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子的核式结构

第一章 原子的核式结构

§1.1原子和电子

§1.2 原子的核式结构

§1.1 原子和电子

一、原子

科学的发展不仅证实了原子的存在,也使人类获得丰富的关于原子的知识,原子并不是像某些古代人想象的那样是简单而又不可分割的,它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和运动形式。

1、原子的概念

(1)远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膜克利特

        (Democritus)提出“原子”这 个概念,意思是

        “不可分割的”,并 把它作为物质的最小单元

(2)19世纪初期,道尔顿(J.Dalton)提出原子学说:

( 3)现在原子的概念,基本沿用道耳顿的学说,

               它 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的微粒。

道尔顿(J.Dalton)提出的原子学说:

          (i) 一定质量的某种元素,由极大数目的该元素
        的原子构成。

          (ii) 每种元素的原子,都具有相同的质量,不同
         元素的原子,质量各不相同。

          (iii) 两种可以化合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可能按几
         种比率化合成几种化合物的分子。

2、原子的质量

          (1)  不同的原子有不同的质量

          (2) 原子质量单位:碳单位

         (3) 原子质量的相对值:

(4)  原子质量的绝对值

         A以克为单位时,一摩尔原子的质量 
    N0: 
阿伏加德罗常数。(6.022%1023/mol)

3、原子的大小

固体和液体:

气体:

N:单位体积的原子数目   
   
:平均自由程。

表1.1几种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

二、电子

1897年,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管的实验发现了电子,并进一步测出了电子的荷质比:e/m

汤姆逊被誉为:
     “一位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

*电子的发现 导致了原子物理这门学科的诞 生。

汤姆逊正在进行实验


P2

A

P1

S

O

P

阴极射线实验装置示意图

阴极射线管



1、电子的电荷和质量

电荷:e =(4.803242 ± 0.000014)´10-10esu   或    :e =(1.6021892±0.0000040)´10-19c 质量:me= (9.109534 ±0.00049)´10-31kg  

               ( 电子的质量随速度变化,

         但电量不随速度变化。)

2、电子的大小

电子的经典半径的上限:

  re=(2.8179380 ±0.0000070)´10-15m

   (这是根据电子质量起源于电磁场的

        假设求得的电子半径)

*

电子是一切原子的组成部分之一。

§1.2 原子的核式结构   (卢瑟福模型)

原子决不能被看作简单的东西或已知的最小的实物粒子。
                                     恩格斯(1882

       一、汤姆逊原子模型

         二、卢瑟福原子模型

         三、a粒子散射实验

         a粒子散射理论

         五、卢瑟福理论的实验验证

         六、原子核半径的估算

         七、对a粒子散射实验的说明

         八、a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及卢瑟福模型的困难

一、   汤姆逊原子模型

1903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提出 “葡萄干蛋糕”式原子模型或称为“西瓜”模型。


汤姆逊正在进行实验


该模型对原子发光现象的解释

二、   
卢瑟福原子模型

盖革(左)和卢瑟福在实验室


1909年汤姆逊的学生卢瑟福通过实验否定了汤姆逊模型,建立了卢瑟福原子模型。

三、a粒子散射实验

目的检验汤姆逊模型的正确性

原理检验汤姆逊模型的正确性


实验装置和模拟实验

             R:放射源

             F:散射箔

             S:闪烁屏

             
B:圆形金属匣


( a) 侧视图  (b) 俯视图

按汤姆逊模型从理论上预言:

散射角大于3°的比1%少得多;

散射角大于90°的约为10-3500


10-3500   ----------   1/8000


结果:大多数散射角很小,约1/8000散射大于90°;

      极个别的散射角等于180°。

结论:正电荷集中在原子中心。

用卢瑟福自己的话说:

“这是我一生中从未有过的最难以置信的事件,它的难以置信好比你对一张白纸射出一发15英寸的炮弹,结果却被顶了回来打在自己身上,而当我做出计算时看到,除非采取一个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微小的核内的系统,是无法得到这种数量级的任何结果的,这就是我后来提出的原子具有体积很小而质量很大的核心的想法。”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序数为Z的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原子核),它所带的正电量Ze ,它的体积极小但质量很大,几乎等于整个原子的质量,正常情况下核外有Z个电子围绕它运动。

 粒子散射理 

建立在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基础之上,并且假设:

1、 忽略电子的作用,因为:


2  粒子和原子核看成点电荷,两者之间的作用

3、大角散射是一次散射结果。

4、原子核不动,m>>m  (如不做这一假定,粒子的质量应采用折合质量)

库仑散射

卢瑟福散射公式


ds=2pb ½ db ½

散射截面和微分散射截面:

是入射粒子被一个靶原子散射到 之间的那么一个立体角内的散射截面,它表示每个靶原子对散射的贡献,称为一个原子的散射截面或有效截面。若散射方向限于极小的立体角范围内,则定义微分散射截面如下:

对薄箔,可通过实验验证的公式

五、卢瑟福理论的实验验证

从公式

可以预言下列四种关系:

(1)在同一a 粒子源和同一散射物的情况下

(2) 用同一a粒子源和同一种材料的散射物,在同一散射角,

(3) 用同一个散射物,在同一个散射角,

(4) 用同一个a粒子源,在同一个散射角,对同一Nt值,

六、原子核半径的估算

放出的a粒子,q~150°理论仍然有效,Va~0.064C 金薄箔 Z=79 ,计算出:               

rm=3×10-14m            (金)

rm=1.2 ×10-14 m         (铜)

 rm=2 ×10-14m          (银)


七、对a粒子散射实验的说明

(1)仅对薄靶才有效

(2)大角散射是一次散射的结果。仅对大角(θ>45°)有效。当θ<45°时,理论与实验偏离很大。

八、a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  及卢瑟福模型的困难

(一)意义:

1、通过实验解决了原子中正、负电荷的排布问题,建立了一个与实验相符的原子结构模型,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中的正电荷集中在核上,提出了以核为中心的概念,从而将原子分为核外与核内两部分,并且认识到高密度的原子核的存在,在原子物理学中起了重要作用。

2 a粒子散射实验为人类开辟了一条研究微观粒子结构的新途径,以散射为手段来探测,获得微观粒子内部信息的方法,为近代物理实验奠定了基础,对近代物理有着巨大的影响。

3a粒子散射实验还为材料分析提供了一种手段。

(二)困难

 1、原子稳定性问题
 2
、原子线状光谱问题

小结

         一、汤姆逊原子模型

          二、卢瑟福原子模型

          三、粒子散射实验

          四、粒子散射理论

          五、卢瑟福理论的实验验证

          六、原子核半径的估算

          七、对a粒子散射实验的说明

          八、a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及卢瑟福模型的困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量子史话(七)汤姆逊、长冈、卢瑟福构建原子模型
人类是如何一步步了解原子的?
原子的椭圆轨道模型
1.1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第二课时)
原子物理第1章
科学大唠嗑:量子的奥秘(3)玻尔让原子成为了客观实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