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声读物丨薛家岛马头山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我的家乡,一个依山傍海的小渔村,随着时代浪潮的翻滚,一个华丽的转身,蜕变得富丽堂皇,美不胜收,而在我记忆的袅袅炊烟里,她却仍是以前的风尘仆仆,那片孕育了无数鱼虾蟹蛤的海湾,在岁月的长河里依旧潮涨潮落;郁郁苍苍的马头山依旧威严而神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狐仙的种种传说赋予了马头山神秘的色彩,大人们对狐仙深信不疑,儿时的我曾亲眼见隔壁大娘家得了怪病的姐姐,一犯病疯疯癫癫的样子,后来家人为其请仙供谱,除了身体虔诚的膜拜外,称呼也是极尽恭敬地尊为仙姑;懵懂的我时常会听到大人们活灵活现地讲狐仙如何借好看的碗碟给村民;或是谁家的孩子失踪了几天是因为讨仙姑喜欢被带回洞府享福了。

  而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心心念念的还是马头山松树底下枯黄的松毛以及那些绿色的或是棕色的松球儿,那可是极好的柴草,缺吃少穿的年代,饱暖成为人们最朴素的目标,指着生产队分点庄稼杆儿烧火做饭自然不现实,花生蔓,地瓜秧子都是舍不得烧的,那是猪圈里“天蓬元帅”一个冬天的口粮,没柴烧就等于没饭吃,于是,“拾草”这件头等大事被整日忙着挣工分的大人分配给家里大大小小的孩子们。

  芳与我同龄,她是我最要好的玩伴之一,不知是不是营养不良,芳显得特别瘦小,乱蓬蓬的头发如枯黄的松毛一般,我和小伙伴都叫她“黄毛”,她却毫不在乎,依旧大大咧咧地与我们整日厮混,阡陌纵横的田野里我们一起挖野菜;在鸡鸣狗吠的胡同里捉迷藏;松涛阵阵的马头山也留下我们拾草时的小小身影,上山拾草路过狐仙洞,我们会模仿大人的口气吓唬比我们小的孩子,看他们小脸煞白,再挺起胸脯表示可以保护他们,并热烈地讨论洞内究竟有没有会变人形的狐仙:穿着好看的衣裳,狡黠地笑,倏忽间又没了踪影……

  马头山犹如一位伟大的母亲,当太阳泛着红光努力地爬上山顶,她便张开怀抱迎接她饥渴的孩子们,她竭尽所能,满足所有的索取,直至乳汁被吮吸得一滴不剩,当夕阳西下,暮色四合时,目送着满载而归的一群群背影渐渐走远,便沉沉睡去,经过一夜的休整,第二天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经常被我们光顾的半山腰,在小伙伴的辛勤劳作下,石头缝隙、犄角旮旯、每棵树底,干净得如同刚刚垄完的土地,闻着空气里弥漫的松油味我只能叹口气:马头山若长头发的话,估计已被我们的大铁耙梳理的油光锃亮了。

  看着装草的大网包还瘪着肚子,听着完成“拾草任务”的伙伴的笑声,我沮丧地对芳说:“看来咱们得换地方了,这个‘点’已经被她们发现。”那去哪儿?芳一脸茫然。“上山顶吧,听说那儿松毛厚得很,一耙子下去挖不透。”

  于是,在那个初暖乍寒的春日里,便有两个小小身影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我们怀揣小小的梦想,憧憬着到达山顶就可以用金黄的松毛装满瘪瘪的大网包,然后再努力地背回家,看着母亲笑吟吟地扯在灶前,推进炉膛,通红的火苗不紧不慢舔舐乌黑的锅底,饭菜的味道就会溢满整个灶间,那或许是黄灿灿的玉米饼子,或许是一锅热乎乎的煮地瓜,反正只要是热的,就会感觉温暖,最后疲惫的一家人坐在暖烘烘的炕席上,父亲抿着廉价的白酒,慢慢地打开话匣子……

  在那个春寒料峭的季节里,我和芳却走出了满身大汗,威武的松树,张牙舞爪的刺槐都不能阻止我们,脚步声惊动了灌木丛中的野鸟,扑啦啦飞起来,看着它们惊慌失措地冲上天空后,我们再继续脚下的征途。虽然不知多久才能抵达,但怀揣希望的我们依然步伐坚定。劳动可以带来幸福,已在我们的小小心灵生根发芽。

  忽然,迎面的风变的猛烈起来,汗津津的夹袄瞬间冰凉,“到山顶了!”我和芳异口同声。顿时,大片的蓝铺天盖地般涌来,占据了整个视野,浩瀚的黄海像一块深蓝的宝石,豁然出现在面前,烟波浩渺的海面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海浪扑向岸边的礁石发出声声巨响,这是我们第一次爬到山顶,第一次见识真正的大海!我们有些激动,甚至怀疑起村西头那片波澜不惊的海也叫海么?与眼前的这片蔚蓝相比,充其量算个湾子罢了,我们久久眺望,直到远处有船驶来,那是生产队放流的机帆船,带着满仓的鱼虾返航,大海总是给予勤劳的渔民以收获的欢喜。就像马头山不会让我们空手而归一样,那天我和芳不但完成了“拾草任务”,还见识了真正的大海,虽然因为网包里的松毛太满,扎疼了单薄的后背,但跌跌撞撞往家奔的我们却是异常兴奋!

  挖不完的野菜,拾不完的草,充斥着整个童年乃至少年时代,这些苦难与磨砺,在今天看来未尝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屏蔽了其中的缺憾,只采拮能温暖心灵的叶片小心收藏,困惑彷徨时就在斑驳泛黄的记忆里努力寻找那段旧时光,打开记忆的闸门,让自己重回马头山下生养于我的小渔村,菜园里正值壮年的父母忙碌的身影让我无比踏实,绿油油的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上搭下挂的紫茄子在阳光下疯长;扁豆架开满了白花;地上爬满高举金黄喇叭花的饭瓜藤……房前屋后,院里院外,一派盎然生机。

  像是一夜之间,马头山脚下的小渔村变成了活力四射的新区,宛若卷轴般的环岛路绕马头山东面一路向西绵延,岸边礁石突兀,风光旖旎,紧贴海边的木栈道随山势蜿蜒起伏,绿岛洼、赵坡地、饮牛湾这些像诗一样美丽的村名,逐渐成为了历史。

  当“拾草”这一特定现象随时代发展退出历史舞台后,马头山的松毛再多也无人问津了。阳春三月一个暖暖的午后,陪母亲走在马头山下的环岛路,明丽的阳光下,一片桃红柳绿,蛰居了一个冬天的母亲步履更加蹒跚了。我们走走停停,我一边与母亲感慨昔日那些难忘的曾经,一边望向这座承载了无数山里人希望的大山,此刻的她同身旁的母亲一样变得苍老了,山体也失去了往日的朗润与活力,像极了一位默默静坐的老者,威严不失慈祥,尽管老态龙钟,却依然用厚重的身躯庇护着这方水土的四季轮回,生生不息。


文/薛丽艳

简介:家在黄岛联谊会会员,因为喜欢跟孩子在一起,开办一家托管机构,每日与孩子们一起舞文弄墨,沉迷于方块字之间,不亦乐乎。


主播/薛亚伦

简介:90后,家在黄岛.上泉朗诵社会员,现在美丽的灵山岛任教。爱朗诵,好配音。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尹   芸

校稿:丁秀荣

音频:薛亚伦

复审:王礼明

发布:王礼明

“家在黄岛”主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登老寨山顶,看最美小渔村日落
西峡民谣:老鳖啃泥, 麻虾吃沙。
传奇村落芬草峪
安蓝:第64日——再上西岩山
探访江西十大旅游秘境 尚未被旅游开发(图)(2)
招远故事 | 罗山鲜为人知的传说(十二)神龟与狐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