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游老舍故居纪念馆暨《骆驼祥子》博物馆考察散记

前言

  最近在读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中学时期虽多次听闻《骆驼祥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篇章之一,但从来没有完整读完此书。听说祥子的结局是非常悲惨的,我不忍心看到他如此,所以也就一直停留在前二十章。

  1934年老舍先生来青岛受聘于山东大学,1935年冬至1937年夏曾租住在青岛市市南区黄县路12号,著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便诞生于此。《我这一辈子》《文博士》《想北平》《五月的青岛》《青岛与山大》等名篇也是在此地完成的。来到青岛已近两年,还没有仔细看看青岛的名胜古迹。既然打算“五一”期间游玩一番,老舍故居自然是要去的,而这篇小说也只能读完了,虽读后痛苦不已,但终究是避不过的。

  4月30日至5月2日,我三访老舍故居,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喜悦,敬畏,悲伤,怜悯……

——孔祥辉

 

  4月30日上午,我们在去极地海洋世界的路上,发现了老舍故居就在附近,我甚是喜悦便急忙跑过去。老舍故居位于一条幽僻的小巷中,周围没有高楼大厦,而是一致的二层楼阁。在这条路上拍婚纱照的新人很多,又正赶上假期拍照就排起队来了。他们都是浪漫的,浪漫地想象着幸福不仅仅是神灵赋予的,而充满浪漫情怀的人也可以带给他们,所以这老舍故居也不单是文化景观了,也是浪漫与幸福的泉源。

  来来往往的游人挤满了这条小路,他们不仅来寻找景点,也来寻找诗意,寻找浪漫。走在路上,单看这身旁的居舍,那老舍故居便在心头自行搭建起来,这不是幻想,而是想象,诚恳而逼真的想象。

       走在这条路上的人,想必也早已读过《骆驼祥子》亦或是其他篇章才来这的吧。每一个人都规避不开,只要读了书,便不由地想去寻找有关他的一切事物,哪怕一房一巷,或是一草一木。来到这儿的人既是浪漫的驱使,也是焦渴的探寻。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是对失落故乡的寻找,对离散亲人的查访。

  穿过人群,终于来到了老舍故居,大门两侧各有老舍之子舒乙先生题写的一面竖匾。一匾文中“老舍(lǎo shě)·老舍(lǎo shè)”,即老舍先生的故居之意。另一匾为“骆驼祥子博物馆”,这是中国第一座以文学名著命名的博物馆,想必也会是后无来者,而且这座博物馆是免费的。

       一进大门便看到满院的游客,透过小门看到屋内也是挤满了游人。我本想仔细看看这的,无奈游客太多,便想下午再来,于是离去。在我往回走的途中,还有好些游人走向那处小院,年轻的,年老的,独自的,结伴的,布衣芒屩的,西装革履的……他们来寻景,更来寻诗。

 

 

 

  游完极地海洋世界已到下午,我们便回老舍故居纪念馆。在路上,偶然发现了梁实秋故居,我想进去参观一下。铭牌上写着梁实秋在1930年——1934年为国立青岛大学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期间,在该寓所开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现为私人住所。

       梁实秋故居和其他名人故居位置选取不同,它在小巷的拐角处,房屋并不排着,小巷一旁是围墙,一旁是房门,只有走进去才能发现。心想,住处如此别致,参观定也不会令人失望。我拐进去后只发现一中年男子在院中喝茶,并无其他游客,茶几上摆着各种明信片和转运珠等纪念品。当我问好之后想进入房内时,男子叫住我说要收费或者买两件纪念品,我顿时没了兴趣。

       名人故居本来是供人拜访瞻仰,体味文化气息的,而此处却充满铜臭味。我没有进入屋内,只是在外面看了看,昔日它的主人淡泊名利,追求文学艺术,现在它的主人,却被金钱所奴役,巨大的心理落差,让我游兴顿失。

  我们出来后便向老舍故居走去,大学路上还是有很多人在拍照,而那条小巷中的游人也并没有减少,我再一次来到了老舍故居。进入院中,左边便是祥子书店,里面有大量老舍先生的作品。在屋内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位老者在向一位小朋友讲老舍的故事,书店门口有一棵怀抱粗的银杏树,枝干粗大,想必有些年头。

  迈过屋门是一廊房,左壁上挂满了刀枪棍棒,原来老舍先生不仅是文人雅士,也是侠肝义胆之人。老舍先生是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他写作之余也练武强身。老舍先生不仅学过少林拳、太极拳、五行棍、太极棍、粘手等多门拳术棍术,还钻研过剑术。

       很少有人知道,老舍的第一部作品是《舞剑图》,而不是文学作品。相传老舍先生曾与日本作家城山三郎切磋过拳术。当时老舍在别人眼里是一位66岁,拄着拐杖的羸弱老者,而城山三郎却是38岁的壮年。两人推掌,老舍猛一发力,推了城山三郎一个趔趄。城山三郎大叫:“真有功夫啊!高手,佩服!佩服!”

  再往里走是版本厅,里面陈列着《骆驼祥子》的各种版本,最有价值的是1939年人间书屋出版的首个单行本,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骆驼祥子》作为老舍的经典著作,被译成多国文字,对世界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本展厅中,存有德文版和俄文版等外国译本。等我再想仔细看时,却被工作人员告知要闭馆了。原来下午四点就要闭馆,而我们到这时已经是三点半了,无奈在院中粗略看了看,便离开了。

       西南墙角有祥子拉洋车的雕像,院中有老舍的头像,老舍严肃的看着祥子。祥子雕像很有特点,他手拉的车把与车本身是分开的,并且高度也不相同,心想这像是寓意着什么?寓意着祥子拉车使自己成为高等人的梦想是不现实的,就像脱了节的车,终究走不远,而且还会使自己摔个大跟头。只不过现实中祥子摔得更惨,摔得没了人样。

       那弯腰拉车的祥子与高大的洋车又像是在说祥子一生只能做下等人,他想要拥有自己的车也是不可能的,是够不到的,无论他本人是多么高多么大,无论他怎样踮脚,终究是够不到车子的。有点像癞蛤蟆要吃天鹅肉,可是祥子是人呐。在那个时候,谁又管你是不是人呢?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就不是人!

  院墙的四壁有刻画,我并没有仔细看,还是要来的,再看吧,再看吧!

 

  5月2日,我第三次来到老舍故居,刚进去便看到那位老者在义务带领游人参观,我也连忙跟了上去。老者先带我们参观老舍先生练舞的兵器,然后又参观了版本厅,老者为我们讲述老舍先生在国外的许多故事,而他自己也曾接待多国参观老舍故居的朋友。外国友人与老者电话交流往往只说一句话“骆驼祥子”,虽然不标准,但老先生还是明白他们要来啦,也许会早早的在巷口等候。由此可见,《骆驼祥子》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了。

  再往里去便是老舍先生的书房:一张小书桌,三把小木椅整齐地摆在那,桌上有一方砚台,两支毛笔,一盏灯。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古朴而又典雅,粗疏而又不凡,老舍先生就是在这方小天地中构建着文学的摩天大厦。此刻闭上眼,立马就会看到老舍先生在此写作,稿纸上可以清晰的看见——《骆驼祥子》四个字。

       当然,在这张桌子上不单只创作了《骆驼祥子》,还有小说集《樱海集》《蛤藻集》,传世名篇《月牙儿》《断魂记》《五月的青岛》《想北平》等。据老舍的夫人胡絜青回忆,在青岛的这段时间,是老舍创作的黄金时期,他的很多思想都是在这形成的,他的灵感大多源于此处。

       墙上挂有老舍先生用过的毛笔,养过水仙花的花盆,还有他与夫人的结婚照等。由这些物件,我们很容易能想到老舍先生在此处的诸多生活细节。在创作厅与艺术厅交汇处的墙壁上挂着一幅画,“这幅画是老舍夫人在97岁高龄时创作的,是她生前最后一年的画作,老舍的女儿把它捐给了博物馆。”老者对我们说,“这幅画叫《秋艳》。”

       我于是想到老舍先生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时写给高僧大西上人的那首诗,“春艳樱花秋艳枫,夏初嫩绿间深红。高僧九十声如罄,日饮清泉伴古松。”,想必胡絜青夫人的创作灵感正源于老舍的这首诗吧。日月如梭,借诗怀人,凭画相思,人间最真挚的爱情就是这样的吧。

  在艺术厅与影视厅里,珍藏着多幅胡絜青夫人与儿子舒乙的书画作品,还有四台液晶电视不断播放着《骆驼祥子》的话剧与电影。观众可以带上独立的耳机,使用遥控器,观看艺术经典。还有一面墙上播放着老舍先生接受日本NHK广播电台记者采访时的录音,那时的他谈笑风生,侃侃而谈。谁又能相信这是他人生最后一段公开讲演,七个月之后,老舍先生便投湖自尽了。音容在,旧物在,昔人却已乘黄鹤去。掩卷沉思:人的生命竟如此脆弱,人生的境遇竟如此身不由已,先生此去,长歌当哭。

  最后一个是青岛厅,里面挂有老舍先生在青岛时期的照片与创作作品,记录着他与青岛的故事。还有一张老舍大女儿舒济的照片,照片上的小女孩儿只有三岁,她怯怯地望着镜头,甚是童稚可爱。

  来到院子,院中有老舍头像,院角有祥子拉车的雕像。“祥子书店”西墙上挂着舒乙先生亲手绘制的《祥子行动路线图》。南墙与西墙上有26幅陶版画,是孙之儁先生创作的《骆驼祥子画传》,东墙上也挂有老舍先生的作品图书封面版画。

 

  参观完,我蹲在那棵银杏树下,老者说这棵树至少也有八九十年了,老舍先生来的时候就有了。此时的我,正在它的荫庇下休息,也曾是老舍先生休息过的地方。或许先生的大多思考都是在这棵树下产生的,包括祥子。

       祥子是否也曾倚靠在这树下思考过自己的人生呢?我想,是的,他是要过强的,他为此打拼过。那时的他那么谨慎、那么老实,只不过全都过去了,最后的祥子他吃、他喝、他蔫坏、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他没了心,他的心被掏空了,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直到溃烂,丢在乱坟岗子。

  痛苦了,绝望了,心死了,那人,也就死了。老者对我说:“《骆驼祥子》一直都在拯救那些即将成为祥子的人,现在如此,以后也是如此,这正是老舍先生的伟大之处。”

  老者姓单,名志先,今已七十七岁!

文/孔祥辉

简介: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在校大学生,虽是男儿身却有女儿心,多愁善感,喜欢怀念。信佛,信道,信基督,什么都信,但,什么也都不信!

投稿:jiazaihuangdao@163.com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静    秋

校稿:薛素爱

复审:裴    珊

发布:静    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骆驼祥子博物馆”老舍故居
中国第一个以作品名称命名的纪念馆——“骆驼祥子纪念馆”
青岛二日游(4):参观老舍故居
搜书志:荒岛书店里的轻文艺时光
纪念老舍诞辰120周年 | “老舍”,那些行走在青岛的光影
青岛印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