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疼痛理疗】“颈椎病” ——解剖前言、临床表现、调理手法、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userphoto

2023.02.13 广东

关注
01

病例前言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在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由于颈部长期劳损影响邻近的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血管而导致的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上肢麻木等症状。这种疾病常见于中年人。临床上常根据病变部位,受压组织及压迫轻重程度不同分为:神经根型、脊椎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木病在中医属于“痹证”“痿证”“眩晕昏厥证”等范畴

02

临床表现

1.神经根型 此型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约占60%,主要为椎体侧后方、后关节前缘或钩椎关节后方增生,使椎间孔变小,出现颈丛和臂丛的神经受压症状,病变在颈;以下者可见颈部发硬,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部疼痛、肩臂放射疼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上肢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检查:颈部肌肉紧张,活动受限,颈后伸或向病侧弯曲时上肢和手部出现放射性麻木、疼痛,颈椎棘突旁压痛明显,并可伴上肢放射痛,可有棘突偏歪。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图1-1),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图1-2)

2.脊髓型 脊髓受压者可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或下肢的麻木,酸痛无力,上肢颤抖,打软腿,有的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痉挛性瘫痪。如活动不便,走路不稳,甚至卧床不起,呼吸困难。检查:四肢肌张力升高,记忆力减弱。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腱、跟腱反射浅反射减弱或消失(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可出现髌阵挛、踝阵挛和病理反射阳性。痛觉、温觉可有不同程度地改变。患者往往有胸腰部酸麻感。本型与神经根型不同之处是,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可以很轻微,甚至根本没有。
3.椎动脉型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第6颈椎以上(颈4~5和颈5~6),水平的钩椎关节侧方有骨质增生或椎体半脱位,这些改变可刺激椎动脉使之痉挛,另外当颈椎间盘发生变性而椎间隙狭窄时,可使椎动脉偏移或扭曲而妨碍血液循环,这些情况都可以引起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主要有3方面:
(1)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当头部转动到某一个方位时,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力减弱;头部改变此方位时,症状明显好转或者消失。 

(2)跌倒:患者肢体突然失去支持力而摔倒,症状出现和消失都很快,坐起时患者神志清楚,可慢慢地爬起来继续活动。
(3)脑干症状: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拾物落地。
4.交感神经型 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后,后关节增生而使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而产生症状。
(1)头部症状:偏头痛、头晕、枕部痛或颈后痛。
(2)眼部症状:睁眼无力、视力模糊、眼窝部胀痛、流泪,视野冒金星,
(3)心脏症状:心慌、胸闷、心前区疼痛、心动过速或过缓。
(4)周围血管症状:由于血管痉挛而出现肢体发凉、怕冷、遇冷时皮肤刺痒感,继而出现红肿。由于血管扩张,肢体末端发红发热,疼痛或感觉过敏。此外,头、颈、颜面及肢体的某一部位可出现麻木现象,半侧身体或局部出现多汗或无汗现象。
(5)其他症状:耳鸣、耳聋,舌麻等。
5.混合型在临床上,上述各型间症状、体征相互掺杂出现,最为常见的是同时存在两型或两型以上的各种症状,即为混合型颈椎病。
颈椎X线检查:正位片上可见棘突偏歪,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侧位片上颈椎生理弯曲变浅或者消失,椎体排列异常,受累椎间隙变窄,椎体的前后缘有异样增生,纵韧带钙化。斜位片,颈椎钩椎关节骨刺突向椎间孔,椎间孔前后径变窄,部分病例可见小关节半脱位。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能有椎体偏歪。

03

调理手法

1.目的
(1)复位。通过手法运动,使本来有轻度的左右偏移、前后滑脱的颈椎恢复正常位置。
(2)拉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解除对神经根、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的刺激和压迫。

(3)分解粘连,解除血管和肌肉的痉挛,使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弧度。

(4)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水肿的消退,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
2.步骤和基本手法
(1)患者坐位,理疗师站于身后,用掌根部在颈椎两侧,从颈上部向肩井穴处揉动。然后用拇指自肩井穴向风池穴推按。随后用多指在颈部和肩部施以轻快柔和地拿捏。双手交替用力,左手提拿时,右手放松;右手提拿时,左手放松;用力均匀,适度拿捏10次左右。然后理疗师用右手放于患者头顶部,左手固定于颈项部,使头部向左、右做侧屈运动,反复8~12次。
(2)对神经根型两臂手指发麻者,可用指揉、点、按棘突旁压痛点。用臂部点揉加肩关节后伸回旋手法(图1-3),可放松神经根型颈椎病对臂丛神经的压迫,可松解肩部和肢体的僵硬感。脊髓型可采用仰卧整复法再配合四肢疼痛部位的松解手法。在治疗手法上应轻柔谨慎,是否使用整复手法,要参考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

3.对颈椎错位的处理
(1)左右偏移者,中段颈椎用旋转复位法,第7颈椎可用颈侧板法。
(2)颈椎后凸者,理疗师用一手肘部托住患者下颌部,另一手按住其颈椎的棘突向前顶推。
(3)颈椎前凸者,使其颈椎极度前屈,一手按压前凸相邻的棘突向前顶推。
4.颈椎无错位的处理
(1)颈椎牵引:①手法牵引。一手托住患者下颌部,一手托住枕部,两手用力向上牵引,持续1~2分钟,然后将头慢慢向左右旋转。②卧位牵引。应与水平呈45°。牵引重量5~10千克,持续时间半小时,重量与时间根据患者耐受力可逐渐加重或延长。
(2)手法按摩:①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按压颈项两侧肌肉。②按风池、拿颈项数遍,按摩颈肩部及上臂部(上背部用㨰法)。③颈椎斜扳法。④用双手示指、中指、环指三指对颈后两侧肌肉做旋转按摩。⑤辅助点穴,点按肩中俞、肩外俞、肩井、天宗、曲池、合谷等穴。⑥对麻木手指使用捏法,并拨风池。⑦在肩胛上及背部施用揉法。按风池、拿颈项;再用空拳叩击法叩打肩背部;然后再拿肩井、搓肩胛部及上背部;最后揉搓并牵拉、抖动上肢。

04

功能锻炼

为了使疗效得以巩固,患者平时要坚持做功能锻炼。通过锻炼增强颈背部肌肉以加强颈椎的稳定性,恢复颈椎的活动功能,达到改善颈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疼痛的目的。
1.患者坐位,尽量低头,停留5秒钟,还原。慢慢抬头,尽量后仰,再停留5秒钟,还原。反复5~10次。
2.患者坐位,双手叉腰,放松头颈,轻轻呼吸,慢慢地有节律地旋转头部,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可交替进行,如此反复5~10次。
3.患者坐位,双手叉腰,头颈可最大限度的向左后、右后旋转,此时眼睛尽可能地看同侧肩胛骨,并停留片刻,反复6~8次。

05

注意事项

1.患者睡眠时,枕头应低而松软。
2.对脊髓型颈椎病以及患有高血压和血管硬化的其他类型的颈椎病患者,均不宜使用关节整复手法。
3.颈部牵引可减少椎间关节的异常活动,减轻骨刺对神经根的刺激,有利于水肿的消退,方法正确,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4.多做颈项活动,如左右旋转、前屈、后伸,但应以不引起疼痛及晕眩为度。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飞龙心语——颈椎病的治疗心得
颈椎病类型及推拿治疗具体手法
如何把颈椎病治疗做得更好?你需要这份手册!
手法治疗枕下三角区综合征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知识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