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母亲

文/赵春霞

我的母亲和天底下的母亲一样——普通而平凡,她没有过人的学识,一辈子也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她豁达、勤劳、坚忍、朴实、与人为善,母亲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影响了我们。虽然感受着母亲的好,却从来没有用文字或语言表达过对母亲的赞美,今天借“家在黄岛”这个平台也来讲讲我的母亲。

母亲的童年是不幸的,刚出生不久,姥姥因为难产大出血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姥爷不久后又组织了新家庭,又接连生了四个孩子。母亲是家里的老大,家中的家务活都得帮着干:洗衣、做饭、照顾弟弟妹妹。那时候虽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母亲又是幸运的,母亲不仅上了小学,而且还上了初中。母亲非常珍惜在学校里的美好时光,上课认真听讲,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学校里的活动,如唱红歌、红色经典作品朗诵、参加《红岩》小剧团排练、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孤寡老人等,英雄们对党的热爱和忠诚深深影响了母亲,让母亲养成了坚强、吃苦耐劳、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

20岁那年,母亲到了婚假年龄,嫁给了本村当教师的父亲。父亲在外地教书,以前因为交通不便,父亲只能每周日回来一次。随着我们姊妹四人的相继出生,家里的一切重担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还要照顾长年有病的爷爷奶奶,一大家子的吃喝穿戴全靠母亲忙活,她过得很辛苦,但她从来不抱怨,每天都面带笑容、任劳任怨地处理着家庭的一切事务。

有一天夜里,奶奶突发疾病头晕恶心、呕吐、眼花。母亲得知后,一个人用小推车把奶奶送到了乡医院,值班医生经过检查诊断奶奶得了急性青光眼,需要到县医院做手术,如果不及时手术,患者就可能失明。母亲一听赶紧跑回村,找了有拖拉机的乡亲,拉着奶奶去了40多里地的县医院。跑前跑后办上了住院手续,住院后,大夫马上给奶奶做了手术。因为当时通讯不发达,没有电话、手机,奶奶做手术的事父亲根本不知道,那时父亲还教初三毕业班,自己忙得连周日都顾不上回家。为此奶奶的生活起居全靠母亲一人在照顾。

听人家说吃鱼对眼睛恢复有好处,母亲拿出准备用来买猪的钱,专门跑到市场买最新鲜的鱼,做给奶奶吃。因为奶奶眼睛包着看不见鱼刺,母亲就小心翼翼地把鱼刺一点一点挑出来,把好的鱼肉给奶奶吃,而她自己只吃点馒头就水。同病室的人都问奶奶,这是你闺女吗?伺候你那么上心。奶奶自豪地说:“不是女儿,是儿媳妇。”病友听了,很是羡慕奶奶,都夸奶奶有福气。病友们看母亲的眼光都充满了钦佩之情。母亲用行为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孝顺、善良。这样的态度,是她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八十年代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家里的土地因为人口多分得了十几亩地。由于父亲在外地教学,只有母亲自己找人翻地、播种、收割。靠着母亲的勤劳能干,家里粮食有了结余。为了能多卖一分钱,母亲一大早就骑着家里吱呀乱响的平把自行车,在后座上绑上玉米袋子,到离家五六十里路的集市去卖玉米。等好不容易卖完,已经是晌午了,而母亲手里捏着卖玉米挣得的几十块钱,不舍得给自己买点吃的填饱肚子,而是给老人和孩子买了6个小饼,自己则饥肠辘辘地顶着烈日骑行五六十里路返回。回到家后,母亲就吃点瓜干,就着大葱,喝点水,一顿饭就那么凑合过去了,而把带回来的小饼分给了爷爷奶奶和孩子们。

母亲是六十年代的初中毕业生,当时农村医疗条件有限,农村医生少,村里领导就推荐母亲当村里的赤脚医生,为了更好的为村民服务,母亲积极参加县、镇医院的培训,认真学习、积极操练,把医学基础知识和农村防病治病的方法都烂熟于心。在培训结束后的全镇乡村医生考核中母亲考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从此,母亲背上药箱,开始了走门串巷的医生生涯。这下母亲更加劳累了,不仅要给病人看病,还要种家里的十几亩地,生活的重担和压力可想而知。刚回到家,就有病人家属找上门来,母亲就又马不停蹄的去给病人看病。经常母亲晚上刚躺下,就听见咚咚的敲门声划破寂静的夜空,我们姊妹经常会抱怨,母亲常对我们说:人家找咱看病,是病情紧急,是信任我们,不到病情严重的时候,人家也不会半夜三更的来叫,所以要多理解别人。从那以后,我们就不再多说什么了,能做的就是有时陪着母亲晚上一起去看病。

母亲很擅于学习和积累医学知识,经常会病情分析,什么样的病用什么药疗效好,她都非常清楚并做好笔记。一旦出现没见过的病,她就督促病人赶紧到镇上或大医院去看病,需要母亲陪同的,母亲二话不说陪同病人家属一起去,在得到诊断后,母亲就了解此类病的情况,再出现类似病人,母亲就知道如何医治了,并且晚上还抽出时间学习医学。

由于母亲好学能干,母亲的医术越来越高,在周围十里八乡出了名,不仅在内科方面比较在行,而且在妇科、中医方面也比较擅长。由于母亲为人和善,态度好、医术高,村里的人都愿意到我家来看病,就连邻村的人也慕名而来。母亲常常忙得应接不暇,很多时候正在吃着饭,病人来了,母亲就把饭碗一放,赶紧给病人看病。从来没好好的吃过一顿热乎饭。

母亲对村里的孤寡老人特别上心,他们年纪大了,身体都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母亲经常为他们打针送药。有一个孤身的老奶奶,天气好就经常出来晒晒太阳。母亲会经常见到她。母亲觉得有两三天没见到老人了,就主动去她家看看。结果老奶奶已经病了好几天了,身体虚弱的根本爬不起来做饭,母亲赶紧给她看病,老人发烧了,母亲给她打上了针,本想给她烧点水喝,可水缸里已经没水了。母亲挑起水桶,到井上给老人挑满了水缸,又给老人做饭烧水,伺候老人吃了点东西。不久,在母亲的照料下,老人身体得以康复。从那以后,无论多晚多忙,母亲总要到老人家看望一下,家里有什么稀罕的东西,也拿去给老人。老人很是感动,逢人就夸我母亲的为人。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我们家买了村里有史以来的第三台黑白电视机,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农村精神生活和娱乐生活贫乏,晚上能看上电视是很幸福的事情,为此我们小孩子都特别高兴。别人家怕村里的人去看电视,一到晚上就关上门。而我们家,敞开大门,一到晚上就会有乡亲来我家看电视,母亲从不嫌弃他们,而是非常热情地招呼他们,并提前烧好水让他们喝。

屋里挤不开了,母亲就把电视挪到院子里,摆好板凳让大家坐着看,小小的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直到电视里出现了“雪花”,乡亲们才散去。母亲就和我们把板凳收起来,迎接他们第二天晚上的到来,所以乡亲们都愿意到我们家看电视。母亲的豁达、宽厚得到了乡邻的敬重。

后来父亲工作变动,全家要搬到黄岛。乡亲们听说了此事,都纷纷到我家送行,有的送花生油、有的送花生米,有的拉着母亲地手深情地说:“你这一走,可把我们闪坏了,再也找不到像你那么好的人了,要经常回来看看俺们。”看到这一幕,我们都眼眶湿润了,母亲何尝不想念这片土地和这里朝夕相处的人们。在乡亲们的目送中,我们一家离开了家乡这片热土。

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也跟我们一起来到了黄岛,他们身体一不舒服了,母亲就及时给他们进行治疗,身体康复也快。逢年过节母亲即使不给自己买衣服,也要给爷爷奶奶买上,奶奶看到别人都带金耳环,也喜欢,母亲看透了奶奶得心思,就给奶奶买上了,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奶奶临终前,拉着母亲的手说:“我们有福气,娶了你这样孝顺的儿媳妇,别人没吃到的我们吃到了,别人没穿过得我们穿过了,别人没戴过的我戴过了,这一辈子我们知足了。”母亲说:“对你们好,是我做儿媳妇应该做的,只要你们高兴就好。”奶奶在母亲的陪伴和细心照料下,安详地走了。

作者简介:赵春霞,黄岛区机关幼儿园一名普通教师,从教26年来,始终扎根幼儿教育事业,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孩子的成长。平时喜欢赏析美文、看励志文章,对于喜欢的文字愿意收藏、品味;还喜欢唱歌、旅行,期望在边走边思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孝善情怀】回忆我的父亲、母亲——文聚彬
【怀亲】 散文 怀念母亲 河北 杜爱莲 朗诵 赵付云
尧山壁|母亲的河
【山东】赵淑珍|那些逝去的岁月
【开卷有益】母亲的村庄
母亲三十多张卖血的收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