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拖延症天天说,但到底怎么治?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嘴里喊着要减肥,但计划拖了一天又一天;本来计划下午看书,但却刷了一下午的手机。但当你感到你在拖延某事时,说明你已经开始排斥它了。

这就是「拖延症」,许多人都被这个问题深深困扰。

那么,如何克服拖延呢?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简·博克(Jane B. Burka) 和莱诺拉·袁(Lenora M. Yuen)在《拖延心理学》这本书中为我们解答了拖延的原因,在这个基础上,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改善拖延的方法。

| 《拖延症心理学》

作者:[美] 简·博克、[美] 莱诺拉·袁

译者:蒋永强、陆正芳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

在探讨拖延的成因时,作者提出,拖延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从根本上来说,

「拖延的问题是一个人跟自身如何相处的问题。」

它最主要的成因,是「恐惧」。

这个「恐惧」来自哪里呢?

两位作者认为,这种「恐惧」往往来自与别人接触的经历,来自父母、长辈、师长、社会对自己行为做出的反应。

最常见的便是对失败的恐惧。比如,当人们面对一个能够证明自己的事情时,常常会把它看得很重要,不允许自己有失败的可能。

但在完成过程中,又发现这并不容易,所以人们往往会通过拖着不做来暂时逃避对失败的恐惧感,这样能够让自己得到片刻的放松,也能让自己暂时逃避他人的评价。就像作者在书中所提到的:

「你对自己期待越多,你就越害怕自己是否能够做到。」

与失败相对地,有些人对成功也很恐惧。这是为什么呢?书中提到,是因为成功需要太多时间、努力和专注,这往往令人望而却步。拖延者会认为,他们达不到那样的要求,还是站在原地会比较安全。

当然,大多数人拖延的原因还是因为:懒,自我约束能力差。尤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被各种多元信息包裹,很难对一件事情保持专注,只有通过拖延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娱乐时间。

了解了拖延的成因,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书中提到,事实上,「改变」拖延是很难做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善。

首先,则是对自己的拖延经历做一个盘点。想象事情被你拖延的那些时刻,拖延了什么事情,产生了什么结果。这里,书中将拖延的领域分成了六个方面:家务、工作、学业、个人呵护、社交以及财务。通过盘点拖延经历,你会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也会找出导致拖延的真正原因。

对于大部分拖延症而言,想做太多事情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对于这一点,作者认为,要给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和真正可行的计划,把目标缩小。正如书中所提到的,

「达成目标的唯一办法就是一步一步来,每一个小目标都要比一个遥远的大目标更为清晰,也更容易被达成。」

人们每达到一个小目标,内心的满足感就会上升一个台阶,这也将为接下来完成大目标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当然,也不必「事无巨细」到接下来每个小时都干什么,因为生活中总有一些意外到来。

小目标定下了,怎么开始呢?许多拖延者都期盼能在他们无所畏惧、信心满满的时候跨出第一步,但如果你在等这个做事的意愿,你可能永远不会开始。最好的方法便是,即使不在理想的状态,或者心情不对,你依然可以动手做事。

追求简单和快乐是人的本能,但当我们需要做一些短时间内「痛苦」但长时间看却有益处的事情时,就需要用理智来克服拖延的问题。此外,放下对「完美」的执念吧,学着接纳自己,慢慢地,你会不再害怕失败。成为更好的自己,从来都不是为了其他人。

如果你也被拖延所困扰并且希望去改变,就去读一读这本书吧,它会让你迈出克服拖延的第一步。■

参考资料

[美] 简·博克、[美] 莱诺拉·袁.拖延心理学.蒋永强、陆正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书单来了 | 浪费时间就是在扔钱
#早读#303《拖延心理学》
读书笔记2013第5本:《拖延心理学》
彭凯平:怎样应对死亡恐惧?
怀念乐趣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