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题笔会 | 蛋炒饭(一)

同题笔会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文/赵清芬

饭炒蛋与蛋炒饭

  蛋炒饭,不是特色饭,也不是名吃,但是只要一提起,却是老幼皆知,只是因为它的做法简单,味道可口,几乎大多家庭“主厨”都会做。

  记得第一次吃蛋炒饭,是女儿刚过周岁不久。小叔子探亲回家,孩子奶奶觉得中午人多,就多焖了一些大米,结果剩下不少,就想着晚上上锅一熘再吃。小叔子就说,大米再熘就不好吃了,等着我做个蛋炒饭吃,好吃还不浪费。于是晚饭时间,等孩子奶奶把别的饭菜做熟了以后,小叔子就到厨房忙活去了,就听着锅铲听铃乓啷响起来,不多时从厨房端出了一盘金灿灿、油光光的蛋炒饭,不光卖相好,吃起来味道也很好。好大一盘大家竟吃的米粒不剩,就连走路不稳当的女儿也吧嗒着小嘴吃的挺香。

  饭炒蛋,是我初学蛋炒饭的产物。自从吃过小叔子做的蛋炒饭,我就暗下决心自己回家学着做。因为我属于那种不善于表达和交流的人,所以自然也不会去向他请教蛋炒饭的做法,只有自己凭着想象去做。头天晚上焖米时特意多焖了一点,以便留于第二天做蛋炒饭。

  准备好两个鸡蛋,把葱花切碎,然后锅里放油烧开,一切做起来貌似那么回事,但是就在先放米,还是先放蛋的步骤上懵住了,到底该先放啥?犹豫半天,锅里的油感觉要冒烟了,终于决定先放米吧。于是乎把一大坨米球几乎是扔进锅里,赶紧拿铲子翻炒吧,等自己认为该放蛋的时候,就把两颗鸡蛋磕破,接着就调进了翻炒着的大米里,结果却越炒越粘,最后直接将整个铲子粘成了一个大疙瘩,并且锅底都已经粘了厚厚的一层锅巴,铲都铲不动,更不用说盛出来了。最终的结果,就是随着一个垃圾袋划出的弧,我的处女作“饭炒蛋”落进了垃圾桶。

  自从第一次蛋炒饭做成了饭炒蛋,我就一直琢磨着下次该怎么做。于是乎再次做的时候就先炒鸡蛋,然后添油放葱花爆锅,最后将大米放进去炒,炒的米粒都散开的时候放盐搅拌,自己一边翻炒着,一边禁不住偷着乐,这也不是很难嘛!一阵翻炒后,赶紧将米饭盛进盘里,盛完米饭锅里还有“小半锅”花生油,盘子里的油也从米饭的底部慢慢渗了一圈。既然已经做好了赶紧尝尝吧,舀一勺放进嘴里,MGD!“砸死卖盐的啦”!做贼般的把米饭偷偷倒进了垃圾袋。我的蛋炒饭啊,又便宜垃圾桶啦!

  失败了几次后,自己不间断摸索做法,逐渐找到了感觉,慢慢的也能掌握火候和盐的用量,也一次比一次做的好吃。在能做好一份合适的蛋炒饭后,我还学会了混搭,什么胡萝卜丁、芹菜丁、洋葱丁、火腿肠丁、黄瓜丁……,只要是我能想到的能切成丁的,大约都用过,对我这个厨艺“绚烂”的人来说,自我感觉效果还是很不错滴!

  有追求,才有进步;有努力,必定成功!如果没有饭炒蛋的失败,怎能成就蛋炒饭的成功?工作如此,生活亦是如此。


文/庄蕾

蛋炒饭背后的汗颜

  对一个厨艺差的人来说,用“谈饭色变”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因为即使最简单的蛋炒饭,也炒得不尽如人意。

  这个人就是我。作为20多年的家庭主妇,在做饭的江湖上,难道不应该驾轻就熟,乐在其中,自如驾驭各种饭菜的煎炒吗?可惜于我来说,只有望尘莫及、汗颜的份。

  这就像两人谈恋爱:爱一个人,不需理由;不爱一个人,有好多理由。换句话说,就是爱做饭,做得好,不需要理由;不爱做饭,做得不好,可以找出好多理由。

  如果硬要我说出厨艺差的理由,大概有下面几条:

  一是自我记事起,就不吃肉,所以不喜欢油腻,不喜欢动手接触油腻,包括火腿肠、烤鸭等熟食,甚至看了闻了都有反胃的感觉。素菜和荤菜的锅,锅盖,菜板等,都有标记,不得混用。所以,天长日久,做饭也挑三拣四,能省则省,能糊弄则糊弄,习惯成自然,厨艺不差才怪呢。

  二是结婚成家后的二十多年里,很长一段时间上班忙得团团转,哪有心思捯饬着花样吃呢。于是做饭的大任,就一股脑地落在上下班时间比较规律的当家人身上了。

  三是有个依靠。值得一提也不好意思提的,是结婚后硬生生地把一个在“娘家”连火都没往锅底添一把的他,磨炼成一个从采购到切蒸煮炸炒炖焖烤等超级棒的大厨。一入厨房如战场,嘁哩喀喳,转眼间,一桌饭菜就做好了。那叫一个干净利索,动感有范。我最多跟着攒个蒜瓣,摘棵香菜,刷刷餐具。凡是到我家吃过饭的亲友,都会边吃边夸饭菜口味怎么怎么好。他呢,一边在围裙上擦着手,一边乐呵呵地笑着:好吃就多吃点。堪称中国好家厨。

  其实,我的厨艺之所以一直差,上面的理由都站不住脚。说到底就是一个字:懒。我也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好多不吃肉的人,凭什么人家炒荤菜的厨艺那么好?她们炒素菜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试油盐酱醋的用量,但炒荤菜时,也没法品尝,怎么就能掐算出火候和味道是否适中呢?对此,我自愧不如,羞愧难当。

  说到家常饭的蛋炒饭,做起来还是比较灵活的。可素炒,可添荤。但我炒制的蛋炒饭,从来都是以能咽下去吃饱了为标准。

  为此,观察过大厨的蛋炒饭,步骤简单可行:

  在盆内将大米铲开;把俩鸡蛋冲洗一下,打入碗里,搅拌均匀;大葱切粒,大姜切末,胡萝卜、洋葱或者黄瓜切丁;开火,烧锅,热油。

  根据热锅冷油的原则,待油在锅内稍有袅袅青烟的迹象,就将葱、姜、胡萝卜、黄瓜等倒入锅中快炒,于是厨房里开始飘出特有的爆锅香。

  这时,将大米粒快速倒入锅内,调至小火翻炒。接下来,大米粒逐渐变色,由白色变为淡黄色,每粒大米都穿上了油亮的新装。有兴奋过头了的,直接来个三级跳,带着嘭啪炸响的欢呼声,窜天猴般蹦出了锅外。

  随着油香味浓郁程度的加大,将搅拌均匀的蛋液均匀淋在大米粒上,快速翻炒,每个角落都要抄底松动,着了蛋液的大米简直就是盛装云集。

  此时,撒入细盐,继续均匀翻炒。待这混合香味氤氲着润泽的气息漫布厨房,直至膨胀蔓延至客厅的时候,就可以关火出锅。它们滋滋响着,以亮汪汪的姿态,被盛到备好的瓷盘里。

  至此,一盘色香味形俱备的蛋炒饭就诞生了。

  我也参照着炒过,只是那味道实在不敢让人恭维,勉强能吃就是给我面子了。

  我不会炒荤菜,也是妞一直嘲笑我的把柄。是呀,这把柄是撤销不了的明证。有时候,当家的出发不在家,同样是肉食小动物的妞,就开始挑剔我的做饭方式:上顿青菜,下顿青菜,把我当小兔子养呀?我爸怎么还不回来?这也着实难为住了我。

  炒肉吃吧,她说口味太差,费事炒了也不吃。不炒吧,枉有妈妈这个称号。实在犒人了,她就自己学着来个蛋炒饭。也像模像样地洗切备料,只不过多了一样食材:火腿肠。她是拿着火腿肠当肉炒呢。

  值得肯定的是妞的刀工比我强,切出的蔬菜丁大小均匀,模样端正。只是在开煤气灶看到火焰一闪一动时,会不自觉地一惊一乍的。翻炒时也离锅灶远远的,就像躲避炸雷一样。看她津津有味吃着亲自做的带有焦香味的蛋炒饭,我一边夸她比我巧,一边暗自脸红。

  妞妞转眼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一定不能让她跟我一样,不会厨艺,没有手艺。鼓励她,也是为了让她继续学习做饭技巧,以后不能靠点外卖过日子,要做一个下得厨房上得厅堂的家庭主妇。

  很早之前就有同事调侃我:小庄,你说以后嫩女婿来了要吃水饺怎么办?我愣了一下,随即理直气壮其实很理亏地说:让他们自己学着包呗。画外之音:我包水饺的手艺也不怎么样。妞包包子和水饺的水平就比我高,对我的评价也很中肯:包出的包子和水饺,统统都是哈饼的模样。言外之意:里外都不合格呗!

  啥也不说了。活到老学到老吧。做一盘可口的蛋炒饭,我还是有信心的。只要带着对家人的爱和对做饭的热情与乐趣,用心去烹饪,我就不信做不出色彩鲜亮、香醇可口的蛋炒饭。

  香喷喷的蛋炒饭,下一次,看我的!我弱弱地在心里这么说。


文/薛素爱

蛋炒饭

 

  相信每一份蛋炒饭里都多多少少包含着父母在子女饮食营养搭配上的良苦用心,这种心情无关贫穷还是富有。

  我们小时候,难得吃顿米饭,母亲为我们做炒米饭也很难得,也不讲究什么色香味,也不考虑什么营养搭配,只为饱腹,再深一层只为孩子开心。那时的炒米饭的做法也极简单:油加葱花爆香,把米饭放入炒散,加点酱油炒出来,已经是满屋香气四溢,不用就菜,也能吃得颗粒不剩,回味无穷好久。所以炒米饭一直是我童年记忆里久怀的美味。

  后来,生活好了,吃剩的米饭为了促人食欲也炒了来吃,却开始讲究起来,什么色香味俱全啦,什么营养搭配均衡全面呀,一碗炒米饭开始成为最考验人厨艺的营生。一来可以让吃剩的米饭吃出头顿的美感,二来可以方便快捷地满足食与菜的双重需要。特别是做了母亲以后,因为儿子喜欢吃米饭,为了儿子,更是加强了我对炒米饭的热衷程度。

  米一定要是好的米,做蛋炒饭的米饭最好做的不软不硬,容易炒散,粒粒晶莹剔透最好。胡萝卜、火腿肠、黄瓜、葱是必需的,有时为了营养也加豌豆粒、玉米粒、鲜虾仁、墨鱼?6?8?6?8不一而足,只要色彩不冲突,味感不互相干扰都可取而用之。

  材料备齐之后,美味的蛋炒饭就做起来:一、开火,烧热油,把蛋液倒入,快速翻炒,成型出锅;二、再加油,放入葱花爆香,把切好的各种丁倒入,炒到五成熟,把抓散的米饭倒入,继续翻炒,直到米饭热透,各种菜的色泽也刚刚好,把炒好的鸡蛋倒入,一起搅拌均匀,加盐、生抽出锅。

  我家儿子特别喜欢我做的蛋炒饭,每次都吃得颗粒不剩,吃上一盘蛋炒饭,也真的可省却很多为孩子营养计量的麻烦,但也不能常吃,毕竟油腻。每次在外面吃饭,儿子总要点一份蛋炒饭,吃完之后总是说:“妈妈,还是你做的蛋炒饭好吃。”我总是无比不谦虚地说:“那是!”不是吗?因为那是母爱的味道。


文/刘婕

记忆中的蛋炒饭

  我的老家地处鲁东,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和小麦,从小吃面食和薯类长大。农村大包干责任制实行之前,我没吃过大米饭。

  农村大包干责任制的第二年,富民政策立竿见影。我们家的饭桌上第一次有了白色,白色的大馒头,又松又软,也不拉嗓子,是玉米饼子比不了的细腻和可口。

  第三年,村里多了一个载满粮食的拖拉机,上面醒目的写了“换大米”三个大字。陆续有人用瓢盛了麦子来换大米,比例大概是10:6,即一斤麦子换6两大米。一家换了,另一家的孩子就回家磨到父母也出来换。

  我也赶紧回家,推推搡搡的让妈舀了麦子来换大米。妈当晚就将大米放小铝盆里蒸了。

  大米粒粒晶莹,用筷子挑了,放嘴里一嚼弹牙。世上还有比大馒头更好吃的东西,我们的好日子来了。换的太少了,到最后,不舍得吃,我是数着米粒吃完的。

  全家吃完咋吧嘴:这么好吃,背半袋子麦子去换吧,爷爷奶奶年纪这么大,好好享享福。

  这时候,走南闯北的爷爷说话了,他在北京还吃过木樨饭,用米饭和鸡蛋做的。米饭就够好吃了,木樨饭得怎么个好吃法。妈当即决定做了也开开洋荤,我都怀疑要把好日子一天过了。

  所谓木樨饭正宗做法不得而知,妈就把猪大油烧热,葱姜爆锅,然后米饭鸡蛋同炒,加少许盐,出锅。只见米饭裹了猪油,晶莹剔透,土鸡蛋黄灿灿放光,葱绿姜黄,不似出自灰黄,物质贫乏的童年。唯一可惜之处是当时不能管饱,得一粒粒珍惜着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学这首诗时没见过大米饭,第一次吃却懂得了粒粒要珍惜,好吃啊。

  过了这么多年,再次考证木樨饭,说实话,包括“木樨”这两个字还是现在考证出来的,当年尚不知是哪两个字。

  原来,蛋炒饭最早是从西域传过来的。所谓木樨,是指桂花。回看木樨饭,雪白的米饭间或撒有金黄的鸡蛋碎屑,可不就像米饭里撒上点点桂花。这个名字不禁让我拍案叫绝。

  这周末,妈听说他外孙回来了,早早给儿子做了最爱吃的蛋炒饭。米是胚芽米,配料是干贝、海参、腊肉、芦笋……这哪是蛋炒饭,分明是十全大补饭。儿子回来三口两口扒拉完,就忙着打游戏了。姥姥跟在后面问:“好吃吗?咸吗?淡吗?”儿子支支吾吾:“还行还行!”我跟在后面要打:“什么孩子?”姥姥还急了:“都吃了就行了,上学把孩子卡达坏了。”

  我举过饭碗,笑嘻嘻地跟妈说:“妈,这么好吃,再来一碗呗。”妈眼一瞪,夺过我的筷子和碗,说:“人家女明星都数着米粒吃饭,你少吃点吧,穿衣服还漂亮!”

  得!生活富足了,反而又像第一次吃蛋炒饭那样,不能吃饱了!

 想参加同题笔会的

请戳一戳

主播/独立寒秋

简介:辜英忠,上泉朗诵社会员。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喜欢与水打交道,江河湖海都曾留下自己的身影,喜欢码文字,在刊物、报纸上也发表过一些豆腐块小文,没啥耀眼光环的菜鸟一枚。回眸间,总会忆起曾经那彼岸的花开花落,面对渐远的时光,岁月从不绕道,怀念落幕已物是人非。

长按关注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姜蕴青

整理:姜蕴青

校稿:王贵明

复审:宋荣芳

发布:宋荣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蛋炒饭的做法
以我21年的手艺,斗胆教各位做份蛋炒饭
一位酒店大厨的肺腑之言,喜欢做菜的朋友一定要看看,受益匪浅
蛋炒饭怎么做才好吃?
蛋炒饭好吃3大技巧(图文教程)2
做蛋炒饭时,想要米粒分明,别直接下锅,先做这1步,保证不粘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