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散原创】施津湘作品丨婆婆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吉安看着坐在沙发上混混沌沌的婆婆:刚连哄带骗地给她洗了澡,这会满头稀疏的白发有点凌乱,眼睛半眯着,嘴巴不自主地蠕动絮叨着,怜悯之情从心底悠然升起,瞬间就把昨夜里的愤怒全部给淹没了。

婆婆已是耄耋老人了。吉安怎么就想不明白,距离公公去世不到四十天的时间,那个一个人把比她大三岁瘫痪在床几年的公公服侍得干净清爽的婆婆怎么就成了这副神神叨叨、思绪混乱的模样。

吉安丈夫袁家兄弟四个,没有姐妹。五十年代末,公公作为特技(驾驶员)人员支边进疆,婆婆随夫一起来到这里。公公作为驾驶员,常年奔波在外,家里家外全由婆婆一人操持。年轻时的婆婆勤劳能干,吃了不少苦。五十年代的西北边陲小镇,地广人稀,风沙肆虐,酷暑严寒和物资的匮乏,养家糊口,仅靠丈夫一个人的工资是维持不了的,这就硬是把一个江南小女子变成了西北硬汉子——上山砍柴、装卸石头、打土块、盖房砌墙、上房泥……但她对自己的苦累从不多言。随着时光的流逝,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外面出力的活儿子们能帮着分担了。小镇改县也成立了车队,运输工作也相对轻松了许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生活也有了盼头。孩子们也到了婚娶的年龄。

吉安最不愿意回想的就是自己的婚嫁。八十年代末期的吉安,风华正茂。迪斯科、喇叭裤风靡充斥着年轻人的业余。吉安和袁家老二同在一个厂子工作,吉安天生聪明好动,生性活泼开朗。所到之处,必定是欢声笑语。袁家老二心灵手巧、生性腼腆,性格倔强。也许是弥补性格的差异,月老就将他俩牵手了。吉安与袁家老二的恋爱,遭到了双方家长的反对。吉安相貌平平,又长袁家老二几岁,袁家老二长得英俊帅气,吉安父母对孩子没意见,但就是缺乏安全感。当时袁家老大正处了当地有名望家的女孩,女孩长相一般但有铁饭碗,正在谈婚论嫁阶段。所以对老二娶媳妇也寄予了厚望。吉安家境平平,没有铁饭碗,最要命的还大老二几岁,这是袁家不能容忍的。所以尽管吉安在袁家百般殷勤,还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吉安和袁老二就决定来个“生米煮成熟饭”。这招果然灵光,“奉子成婚”是那个年代的大忌。婚礼是举办了,但一切从简。彩礼没有不说,连一个新家最基本的锅碗瓢盆都是吉安自己置办的。婚礼以婆婆的“别人家是娶媳妇,我家娶了个妈”做了了结。“白手起家”是吉安对目前安逸生活的最大荣耀。吉安对公公婆婆是有怨言的,公公因为身怀技艺,在外在家都十分的霸道,一家大小都得靠他养活,自然由他在家吆五喝六,一手遮天。公公对两个前后进门的媳妇的态度是有天壤之别的。那个年代奉子成婚在婆家是没身价的:谁会想这孩子一样是爱的结晶?都是女孩子生活不检点的结果!这点吉安很清楚,但婚后公公厚此薄彼、妯娌优越显摆的做法让吉安也大为光火。好在不善言辞的婆婆暗中偏护了她许多,让她暗生将来无论如何坚决不奉侍公公,婆婆哪怕瘫痪在床也会精心照料的心思。婚后的日子清贫如洗也罢,举步为艰也罢,但日子还得往前走。最让吉安欣慰的是,袁家老二并没有因为家人的冷漠和社会的嘲讽削减对吉安的爱,他们曾有过约定,一定要好好经营婚后的生活,让那些等着看热闹、看笑话的人等死去吧。婚后的袁家老二对吉安的父母一如既往地恭恭敬敬,对自己的父母依旧体恤有加。精心照顾着自己这个小家,尽力呵护着吉安和儿子。家里用的厨具菜刀、锅铲、大汤勺都是袁老二自己手工打造的,虽说粗糙,但用着让人心里踏实。袁家老二的所作所为,让吉安把袁家带给她的一切屈辱都活生生地强吞硬咽了。

三十多年的婚姻生活,吉安还是那么活泼开朗。这三十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袁家老四学业无成,又好逸恶务而误入歧途,最后以与家人多年失联公安做了了结。袁家老三子承父业,开了大货车,因货车刹车失灵导致车燃人亡。吉安至今都不愿接受那个一米八几大块头的小叔子最终会变成一大团黑炭呈现在眼前。一直以来,她认为自己做出不让公婆去看现场是这生最明智的决定。哪个孩子不是娘的心头肉?多少年过去了,每次回想起车祸现场,吉安都心有余悸,那是个让亲人能瞬间崩溃的场景。更多的时间,吉安眼前的那团黑炭也会渐渐变色,慢慢变成一朵粉色莲花,而老三也会像电视动画片里播放的一样,盘坐在莲花上,笑眯眯地看着她,脸上那双酒窝也格外迷人……也是看了车祸现场之后,再遇任何艰辛,她眼前都会出现那团黑炭,那团黑炭时不时在提醒着她,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到,活着就是最好。

两个孙子的出生带给袁家的快乐和喜悦并不能替代丧失两个儿子的哀伤。连续的情感重创让袁家父母快速衰老下去,公公的痴呆日益加重,三年前,那个在家强势了一辈子的公公突然就脑溢血中风了。吉安看着病床上的眼斜嘴歪插着各种管子的公公,脑子里浮现的是婚礼上敬茶被拒;除夕忙了大半天做了一桌子饭菜的吉安,好容易上桌吃饭时公公却把她面前的鱼以大媳妇爱吃端开放在了妯娌面前;自留地里的西红柿光亮的给了大媳妇,歪裂的给了吉安;隔门听见公公在给内陆亲戚打电话说二媳妇的种种不是,这种种的不是在吉安听来都是他本人妄加猜测的臆造,信口开河的强加,更甚是时不时让儿子休了这个奉子成婚伤风败俗又下了岗的媳妇……想着想着心里就冒出“报应!”二字。

公公经过几天几夜的抢救,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对袁家未必不是好事,因为婆婆自从不打零工后就没有了收入,家里的一切的开销全是公公一个人的工资支撑着。公公只要有一口气,家里的生活就有着来源,婆婆就不用靠儿子们养着。公公成了活死人,最受累的当属婆婆了。吃喝拉撒洗洗涮涮全落在了婆婆身上。大媳妇并没有因为曾经的受宠靠近一步奉伺一天,反倒是吉安,看着辛苦了大半辈子又开始了这没日没夜的辛劳的婆婆,心里着实难受。便用了打工之余的时间来帮婆婆做点什么。吉安做事之时,心里也一直在念叨:老公公,我可不是冲着你来的,你从不正眼看我,现在这样了我凭什么要管你!我才不会管你的!我是看着婆婆太累,来帮婆婆做点事,好让她能休息一会的。

婚前婆婆不接受吉安,吉安心里很清楚,但她并不怪罪婆婆,尤其自己生了儿子,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当儿子面临谈女朋友处对象时,她更能理解婆婆当时的反对了。“唉,做母亲,谁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嫁娶自己如意的不是!”婆婆虽不满意,但自从吉安进门后,她也从未刁难过吉安,面对公公的百般嫌弃,婆婆也是不敢怒不敢言,只能私下说句贴心的宽慰话或在能力范围内悄悄帮吉安一点。所以吉安对婆婆是心存感激的。两个儿子婚后的生活当妈的最是明了:大媳妇借势傲慢,在家里唯我独尊,十指不沾阳春水,在自己的男人面前居高临下,指手画脚;二媳妇泼辣能干,对自己的男人却是呵护有加,处处关照。婆婆嘴上不说,心里却明镜似的。儿子生活得自尊体面才是母亲最大的心愿。婚后几年,吉安和婆婆相安无事。吉安虽说性格粗犷,但也接受过正规的义务教育,平日里有闲暇时间也喜欢读书看报。常常被书中主人翁的情感渲染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和她外露的性格并不完全吻合。多少来自书中的故事告诉她,善待婆婆是一种责任,是孝顺;善待婆婆,是放过自己;体谅婆婆,也是和自己和解。但吉安有自己的想法,婆婆没生她没养她,婆媳关系很简单,就是先有好婆婆,再有好儿媳。善待和孝顺婆婆,自然是有前提的,那必须是先爱自己的丈夫,这点吉安无庸置疑。最重要的是丈夫对自己的爱,丈夫的爱做妻子当然是能体会到的。只有被呵护和疼爱,明事理和懂感恩的妻子才会心甘情愿地去爱丈夫的家人,去孝敬公公婆婆。袁家老二的处事态度决定了这个家庭的温度。孝顺是一种珍惜,也是一种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吉安铭记着婆婆对自己的各种好,时间久了,吉安和婆婆就有了一种相互理解照应、相互谦让水乳相融的亲情之间的默契。

转眼间到了吉安做婆婆的时间。因为婚后吉安和袁家老二的不懈努力,一穷二白的家也逐渐有了起色。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吉安家的生活也提前步入了小康。吉安的想法很简单,自己做媳妇所经历的一切苦难,吉安打心底里是不会让自己的儿媳妇再重蹈覆辙的。当初的生米做熟饭的举动真的是过于草率了,奉子成婚让吉安多年在人前抬不起头,也就成了吉安心里的一道硬伤。“婆家凭什么拿捏?错的是我自己么?!我就不信了,我天大的本事一个人能造出个儿子来!”吼归吼,憋屈归憋屈,但日子是自已的,还得认认真真地去经营,什么都可以不计,单为当年和袁家老二的约定也得过出个人样!

儿子长大了,吉安心想,必须得给儿子定规矩了,至于儿子听不听,吉安倒也不强压。因为吉安认为,对于儿子的婚事,父母的期望是要让儿子明白的,吉安觉得自己不说是对儿子的不负责,说清了,儿子不听是儿子的事,毕竟儿子成人了,他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吉安和儿子相处得很融洽,是长辈,也是知心的朋友。吉安就儿子自身的条件,希望儿子能处个门当户对、学历相当、有稳定工作的女朋友。吉安不希望儿子找个“白富美”,从内心里说,妯娌在家的表现让她如刺哽喉。她可不想自己的儿子在生活中处于仰视别人的地位;她也不希望儿子找个建档立卡户,吉安不想扶贫,自己也无能力持续扶贫。学历相当,至少他们夫妻在沟通上不存在障碍。私心里,吉安着实不喜欢四处奔波居无定所的生意女人,吉安总觉得生意女人满眼都是钱,嘴里没句实话还不顾家,打心眼里觉得挺恐怖。

儿子在父母的呵护下顺利成长,也没辜负吉安的期望,学习、就业、成家,稳中有进,吉安觉得自己一生挺值。亲家相处得也很顺心。因为在订亲宴上,吉安把想了很久的愿望表达了出来:“亲家,你们放心吧。我们都这把年纪了,以前自己觉得养儿不容易,现在发现养闺女更不易了。我也是从媳妇过来的人,我最明白媳妇对婆婆的期望了。所以我自己所受过的委屈,我是不会让我的媳妇再受的。”吉安话说到了,事也做到了。但心里的苦衷也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儿子长大成人了,娶妻生子是人生的自然规律,都说婆家娶媳妇是大喜事,可在儿子娶媳妇时吉安落泪了,因为就在那一瞬间,吉安突然就明白了,自己心疼宠爱的儿子由此就真正长大了,真正离开自己了。他将有自己的家,要去心疼自己的女人了。尤其看到儿子单膝下跪给媳妇献花时泪水就止不住流了下来。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没给自己跪过,没给自己送过花,这一切,在自己的眼皮下,都给了另一个女人,她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但看到儿媳妇脸上洋溢的笑容,又为儿媳妇感到庆幸---她有个属于自己的,穿着婚纱浪漫的婚礼仪式,真好啊!这可是多少个女人梦寐以求却又可望不可及的梦想啊!

这世上的事就是这样,两好各一好。吉安通情达理,事事都能站在媳妇的角度上着想,家里难免遇到发生不愉快的事时,吉安也都是私下开导自己的儿子:媳妇是你自己找的,离开自己的娘亲嫁给你,你娶她回来就是要疼要爱她的。媳妇不是我养大教育的,她也是成人,也是受过教育的人,对错冷静下来后心里都会有数的。所以我没义务也没权力去管教她,有什么事我只拿你是问!儿子有时会觉受气,就和吉安开玩笑说“妈,您搞搞清楚哦,谁才是您亲生的哎”,谁是亲生的吉安当然心里清楚,但心里更清楚的是自己要尽力让媳妇进到这个家有归属感。过够了苦日子的吉安,宁愿亏了自己都不愿亏媳妇,吉安不想让媳妇进了这个家门哪里比别人低一等。在同等条件下别人家媳妇有的,吉安不会让自己的媳妇没有。还要让媳妇比别人得到更多的是来自婆婆的无声的关爱。亲家和媳妇都是通情达理的人,吉安认为这是自己不知道哪辈子修来的福份。媳妇也为自己遇到如此开明的婆婆暗自庆幸。所以婆媳相处的自然亲近和谐。家和万事兴,吉安觉得很满足。

瘫了几年的公公阳寿已尽,走得倒也安静。葬礼上,吉安没有落泪。公公对这个家是有贡献的,吉安认为,公公对婆婆所有的恩典,婆婆在这几年里也都偿还了。试想一下,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婆婆夜以继日地服侍着,除疾病带来的痛苦,公公没受一点委屈。孩子们要工作,都有自己的家要料理,婆婆也是八十多岁的人了啊。孩子们曾和婆婆商量着把公公送进敬老院,被婆婆一口回绝了。吃喝拉撒照顾得无微不至,吉安是看着都累。吉安认为,公公离世了。对他自己,对婆婆来说都是一种解脱。但这事吉安只能私下这样想想,不能也不敢说出来的。公公下葬后,吉安到婆婆家把房子整个做了大扫除,并用84消毒液把公公住的房间整个擦洗了一遍。累得她腰酸背疼的,回过头来一想,唉,自己也是近六十岁的人了,人老了,真的不中用了。晚上想陪婆婆住几天,也被婆婆挡回去了。婆婆不让儿子媳妇陪住,也不让孙子们陪住。她说自己没问题。

公公走在冬至时节,今年雪大路滑。吉安担心婆婆出门路滑,就买了婆婆平时爱吃的汤圆、年糕、鱼虾菜类贮存在婆婆家的冰箱冰柜里。吉安觉得这几年婆婆太累了,现在可以轻松过过属于自己的生活了。

那天吉安是让在上班的丈夫打电话叫走的。电话里丈夫说,妈的邻居给他打的电话,说妈穿着睡衣睡裤在外面待着进不了家,这会他上班走不开,让吉安赶紧过去看看。

接到电话吉安一下懵了。啥情况啊?顾不了多少吉安就搭了车过去。吉安离婆婆家不到二十分钟的路,但她不敢步行过去,这大冷天的,乖乖!穿着睡衣裤在外面,那可是件要命的事。

站在小区门口的婆婆见到吉安,一下就抱着吉安大哭了起来,吉安着实吓了一跳。一边安抚一边拉着婆婆往房里走,吉安明显感觉到婆婆身上在颤抖。进了屋,吉安赶紧把婆婆安顿在沙发上,麻利地在婆婆身上来回刷了几下,说是撵走冷气,接着抱了床被子就把婆婆裹了起来。又从暖瓶里倒了杯热水递到婆婆手里,让婆婆暖暖手。

做好这些,吉安就搬了小凳坐在了婆婆对面。吉安顺手就把婆婆冰凉的双脚放在自己的怀中,看着婆婆,心里“咯噔”一下,她发现婆婆已不再哭泣,但婆婆眼神不对,婆婆像看陌生人一样看着她,嘴里不停在念叨:“主不让我进屋,说我有罪,不让我进房子,我有罪…”吉安听了,差点没晕过去,真是怕鬼见鬼啊!

说起话长了,从袁家老三老四相继出事后,还在平房住时,就有前后左右街坊邻居的女人聚一起在婆婆面前就提到什么主啊,神的。婆婆只是偶尔说起,说是这一切都是主对她的惩罚,可我做了什么坏事啊,为什么要惩罚我呢?吉安并没有在意,还劝婆婆别信那些乱七八糟的,这世道上没有什么主啊,神的,都是在骗人胡说的。婆婆是一脸既不认可也不反对的表情。有次吉安和朋友聊天说起,朋友还对吉安说,唉,你婆婆妈这辈子也真够苦的。两个活生生的儿子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没了,她心里得承受多大的苦啊,可她又能给谁说呢,她心里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信人家说的主啊神的,也是她的一种寄托吧,要不也真能疯了。吉安听了也是长长地叹了口气,吉安不知道怎么回应朋友,更不知道如何开导婆婆。避而不谈,吉安觉得是对婆婆最大的宽慰。

公公去世后,吉安每天都会过来看看婆婆,每次来,家里都有几个婆婆以前的熟人。吉安心里也安稳许多,有人陪婆婆聊聊天是再好不过的事,这样婆婆就不会寂寞和孤独。过了一段时间后,婆婆也就不让吉安天天过来了,她说她自己都好,有事她会提前说的。吉安见家里被婆婆妈收拾得干干净净,精神状态也还好,也就隔几天去看看,看下婆婆缺点什么就去买了送过来。晚上也会让儿子过去看看奶奶。

原以为没了公公的拖累,婆婆可以好好享享福了,这才几天啊,怎么就成了这样呢?

吉安也是快六十岁的人,她对夫妻之间的感情有自己的认知。和袁家老二过了三十多年了,其间的磕磕碰碰也不少发生。共同生活的磨砺,吉安觉得自己早已被生活打磨得失去了棱角。和袁家老二最初的爱情早已转换成了亲情,亲情是什么?吉安无法表述,她认为亲情就是一家人的感觉,一家人,各有各的角色站位,那就是缺一不可的。这个家,缺了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完整的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吉安越来越不明白那些三天两头在家闹事的人了。一家人在一起,这得是多大的缘分啊,满打满算不过几十年,过一天不就少一天么,吉安不敢想,也不愿想。想多了就觉得分离的日期越来越近,她害怕,害怕失去家里的每一个人。尤其儿子成家另起锅灶后,她对袁家老二就有了更多的依恋,“老来伴”,伴没有了,随之而来的肯定会是孤寂和空虚。吉安心里明白,老公公的离去,婆婆失去了心理支持和依靠,随着时间的推移,婆婆会觉得孤苦,内心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无助感明显增加。这些她从亲朋好友那听说过不少。有的老人宁愿不辞辛苦照顾着不省人事的老伴,也不愿面对老伴离世。她们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年轻人不懂。他(她)只要有口气,我都有个伴”。坚持中透着无奈与悲凉。婆婆这些年里,她把所有的忧伤都深深地藏在心里,独自一个人在冥思苦想中承受,造成的心理压抑自不可言,久而久之,她承受了太多常人难以承受的。但人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吉安突然明白了,公公的离世,婆婆所有的坚强都是表象。一切归于平静后,婆婆的天整个塌了。婆婆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突发了精神恍惚,说话也变得语无伦次了。

看到婆婆飘忽不定的眼神,听着婆婆含混不清的絮叨。吉安心里明白,婆婆不能独自生活了。

孩子们是否孝顺,你没久病床前你永远不会知道的。等到那时,人也就有时间去反省自己了,自己是如何对待老去的父母的。有道是“房檐的水都是滴在旧窝窝里的”。什么是言传身教?这就是!天道讲轮回,事必有因果。

吉安给儿子打了电话,过来一起帮婆婆收拾了一下生活必需品,吉安决定把婆婆接回家了。婆婆一时清醒,一时糊涂,她不愿离开自己的这个家,但吉安定了,必须走。吉安的决定不是一时兴起,她觉得她该履行她那个从没说出口的诺言了。

两代人生活在一起,各种不适很快显露出来。尽管吉安心里早有准备,还是被折腾得焦头烂额:婆婆变了,甚至生活习惯和性格都发生了变化。先是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如对儿子儿媳,孙子和孙媳妇,亲戚朋友显得冷淡、偏执和粗暴,还常无故地指责别人,或者提出一些让人难以满足的要求。最大的困扰就是黑白的颠倒,晚上不睡觉,一会会出去,一会会进来。门一响,吉安就被惊醒,赶紧下床去看,婆婆已不见人。吓得她快速穿好衣服出门去找,这寒冬腊月、半夜三更的出去是要干什么啊?等她穿着好出来有时婆婆或站在小区院里,单薄的衣裤在风中瑟瑟发抖;或是就在门外自言自语。袁家老二白天工作忙,吉安不愿叫醒他,可几天折腾下来,吉安受不了。婆婆对吉安的各种询问,只是回答:主不让她说,主不让她在家里待。任吉安怎么劝说都没用。吉安没法就拿出袁老二说事,说您这老是晚上不消停,袁老二白天还要工作,他身体吃不消啊。婆婆会清醒一会,答应不再外出,但到了晚上依旧。婆婆的固执和油盐不进,吉安气着气着就哭了,哭着晚上把门上了双保险,婆婆打不开房门,晚上出不去了。这样至少不会在外冻坏冻死,吉安怕自己疏忽酿大祸,她也担不起啊。她不想让婆婆有被限制的感觉,但吉安又没别的方法。和袁家老二商量了一下,就辞去了打的那份工。白天在家做饭,收拾家。多余的时间就和婆婆说话。婆婆依旧唠唠叨叨、含混不清、张冠李戴、颠三倒四地讲。吉安就把从书上看到的与老人相处、调节的方法搬出来,引导婆婆,让她哭,让她笑。吉安感到只要能让婆婆发泄出来,不再压抑就好。清醒时让婆婆看看以前的照片,看看自己儿子的成长过程记录。想让婆婆想起以前相处时的美好时光。约了婆婆的老街坊来家坐坐,陪婆婆说说话。同时告诫自己的家人多理解、体谅、关怀婆婆,让婆婆在家感到温暖。

吉安不知道以后面对的日子会是怎样,但吉安把能想到的都做到了。理由只有一个:婆婆也是妈!

这期间,吉安对人的衰老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恐老心理也时不时占据了她的心思。但她能坦然面对和接受。人的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是个人无法抗拒和改变的。夜里,她还是会和袁家老二说悄悄话“人这辈子有挣不完的钱,我们自己能花多少呢?我们这个年龄了,挣钱不是目的了,我们要调整好心态,好好活着,不给自己找难受,不给别人添麻烦哦!”吉安心里明白,自己的期望是好的,但实际生活会怎么发展她不知道。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心安,给孩子一个榜样。至于别人会怎样想,她不理会,她只认定:你只管善良,上天自有安排!


作者简介:施津湘,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人。爱自己,爱生活,喜欢用笔和相机分享生活中的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二媳妇(小说)
【阅读悦读丨小说】吴国丽《中年之惑》(一)
我的2012年9至11月记事(四)连载【天涯日志】
【微小说】谣言,误打误撞也可以拯救一个家庭。。。。
婚外情越久越是靠性
《耳食录二编》浅译之《文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