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春天同行,让书香也芬芳你我的世界
不知何时,读书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候读书纯粹为了打发时间,有时候读书纯粹为了寻找写作灵感,有时候读书则是为了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我觉得,读书似乎和生活一样,原因和目的无所不在,无所不是,形形色色,莫衷一是。

在这温暖的春风里,捧一本书,走在蜿蜒曲折的乡间小道上,哪怕我只是中年油腻大叔一枚,也能一路上拾得几分乐趣。邀约三五好友,品茗品酒品诗品人生,赏景赏春赏快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应该是师生共享的读书乐园,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朱永新教授也认为,读书是教育的本质,学校应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创设浓郁的阅读环境与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良好的习惯,使阅读成为伴随其终身的生活方式,从而为建设书香社会奠定基础。
与春天同行,一枝一叶的变化,都能拨动我们多情的心弦。与书籍为伴,一字一句的逗留,都会烙印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家园。

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是信息过载,越来越多的信息都以图像和动态视频方式发布。未成年人被无所不在的信息包围,还未形成健康独立思维能力就被各种信息绑架了,容易迷失方向。

——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刘莘
关于读书,中国古人不乏精彩表述。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是把人的成长与书紧密联系在一起。唐代杜甫的著名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对读书最大的肯定。如果刘向和杜甫的话太过夸大读书的功能,我们不妨看看宋朝的两位大文人的观点。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黄庭坚的话更加让人警醒:“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读书何为?读以致知,读以致用,读以修为,读以致乐。

人的成长离不开情感,离不开人格、价值观和思维相互关联的综合发展。阅读作为人类行为,它源自于书籍却不限于书籍,也可以通过阅读绘画、雕刻,聆听音乐,观看影视去阅读不同的人生,进而改变自己,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社会,改变我们的世界。

1、读以致知

求知欲是人与生俱来的基本需求。人的本性之一就是满足求知欲,就是要满足人们希望知道或了解更多事物的不满足状态。

心理学认为:求知欲是个体学习内在动机,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人类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必然导致在阅读上不断地搜奇探幽。

读以致知,这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需要,也是人们读书的原始动力。我们不必为了什么具体目的而读书,只是因为我们是人类,所以要读书。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有人认为,这是一番豪言壮语罢了:早上知道了人世间的规律,晚上就结束了生命,这样一来还有什么实际用处呢?其实,这个用处就在于一个人终于知道了自己孜孜以求的知识或真相,也就满足了他求知的心愿。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判了死刑,准备让他服毒去死,当准备毒药的时候,苏格拉底正在用长笛练习一首曲子。有人问他:“你现在还吹长笛,有什么用呢?”他说,至少我死之前可以学习这首曲子。
求知就是人类最可贵的本能。请珍惜我们阅读的求知欲吧——这是上天赋予人类最宝贵的本能,由本能而生的追求,往往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无用之用,乃为大用”。

2、读以致用

读书究竟有何用途?中国几千年的经验值得借鉴。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有一首劝学诗特别出名:“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皇帝宋真宗更是推崇读书,他在《劝学谕》中说:“为学好,不学不好。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如禾如稻兮,国之精良,世之大宝。如蒿如草兮,耕者憎嫌,锄者烦恼。他日面墙,悔之已老。”可以说,古时候大多数人读书,是秉着读书精神去的,不是为了考试而读书。
读以致用的另一层意思是不能死读书,而是要把书中所学应用于现实生活,或者说指导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在孔子看来,学了《诗经》就要会用,理解《诗经》和用好《诗经》是阅读《诗经》的主要目的,否则,不如不读。
读以致用,包括成长性阅读、职业性阅读、精英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它们的核心其实只有一个,读以致用。

3、读以修为

要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从读以修为做起。既然是读以修为,我们在倡导全民阅读时最好不要强调“读书改变命运”,少说或不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类较为功利的劝学名言。读书确实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可是,也有很多人读书并没有改变命运。命运和人生走向,可不是读书能够完全左右得了的。
全民阅读的首要作用是满足人们的求知欲,是为了每个人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是为了每个人的素质得以提高,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品察人生、积累阅历,为了读以修为,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有人说,从一个人在读什么样的书,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教养和造诣。还有一种说法,从一个人的眼球被什么吸引,我们可以看出他拥有怎样的趣味。有些人,你看他其貌不扬,身材普通,可是读书的经历却使得他有了与众不同的言行举止,并在日常的言行中表现为独特的气质。或许,用苏东坡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来形容最为贴切。

一个人,因为读书,有了一种更好的想象,他的神情往往透露出一种迷人的令人神往的表情,这就是灵气。一个青年,原本比较自负傲气,读了书渐渐谦和起来,因为读书而知不足——这个世界太大,有太多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于是就有了雅气。于是,被书香浸润后,有了静气、文气、秀气、灵气、雅气、书卷气和平和之气,统而言之,腹有诗书气自华。反之,那些腹中无书之人,要么浑身俗气、怨气,要么一身娇气、小市民气,要么一身傲气、霸气、戾气、粗鄙之气。两者放在一块儿,高下立判,无需多言。
      读以修为,于个人如此,于家庭更是如此。读书可以使许多家庭知书达理,读书可以使得许多家庭懂礼重情,让家庭更加和谐。

4、读以致乐

读书会让人感到快乐吗?如果会的话,读书会有多快乐呢?
如果说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一种苦读之乐,那么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便是读书痴迷者的最高读书境界了。其实,读书本来就是自娱自乐的私人事务,当然要以致乐为第一要务。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关于全民阅读的宣言:“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和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除了人格的统一性外,人性另一个重要的心理事实是人们对卓越和成功的追求。这种追求与人的自卑感有着直接的关联。而阅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对成功的体验,进而让那些不那么优秀的学生走出自卑,勇敢逐梦。

文化是最好的管理,也是最有效的教育。建设书香校园和书香家庭,从阅读开始。让阅读逐渐成为孩子的一种行为习惯、学习方式和生命状态后,他们就会眼中有光、心中有梦,自然而然就会热爱上学习,他们的生命及人生将会因阅读而丰盈。



本文参考资料:

[1]彭之梅 陈立 李益众.阅读,指向儿童精神发育——对话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刘莘[j].四川教育,2022,(04A):6-9.

[2]聂震宁.阅读力[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58-78.

[3]朱永新.书香,也醉人[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3:23.

[4](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26

The end

图文/编辑:一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欣赏:这些关于读书的书法,太棒了!
名人名言大全8字短句
读书节经典口号
腹有诗书气自华
(转载) 室有石则室雅,室有书则书香
《学记》之学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