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半个书房走进来

文/于振邦

因今年计划要完成两部学术著作,倍感“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便经常出没于学校图书馆和一些书城,实地为自己补给更多的养分。于是,书城自然也就成了我“临时抱佛脚”地去压榨精品、汇智提纯的“半个书房”。但往往是在晚上当书城响起最后的关门音乐时,我才会依依不舍地“落荒而逃”。

时间一长,我就和书城的服务员们熟悉起来了。刚一开始的时候,她们有两个还急促促地往外赶我;到后来,就慢慢变成了客气的“提醒”;再后来,干脆就微笑着说:“于老师,今天怎么又这么晚啊?”

“呵呵,真不好意思啊!我老是这样......”我不知所措地苦笑着,又一次地感受到了脸上略微的“烫”。

其实这样的尴尬,不单单是在青岛和在黄岛发生过,早前在济南,在北京,在上海,乃至在国外,也时常会有。记得上小学时,我和几个小伙伴儿就经常到“一中”旁边的“书房”里去抄好看的精华故事和流行的歌曲词谱。

那个时候,课外的教育资源实在是有限得很,当我们的“下策”被书店的服务人员得知,她们担心我们搞破坏,就严令禁止我们带笔进店抄书。我们几个小孩儿只好谋划着如何高效率地“配合”,偷偷地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小小梦想”。

记忆的翅膀,可以载着我们飞到几十年前的童年时光,也让生活于“思迥异、行不同”的“自媒体时代”的我们,在留恋之中,更加地怀念那样一个相对纯净的阅读空间和身处时情时景的心态体感。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第一次看到美国作家加布瑞埃拉·泽文的这句话,是2015年在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校区)的校园书店里。记得那一天午后,我静静地沉浸在一方狭小的知识乐园里面,用心地感受生命时段中如阳光般温暖的美好和寻觅到质朴纯真后的无限辽阔。

后来,当我在黄岛书城“似曾相识”地读到这句出现在“写给全世界真正爱书者”的《岛上书店》一书中的智识隽语时,立刻被字里行间迸发出的无限暖意所笼罩:那间极富有维多利亚风情的小屋,那块悬挂在门廊上的褪色招牌,那些给人以“起死回生”的勇气以及诸多汇智撷英的句段言语,无一不令人动容。

在我看来,如果说书籍是知识的海洋,书城就好比是我们的“半个书房”;如果说书籍是人类忠诚的朋友,书城就好比是我们温馨四溢的静雅殿堂。当然,藏精纳良的书城,它也是我们每个人在行进的过程中不断掇拾英华、“脱孤”向上和“活到老、学到老”的魔力“磁场”。

走进“半个书房”,用心地捧读,才会拾获芳华。而一些身在“书房之内”,心却在“书房之外”的人们,往往认识不到,正是因为里边有着睿智闪烁的灵光和精神激励的力量,用心阅读者才可以在人生中最为黯淡的角落里,抓取到一帧鲜月筛下的点点光影;也才可以于某个低落的黄昏中,咂摸到轻灵和厚重激扬起的阵阵芬芳。而过于“注重形式”的人们,即使是身处精美之室,想必也难觅“真、善、美”之书香。反而,那些自诩的博览群书和不自知的急功近利,会越发明显地倾倒出自身的裸俗和浅薄,而恶性循环地成为暴露无疑的谬解和沉疴......

古人亦有言:“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意思大概是:读书“立功”是当时个人腾达的一条绝佳路径,待到功成名就之后,方可获取财富和美好。

当然,对于这些近似有些“落入俗套”的追求,在今天看来也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只是仍有太多的人过分曲解了其中深意,妄想拿好似“无罪有过”的书本来装点门面,用“刻意美化”自身陋俗的所谓“书房”去自欺欺人。

去自己的那“半个书房”看看吧!也用一点点光,温暖那一颗颗真正求知若渴的心,自化陋弊而达己达人。但请不要和“原来的我”一样,让脸上那么得“发烫”......

于振邦,大学英语教师,国家一级企业培训师,国学文化爱好者。撰写专著两部,获批专利两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静    秋

校稿:裴   珊

复审:刘培蕊

发布:刘培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凌晨一点,在临沂首家24小时书店我们拍到了这一幕……
由“书房”到“书吧”
创意大不同 33款书房设计欣赏
书事 一一一一一李砺/文
读寒秋小说《书房》
武汉你绝对不能错过的15大最美书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