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远是想的比做得多?千里之行止于自我矛盾:得治

矛盾青年:理想主义>解决问题=困惑不前+认知颠倒

人这一生,我们将面临无数抉择,比如,我是否要减肥、我是否要学习、我是否要……每个选择都会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当我们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思维中往往会产生无数个歧点。而这些分歧往往就是矛盾型人格形成的关键。

前一阵子,互联网流行这么一句话——当代年轻人的四大不治之症,分别对应四句话:

手上没几个钱,喜欢的却是烧钱的事;

心智还未成熟,身体却已经需要中老年的养生;

常年单身solo,却经常要给朋友做情感咨询;

自己长的一般,却患了重度晚期颜控的病;

这四句话血淋淋的印证了“矛盾青年”晚期的可怕,相信大多数人也会对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唯恐避之不及。

所谓“矛盾青年”并不是互联网兴起之后的新潮词汇,更不是什么新概念。古人云:学不可以已。在《荀子·劝学》中有文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大概意思就是想的太多,不如从脚下第一步开始去实践。)

由古转今,早在2003年,林崇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著心理学大辞典(下卷)中提到了自我矛盾型青年的概念。可以简单理解为:道理都懂,也知道正确的路怎么走,但就是难以付诸于行动,久而久之造成恶性循环,形成理想与现实自我的错误认识,轻则变成“口嗨怪”,重则变成思维绝症。

而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重新认识矛盾,不论是自我,还是与外界认知产生矛盾,这些都很正常,无须将矛盾青年的概念妖魔化。正确思考如何解决矛盾,假如你已经有了矛盾型人格的苗头,我们甚至是可以通过读书,帮助我们走出理想主义的怪圈,在矛盾中懂得,也在矛盾中成长。

是阻碍也是动力,认清自我矛盾的根本——这里推荐你一本胡适先生的书籍「容忍与自由」。

当人们的愿望难以实现时,往往会出现消极、悲观的态度。但又有一部分人会将压力转化成动力,认清压力来源的能力,因人而异。「容忍与自由」书中一共收录了18篇杂文,内容契合当代人所想所感。其中,不乏胡适先生在百年前的观点沿用至今,为我们认识生活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

书中,提到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个矛盾:

1、年轻人踏入社会,发现事情比想象的还要不堪怎么办?

2、读书时选报的专业,毕业后工作选行业应该听谁的才对?

3、为了挣钱,必须从事缺乏乐趣的工作怎么办?

4、世界污秽社会黑暗,我们拒绝随波逐流,独善其身不好么?

5、父母生我育我就是对我有恩吗?

杂文中提及的容忍与自由是对立面的关系,而站在对立面的事物却又有着多样关联。普遍认为,人生给予我们的第一个矛盾的真理就是:不要太过于忙碌而错过了人生的美好。把握每个小时,抓住宝贵的每分每秒。

而矛盾的另外一面:我们面对失去,要懂得如何放手。 在我们少年时,自以为世界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不论面对何种困难,只要是心想则会事成。但是现实往往是骨感的,然后渐渐地这条真理显现在我们面前。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会承受失去。

相信读完胡适先生这本书后,你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自有声色,从这本开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好,读好书
成功路上必须与阅读相依
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
王汎森:思考与读书
《红楼梦》大揭秘之二十一
程刻本红楼梦后四十回真伪辫进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