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缓称王:朱元璋用采纳朱升谋略,战胜比自己强大的陈友谅

缓称王:朱元璋用采纳朱升谋略,战胜比自己强大的陈友谅

朱元璋在浙西驻扎六年,借助覆船山为中心的秘密明教总舵,奉行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这三条战略是朱元璋发展初期的指导思想。

朱元璋在和州驻守了几个月后,粮食供应成了问题。在与和州相对,紧靠长江南岸的太平、芜湖是盛产稻米的地方,但没有船只。这时,恰好两支红巾军的巢湖水军前来归附,朱元璋亲自处理合并事宜。

七月间,巢湖水军千余只战舰突破元军封锁抵达和州。朱元璋的步马军登上巢湖水军的船只,从和州东渡长江。到达对岸的采石,常遇春率军冲杀,攻克采石,获得大量粮食。将士想把粮食和战利品运回和州慢慢享用。见此,朱元璋果断命人,砍断船缆,任船舶顺流而下,断绝退路。将士们见无路可退,一鼓作气,在朱元璋率领下,攻克太平。

进入太平后,朱元璋重申军纪,严禁掳掠,有个别兵士犯禁,立即处死,因此,朱元璋的军队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朱元璋于是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己做了元帅,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朱元璋开始了稳固根据地的工作。

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张士诚在长江三角洲地带发起攻势,进攻江南元军。乘此机会,朱元璋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第三天,攻破城外的陈兆先军营,其部三万六千人归降朱元璋。但是,朱元璋看出降军心存疑虑,军心不定。于是,朱元璋就从降军中挑选了五百名勇士当亲军,在夜里守卫,而自己身边,只留有亲兵统领冯国用一人。第二天,降军知道此事,都十分感动,疑虑全消,甘愿跟随朱元璋打天下。

因此战争进行得十分顺利,不到十天,朱元璋便攻下了集庆。朱元璋进城后,下令安抚百姓,改集庆为应天府。小明王韩林儿获报以后,升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不久又升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朱元璋在应天则设天兴建康翼大元帅府,以廖小安为统军元帅,李善长为左右司郎中。

次年,耿炳文攻克长兴,徐达攻克常州,而朱元璋亲自率众攻取宁国。随后,赵继祖克江阴、徐达克常熟。胡大海克徽州、常遇春克池州,缪大亨克扬州。

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朱元璋陆续攻占浙东余下各地,常遇春克衢州、胡大海克处州,至此,朱元璋部控制江左浙右各地,向西与陈友谅部相邻。

此时,尽管朱元璋拥有十万兵力,但占有的地盘仍然很少,而且四面受敌。东面和南面是元军,东南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虽然同是反元武装,但张、徐二人同小明王却相互敌视。不过,北面小明王、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主力,大大牵制了元军,而且,张士诚、徐寿辉的力量还不足以兼并朱元璋。这样一来,朱元璋暂时面临着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刘基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江苏南京),委任为谋臣,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建策,被采纳。

在完成了高筑墙部署后,朱元璋便着手实行广积粮。初期,军粮的解决主要是靠强征,即征收“寨粮”。但是,长此以往,军队就会成为纯粹的破坏力量,失去民心。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朱元璋除了动员百姓进行生产外,决定推行屯田法,大力开展军队屯田,任命元帅康茂才为都水营用使,负责兴修水利,又分派诸将在各地开垦种田。几年工夫,到处兴屯,府库充盈,军粮充足。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朱元璋下令不再征收“寨粮”,以减轻农民负担。为了积粮,朱元璋明令禁酒,但手下大将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与别人违法犯禁,私自酿酒获利。朱元璋知道后,下令杀了胡三舍,有人进谏说,胡大海此时正在攻打绍兴,希望朱元璋可以看在胡大海的面子上,放了胡三舍。朱元璋大怒,坚决严明军纪,由是,自己动手将胡三舍杀掉。

在争取民心的同时,朱元璋还不断网罗人才,特别是网罗知识分子,朱元璋在应天还专门修建了礼贤馆来接待他们。这些人在朱元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朱元璋十分尊重儒士。

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朱元璋召见儒生唐仲实,询问汉高祖、汉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平定天下之道,这也表明朱元璋决心要开创一个新的皇朝。

朱元璋建立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长江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方国珍、陈友定的目标在于保土割据,张士诚则对元朝首鼠两端,没有多大雄心;陈友谅最强,是朱元璋占领应天后遇到的最危险的敌人。

陈友谅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的部下。后来,他杀死了倪文俊,并于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挟持徐寿辉,攻占了太平、采石。于是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便杀了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接着,陈友谅约张士诚东西夹击应天,平分朱元璋的领地,应天大震。朱元璋只好召集众将商量对策,一时众说纷纭。惟有刘基默不作声,朱元璋征求他的意见,刘基认为,目前最危险的敌人莫过于陈友谅,必须集中力量消灭他。虽然陈友谅势大,但他杀君自立,部众离心,人民疲敝,故而不难战胜,只等他们深入,再以伏兵击之,不难取胜。

朱元璋同意刘基的判断,设计诱敌深入,制造战机。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朋友,于是,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陈友谅的营中,约陈攻击应天,并说愿意在江东桥作内应。

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陈友谅率舰队主力赶到应天郊外的江东桥,才发现桥是石桥而非木桥,方知受骗中计。但为时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奋起攻击,陈友谅大败。朱元璋收太平,占领信州、安庆,陈友谅败逃九江。

第二年八月,攻下安庆,朱元璋率军直取陈友谅的老巢江州,陈友谅逃往武昌,朱元璋攻克江西和湖北东南部。

正在这时,中原红巾军发生分裂,力量削弱。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二月,张士诚乘人之危,派部将吕珍进攻安丰,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待朱元璋率军赶到安丰时,刘福通已被吕珍杀死。

朱元璋只救出小明王韩林儿,便把他安排在滁州居住。朱元璋率主力营救小明王时,陈友谅认为反攻时机已到,率兵进攻洪都。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率领将士坚守八十五天。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七月,朱元璋统兵二十万,进发洪都,陈友谅获悉后,撤出围军,迎战朱元璋,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鄱阳湖水战从八月二十九日开始,至十月三日结束,进行了三十六天。朱元璋的军队充分发挥小船灵活的长处,火攻陈友谅军,最终取胜,陈友谅被乱箭射死。

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文武百官推举为吴王,建百官司属,仍以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因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张士诚早已自立为吴王,故史上称,张士诚为东吴,朱元璋为西吴。

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三月,朱元璋再次到武昌督兵攻城,陈理最终出城投降。在吞并了陈友谅后,朱元璋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张士诚了。

(本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元璋攻取天下的步骤,为何是先陈友谅再张士诚最后元军?
此人才是元朝的终结者,朱元璋都害怕,却被自己人丢进海里淹死
朱元璋—有胆有识的明代开国皇帝(3)
朱元璋大战陈友谅(朱元璋)
农民起义成败启示录:朱元璋为何“缓称王”
也侃明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