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杨成菊作品丨自古寻迹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说起千山的名人轶事,更是存在诸多史实和传说,即使无证可考的也要反复提起,也许随着研究的深入,真能为这些历史典故找到确切出处。一些当地学者也都曾经寻得蛛丝马迹,比如跟唐王和薛礼有关的拴马石,与王尔烈相关的木鱼石等等。跟康熙帝有关的历史资料一直很充分,但又说他东巡路过千山,去过五大禅林的五座寺院却是不确切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几个寺院虽然都具规模,但相对比较分散,分布在千山的不同沟壑之中,想一并走到完全没有可能。去过龙泉寺和祖越寺却是历史史实,其它寺院是跟这两个相近的寺院一样,僧人按人头都得到了皇帝的赏赐倒是真的。  

如果说名人是游人循迹的重点,其实如果有机缘的话,还可以从千山的碑、塔、铭、甚至石中探寻到更多的史实,那么另外一个时间更早的、同样值得追溯的历史名人还有李洪愿。“李洪愿(1094-1161年)金代东京(今辽阳)渤海人,金太祖第三子完颜宗辅的侧室,金世宗完颜雍的母亲。在辽阳出家,法号为‘通慧圆明大师’,后因‘人事纷纭,疲于应接’,来到千山灵岩寺正观堂静修,死后葬于辽阳。世宗即位后,尊谥李氏为贞懿皇后。据考证,正观堂位于今鞍山千山祖越寺东南小山山顶。”这是辽宁省博物馆佛教展厅里,墙上的展板一段关于她的文字记载。

依1981年开始的文物普查时,在1982年6月7日,辽阳首山东王庄农户藏主姚氏报送市文保部门的《通慧圆明大师塔铭》(现馆藏于辽阳博物馆)也有此相关记载。“通慧圆明大师,即金世宗完颜雍之母李洪愿,金皇统五年(1145年)五十二岁入辽阳大清安寺为比丘尼,法号通慧圆明大师。尊谥为贞懿皇后。《金史》虽有传,但不详细,有存疑,《塔铭》可校《金史》之误。”碑铭共计有501字,记载了李洪愿的出身家世、寡居后出家、死后安葬追封等事。乃其子完颜雍任东京留守时于正隆六年(1156年),为其母李洪愿李氏即通慧圆明大师建塔的塔铭。内容弥补了金史文献的漏记,也丰富了《金史·睿宗贞懿皇后传》。其铭文为北平李彦隆撰书,李为李氏亲属当时为属下掌判刑案的六品推官。

说的是辽金太祖完颜旻即完颜阿骨打统治时期的1116年之后,金兵统领了东京辽阳府,为了巩固笼络地方政权的需要,诏令联姻。在此背景之下,渤海大户桂州观察史李候之女李洪愿,远嫁上京比她小两岁的阿骨打第三子、时任职至左副元帅后被追封为许王的完颜宗辅(1096—1135)作次妻。其子金世宗完颜雍(1123年―1189年)登基后为其父改名为宗尧,并追封庙号“睿宗”,天会十三年(1135年),完颜宗辅征战途中病世,其母寡居时41岁,那时完颜雍也只有12岁。李洪愿不愿接受女真人续婚族人的旧俗,潜心抚养儿子成为大业之才,文以汉人儒家思想文化培养儿子的礼仪仁孝品德,同时武又教导其传承世袭民族的骁勇善战,直到完颜雍16岁从军后。完颜雍为人宽厚善良有勇有谋,常随族人们四处征战,得到将士们的拥戴,将士们都很推崇他,据说“国人推为第一”。因此金熙宗完颜亶皇统年间就以其为宗室子授光禄大夫,获封葛王,亦为兵部尚书。

李洪愿在完颜雍从军后出宫返回辽阳故里,修心静养期间结得佛缘。便于寡居十年之后的1145年,趁金熙宗完颜亶出巡访辽阳之际,当面提出申请自愿剃度出家为比丘尼。金熙宗也信奉佛教,认为皈依佛门的出家之路也是这位族里长辈遗属的最好归宿。因此不但答应请求如其所愿,还破例为此赐内府拨款巨资白银30万两,为其在辽阳修建大清安禅寺。金熙宗更是亲赐李洪愿法号“通慧圆明”大师,并赐紫色(僧为红色、尼为紫色)袈裟一袭。还亲笔御敕题写了金字匾额“大清安禅寺”,高挂于庙门之上,并于西北另建“垂庆寺”尼院供其独居。等到1155年以后,完颜雍出任东京留守时,得以与已出家10年的母亲相见,母子俩往来于官邸与寺院之间。

后因“人事纷纭,疲于应接”,通慧圆明大师来到千山灵岩寺(今祖越寺)正观堂静修,大起浮图,扩大了千山灵岩寺及佛教的影响,因此当时的灵岩寺也称皇家寺院。在灵岩寺遗址内,当年金世宗完颜雍探母时住的建筑“蛰龙亭”尚存。正观堂位于鞍山千山祖越寺东南小山山顶。至今从遗址上看,祖越寺的建筑群曾经非常壮观,有七个建筑群落构成七层殿,大约有60余幢庙堂。明代嘉靖年间,山洪暴发将大部分庙宇冲毁。  

1161年农历五月十六日,通慧圆明大师圆寂,葬于垂庆寺塔园。根据《金史·睿宗贞懿皇后传》记载:“后自建浮图于辽阳,是为垂庆寺。临终,谓世宗曰:乡土之念,人情所同。吾已用浮图法置塔于此,不必合葬也。我死勿忘此言。世宗深受遗命,乃即东京清安寺建神御殿,诏有司增大旧塔,起奉慈殿于塔前,敕礼部尚书王兢为塔铭,以叙其意。”同年的农历十二月十九日,完颜雍登基称帝是为金世宗,尊谥通慧圆明大师为贞懿皇后。将其生前寝园改称“孝宁宫”。第二年,又增修了李氏葬身塔,塔前建“奉慈殿”。

据金史书记载,金代御史王寂曾于明昌辛亥年(1191年),二次南巡时曾到过千山灵岩寺考查。他对通慧圆明大师时居住过的灵岩寺做过考证,证实完颜雍多次到千山灵岩寺看望其母。他在《鸭江行部志》里是这样记载的:“是时世宗尚居潜邸,末几留守辽阳,凡伏腊休沐躬诣焉,问安视膳或留信。”就是说其母在哪里寺院修行,完颜雍就到哪里寺院去时常探望。在现在千山的灵岩寺遗址内,当年金世宗曾经住的建筑遗址“蛰龙亭”尚存。位于寺无憧塔南约1000米处,八宝琉璃井西约500米孤峰之上。 

另外一个佐证也来源于灵岩山旧址,1997年在千山灵岩寺遗址施工时,意外发掘出30余万枚,77种钱文的古钱珍宝币,历史跨度在两汉至金代之间。通过仔细清点分类,种类大致分为两汉时期、唐代、五代十国、宋代、辽、西夏、金代等朝代古钱珍宝币等等,这批窖藏古钱珍宝币出土在千山灵岩寺遗址内,而灵岩寺兴盛于辽金时期,元末明初因暴发山洪被冲毁。从当时出土情况可以分析出,两大缸古钱币都是穿串整齐码放就掩埋在寺僧居住的寮房内。纵观各种史实资料记载中提示,灵岩寺旧址出土数目如此异常之多的窖藏古钱珍宝币,一定与史上通慧圆明大师有关。要说是金世宗完颜雍为孝敬母亲在千山静修,每次去免不了要捐巨资护法,给灵岩寺尼众日后开销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否则依照当时其它各寺院现状,僧人日常都难以为继,更不会存有大量钱币盈余的道理。 

实地走访灵岩寺,金代建筑风格的双塔还完整地保留着,也称千山双塔。位于千山灵岩寺后山观音殿后。无幢塔南,南台东南侧。双塔东西并峙,相距不过十米,塔身均为六角七级密檐实心石塔,为千山粗粒花岗岩石建筑,雕莲花瓣,其建筑风格与无幢塔相同,也是同时期所建,塔面上方已风蚀看不出任何雕饰,塔座历经维护维修,现围有围栏。比照建塔精致程度应该为寺院当家尼师舍利塔,而十三级的无幢塔应该是更久之后的寺院当家师高僧大德的舍利塔,所以等级还是制式都相对高级一些。后山一空处,至今还堆积着大量同时期的青色砖瓦残片,有纹砖、布纹瓦片、辽白瓦片、褐釉瓷片等,还有几块雕刻细微石莲瓣纹的经幢残件,2018年相对刻有完整图案的残片被收藏于寺内妥善保管。现在灵岩寺的当家师也是一位在佛教界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  

千山就是如此神奇地蕴含着陈年史话,无论何时接近都能引出一段旷世传说。山石有灵,古树有春,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名人志士缔造各自的传奇。如果不是工作的原因,很难知道这些淹没于历史长河中的千山历史,也正是由于工作的原因,才知晓我们了解的千山仅仅是皮毛,甚至于我们今生都难以走遍各个山头,尽管说起来是屈指可数。但是勾连起来的历史古迹以及相关的人和事,那就可能涉及的是要踏遍万里海疆、回溯到千年前。


作者简介:杨成菊,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辽宁省作协会员、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市散文学会副会长、西散原创签约作家。作品散见《鸭绿江》《海燕》《诗潮》《北方文学》《中国文化报》等;曾获“中国人口文化奖”铜奖、第十届“漂母杯”优秀奖、西散原创年度二等奖、鞍山“人口文化突出贡献奖”、“五个一”工程奖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辽宁千山灵岩寺双石塔(明)
千山啊、千山【3】
千山灵岩寺
寻辽记 3:辽阳广佑寺,白塔哪座高
千山灵岩寺【鞍山】
故事里的辽阳:白塔身世传佳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