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声读物 | 月笼纱窗

_
_
_

_
_
_

黄 家

岛 在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豆大灯光,像极了一个放大的顿号,如同佛前静默的青灯,幽幽地燃着,无关时光,无关风月。父亲或母亲总会在灯芯燃尽、快要淹没在煤油里的那一刻,利索地从席底抽一截麦秸向外挑一下,于是光亮总会在陷入黑暗的前一刻及时续接。我迷恋于父母的这一拯救光明的动作,渐渐长大后,每每跃跃欲试地想尝试一番,总是以被看似无害的微光灼烧而告终,反复几次之后,再没了尝试的勇气,就此作罢。

  跳跃的火光,舒缓着身姿轻舞慢摇,偶尔“噼啪”一声爆一个灯花,昏暗的斗室跟着闪一下光亮,又陷入之前的昏暗,视觉的缺陷使听觉获得了延长,黑夜里的声音格外亮堂。忙完农活的夜晚,活动了一天筋骨的叔伯们喜欢找父亲唠嗑,有时候饭没吃完人就来了,母亲就催着快吃饭,收拾饭桌倒地方,我暗暗埋怨他们害我连顿安生饭都吃不好。三五平米的土炕,五六个人就坐满了,我喜欢挤在热乎乎的炕头墙角,听他们唠收成,唠打算,连他们一下半天的象棋,也呆在一边凑热闹。明亮的月光水银般柔柔地铺满大地,慢慢地移动脚步来到窗前,透过薄薄的白色封窗纸,撒满斗室,昏暗的视野瞬间亮堂许多,朦胧的面孔清晰了些许,动听的人与事如泉水叮咚涓涓流出。


_
_
_


_
_

黄 家

岛 在

  我最喜欢听的是叔叔、大爷们讲故事。什么邓小平三起三落,什么毛主席神仙下凡……而这些时候,大多是父亲在叙说。在那个只有收音机的年代,我惊奇于父亲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的,每每问起,都是一句话: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成人之后才明白,高小毕业的父亲干过村里的电工、磨坊工、拖拉机手……有着走南闯北经历的他,听着天南地北的故事和人情,见过山南海北的各色生命。那一刻,我终于体会到父亲从小逼着我认字学习的行为,来源于对知识改变生活的认知和体验,哪是豆大的灯火下成长起来的小女孩能理解得了的。一旦理解,时移世易,已是若干年以后。

  喧闹的锣鼓,高亢的喇叭声,直冲云霄。寂静了若干年的村庄热闹起来,分田地,大包干,自主产业发展……大人们一扫以前的沉闷郁气,神采飞扬起来,出出进进都像风一样,脸上乐开了花,太阳也跟着亮堂起来,耀眼的光芒笼罩着这个火热的村子。小孩子们乐得跟着疯进疯出,满大街撒欢,却不知道这样的好日子持续到耕种时节戛然而止。大锅饭的日子,地里干活的全是劳动力,而且磨洋工地干,小孩子跟着凑热闹而已。

  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多劳多得,每家都十几亩。印象中我家四口人十三亩地,还不是多的。每到农忙季节,每个家庭的每个人都忙得人仰马翻,恨不得多生出几只手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有了切身体验,日益丰满的餐桌抵住了嘴的欲望,可黄土地里超负荷的劳动,摧毁了一个小女孩的人生期望。若你经历过边挑水泼地,边扛着抬杆种地,抬扞下压着的是十多岁的稚嫩的肩膀,旁边绳子拴着的是小两岁的同样的肩膀,那种被压在地里寸步难行、而又不得不行的感觉,化作泪千行;若你经历过边挑水泼地,边用镢头往外撬花生,你不会写出劳动最美丽的字眼。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对生活充满了迷惘。超负荷的劳动动摇着我的思想,磨练着我的意志,锤打着我的体力。倒头就睡的我再也看不见月光如练。


_
_
_


_
_

黄 家

岛 在

  人来人往仍在那一方土炕延续,大人们依然兴高采烈的唠嗑,我却已失去了倾听的兴趣。偶尔听他们谈起某某干了什么事挣了多少钱;某某事能挣钱。于是看着父母把里间炕腾出来,盖上棚、养上了鸡,还放上一盏大灯泡说能保温;买回长毛兔养在东厢房,兔毛长长后拿剪刀、一刀一刀把它剪得光秃秃的去卖毛,养长了再剪;东厢房支上大锅、缸、架子,做粉条……眼花缭乱的看着父母忙完这个忙那个,跟着陀螺一样转来转去,愁眉苦脸的熬着岁月,太阳月亮也跟着失了颜色。而闪亮登场的罩子灯、蜡烛、电灯,照亮了父母的脸庞;亮堂的砖瓦房推倒了土墙茅草屋;摩托车顶替自行车上岗营业。父母更忙碌了。

  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发生了,村子里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于是,全村人又像过年一样聚集到一起,挨挨挤挤,非常热闹。《上海滩》《射雕英雄传》《血疑》……就是夏天一院子人,冬天一屋子人挤在一起看完的。小人书、故事书出现了,我终于在电视里和哥哥姐姐们珍藏的书本里,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我钻进了书的世界,一切能搜罗到的书全不放过,眼前的世界开始有了颜色。夜晚,我不再窝在父母的炕角,而是窝在了书桌前与书对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那时,我以为自己是一个天将降大任的人,书读得越来越多,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

  从那以后,我喜欢上月亮。喜欢月光如水,喜欢月笼轻纱,喜欢闲夜坐明月、幽人话圣贤。渐渐老去的父母仍然喜欢和伯婶们在明亮的日光灯下唠嗑,我偶尔坐在他们的炕角,听他们谈某某人的儿女们孝不孝顺,某某人的儿女们在哪工作、上学,或顺着电视的声音聊聊时政新闻……安居一隅,岁月静好。


作者/孙瑞芹

简介: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一本书,一杯茶,一米阳光,坐看云起,静待花开!


诵读/李丽

简介:家在黄岛·上泉朗诵社会员,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昵称听雨,家住黄岛。工作时孩子王一枚,八小时之外厨女一个!唯读书和瑜伽不能辜负。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责编:王礼明

排版:静   秋

校稿:徐德秀

音频:李   丽

复审:尹   芸

发布:尹   芸

“家在黄岛”主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一盏茶的时光,陪父母唠嗑
回 家
【七渔河·清涟阁】晴川散文||​我亲亲的山芋
当代散文|母亲的谎言
与自己唠嗑
铺 炕 (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