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声读物丨难以忘却的记忆

J

JIA ZAI HUANG DAO

|   家在黄岛   |

有 声

读 物

一场猝不及防的雷雨让我们作别了四月,不知不觉,五月已到,端午将至。

包粽子、系五丝、采艾草……多姿多彩的端午节,在家乡长满花草的山坳里和炊烟袅袅的晨曦里,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在我最深最美的梦乡里。

儿时家乡的端午节

到处布满阳光和欢笑

到处飘着草香和花香

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忙碌和喜悦

父母的微笑,姐姐们的欢颜,成为记忆里的永远。

端午前两日,姐姐们早早搓好了五彩丝线,到了初五凌晨,我还在被窝里迷糊做梦时,就给我系在手腕和脚腕上了。据说,戴上五丝扣可以避开毒虫的伤害,系线时禁忌开口说话,系上后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必须在过完端午后第一个下雨天,才可以摘下扔到院子水沟里,让它随着雨水冲走,意味着让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而被雨水冲走的五彩线会化作龙蛇,保佑平安和风调雨顺。

系完五丝扣,还有一件比较神圣的事,就是未嫁的姑娘们,在太阳升起之前上南山采松柏的翠枝插在头上。彼时往往天刚擦亮,而松柏树又常生长在坟地里,途中经过的那座水库又颇淹死过几个人,年幼的我也往往觉得寒气森然,凭添几丝神秘,年长的姐姐们更不用说了。于是往往一路肃静,直到归途又越过那座水库老远,天光渐亮,离村渐近,我们的步履和心情才渐渐轻松起来,开始说说笑笑。但即使这样充满几分恐怖气息,每年也绝不会有谁提出不去,因为心底里每个人都早已认定,这是端午时不可或缺的神圣仪式,而姐妹们在一起说说笑笑的美好时光更是不能忘却的回忆。

对绝大多数地方来说,吃粽子都是端午最重要的环节。记忆中,每年五月初四的晚上是各家各户最忙的时候。这天晚上,家家的主妇们都在包粽子、煮鸡蛋、蒸荷叶(家乡的一种面食饼,形似荷叶半合而得名),以备第二天过节吃用。整个村子灯火通亮,弥漫着节日的馨香。那一晚,馋嘴的孩子们总是不好好睡觉,打着粽子的主意,有的甚至半夜起来好几回。

那时候的我还是个丫头片子,小小的心总是塞满父母姐姐们给予的、故土给予的满满的幸福,而端午就是盛夏带来的第一份疼爱。在母亲忙碌的身影旁,总会有一个瘦小的影子跟前跟后。

每年端午,母亲都会包粽子。在端午节的前些日子,母亲会独自漫山遍野去采粽叶。粽叶是野生的,东边一丛,西边一簇,不成个规模。粽叶的大小也很有讲究,太小包不住米,太大了包出的粽子不够秀气,而每棵粽叶只能取最顶端的两三片嫩叶,往下的叶子已经老了,失去韧性,不能用于裹粽子。因此有时采一个端午够用的粽叶往往要翻许多座山头。刚采回的粽叶嫩翠碧绿,如果一次采的太多,不能用完的话,母亲会小心翼翼的把叶柄部分用稻草捆成一个个小把儿,挂在阴凉处晾干备用。使用前,先把粽叶入锅煮一下,这样处理的粽叶柔软并且透着成熟的绿色。然后把煮过的粽叶置于凉水中泡着备用,裹粽子的主要材料——粽叶就算准备好了。

这时候母亲会把早先淘好泡在大盆里的糯米端出来。包粽子的糯米要事先淘洗,让米粒静静地吸足水分。我会在母亲淘糯米的时候,颠着屁股去帮倒忙。初夏的季节,发热的手,浸在凉沁沁的水中,很舒服。那种天然的舒适,是水泥森林里空调房所可望不可及的。

接下来,将水桶盛满清水,将处理好的粽叶浸在其中。这时,母亲坐在木桶前,拿起三四片或五六片粽叶顺同方向对齐,重叠,双手伸直用食指和中指小心翼翼地夹着,在紧靠剪齐的叶柄一侧慢慢卷成圆锥形。再用一只手把糯米捞起装入,仔细捣实,塞满锥体。然后将长出的叶尾仔细包好,包裹住糯米,用手盘出三个角来。另一只手取稻草细细缠绕系好,这样一个粽子就裹好了。就这样,一个一个的粽子全包好要花费母亲小半天的功夫。

粽子包好了,就要入锅了。母亲细细在锅底把粽子码好,上面摆上鸡蛋。煮粽子一般都在晚饭过后来煮,煮粽子也蛮讲究火候的,必须时间够长才能煮透。我们一般在第二天早上采松柏枝回来时,老远就能闻到粽子的清香了。回到家里,母亲已在锅里烧好了热水,在桌上摆上了鸡蛋、粽子、荷叶。母亲会将粽子剥好盛在碗中,碟子里放着红糖白糖或者蜂蜜。经过一晚上的期盼、煎熬,甜蜜的粽子终于吃到了嘴里,那种幸福甜蜜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而粽锅里煮出的鸡蛋带着一股子粽叶的清香,入口绵远悠长,令人食之难忘。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商场里随时可买到粽子,爱动弹的也可以随时包粽子,但是当年的那种期待和甜蜜已不再有。

割艾子我们这儿也有,虽然悬挂门旁辟邪的功能已并非主要,但总算也是发挥它驱蚊虫的功效——为了用艾草特有的香味熏蚊子。那个年代生活清贫,没有蚊香和各种驱蚊药,寻常人家连顶蚊帐也买不起。依靠艾草驱蚊成了保证人们在那些闷热夏夜得以安眠的主要方式。那些端午节的晚上,一家人围坐院中,把中午父亲和姐姐顶着烈日割回来的艾蒿编成绳,绕成盘,挂在高处风干。以后的日子,每当蚊虫肆虐,就取一根在炕前里点燃,艾草的药香味和袅袅冒出的白烟使得蚊虫暂且避让。少了蚊虫侵扰,劳累一天的人们不顾烟熏火燎、闷热难当,在艾香里倒头沉睡。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印象中的端午节,是与割麦子联系在一起的,是与慌乱忙碌联系在一起的。农历五月初五,暖风吹得人有些燥热,田野里四处是金黄的麦浪翻滚。现在说起来似乎很美,但惟有亲历过那个用镰刀收割时代的人们,才知其中的艰辛和汗水。特别对于从小好吃懒做备受宠爱的我来说,虽然自己参与割麦的记忆只是捆了两小捆麦子,但每次想起来时,那骄阳留在肌肤上的灼烫感似乎还在,那脸上身上汗水如小溪蜿蜒滚滚而下的粘腻感似乎还在。但对于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人来说,那丰收的喜悦足以掩盖所有不易。对于庄户人家而言,端午也是浸泡在苦涩汗水里的甜蜜丰收节。它意味着人们一年到头不必只吃地瓜饼子果腹,将会有细腻美味的白面替代。

儿时家乡的端午节,是神圣的仪式、古老的传承;是沁人的粽香、甜蜜的母爱;是忙碌的身影、丰收的欢声......那时候小小的我少不更事,还没学会叹气,还不认识世间的愁苦,还没卷入尘世的风风雨雨,总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全部。那时候的日子像在云端飘舞,多姿多彩,那时候的幸福很朴实也很浪漫。我们一家子就那样在老房子里幸福着我们的幸福,没有生离死别,没有生老病苦,生活简单却和满。然而光阴总是逃不过琴弦上的腐烂,料不到的是,有那么一天,我也成了再也找不到归途的孩子,迷失在光阴的隧道里。再也没有了那个在炊烟袅袅香气四溢的早晨呼唤我“吃粽子喽”的人,再也找不回一大家子热闹和睦共同生活的日子。那些和至亲相伴的日子,那些欢笑那些歌,一路走来已遗落了多少?

时光荏苒,在晃眼间,岁月便流失于指缝间了,那个喜欢笑闹的傻丫头如今已学会了缅怀,学会了默然,少了四处飘荡在村庄的身影,多了寄存在外却从未远离的思念。有时候,面对那些无能为力的人生事,或许我们能做的,只是放下忙碌的心,重拾熟悉的梦,温习过去的美好,如此,足矣!

爱无边,五月阳光的每一缕线条都充满着爱意。儿时家乡的端午节,弥漫的香味一直飘到现在。今年的端午即将来临,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敲下的是记忆和思念。你可知,我心中一条五彩的线已经乘着初夏的熏风缚上我家人的心头?这一条祝福的线,这一条牵挂的线,真希望系住的是安康,是幸福,是永远!

文/杨晓华

简介:青西新区六中普通老师,以花草怡情,借文字修心,愿生与爱共,心与梦同。

主播/田岩

简介:上泉朗诵社会员。黄岛六汪镇工作,性格内向,不善言谈 偶作小文,自娱自乐。

投稿:jiazaihuangdao@163.com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静    秋

校稿:郭加红

复审:陈   洁

发布:陈   洁

《家在黄岛》主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阅读悦读·散文】 王 琴《母亲的端午节》
粽香时节
端午的记忆
王胜芳:端午记忆
艾叶芬芳,粽子飘香
【四季散语】周继坤︱追忆儿时端午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