李庄王家大院住址

林浩、廖容标等人商量决定,在淄西卧虎山下的马棚村举行大会师。廖容标、姚仲明带领部队从张李庄出发,穿过磁窑坞(磁村),经过滴水泉,在马棚村与林浩、洪涛率领的4支队1大队胜利会师。抗日队伍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静寂的山村掀起抗日救亡的火热景象。
廖容标,江西赣州人,1929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洪涛原名洪裕良,江西横峰人,曾任红军营长、团长。他们俩是长征时期红一方面军的亲密战友,同生死,共患难。长征胜利到达延安以后,一起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两位红军团长在山东淄西马棚村相见,非常激动。洪涛司令员时年26岁,因战伤复发,只能躺在担架上。

“马棚会师”时山东抗日义勇军第4支队司令部旧址

在山东省第三行政区保安司令张里元部队中做兵运工作的中共党员汪洋、张岗、崔介、谢辉等同志,闻听廖容标司令员和洪涛司令员“马棚会师”,立刻率领从张里元麾下拉出来的一个营400余人赶到马棚村。后来,徐化鲁、谭克平、张敬涛率领的山东抗日义勇军第6军200余人,也到达马棚村编入第4支队。

“马棚会师”简介

1938年4月下旬,在磁窑坞基督教堂里,林浩主持召开了山东省委(扩大)会议。会议研究了如何进一步开展对敌斗争,开辟我抗日根据地等问题。会议决定,将第4支队和第5军改编为山东工农抗日联军。第4支队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第2师”,第5军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第3师”。但是,命令尚未下达,番号即行撤销。在山东抗战史上,这两个改编后的番号,只是作为两个特殊记忆符号载入历史。著名的“马棚会师”,成为山东抗战历史的辉煌壮举。

建立淄西抗日根据地

日本侵略军为了切断鲁中根据地通往渤海根据地、胶东根据地的交通命脉,先后在洪山、罗庄、佛村、辛店、朱崖设立据点。国民党军吴化文部由临朐向西延伸,占据博山县五区、七区大部分地域。

淄西地域层峦叠嶂

1940年4月,中共抗日武装在淄川田庄消灭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翟超及其一部,翟超手下残余人马投靠日军充当汉奸。日军向洪山等地增兵,在太河镇设立据点。5月9日,日伪军对淄河以东区域进行疯狂扫荡,淄东抗日根据地形势极度恶化。
在此形势下,泰山地委和专员公署指示淄川县领导机关迁往淄川西部,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淄川县委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派遣6区队副大队长张奉勤与2中队队长周鹏斋带领一个中队,越过张博铁路赴淄西开辟工作。待到先遣队站稳脚跟,县委、县政府随之西迁。同时决定,在淄川东部地区成立行署,由熟悉当地情况的周胡州任主任,刘振东负责党的工作,晏兴堂负责保卫工作。6月,县委、县政府先后迁至淄西岳峪、镇门峪、山王庄一带,逐步建立起淄西抗日根据地,并开辟了鲁中根据地通往渤海根据地、胶东根据地新的秘密交通线——淄西通道。

日伪军疯狂“大扫荡”

自1941年3月至1942年10月,日军对淄博地区先后推行了5次残酷的“强化治安运动”。通过采取“铁壁合围”战术,实行“三光”政策,建立反共自卫团和实行保甲制度等措施,疯狂封锁、蚕食抗日根据地。

日军疯狂大扫荡

1941年秋至1942年春,日伪军及顽军高松坡部在淄西这块方圆不足200里的地方,相继进行了20余次扫荡。其中的“九·一八”大扫荡,给淄西抗日根据地军民带来巨大伤害。
1941年9月17日,中共淄川县委在峪口村召开干部群众大会,部署“三秋”生产和反扫荡工作。次日凌晨,日伪顽军趁抗日军民集中精力开展秋收之际,从王村、章丘、普集、博山、莱芜等地纠集千余人,向中共淄川县委、县政府驻地峪口村包围过来。

日军疯狂大扫荡

峪口村,是博山区石门村西6公里深山之中一个小村庄。面对敌众我寡不利局势,县委、县政府当即做出紧急部署:县大队分兵阻击敌人,为部队和群众转移争取时间。金寨区区长李守真,负责组织群众转移。县委、县政府机关干部组织部队,展开突围行动。在突围行动中,干部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顽强,掩护群众,掩护战友,终于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经西牛角、东西桃花泉以及马棚村一线向北转移,进入敌人势力薄弱的长白山一带。在阻击战斗中,县大队坚定勇敢,顽强抗敌,奋力拼杀,战至最后,副政委许光汉及3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峪口村被敌人占领后,五股泉村也相继落入敌手。敌人对附近的东、西牛角村和镇门峪、珠宝峪、峪口、黄连峪、吴家宅子等村,进行了7昼夜烧杀掳掠。杀死和掳去干部、村民100多人,东、西牛角村、珠宝峪、峪口、黄连峪等村被抢劫焚烧一空。

日军在大扫荡中烧杀掳掠

“九·一八”大扫荡后,日伪军加强在张店、淄川、博山等据点的驻防队伍。常驻鬼子兵和汉奸队三五百人,加上顽军高松坡部共约1500余人。随后,在不到半年时间内,日伪顽军对抗日根据地发动数十次扫荡,敌我斗争非常激烈。中共淄川县抗日武装仅剩下不足50人,县直各部门干部不足20人。中共淄川县委、县政府只得暂时撤离,转移到莱芜法山、茶业口和章丘白秋、冯家宅以西地域坚持斗争。
敌人占据抗日根据地,建立起47个据点。淄西抗日根据地,仅剩“一沟之宽  十里之长”的十几个村庄。中共山东分局鲁中根据地与渤海根据地、胶东根据地的联络通道,至此大部分被切断。

淄西三条秘密交通线

淄西抗日根据地,向南联接中共山东分局、泰山抗日根据地,向北联接渤海抗日根据地,向东联接胶东抗日根据地。淄西呈三足鼎立之势,是保持各根据地之间联络的重要通道。各根据地来往通信、干部开会、人员交流、物资输送等重要工作,绝大部分都要通过淄西通道西、中、东三条秘密交通线完成。

淄西通道(局部)

1942年4月,中共淄川县政府成立淄川县战时邮局,隶属泰山区领导。孙仲鲁任局长,李伯华、张成效分别任交通、发行干事,王建华任会计兼收发员。战时邮局人员配备长、短武器,主要任务是传递党和政府文件、传递情报、担任向导、护送过往干部。
战时邮局成立以后,常驻南王庄一带。所属人员身负重任,积极开展工作。由于胶济铁路以北情况不明,交通线受阻,中共山东省党政军机关和渤海根据地的指令、信件、报纸、书刊等,都不能按时送达。战时邮局的同志们多方努力,获知驻地南王庄有两个商人,曾经越过敌人封锁线,运回来两挑子棉花。这“两挑子棉花”,让焦虑不堪的同志们看到了希望。
战时邮局负责同志征得两位商人同意,安排李在永随同一起前往敌占区开辟交通线。在一个雪花纷飞的夜晚,李在永跟随两位商人沿着山路走过马棚、滴水泉等村庄,在王村以东敌人碉堡下越过胶济铁路和公路,从周村西北折向东北直奔桓台索镇。到达索镇已经是第二天上午9点多钟。李在永与桓台县政府交通员取得联系,完成了开辟交通线任务。第三天,他们沿原路平安返回,淄西通道东路秘密交通线路得以开辟。
战时邮局的同志们,深知交通线的重要性,也深知敌人时刻不会放松对交通线的封锁绞杀。他们根据形势变化主动出击,沿着马尚车站以西的张楼、大套过胶济铁路,相继开辟了淄西通道的西路和中路秘密交通线。西路从马棚村、滴水泉村出山,绕过敌人据点以北的河洼子、岔河往西北方向,在临池车站以北越过胶济铁路,进入白云山地区,到达长山县邮局所在地马家峪村。中路从周村以东、涯庄车站以西,过胶济铁路到达渤海根据地。
淄西通道秘密交通线的打通,确保了各根据地党政军文件、物资运送以及部队人员的护送、转防。

切不断、打不烂的通道

1943年秋,由于敌人连续实施残酷扫荡、清剿、蚕食、封锁,抗日根据地日渐缩小。山东分局鲁中根据地与渤海根据地、胶东根据地的联系相当困难。原来保持联系的淄西通道三路秘密交通线,此时只剩下经过马棚村、滴水泉村这唯一交通线路。

秘密交通员出没的山村街巷

1943年10月,为确保淄西通道畅通,保证鲁中根据地与渤海根据地、胶东根据地的联系,经鲁中区党委和泰山地委批准,在淄川西部地区建立由中共淄川县委领导的中共淄西工委、淄西办事处。
淄西工委、淄西办事处,由时任淄川县委宣传部部长李镜远、泰山专署贸易局副局长房众夫、胶济大队大队长李厚才等人组成。李镜远任淄西工委书记,房众夫任淄西办事处主任。另外,组建了10人武装的短枪班。工委和办事处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向群众开展抗日必胜宣传教育,秘密建立武装,变敌占区为游击区;二是积极开展革命的“两面政权”建设,征收钱粮,支援抗日根据地;三是坚守淄西通道,保证山东分局鲁中抗日根据地与渤海根据地、胶东根据地的联系。

淄西通道途径险要山地

由于日伪军连续两年“扫荡”和“治安强化运动”,淄西一带中共基层党组织和区乡村政权大多被敌人摧毁。许多共产党员和抗日干部被敌人杀害,抗日政权在大部分地区长时间无法开展活动。淄西工委、淄西办事处在最初一段时间,采取白天隐蔽、夜间活动的方式,深入群众了解情况。
淄西工委、淄西办事处多数成员,是1940年底以前参加胶济大队的老同志。他们既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也有从事群众工作的坚实基础。他们以寻亲访友为名,联系过去的老党员和抗日骨干,恢复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在地方党组织配合下,先后在萌水、庵头、房家庄、南家庄、石埠村、新韩庄、孙家庄等地,发展了一批新党员,扩大了武装组织。短枪班成立之初只有十几个人,不久就扩大到40多人,成立了淄西大队。后来,发展成为一支拥有100多人的精干地方武装。
淄西大队熟悉地形,作战勇敢,思想坚定,战法得当。敌人前来根据地扫荡,他们就袭击敌人老巢。敌人龟缩老巢,他们又回到根据地活动。敌人想打,抓不住他们影子。敌人想逃,又不断地被他们袭扰。淄西工委、淄西办事处各项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在淄西站稳了脚跟。一度被敌人切断的淄西通道,得以恢复畅通。

三次重大护送任务

1941年10月,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一科科长陈钦(四川南部县人,红九军教导师司令部作战科长、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等3人,携带胶东军区党员党费——近600两黄金,越过胶济铁路送往山东分局。

抗日队伍执行任务

淄西大队接受命令,负责此次护送任务。经过周密部署,查明磁村等据点敌情以后,由牛忠典率领一个排实施护送。最后,经滴水泉村、马棚村,安全护送到中共山东分局。
1944年夏天,淄西大队接到护送渤海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袁也烈、渤海区党委组织部长苏杰从山东分局返回渤海军区的任务。
淄西工委、淄西办事处建立后,游击区已经深入到淄川城以西、王村以东和周村、张店以南的三角地带。淄西大队按照惯例,应该黄昏时分从马棚村出发,在拂晓前越过胶济铁路,然后到达白云山区。
由于淄西抗日形势明显好转,淄西大队护送袁也烈、苏杰一行,提前从马棚村出发,下午就到达石埠。16:00左右,石埠村“两面”村长气喘吁吁跑来,责问护送人员为什么把汉奸家属带到了驻地?
原来,袁也烈的警卫员是石埠附近的仙鹤庄人,跟随首长到达石埠以后,向首长请假回家看望母亲。首长批准同意后,他回到久别的家中。他不知道自己的叔叔是一个汉奸,就在拉家常中把护送任务告诉了叔叔。
他们母子情深,舍不得片刻团聚再度分离。于是,他就把母亲带到了石埠。石埠村“两面”村长知道真实情况,一见之下大惊失色。
淄西办事处主任房众夫随队护送首长,闻知首长警卫员的叔叔是一个铁杆汉奸,当机立断做出决定:出敌意料,立即闯过胶济铁路线。
淄西大队短枪组在前面侦察开路,袁也烈、苏杰和随行人员的马队相距不到百米跟在后面,在大白天快速通过了敌人严密封锁的胶济铁路。事后才知道,敌人那天从黄昏开始,在铁道两侧路沟里面整整埋伏了一宿。
同年7月,淄西大队接到护送渤海区反正伪军王道部(灭共建国军第八团)2600余人到山东军区集结整编的任务。能不能完成任务,直接影响着我党政治声誉和今后其他伪军队伍的政治走向。
然而,这支队伍刚刚反正,人员众多,纪律松弛,成分复杂。一旦护送措施不力被敌人发觉,势必造成无法收拾的局面。
淄西工委书记李镜远与淄西办事处主任房众夫反复商量,制定了严谨细致的接待护送方案。带领淄西大队和王道部在石埠村分散隐蔽一天后,趁着夜色越过胶济铁路敌封锁区,通过淄西通道经滴水泉、马棚、茶业口,顺利到达鲁中根据地。

“邵大娘”秘密交通站

淄西通道秘密交通线,是抗日斗争的生命线,是维系根据地的大动脉。而交通线上的交通(联络)站,就是保证生命线生机勃勃、保证大动脉畅通无阻的供血站和加油站。交通站一旦遭到破坏,生命线将面临危险,大动脉将发生梗塞。

淄西通道马棚村卧虎山

当年马棚村交通站,是淄西通道的坚固堡垒。无论日伪军多么猖獗,斗争环境多么恶劣,这个坚固堡垒,始终没有间歇松动过。
马棚村始建于元朝,位于淄西南部山区一个山谷里。此地山高林密,流水潺潺,一座卧虎山把村庄分为东西两部分,一条小河又把东西两部分村庄连接在一起。
明清时期的马棚村,是淄西一个重要集镇。成为莱芜、博山过往周村、章丘的重要通道,商埠众多,人员复杂,村民们见多识广。
战乱时期的国民党县政府,共产党县委、县政府轮番入驻该村。抗日战争初期著名的“马棚会师”就发生在这里。马棚村处在淄西通道的隘口,是通往鲁中根据地必经之地。马棚据点也是淄西日伪军盘踞的一个大据点,是敌我争夺的重要关卡。
1940年夏,中共淄川县委、县政府西迁至马棚村南十几里的山王庄一带。根据泰山地委和廖容标司令员指示,在马棚村建立了秘密交通站。
秘密交通站的主人,就是苦大仇深的邵大娘。邵大娘名叫李云英,丈夫邵永年去世后,独自带着5个孩子生活。

马棚村邵大娘秘密交通站旧址

在“马棚会师”期间,八路军一心抗日、热爱人民的行为,给李云英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八路军女战士王宏瑜、刘士铁奉命来到李云英家中,与她协商建立八路军交通站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危险重重的5年时间里,李云英置生死于度外,掩护伤员、传送情报、接待过往干部战士,没有出现任何差错。马棚村交通站,成为淄西通道三条秘密交通线中最安全稳固的堡垒。

邵大娘家被誉为光荣之家

在敌人残酷的“九·一八”大扫荡中,淄川县委、县政府能够突出重围,李云英功不可没。拔掉马棚据点,护送袁也烈、苏杰,掩护韩寿堂等淄西重大革命事件中,都有李云英的功劳。李云英的所作所为感染、打动着八路军官兵的心,大家亲切地称呼她“邵大娘”。
作为八路军的秘密交通站,邵大娘在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极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牺牲。邵玉兰是邵大娘的大女儿,家住敌伪军盘踞的磁村,是邵大娘的得力助手。
1943年4月19日,邵玉兰接到日伪军要到马棚一带、特别是要到邵家搜寻八路军的情报,立刻赶回家中告诉了正在家里休息的昆仑区委书记安德。安德带领八路军战士安全转移,邵玉兰却不幸被日伪军抓住。日伪军担心在马棚村停留会遭到八路军袭击,便把邵玉兰带到滴水泉村拷打刑讯。邵玉兰倍受折磨,却始终没有吐露八路军的一点儿消息。后来经过多方努力,最终花钱保释放出。
1943年6月20日,淄川县公安局战士小梁等4名同志,在磁窑坞集市打死2名日军。带着缴获的枪支弹药,撤到马棚村交通站邵大娘家里休息。小梁擦枪时不慎走火,将邵大娘的三女儿邵翠莲打死。淄川县公安局长晏兴堂当即指示:执行军纪。邵大娘忍痛拦住,并连夜赶往五股泉村向薛玉县长求情。邵大娘说:小梁不是故意的,留着他多杀几个鬼子吧。
1945年9月,虽然日本已经宣布投降,国民党政府却与其订立“蒋日联防”,命令日寇就地维持秩序,不准向共产党缴械。9月13日,蒋、日、伪合流队伍,重新占领已经获得解放的淄博城市和铁路。中共淄川县武工队队长兼独立营营长李兰溪,带领队伍驻在马棚村。突然接获情报,得知驻邱山煤矿日军伙同伪军出来抢粮。李兰溪带领武工队埋伏在滴水泉村两侧山上,奋力阻击日伪军抢粮队伍。李兰溪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抬到邵大娘家中。

邵大娘家旧址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第二天早晨,日伪军气势汹汹包围了邵大娘家。打得邵大娘全身青一块、紫一块,逼着她交出八路军伤员。邵大娘担心隐藏在地窖里的李兰溪贸然出来,忍着伤痛暗示说:“那个伤病员是营长,对八路可有用了,八路接着就把他抬走了。”
敌人走后,李兰溪被转移到后方医院。临走时,李兰溪哭着对邵大娘说:“娘,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今生今世不忘您的救命之恩!”

军民不畏牺牲保畅通

1940年夏,淄川五区镇门峪村的李在斌,串联4名青壮年建立起民兵队。淄西民兵是根据地建设的有生力量,在保卫淄西通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941年9月11日午夜,八路军一部潜伏于青云山峰顶庙宇旁,准备阻击进山扫荡、抢粮的日伪军。由于汉奸告密,部队行动被盘踞在桃花山的日寇得知,立即纠集2个中队日军和100多名伪军,摸黑包围了八路军营地。
由于敌众我寡,战斗异常激烈。关键时刻,北石口峪村民兵赶来增援,与八路军战士一起打退敌人的进攻,迅速转移出了阵地。战斗历时6个小时,打死打伤日伪军80多人,击毙日军指挥官一名。
1943年5月10日凌晨,盘踞在普集、王村、东矾硫一带的日伪军200余人,大举进犯东牛角村一带。留村执行任务的淄川县公安局人员、八路军战士李在银、东牛角村民兵指导员兼队长李慎花,立即组织民兵一面与日伪军作战,一面掩护群众向金牛山南面转移。直到8点多钟,日伪军仍然紧追不舍。镇门峪村民兵队长郑作温、珠宝峪村民兵队长吴宗法,闻讯带领民兵赶到金牛山东南侧接应。经过激烈交战,成功突破敌人的包围圈。
一次次对敌作战,涌现出许多令人敬仰的抗日民兵英雄。西圈村民兵王永俊,在1941年鬼子大“扫荡”中,冒着生命危险掩护2名八路军干部安全脱险。19岁的妇救会长谢元美,积极带头,掩护伤员,被敌人抓去折磨至死。茶业民兵刘俊林,在1942年春的天口镇、雪野日伪军大扫荡中,为掩护其他民兵转移,主动把敌人吸引到山项,弹药打光后,纵身跳崖牺牲。
在这些民兵英雄中,李念林是最突出的一位。李念林是淄川县茶业区中茶业村民兵,1940年加入村自卫团,不久担任村民兵队长。1941年秋,带领民兵用地雷炸死炸伤鬼子11名。这次战斗使他认识到地雷的威力,开始研究自造地雷,并向民兵传授设雷技术,使泰山区地雷战成为群众性作战行动。
1944年夏,李念林带领50多名联防民兵,在上游村北章(丘)莱(芜)公路摆下地雷阵,炸死由莱芜去章丘换防的日伪军30多人。1945年6月9日,400多名日伪军到泰山区疯狂抢粮。路经上游庄至娘娘庙公路时,被他布下的地雷炸死11人,炸伤20余人。
1945年5月,省暨鲁中武委会授予淄川民兵李念林“爆破英雄”称号。8月2日,山东军区在莒南县坪上镇召开战斗英雄、民兵英雄代表大会,李念林被授予“民兵英雄”称号。新华社和美国合众社,都曾报道过“爆炸大王”李念林用地雷杀伤敌人的事迹。
建立和维护淄西通道战时邮局,抗日军民付出了巨大牺牲。1942年5月初,作为尖兵在莱北执行通信任务的副班长邢占业、李在永被下游据点的敌人发现。战斗中邢占业受重伤,李在永受轻伤。幸亏隐蔽其后的一个班战士赶来增援,才得以脱身。这次战斗毙敌2人、伤敌2人,邢占业因伤势严重光荣牺牲。
泰山邮局交通员刘光明,为了完成越过胶济铁路送达渤海区机要任务,曾经两次被捕。均以灵活斗争的方式,侥幸脱险。1942年吉山战斗中,刘光明为了掩护战友突围再次被捕,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之下没有泄露丝毫秘密。这一次,他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蒙蔽敌人,最后英勇牺牲。
1943年8月20日,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主任黎玉,在省临时参议会一届二次会议上,表彰了刘光明和淄川县八区区长岳一山。

磁窑坞集市响起枪声

1943年农历六月二十日,是磁窑坞大集。淄川县公安局短枪队员小梁一行4人,从牛记庵下山来到磁窑坞集市。

磁窑坞(磁村)地理位置

自古以来,磁窑坞大集一直在村内的南北大街上。自从鬼子在磁窑坞建立据点,八路军经常混进赶集的人群中寻机袭击鬼子汉奸。见到一两个伪军赶集,八路军战士就缴了他们的枪,教育他们别当汉奸,要“身在曹营心在汉”。见到一两个鬼子单独行动,就将他们打死缴获武器。
赶集的老百姓听到枪声四下逃散,称为“炸集”。由于“炸集”事件不断发生,据点的日伪军决定把集市迁到南门外面的河滩上。
虽然是战争年代,自宋代已经形成的磁窑坞集市仍然颇具规模。集市上人头攒动,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周村丝绸、村妇小机织布、博山陶瓷窑货、莱芜麻线、生姜、大蒜、花椒以及应季瓜果蔬菜、家禽肉蛋、五谷杂粮、日用百货应有尽有。
小梁一行来到磁窑坞集市,目的是寻找机会打击敌人。在瓜果市场,两个日本鬼子正在弯腰挑选西瓜。小梁见到机会,毫不迟疑拔枪将两个鬼子打死,捡起武器沿着弯曲的河滩一溜烟跑进山里。

韦宝珍智闯敌关卡

在当年淄西通道上,还活跃着一位和邵大娘一样不顾生命危险、经常出色地完成任务的秘密女交通员,她就是淄川县妇救会宣传委员韦宝珍。

淄西通道今貌(局部)

1943年,是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最艰苦时期。淄川各地党组织,遭受到敌人的严重破坏。从鲁中根据地到渤海根据地、胶东根据地的淄东主要交通线,全部被日伪军封锁、切断。淄西通道处于日伪军层层据点威胁之下,成为仅剩的一条秘密交通线。
韦宝珍经常机智勇敢地出没于马棚、杨兰、藏梓窝、千峪等地。她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传送情报,为保证地下交通线畅通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一年冬季冷得出奇,天刚蒙蒙亮,韦宝珍便动身前去执行县委领导交办的重要任务。她知道这个任务的艰巨性,整夜没有睡踏实。
韦宝珍走出家门,留心观察周围没有异常情况,便走出马棚村,走上坎坷不平的山间小路。她对这条小路并不陌生,曾经留下过无数脚印。
韦宝珍正急匆匆赶路,突然听到身后有跟行的脚步声。回头一看,原来是藏梓窝村一个姓韩的人跟在后面。这家伙鬼头鬼脑,人送绰号“韩坎子”。
韩坎子曾经找过韦宝珍的丈夫、淄川县公安局长晏兴堂,想在公安局里面谋一个差事。晏兴堂非常了解韩坎子,知道此人不务正业,连偷带摸,为人极为刁滑,在民众中名声不好。这样的人品,怎么可能允许他加入中共淄川县公安局呢?
韩坎子见靠拢共产党无望,便秘密加入了汉奸队。韩坎子对晏兴堂及其家人怀恨在心,时时处处想着谋害、破坏党组织。
韦宝珍看见韩坎子跟踪而来,知道他必定不怀好意。韦宝珍没有声张,若无其事地加快步伐往前走。韩坎子急急忙忙赶上来,装模作样地说要跟着韦宝珍一块儿回家。
韦宝珍有着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意识到接下来可能要有一场较量。她一边走一边以言语应付着韩坎子,警惕地与韩坎子拉开一定距离。
韦宝珍掂记着县委领导的嘱托,知道这个紧急情报不容出现任何闪失。她心急如焚,却又不得不显示出表面平静。
在寒风刺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韩坎子如果扑上来强行搜身就会把情报搜走。自己一个孤身女子,根本没有办法对付韩坎子的强蛮耍横。
韦宝珍走着走着,发现路旁有一个茅厕。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神情自然地对韩坎子说:“你头里走吧,我方便一下。”
韩坎子先是一愣,接着也显出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慢步向前走去。
韦宝珍走进茅厕蹲下身子,迅速用随身携带的针线将密信缝进棉裤内侧。
韦宝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走出茅厕继续往前走。这时候,韩坎子已经在前面停下脚步等着她,眼神里面充满了疑惑和警惕。
韦宝珍继续赶路,拿定主意要甩掉韩坎子。否则,去淄川千峪送情报的任务就难以完成。她知道韩坎子是一个狡猾的汉奸,不想点儿办法不好对付。走到临近的滴水泉村,她对韩坎子说:“俺有个亲戚住在这儿,顺便去看看。你先走吧!”
韩坎子也怕自己露了马脚,偷鸡不成蚀把米,只好悻悻地先走了。他边走边回头看,那神情像是在告诉韦宝珍:反正你也飞不过去,到了淄川咱再说。
韦宝珍甩掉了一块绊脚石,放松地走进村子里。她串街过巷,绕村路转圈子。盘算着韩坎子已经走远,出庄顺着小路向淄川走去。同时,她也做好了应付一切突发情况的思想准备。
汉奸韩坎子赶到淄川,向其上司报告了跟踪韦宝珍的情况。然后,又得意洋洋与其他汉奸把守在必经之地,密切注视着往来行人,寻找着韦宝珍的踪影。
韦宝珍按照任务要求,先到淄川城里去找一位姓于的交通员。她走到西关大桥,守候在桥头的敌人蜂拥而上,对她进行盘问搜身。
几个日本兵恶狠狠地拆散了她的头发,又把她的口袋、裤腰、鞋子搜了一个遍,没有搜出任何东西。敌人不甘心,也不死心,竟然毫无人性地要求韦宝珍脱下裤子。
为了保住密信且不失雅观,韦宝珍急中生智装出万分惊恐和羞怯的样子,机警地弯下腰解开扎腿带子,把头发披散开来,两眼直勾勾地瞪着敌人东倒西歪,又说又唱,大吼大叫起来:“唉呀,不得了啦!大家都来看啦!他们欺负女人啦……”她发疯似地挥舞着扎腿带子,拼命去套面前的敌人。
敌人见此情形都惊呆了,为首的刚要上前抓她。忽然有人说道:“她吓疯了,赶快躲开!”
敌人乱作一团,有的抱着头,有的弯下腰,一个个狼狈躲闪。
躲在一边的韩坎子,急忙凑上前来,叫道:“她装疯!她是晏兴堂的媳妇,不能让她走了!”
韦宝珍一看事情不妙,便冲过去照着韩坎子的脸上就是一记耳光,破口大骂:“你娘才是跑堂的媳妇!我叫你这婊子养的胡说!”
接着,抓着韩坎子的脑袋狠狠地撕扯。韩坎子吓得连连后退,其他敌人也趔趄着退缩。
韦宝珍借机以疯疯颠颠的样子,快步冲出敌人的包围圈。敌人在她身上没有搜到东西,又听她骂出“跑堂的”3个字,面面相觑,迷惑不解,不得不由她走。韩坎子一时无法说清楚,又怕惹怒日本兵自己吃不消,也就不敢再吭声了。
韦宝珍机智地躲过敌人盘查,继续装作发疯的样子进了淄城。她躲进一条偏僻小巷整理好头发和衣服,按照计划与城里交通员取得联系。接着,她疾出城东门,绕村庄,过小河,躲岗哨,避盘查,风尘仆仆把密信送到千峪村,完成了传送情报的任务。

吉山突围战英烈殉国

1942年10月,日军配合第5次“强化治安运动”,纠集3万余人对鲁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大扫荡。在这次大扫荡中,淄川人民英勇奋战,不畏牺牲,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战颂歌。
其中,两次重大事件震惊了山东抗日根据地。一次是发生在淄河流域的马鞍山保卫战,另一次就是发生在淄西的吉山突围战。吉山突围战斗中,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政委、泰山地委书记汪洋及263名抗日将士以身殉国。


汪洋生于1912年,山东省东阿县人。1936年赴西安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任东北军抗日先锋队政治指导员,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返回山东组织抗日游击队,建立鲁中南抗日独立营。1938年初任山东纵队4支队独立团团长,1939年任4支队政治部主任,后任4旅政治委员。1941年任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泰山地委书记。
1942年10月17日黎明,泰安、章丘、莱芜、淄川、博山、王村等地日伪军5000余人,突然包围了驻淄川县茶业区(今属莱芜)泰山地区党政军机关。司令员廖容标正带领部队转战淄河流域,留守机关的只有军分区政委、泰山地委书记汪洋和专员赵笃生以及教导队、警卫连300余人。
面对超出十倍的强敌,汪洋等领导果断决定地委、专属、军分区机关分头突围。赵笃生专员以淄川县政府秘书魏行之为向导,化整为零突出重围,转移到岭子镇牛角村脱险。
汪洋率领军分区机关200余人,向东南突围行至吉山村南大南岭顶鞍部时,遭到敌人截击遂折向吉山村东北朱家顶山。在半山腰遭遇敌人,数次强攻未克。撤退下来以后,又在东西大陆遭遇博山之敌。
面对敌人的四面埋伏,汪洋率部轻装与敌人拼刺刀。虽然给予敌人重大杀伤,毕竟敌众我寡难以获胜。经过3、4个小时辗转冲杀后,汪洋毅然决然命令就地销毁文件,与教导营营长石新、保卫科长孙玉山、后勤处长刘叙坤、10团1营营长赵军、副教导员刘汝高、教导营军士队队长田光林、地委宣传部科长李凯军等260余名干部战士壮烈殉国。
敌人撤退后,茶业区委与当地民兵立即抢救伤员。263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1、2连仅有7人幸免于难。民兵们含着眼泪把汪洋等人的遗体掩埋,过后迁葬于淄川县汪洋台北庙地中。
汪洋壮烈牺牲后,八路军总部立即电告全军致哀,召开追悼大会。周恩来撰写挽联:“英雄碧血铸青史  华夏人民悼汪洋”,延安《解放日报》、八路军《军政杂志》发表悼念汪洋的文章。


为了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淄川县政府于1945年在吉山村西头龙王台修建起一座烈士纪念碑。当地群众忘不了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事业牺牲的烈士们,自发地将这里称为“汪洋台”。

汪洋台烈士纪念碑

“汪洋台”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吉山战斗事迹和各位首长题词。廖容标题词:“烈士鲜血夺取民族抗日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刘中和题词:“气壮山河,雄心贯日,宛如皓雪严霜。救国家,救民族,赢得战绩辉煌。虽壮志未酬,而英灵常昭”;时任省委书记舒同题词:“英勇坚强”;时任地委宣传部长高启云题:“气贯长虹”;崔于平追忆题诗《悼汪洋烈士》:“将军神威振鲁中,吉山战役堕陨星。钓鱼台上风雨夜,耳畔犹闻冲杀声。”
2014年,汪洋烈士被国家民政部公布为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之一。

惩办汉奸拔除暗钉

淄西工委、淄西办事处成立后,时刻牢记上级交付的“坚守淄西通道,保证山东分局与渤海、胶东抗日根据地联系”的重要任务。为了打击敌人,更好地开展工作,淄西工委、淄西办事处一方面积极镇压汉奸敌特,一方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做好与敌人长期斗争的准备工作。
马尚火车站有一个死心塌地为日军效劳的汉奸,群众恨之入骨。淄西办事处主任房众夫精心安排,趁其为父发丧之机,派人混进看热闹的人群里面,一举将汉奸铲除。
小柳行村有一个韩姓伪军头目家属,属于死不悔改的顽固派。淄西工委的同志到他家里做工作的时候,满口答应一定要让儿子为八路军办事,争取立功赎罪。暗地里却在给敌人送情报,导致我军遭到敌人包围,两名同志壮烈牺牲。淄西工委决定严惩不贷,第二天晚上便派人把告密的老汉奸执行枪决。      

太师庄有一个敌人情报员,只要发现抗日工作人员行踪便会立即报告敌人。抗日军民多次遭其暗算, 负伤牺牲。淄西工委、淄西办事处坚决将其抓获,以政府布告形式宣判其罪状,就地处决。
1944年10月20日拂晓,淄西大队刚刚进驻魏家庄,即被明水的敌人包围。大队长李厚才立刻组织战士突围,战斗中大队长李厚才、战士冉守业等同志壮烈牺牲。事后,淄西工委、淄西办事处坚决镇压了向敌人告密的伪保长刘维连。
坚决、强悍的除奸行动,极大地震慑了敌人。尤其是对教育改造伪政人员,起到了积极作用。不少伪乡长、伪村长纷纷倒戈,表示愿意为中共抗日政府服务。此后,淄西三分之二的村庄建立起“两面政权”。即:表面为伪政权服务,暗地里为抗日政府服务,又称“白皮红心”。有的伪乡长、伪村长还加入了党组织,成为抗日的中坚力量。
通过一系列对敌斗争,淄西通道畅通无阻。各抗日根据地之间人员往来、物资供应、情报搜集和传送等,通过淄西通道得以实现和完成。

拔敌据点扫除障碍

日伪军对淄西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以后,企图在马棚村建立据点,封锁山东分局鲁中根据地与渤海根据地、胶东根据地联络通道。
淄川县大队、县公安局,配合泰山军分区12团,将敌人设立的据点拔除,消灭伪军一个中队,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马棚伪据点旧址

1943年春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新阶段。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度过最困难阶段,陆续进入恢复发展时期。1944年夏天,山东军区指挥各部队相继发起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淄西抗日军民配合八路军主力,给予敌人以沉重打击。
常旺庄据点,对淄西通道威胁较大。该据点位于胶济铁路南侧,距离周村、马尚、明水敌伪据点较近。不仅有坚固的围墙、碉堡,还有淄川宪兵队队长韩建东和淄川县伪政府警备队一个中队镇守。
1943年9月,泰山军区12团2营营长孙喆,带领1连战士在常旺庄隐蔽时被韩建东亲属告密,遭到日伪军千余人包围。我军官兵凭借围墙、民房与敌人激战一天,孙喆营长在指挥突围时壮烈牺牲。
为了保证淄西通道畅通,为了给牺牲的战友报仇,淄西军民上下一心,坚决拔掉常旺庄据点。淄西工委报请上级批准,于1944年5月13日夜里向常旺庄据点发起攻击。攻击战斗由淄西办事处主任房众夫、淄西工委书记李镜远、胶济大队大队长李厚才指挥,渤海军区特务二队配合。战斗进行不到一个小时,敌人被迫撤退到最大的一个碉堡里面负隅顽抗。


因为敌人火力封锁严密,我军发起几次攻击均未成功。附近之敌随时有可能增援,战况胶着十分危急。即将天亮时分,敌人在我军强势打击下枪声稀落下来。房众夫抓住时机率领战士们摸到敌人炮楼前,短枪班一位姓宋的战士抱起炸药包冲了上去。“轰”的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被炸上了天。此次战斗,俘虏伪宪兵队长韩建东以下十多人,扫除了淄西通道上的一大障碍。
自12月24日夜间开始,鲁中军区部队在胶济铁路南侧埠村、文祖以东120公里战线上,分成三个梯队同时向敌人据点发起攻击。泰山军区主力部队及地方武装,组成左路梯队先后攻克桃花山、三德范、文祖、埠村、马家峪、朱家裕、湖山等8处敌据点。其中桃花山据点由主力部队一个营和淄川县大队、金寨区中队,在冯营长统一指挥下攻克。前后仅用两个小时,歼灭伪军一个中队,俘虏敌“政治攻势队”副指挥吕作霖、伪县警备队大队副尹世隆等。
桃花山据点被攻克,孤立了磁窑坞敌伪据点,对扩大游击区,开展岭子峪抗日工作,成立冲山区抗日政权,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45年8月,泰山军分区司令员廖容标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欧阳平率领12团,在淄川县大队配合下攻克磁窑坞敌伪据点。激战两个小时,全歼日军一个小队、伪军一个中队。
同日,泰山区武工队在地方武装配合下,攻克淄川城西馆里村伪据点,歼灭伪警备队50余人,俘虏从淄城前往增援的伪警备队队长孟永德。

淄西通道永垂青史

经过8年浴血奋战,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大反攻。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被迫发出乞降照会。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告无条件投降。
8月22日 八路军解放了淄川城 ,淄川抗战取得了最后胜利。
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中国军民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抗战硝烟早已散去,淄西通道永载史册。
让我们永远铭记为抗日战争胜利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
让我们永远铭记为淄西通道畅通英勇献身的革命先辈!
他们是中华民族不朽的英雄!
他们是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



作者简介 

张敦金,微名卧虎山人,淄博市淄川区马棚村人。1965年出生,1988年大学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95年被选为淄博市首批援藏干部;1998年在淄博市法院历任书记员、审判员、宣传科长;2000年在淄博市张店区法院任副院长;2002年在高青县法院任党组书记、院长,当选为高青县、淄博市人大代表,荣获淄博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荣立三等功、二等功;2011年在淄博高新区法院任党组成员、副院长,三级高级法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淄博市摄影家协会理事,淄博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参加省、市大赛屡获金、银、铜奖。先后出版《西部·印象》《老家》《藏地情缘》《我在高青那十年》《情系故里》《红色椿芽谷》《跨越高原的家书》等作品。

 

【重要提示

1.来稿字数需要300以上,含个人简介方可加注原创标识,不加注原创无法添加到个人专辑

2.本公众号已经与360个人图书馆同步,不加注原创无法同步360文库。

3.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后台大数据会自动过滤,花费时间编辑后将无法推送,请自尊。

4. 了解《军旅原创文学》同题作品征文详情,请点:【军旅原创文学】同题作品征文启事

5.发稿邮箱:917141698@qq.com。邮箱来稿需要添加主编微信917141698,以便沟通相关事宜。

6.严禁把发到朋友圈、文学群的稿子私发编辑或邮箱,阅读量低于100者,将控制刊推后续来稿。 

7.【军旅原创文学】创刊号已经开始筹划,欢迎广大军旅文学爱好者赐稿指导!

8.了解平台情况点击: 军旅原创文学公告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淄博历史名人传记
难忘在冀东抗战的艰苦岁月
马石山惨案和马石山突围战
陈户有座烈士纪念塔
记徐家坝战斗
五莲山区的抗日斗争(文/红色五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